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精品】家鄉春節的作文4篇

本文已影響 1.95W人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鄉春節的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家鄉春節的作文4篇

家鄉春節的作文 篇1

過年了,過年了,終於過年了!我高興地喊着:“我又長了一歲,我十一歲了。”

一大早,全家就開始忙上了,爺爺在一旁監督,我和爸爸貼對聯,這對子寫得真好“財源滾滾來,年年發大財”。如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爺爺也年輕了好幾歲呢!

過年了,媽媽要包好多餃子,有酸菜豬肉餡,有韭菜雞蛋餡,有牛肉蘿蔔餡……新年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好吃,看着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盼望着零點鐘聲敲響。10點左右,家家戶戶燃起了煙花炮竹,火熊熊燃燒起來了,餃子下鍋了,我們要圍着火堆繞幾圈,聽爺爺說這樣就不會生病,可以去去晦氣。

熱乎乎餃子上桌了,剛剛熱好菜端上來了,全家人一起吃團圓飯了,爺爺、奶奶樂得合不攏嘴,我們把祝福送給他們。

和媽媽收拾完以後,我進入了甜甜夢鄉,我希望下一年馬上來到,因爲我想再長一歲。

家鄉春節的作文 篇2

中華民族的歷史悠遠長流,在綿延的歷史中流傳下來了許多節日有細雨紛紛的清明節,有月光皎潔的中秋佳節,在這衆多節目中,我最喜歡的是熱鬧非凡的春節。

春節的風俗說來話長。

首先就是貼春聯了,春節前幾天本來冷冷清清的,街道熱鬧起來了,春聯在街頭港口的門兩旁隨處可見,整個街道都映紅了,整條街的氣氛。

其次,那就是放鞭炮了,鞭炮一般都是年後放的,噼裏啪啦的聲音,彷彿是在預示着新年的來到,相傳鞭炮是爲了驅趕一個叫年的神獸,它是用來阻止年迫害人們的重要工具,每每到放鞭炮的'時候,我最開心了,看着圓柱形的煙花,昇天緋色,散發着無限耀眼的光芒,真是美麗極了。

過年我們又長了一歲,我們也越來越熟,不能像小孩子一樣那樣幼稚了,新年的一年開始,我們要有自己的計劃,把握好自己的時間,時間一去不復返,過去已經過去,爲了更好的將來,用最好的心態,來迎接新的新年吧!

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習俗,作爲炎黃子孫,我們要把這風俗的文化傳承發揚下去。

家鄉春節的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江門,江門市現轄蓬江、江海、新會三區及台山、開平、鶴山、恩平四個縣級市,轄區範圍俗稱“五邑”。共同的歷史,同出一宗的地緣人緣,加上海外對五邑的影響,使江門五邑展現出豐富的民俗風情。

20xx年,江門及下轄各市城市建成區總面積198.87平方公里,其中江門市區(蓬江、江海、新會)城市建成區面積108.62平方公里。

全市常住總人口410萬,人口密度405人/平方公里。 “五邑話”是粵語的一枝,是五邑地區的主要方言。

江門五邑是全國著名僑鄉,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美譽。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現已達376萬,分佈在全世界五大州107個國家和地區。江門五邑籍華僑、華人中,分佈在亞洲地區的佔20%,美洲佔70%。

江門在過春節的`時候,大街上是一片繁華的景象,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到處是都是張燈結綵,每一棵樹上都掛滿了彩燈。你無論走進哪一個商場,都會看到琳琅滿目的商品和很多前來購買的人們。真是其樂融融。

在過節時,我們有如下習俗:

1. 貼春聯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貼春聯,以示吉祥,喜慶。

2.年夜飯

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團聚在一起吃團年飯.當然,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裏吃,也可以在長輩家裏吃.對於團年飯的菜式和菜數都是有很嚴格的規矩的.在我們家.每年的團年飯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魚和雞是必不可少的菜.魚象徵年年有餘,而雞又是廣東人最喜歡的食物.它們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呢!

