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推薦)百善孝爲先作文

本文已影響 3.33W人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百善孝爲先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百善孝爲先作文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1

古人說:“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界無處不充滿着“孝”。“孝”是我家的家風,它伴我健康快樂長。

我出生在一個淳樸善良家風的家庭裏,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自我懂事時,爸爸媽媽就時常教導我,要我做一個孝順的`孩子。每天,爸爸、媽媽總會抽空給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叮囑他們要注意身體,注意安全。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帶着我們回老家看望老人,陪着老人們聊天、散步、購物。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着我。一有空時,我也會主動打電話跟爺爺、奶奶聊聊天,囑咐他們要注意身體。搶着幫姥姥、姥爺幹活,給他們揉揉肩、捶捶背。家裏家外處處洋溢着濃濃的“孝”。

有一次,家宴在酒店舉行,奶奶就坐在我身旁。席間,大家邊吃邊談笑風生。每上一道菜,爸爸媽媽都先夾給爺爺奶奶吃。爺爺奶奶樂呵呵地吃着、享受着。這時,服務員把紅燒牛肉端到桌上。頓時,香氣四溢,我不禁被着美味誘惑住了,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塊,準備放在自己的碗裏。突然,我見父親正意味深長地看着我笑呢。我的心頭一震:呦,爺爺奶奶還沒嘗呢。我的筷子像過山車一樣,一晃眼便落在奶奶的碗裏。“奶奶,你先嚐嘗這道菜。”奶奶開心地眼睛眯成一條縫。在場的人也不由讚歎我是乖孩子。宴席上洋溢着尊老愛幼的溫馨氛圍。

孝是我家的優良家風,它如一盞大明燈,引領我積極健康成長;它如一場春雨,滋潤着我成長。“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願每個孩子都在良好家風薰陶下都會健康成長,出類拔萃。因此,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恪守孝道,讓世界充滿愛!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2

當我第一次翻開這又大又重又厚的《上下五千年》時,一種興奮之情涌上心頭。那本厚厚的書,令我難以抗拒。其中那感人的《堯舜禪位》令我記憶深刻。帝堯年紀已大,打算把王位讓給舜。堯想考驗一下舜,看看他的品行如何。舜的父母與弟弟很壞,經常想陷害他。當舜去補糧倉的屋頂時,他的父親則在倉底下殘忍地放起火來。舜用兩個斗笠從我頂上跳下去。當舜去掏井時,他的父親與弟弟扔石頭下去想把井填死,舜從密道逃走逃過一劫。儘管如此,舜仍然十分孝順,這感動了堯,讓他坐上了王位。面對父母與弟弟的陷害,舜並沒有耿耿於懷,而是以德報怨,更加善待他們。

如果換作平常人,一定會對產生仇恨心理。可見,舜是多麼的有孝心。這使我想起了我的表弟。去年夏天,他買了一支巧克力甜筒。他剛從冰櫃裏拿出來,就把甜筒遞給了他的媽媽,說:“媽媽,您先吃!”他的媽媽因爲喉嚨疼而不能吃冰的東西。於是,我的弟弟就把上面那些冰激凌吃掉了,然後他把甜筒底部不冰的脆皮及包裹在裏面的.最美味的巧克力都給他媽媽吃。要是換作其他小孩一聽見媽媽不要吃,一定會立刻把整個甜筒都吃了。我從弟弟身上看到了什麼纔是真正的孝。俗話說,百善孝爲先。我們要從多方面爲父母着想,儘可能多地表達我們對他們的孝心,這樣才能回報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3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兒女應盡的本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應時時處處體諒父母的艱辛,孝敬父母。在愛心、孝心、善心、責任心中,我認爲孝心最重要,它給予我們從小懂得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更給予我們懂得幫助父母,分擔父母的生活壓力的力量。現代社會,有許多人在童年時就體現出了“孝”這個字。

