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精)端午節作文

本文已影響 2.8W人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作文1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們今天提前過,我們在溫柔袁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一個香包,袁老師還親手在我們的額頭上寫了一個王字,但有些同學有點頑皮,硬是要讓袁老師在他們額頭上寫上別的字。

今天晚上我們吃完飯,快速的回到了教室,上課時袁老師滔滔不絕的給我們講了製做香包的材料,我們越聽越有興趣,一直在不停的躁動,而我不一樣,我表情非常冷漠,我只期待過程和結果,最不喜歡起因,終於等到過程這裏階段,我高興不已。

我們隨着親愛的.袁老師來到大自然景區我們靜靜坐在凳子上,靜靜等着,終於到我了,到我了。既高興又興奮,我快速起身,像老虎捕食一樣衝了上去,快速做香包。

我先放了點艾草墊底,然後中間放茉莉花、合歡花等很多很多的花,最後在放薄荷封頂,就這樣,香包的一半就做好了。

我走下臺階,坐在凳子上,把香包裝進袋子裏,我拿起來聞了聞,看了看,嗯、不錯、非常好,簡直天衣無縫。

最後我們一起照了一張美美的照片,便開開心心回到教室。

謝謝袁老師讓我們過了一個意義非凡的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節作文2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把我送到奶奶家過端午節。我和大家講講我是如何過端午節的吧!

包糉子

我和奶奶包起了糉子,包之前,奶奶告訴我說:“今天,我要教你包糉子了。首先,要拿出艾葉捲成尖角,往裏面裝上米。如果你想吃肉糉,就在裏面放幾塊肉;如果你想吃甜糉,就往裏面加點兒糖。”

聽完,我立馬包了起來。包第一個糉子時,不小心把米和肉都撒出去了。包第二個時,眼看就快成功了,突然,爺爺叫我一聲,我回答時沒留神,不小心把用來捆糉子的繩子往糉子那兒打了一下,啪,糉子掉到地上了。包第三個糉子時,我吸取前兩次的教訓,專心致志地包糉子,無論是誰用什麼方法影響我,我都像沒有聽見似的,就這樣,我成功了包好了一個糉子。

吃糉子

糉子全部包好了,奶奶把糉子放到了用來煮糉子的鍋裏,點火,開始煮,過了半個小時,糉子煮好了。奶奶拿出一個糉子,讓我試了試糉子的味道。好燙啊,我還沒開始吃呢,門外傳來汽車的喇叭聲,我想:“這會是誰。”出來一看,原來是爸爸接我來了,我對爸爸說:“爸爸,能不能等會再走?我還沒吃糉子呢。”爸爸回答說:“不行,得趕時間。”我垂頭喪氣,把口水咽回去,坐上了車。正在這時,奶奶拿着一袋熱氣騰騰的`糉子出來了,她說:“這是給你們帶回去吃的糉子。”

就這樣,我拿着奶奶的糉子,開開心心地回去了。

端午節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節日前一天,老師通知我們第二天班裏要舉行撞蛋比賽,大家聽了都非常興奮。

第二天,我掛上奶奶給我準備的五色蛋袋子,帶了兩個雞蛋,一個鴨蛋來到學校。教室裏熱鬧極了,同學們帶了各種各樣的蛋,有青色的鹹鴨蛋,胖胖的鵝蛋,甚至還有巨大的鴕鳥蛋呢!我看了一眼自己渺小的雞蛋,有點擔憂了。我們先開始小組比賽,勝出的人代表本組跟別的組再進行角逐。

我原本還有一點信心的,奶奶說,要把雞蛋都包進手裏,漏出一點點頭,這樣既讓蛋更有力氣,又能保護自己的蛋不輕易被別人擊破。我儘量照着做了,可是隻聽到“砰”的`一聲,我的蛋一下子就被撞破了。哎,好失望。接着,我的另一個雞蛋和鴨蛋也敗下陣來。既然被淘汰了,我就乾脆化傷心爲食慾,吃起了鹹鴨蛋,好美味啊,哈哈。