3.徐夕夜晚上0時放鞭炮

在大年三十晚上的0時整放鞭炮也是一種特殊的習俗,它寓意着"辭舊歲,迎新春".對於迎接新春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守歲"這麼說吧,"守歲"其實就是指從大年30到初一期間不睡覺.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說,這是玩的最好時間.當然這也不是盡然的,有些老當益壯的老年人也會和着年輕人們一起鬧新年呢!但江門市區禁放鞭炮已經好多年,只有在農村纔可以燃放,今年的年30晚12點正,江門很多人放煙花,漫天煙火美麗極了。

4.應節活動

年初一,喝早茶。這是江門歷來的慣例,一早到酒樓找座位,如果你不夠早的話,就沒有座位,一般是公公、婆婆先到酒樓,因爲他們起的早。每年春節都是爺爺去找位置,找好就叫我們,總之在春節酒樓都是人山人海,十分的熱鬧。初二、初三日鄉鎮都會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如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羣結隊盡興遊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5.紅包

派紅包是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給紅包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孝敬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這俗稱爲“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裏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今年我領的紅包夠我交學費呢。

6.拜年

給家人鄰居拜年也是有規矩的,在大年初一,必須去爺爺奶奶家拜年,初二的時候則必須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只有到了初三和初四才能外出給街坊鄰居家和朋友家拜年。

7.穿着

我們在過年時一般都穿紅色的衣服,大人,小孩都一樣。因爲古時候有一種兇猛的怪年獸的。所以,直到現在,也流傳春節也穿紅色。

江門過年時一般會在農曆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爲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長輩敬茶。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我們江門人在春節招待客人時一般用瓜子,糖果,年糕來招待,因爲糖果表示甜美,年糕表示年年步步高,在新的一年日子過的幸福,美滿。

家鄉春節的作文 篇4

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與別處相比有自己的不同之處。

大年初一,很多地方都是大魚大肉,我們這就不同了。大年初一早上六點,村裏每個人必須到村裏輩分最大的祖爺爺家的院子裏吃素面條和"發財菜"。所謂"發財菜",其實就是木耳,這還不能買,必須由村裏人在枯枝斷木上親自摘來。

據說有這麼一個傳說。很久以前,一個大年初一,村裏來了一個乞丐,可誰都不肯給他東西吃。直到中午,他也沒有討到任何東西。村裏的人認爲,大年初一把自己的東西給了別人,財氣和好運就都給別人了。就在乞丐失望地準備離開時,有一個家境不怎麼樣的孕婦大方地給了他一碗素木耳麪條。乞丐吃下素面感激地說:"你不嫌棄我是一個乞丐,把自己家的早飯給我吃,相當於一年的財運都給了我。"臨走前,乞丐對孕婦說:"我把好運還給你,你肚子裏的小孩,長大以後必定成狀元。"說完,乞丐一下子就不見了。原來,乞丐是一個神仙。後來,這戶人家慢慢地富裕起來,小孩長大以後果真中了狀元。從此,爲了求得來年好運,家家戶戶都會在春節的前一天上山採"發財菜",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必須到村裏輩分最.大的`祖爺爺家裏去吃素面,祈求神仙賜福。

初一中午,每家每戶都會準備一大盤果點,裏面裝着糖果、花生、豆子由小孩子端到祠堂門口的大桌上,然後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開開心心舉起杯子,吃着果子,天南海北地暢所欲言。平常大部分勞動力在外面打工,只有春節全村男女老少才聚在一起,在祠堂門口品嚐果點。這是爲了更好地讓祠堂裏的祖先看到大家,更重要的是告訴在座每一位:無論你走到哪裏,無論你是幸福,還是多麼不如意,你永遠是這個村裏的一分子,這個村永遠是你的家

初七早上,家家戶戶都會在七點鐘左右起牀,煮上一鍋"七寶粥"當早飯。什麼叫"七寶粥"呢?它主要是用大米、豆子、瘦肉、芋頭、豆腐、芹菜葉和自己家裏做的米果七種東西熬成。而且"七寶粥"必須在早上八點鐘左右吃完。你知道爲什麼嗎?因爲按我們這裏的規矩:從大年初一到初六,家家戶戶都不會出外做工,再多的事情都必須放下,等到大年初七纔會開工。在開工前,吃上幾碗營養豐富的"七寶粥",幹活就會特別有勁,一定能順心順意,事半功倍。

到了正月十五,就像輪值日一樣,每年都會選擇一戶院子較大的人家,擺上幾桌臺子,叫上七八個人一起來包湯圓。湯圓是用雪白的糯米做成的,有綠豆餡兒,有豆沙餡兒,一個個揉得滾圓滾圓的。大家邊包邊煮,每一個碗裏都有四到六顆湯圓。四顆代表四季平安,五顆代表五穀豐登,六顆代表六六大順。吃湯網時,老人必須先吃,等老人們吃完碗裏的湯圓,其他人才能動手。吃了湯圓,意味着大家都可以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家鄉的春節真是別有特色,歡迎你們親自來感受一下我的家鄉春節習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