曹秋芳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她的媽媽因手術意外,臥牀不起,爸爸爲了賺錢外出打工。於是曹秋芳承擔起了照顧媽媽的責任。當小秋芳到了讀書年齡時,爲了繼續照顧媽媽,她就在學校附近租房子,和媽媽一起住。她一邊認真讀書,一邊盡心盡力地照顧媽媽。一直到堅持到她考上覆旦大學,從未間斷過。奇蹟出現了,媽媽竟能下牀,緩慢地行走幾步了。小秋芳的不懈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

曹秋芳不屈從於命運,用勇敢和毅力面對無情的.生活,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用堅強的意志撐起了自己的學業和整個家庭;她更是用執着和孝心點燃了母親的生命之火。這讓我想起了《勸孝歌》中的兩句話:“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其實孝順不是嘴裏吐出的華麗辭藻,而是手裏捧着的一個感恩的心;孝順不是氣壯山河的誓言,而是一曲愛的頌歌。它不需要有驚天動地的事蹟,只需要細水長流般的付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它都應紮根在每個人的心田——孝敬父母,回報父母!讓我們每個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實踐來驗證我們的孝心。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4

“孝”這個字雖然只有七劃,卻九鼎不足爲重,“孝”是中華五千年流傳下來的美德,是人生中必修的課程。 從小父母就對我管得嚴,望子成龍是他們這一生的目標,他們從小告訴我做人的道理,“百善孝爲先”是他們的`口頭禪,他們教我做人的道理,教我如何走上社會,他們教會了我太多。

小時候的我總是年少無知,一年冬天,母親得了重感冒,給單位裏請好了假,就躺在牀上休息,而我卻和往常一樣,嚷嚷着叫母親送我去上學,母親拗不過我的軟磨硬泡,還是拖着虛弱的身子,幫我背書包,送我上學,可我卻不知道母親在那之後怎麼了,那天放學,和往常一樣平凡,我嘻嘻哈哈地走出學校大門,映入眼簾的卻是父親焦慮的臉龐,我開心地向父親奔去,父親卻反常的一言不發,帶我去了醫院。一看見那鮮紅的“十”字,心裏像被一隻大手捏了一把,是誰住院了?我邊走邊暗自嘀咕着,打開病房門,只看見臉色蒼白的母親躺在病牀上,那一刻,我全明白了……

經歷了這場風波後,父母開始教我“孝”,我也漸漸明白了這個字的分量,多年後回想起那件事,還有些愧疚,我們善待父母,就像他們對我好一樣,從那以後,我們家就漸漸成爲了“孝”的代言,父母看着我一天天長大,倍感欣慰。

常言道:百善孝爲先。經過這一刻,我想我成長了許多。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5

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

但我寒心的事還是有發生。沒想到的是居然是發生在我的家裏。我們家的人都是“火炮”。一點芝麻大小的事都能成爲點燃的硝煙。吵起架來,誰也攔不住。我哥哥今年15歲嘞,正值青春期,青春期的暴躁在她的身上可體現出來。我媽媽今年38歲嘞,愛嘮嘮叨叨的,不過這是母親的通病吧。這兩個碰在一起,就像天雷碰地火,不炸個稀里嘩啦還不行。這不,又吵起來了!媽媽說嘞一句:兒子啊,你房間很久沒打掃嘞,要打掃啦!自己找個時間打掃吧!哥哥立刻不耐煩起來:哎呀,這事我知道啦,羅裏吧唆的幹什麼啊!你這人怎麼這樣啊,我又不是罵你……你這是在和母親說話嗎?母親明顯有點兒生氣了。

“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孝敬父母更是我巍巍中華的美德。每一個人都應該孝敬父母。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古時候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百善孝爲先”。我在《今日說法》的電視節目中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人把他80歲的老父親趕進了一個小木房,不給吃,不給喝,老人全靠鄰居的幫助才得以生存。我看了以後很生氣,長輩們都應該被尊重,何況是自己的父母呢?現在爲了維護老人的合法權利,已經有許多相關的法律出臺了,不過,我相信,老人更希望看到的是自然流露出的真情,而不是被法律所迫的的親情。百善孝爲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順父母:端上一杯熱茶,捶捶背,報上一句平安。