每個小組都選出代表後,開始了最終的決賽。我的同桌也閃亮登場了。老師規定,雞蛋和雞蛋撞,鴨蛋和鴨蛋撞。總共八個人開始比賽。我的目光就一直盯着我的同桌。只見他雙手握住蛋的肚子,雙腳前後站立,擺好架勢,然後開始迎接一輪輪挑戰。哇,他真的很有經驗,對手來一個,撞一個破,像一個機器人似的,重複着相同的動作。同學們奮力地分別爲自己組加油助威。最後不出我所料,我的同桌全贏,成爲今年的蛋王!

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撞蛋比賽在大家的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

端午節作文4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重陽節、中秋節、七夕節……但我最喜歡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就會說到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屈原提出許多好的建議,楚國大王不但沒答應作文,還把屈原逐出楚國,免官流放。當他聽到秦國把楚國給滅了,屈原很傷心,投汨羅江自盡,鄉親們聽說屈原投江而死,極爲傷心,他們劃小船,去找屈原的身體,還包糉子扔進江裏,讓魚兒們吃糉子,不吃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端午節的習俗有許多,有包糉子、賽龍舟等,但我最喜歡包糉子。

我先把糉葉洗一洗,把食材也洗一洗,曬乾。開始了,我先拿幾片葉子,把兩片葉子合在一起,捲成漏斗形,再把糯米、蜜棗放在中間,用勺子壓緊,用線綁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煮一煮,不一會兒水蒸汽夾着香氣飄了出來,讓人垂涎欲滴。我把鍋蓋打開,一陣清香撲面而來,我先把線剪斷,把糉葉給打開,就可以看到煮熟的'糯米,油亮亮的。我咬了一口,又糯又香,一口兩口就把糉子給吃進了肚子裏,留得香氣在口中徘徊。

我愛端午節,更愛我自己包的糉子。

端午節作文5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沒錯,農曆的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

媽媽早早地上街了,還答應給我們帶幾個香噴噴的糉子。到了下午,爸爸下班回來了,媽媽早已爲我們煮好了糉子,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着糉子,我覺得太無聊了,便對弟弟、爸爸、媽媽說:“我們來玩一個遊戲,看誰瞭解關於端午節的'知識多。我還沒有說完,弟弟便舉起了高高的手說:“我知道,端午節是爲了記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看來,弟弟你懂的不少嗎,接着,爸爸又說:"屈原當時不忍看到國家破亡的情景,便懷抱石塊,跳進了汩羅江,人們爲了記念他,紛紛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找到,後來又把江米投入河中,防止屈原的遺體被魚蝦所食,所以,也有了端午節人們的習俗:賽龍舟、吃糉子。”“看來,你們的確懂得不少,那我就背一首胡仲參寫的關於端午古詩《端午》吧:“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曰人來吊汩羅,江上畫船無買處,閉門風雨讀離騷。”爸爸說:“你懂得也不少啊!快點吃糉子吧,快涼了。”

真是“小屋歡聲,糉情意濃”啊!

端午節作文6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許多,如除舊佈新的春節,大街小巷擠滿了人的元宵節,牛郎織女相會的七夕節……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五月初五,糉子飄香的端午節。它的習俗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草等,聽姐姐說這個節日還是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呢!