雖然我們不能夠把孝表現的淋漓盡致,但是我們一定要努力地去詮釋它,不要讓它從我們這裏不再是佳話。

孝,是我們永不會忘記的,這就是孝。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6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當這首在兩年前紅遍大江南北的歌聲再一次響起,無不再一次提醒我們,我們的父母在慢慢變老,父母有多麼不容易,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成人。

20xx年的夏天,這個暑假過得和往年一樣,平凡而又充實,除了完成暑假作業,剩餘的時間,只要一有空,我就往外跑,和夥伴們一起玩耍。可是有一天,我玩得不亦樂乎滿頭大汗的回到家時,平時總是第一時間就幫我換洗衣服的媽媽,今天有點不一樣,她昏昏沉沉的躺在牀上,額頭滾燙,身體很熱,那一刻,我突然很害怕,而那天爸爸剛好不在家,手忙腳亂的我立馬找了隔壁開藥店的姑父,買了大人的退燒藥,又飛奔回家,然後給媽媽倒了一杯溫水,讓她吃了藥後下再睡,不一會兒,她的額頭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汗珠,我拿了條熱毛巾幫媽媽擦汗珠,這時媽媽醒了,她欣慰的說:“謝謝你,寶貝兒!嚇着你了吧!”我撫着她的'額頭說:“退燒了媽媽,您以後要多注意身體哦!”,媽媽臉上笑開了花說:“我的寶貝兒長大了”,那一刻,我的心裏也像灌了蜜似的甜,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也可以成爲媽媽的依靠。

父母生養了我們,給了我們幸福和快樂。一生無私地,給予我們他們的全部,不求回報,他們如同黑暗中的燈塔,一生只爲了把我們帶到光明的人生大道上;他們更像童話裏的那棵“蘋果樹”,一生就爲了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

當父母老了,走不動了,希望你記得,是誰,一步一步的教我們走路,當父母老了,講話不清了,希望你們還記得,小時候,是誰,一句一句的教你學講話。時間會讓父母多了皺紋,可是我們更記得,他們的青春都花在誰的身上!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7

前一個星期,老師發的,《親子閱讀》中的《百善孝爲先》這篇文章讓我深深震撼了我裏面的爲兒子的母親日夜操勞,老了卻享受不到晚年的生活。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位老母親爲兒子操勞到晚年,妻子嫌這位母親沒品味,就已離婚來要挾他,他回到老家想起了以前母親爲了要把她留下來,而兒子叫媽媽別扔下他,母親最終還是沒留下他。可是他又想陪你下半身的是妻子。我兒子回到家,只見岳母和妻子正瘋狂的將老太太的生活用品扔出門外。最後還是到了老人院。

隨着自己越長越大,看着父母親臉龐從年輕變憔悴,頭髮從烏絲變白髮,動作從迅捷變緩慢多心疼!父母總是將最好、最珍貴的留給我們,像蠟燭不停地燃燒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呢!有沒有騰出一個空間給我的父母,或者只是當我需要停泊岸時,纔會想起他們,其實父母需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今天好嗎?”隨意買的夜宵,一頓普通不過的'晚餐,睡前幫他們蓋蓋被子,天冷幫他們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讓他們高興溫馨很久。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待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環環相扣的;現在,你如何對待你父母;以後,你的子女就如何對你,朋友,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之恩,願我們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8

“孝”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我們也經常把它掛在嘴邊,但是,如果你用心去理解這個“孝”字後,纔會發現,這個字中蘊含的真理,我們做的遠遠不夠。因爲今天老師讓我們看到了許多的事例,我才懂得什麼叫“百善孝爲先”。

在老師讓我們看的視頻中,我知道了許多名副其實的小孝星,令我大爲感動,盧豔萍,她是個缺少母愛的孩子,四歲時,媽媽就離世了,爸爸成年在外打工,她長期和妹妹住在姑姑家,在姑姑家,她看到姑父幹活累,幫姑父幹活,爲他捶背;潘瑞芳是一個令我敬佩的人,我不禁爲她豎起大拇指,她的爸爸不能走路,手術後,終身殘疾,潘瑞芳爲爸爸端水、洗碗,很多家務都是她做。如果你問她,貧困對於你來說是什麼,她會堅強地回答:“貧困是學校,它是托起我夢想的翅膀,讓我可以在天空飛翔……

她們都是我的榜樣。

在我家,有大人們,我什麼都不用幹,什麼心也不用操。我真是後悔,沒有能夠替媽媽多分擔些,所以我決定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先是打掃自己的`房間,我把毛巾溼水後,在桌子上擦了起來,心裏想着,媽媽天天擦桌掃地,多辛苦啊!之後,我又去了媽媽的房間,也都打掃了一遍,我很開心,覺得自己長大了。

我會成爲懂事的孩子,因爲我懂得了“百善孝爲先”。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9

大家都知道孝感動天,羊羔知跪乳,烏鴉知反哺的故事。孝能讓心靈受到洗禮,孝能讓心靈不感到空虛,孝能讓生活更美好。而在我家,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對孝的傳承。

每當到了週六、週日,那可是我們一家最幸福快樂的時候。在金泰購物超市買一些爺爺奶奶喜歡吃的食物,到家做給他們吃。吃完晚飯後,我們一家三口的必修課就是給爺爺奶奶洗腳。他們腳上的.繭子硬邦邦的,皮膚是粗糙的,這也是他們操勞幾十年的見證。

若是到了春節,我們必定會先爲爺爺買些鞭炮,因爲爸爸說爺爺很喜歡放炮。每到這個時候,我就對爸爸媽媽說:“咱們先給爺爺買鞭炮吧。”爸爸會笑着說:“你長大了,肯定是個孝順的孩子。”聽了這話,我心裏美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樣甜。買完鞭炮,我們就去買年貨。買完年貨後,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家。爸爸媽媽幫奶奶做飯做菜,而我正好陪爺爺放鞭炮。看着爺爺放鞭炮時高興的樣子,我心裏也別提多高興了。

現在,我也慢慢體會到父母爲了生活而付出的辛苦。於是在我寫完作業的時候,就去幫媽媽刷刷碗,洗洗筷子,幹些家務活。偶爾,在睡覺前幫爸爸媽媽洗洗腳。尤其在他們累的時候,還會幫着做飯,給他們捶捶背。每當我這樣做的時候,他們總是很開心的說:“看,咱們閨女長大了,知道疼人了。”於是我就暗暗下定決心:只有好好學習,長大後,也要象父母那樣孝順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讓孝的美德由我來繼續傳遞,也把我家的家風傳下去。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10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一個人如果不孝敬自我的父母,他就不可能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爲了子女含辛茹苦,操勞一輩子,此刻,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本事了,做爲兒女就應當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多多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安度晚年。我的老奶奶今年九十多歲了,不幸的是在去年患上了腦梗塞,成了植物人,長期臥牀,不醒人事。爺爺奶奶辭去了外地的`工作,不論嚴寒還是酷暑,夜以繼日,盡心盡力地精心照顧老人。他們每一天給老奶奶梳頭、洗臉、擦身子……爲了防止老奶奶皮膚感染,每一天給她翻身好多次,用成人紙尿片接大小便……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人世間難報的就是父母恩,他們給了我們一切,我們一生一世都報答不完,孝順父母也是我們每個小學生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孝,是父母工作完回到家我們能送上的一杯熱茶;孝,是給父母捶捶背,讓他們緩解肩上的沉重;孝,是爲父母端上一盆熱水洗洗腳,讓父母解除一天的疲勞……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僅要孝敬自我的父母,還要尊重身邊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讓我們大家一齊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孝老,莫到懺悔時,再報父母恩!

我願做一名新時代的小孝星,做孝敬老人的傳承人。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11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最近我的爸爸出了車禍,右腿打上了厚厚的石膏。作爲唯一的.女兒,我自然要承擔起照料爸爸的責任。

每天早上我起牀時,媽媽已經幫爸爸燒好了早飯。我先幫爸爸盛好早飯,然後小心翼翼地端到爸爸牀前,等爸爸吃完飯把飯碗拿下樓,然後把爸爸的洗臉水拿上來,最後我才自己吃飯。

只要爸爸一叫我的名字,我就會飛快地跑上樓,有一次我還摔了一跤呢。到了樓上,爸爸有時會讓我開電腦,有時會讓我拿水果給他吃,有時會讓我拿尿盆給他,我總是樂此不彼地做好。因爲爸爸傷的是腳,所以爸爸也會讓我給他捶捶腿。有一次我給爸爸捶腿,捶了一會兒,我覺得手痠極了,每次提起來像有千斤重,但是我堅持着,沒有停下,因爲我知道給爸爸多捶會兒腿會讓他舒服一點。

一天,外面陽光明媚,爸爸說他想去陽臺上曬太陽。於是我把躺椅從樓下拿上來,已經累得滿頭大汗,爸爸還讓我扶他到陽臺上。爸爸吃力地站了起來,還沒等我來扶他他就站不住了,我趕緊跑過去,吃力地把爸爸扶起來,然後一步一步地移到陽臺上,讓他坐在躺椅上。爸爸說他口渴想吃橙子,我又下樓拿了一個橙子把它切成片,放在盤子裏,拿上樓給爸爸吃。看着爸爸舒服地吃着橙子,我高興地笑了。

前幾天爸爸終於可以拆石膏了,媽媽去租了柺杖,這下子爸爸可以自己走路了。自從有了柺杖,爸爸行動就方便多了,我也可以做別的事了。

我們要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12

我從小是由我姥姥帶大的,她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爲什麼說她善良呢?因爲她非常孝順。

打我記事起,姥姥就經常給我講她伺候自己母親的事。那時姥姥上四年級,我太姥姥突然得了很嚴重的肺病,而我太姥姥也有在外打工,沒有時間照顧,姥姥的哥哥姐姐都已成家,各有各的家庭需要照顧,弟弟又小,所以姥姥就挑起了照顧母親的重擔。每天上着課,還要跑回來,去給太姥姥熬藥,登臺姥姥喝完藥後,又要趕緊去上課。後來有一天太姥姥的病情加重了,姥姥發現後趕緊找鄰居幫忙,把太姥姥送到了醫院。太姥姥住院後,一直是姥姥在旁邊無微不至的照顧。因爲沒有錢,只給太姥姥打了一份兒飯,自己只吃從家帶來的涼饅頭。從此以後太姥姥的病時好時壞,常常住院,都是姥姥來照顧,而這一照顧就是十幾年,姥姥也因此落下了很嚴重的胃病。只要一吃飯稍微吃硬一點兒的東西,就會嘔吐。但姥姥伺候太姥姥是一直無怨無悔,這事多麼的的善良那!

受到姥姥的影響,我的`媽媽也是一個很孝順的人,他從來不和姥姥吵架。不過說到孝順應該說說我爸爸,他也是一很孝順的人。

前些日子我的奶奶不小心摔倒,把腿摔斷了,躺在牀上不能動。住院時,我爸爸天天到醫院去照顧奶奶。出院後,工作了一天的爸爸還壓要騎一個多小時車子風雨無阻的趕到奶奶家去照顧她。一去就給奶奶翻身,洗衣服,餵飯………

到了週六爸爸就帶着我一起去奶奶家。讓奶奶常常看到我。心情也就好了,病好的也就快了。

通過這些是對我的耳濡目染,我決定要想他們呢學習,做一個善良的人。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13

孝道作爲我國的文化符號。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

我國對於孝文化有着悠久的歷史。全國各地都有關於孝的神仙傳說和故事。其中孝感尤爲出衆。

孝感的由來據說是董永賣身葬父,自己的孝心感天動地,故名孝感。在孝感你會聽到許許多多的關於孝道的故事。如黃香溫被,臥冰求鯉。這些故事無不體現的這座城市豐富而獨特,充滿着內涵的教化之美。

孝的內涵就是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但並不是父母讓我們做什麼就去做。否則就成了“愚孝”。魯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二十四孝圖》中提及了中國歷史上被人們錯誤傳頌的愚孝《郭巨埋兒》,講的是饑荒發生,郭巨一家有着一個還在襁褓之中的兒子和已經年過半百的父母,郭巨爲了讓父母能有糧食吃,準備將兒子活埋。雖然這個故事的結局是好的。郭巨挖出了金子,但郭巨的想法和做法卻是極端的,錯誤的。孝,應該是感性的,也應該理性的,不應該做出極端的行爲。

在中國的詞語中有一個詞叫做“孝道。孝被稱之爲道,其中的內涵也就可見一斑。孝,小而言之,是對父母的孝,是孝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大而言之,是對國家對社會的孝。是對社會的回報,對社會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孝作爲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有着豐富的文化精神底蘊。但在今天,隨着工業進程的加快,伴隨着的是生活節奏的快速。如今的人們都生活在功利而浮躁的時代中。大部分文化已被淡忘,甚至消失。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如果在一個時代中缺少了孝。那麼這個時代,一定是一個缺乏愛和善的時代。

如今孝文化已經走向的沒落。大多數年輕人通常常年不回家,空巢老人的數量已經逐年遞增。我們應該努力弘揚這獨特而充滿魅力的孝文化。

百善孝爲先作文 篇14

古人說:“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爲先。”讀了《孝行天下》後,使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故事主人公陶星那麼小,卻擁有着平常人都擁有不了的那份誠摯的孝心,而且成績優秀,讓我感動不已。

書中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原岳陽縣高三學生陶星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在他14歲時,當別的同齡孩子都在父母的呵護與關愛中快樂成長,而陶星卻要肩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因爲他的父親患上了晚期癌症不幸去世,母親是一位羊癲風患者,所以家裏的所有擔子都壓在了陶星和姐姐陶平的肩上。陶星每天都要幫媽媽做飯、洗衣,甚至洗澡,自己還要上學。所以,他的休息時間很短。他就這樣過着艱苦的生活,一天一天的生活着……

當我看到《帶着母親去三中》那一章時,我的眼睛溼潤了。有的人,可能會覺得陶星很傻。在那麼窮苦的時候,他完全可以丟下智障的母親不管,認真讀書,等長大後掙了錢,再全心全意照顧母親也來得及呀!但是,陶星哥哥沒有這麼做,因爲那時,他的腦海裏只想着六個字——全力照顧媽媽!

與陶星哥哥相比,我真是遠遠不如他。記得那次,媽媽給了我五元錢,讓我去樓下段伯伯那裏買一點零食吃,我的心裏高興極了,馬上穿好鞋子,準備出發。出門前,媽媽還特意叮囑了一句:“順便把我的`那件新羊毛衫給拿上來。”我的心裏立刻來了氣,心想:難怪剛剛對我那麼好,原來是有事相求喔。我立即轉身,說:“我不去了,今天突然不想吃零食了。”我覺得這種行爲很不對。再想想陶星哥哥呢,他哪一天不是在幫母親端茶送水,更何況只是去拿一件輕巧的羊毛衫呢?

同學們,我們以後一定要學習陶星哥哥的孝順、堅強、樂觀和自信的生活態度,讓自己的生活充滿“孝”,成爲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的有用之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