我家過端午節,總會包許多糉子。只見奶奶先把兩片糉葉疊在一塊兒,在圍城一個“漏斗”狀放入剛放好的調料的糯米,然後疊成一個三角形,再把糉子五花大綁。最後奶奶把糉子放入鍋裏煮,一煮就是一兩個小時,我可等不及了,在鍋子旁邊守着。過了好久,我聞到了一股糉子的香味。終於奶奶說:“可以吃了。”我拿了一個糉子剛吃一口,就用手指點了點我的頭說:“小饞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看你,像好幾百年沒吃過糉子似的。”奶奶一邊說,一邊用嘴輕輕地吹着。

端午節不僅能吃到香噴噴的糉子,而且還能看到精彩的龍舟比賽。我來到江邊,看見江邊已經坐滿了人。“砰”的一聲槍響,彩旗隨風飄揚,龍舟比賽開始了。幾十條龍舟,頭咬尾,尾接頭,一字排開,場面蔚爲壯觀,每一條龍舟上的叔叔們穿着的背心各不相同,但他們清一色用白頭巾在頭上紮了一個英雄結,個個如同出征的戰士,個個精神飽滿。“加油”“加油”此起彼伏的加油聲震耳欲聾。不同龍舟上的選手划着船槳爭着第一,比賽場內的喊聲,敲鑼聲混成一片,真是熱鬧非凡呀!

每年的端午節,都是我們過得最有意義的一次節日。祝願小朋友們,端午快樂!

端午節作文7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如包糉子,賽龍舟……這天正好是端午節,我要包糉子啦!

包糉子看起來簡單,其實特別難,一開始我先準備好了所需的材料,然後試着做了一次,你猜怎麼着?我竟然做成了一個長着“牛角”的"怪物"。奶奶對我說:″你包的是什麼?還是讓我來教教你吧。”說完奶奶便有模有樣的做了起來,並讓我照着她的樣子做。首先,我先用洗好的糯米撈出來,再用幾片葦葉折成一個三角形。然後放入香噴噴的糯米壓一壓使它飽滿。不容易擴散。如一些糯米後,再放入一片美味的五花肉和入口即化的鹹蛋黃。啊,是不是想想都流口水了呢?最後我們把葦葉折一折,然後用繩子綁好我們的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遠遠望去,那糉子就像一個小胖子,穿上了一件薄薄的衣服。

個香噴噴的糉子,不僅外表美觀也很好吃喲!糉子剛煮好,我就拿了一個吃吃看沒想到。糉子如此的好吃,每一粒糉子中都有小小的鹹蛋黃渣。中間包着一塊半肥半瘦的.五花肉,真是極品中的極品呢,而且自己包的糉子越吃越有成就感喲!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流口水了呢?快快動手一起來做糉子吧!

端午節作文8

嘿,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國家法定的傳統節日。

中午,我們全家都吃糉子大餐,爺爺忽然地問我:“平平,你知道外衣是綠色的,穿衣去洗澡,脫衣上牙牀是什麼東西嗎?”“嗯,這可要好好地思考呀。”我又裝出一休樣子,用手在腦袋邊轉圈圈,“啊,當然是我們最愛吃最美味的糉子啦。”而我又反問起爺爺來:“爺爺,這個節日有什麼特殊的來歷嗎?”爺爺摸了摸我頭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那爲什麼過端午節時要吃糉子,喝黃酒,劃龍船呢?”我窮追不捨地問道。“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爸爸在一旁爲我講了起,肯定是怕爺爺累着“他倡導舉授能,富國強兵,抵抗秦國,但沒有被懷王採納,反而遭誣衊革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時,寫下了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後來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又不忍捨棄自己的國家,於當年的五月初五寫下《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百姓們悲痛欲絕,紛紛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爸爸剛歇一口氣,媽媽又接着說起來。“人們划起龍舟,在江上打撈他的.真身,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扔進江裏,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藥暈蛟龍水獸,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用糉葉包飯,外纏彩絲,之後,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龍黃酒的曲俗了。”

啊,在今年的端午節中,我不僅吃到了糉子,還學到了知識。

端午節作文9

端午節是我的最愛,每當五月初五就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其中的最愛,是吃糉子,我吃到很多的餡,有蛋黃的有五香肉的,還有棗子味的,特別好吃,我最愛吃到是蛋黃味的。

每年過端午節,老師都要給我上一課,無非是端午節有多少個名字,它是這麼來的。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個,如:端午節、端陽節、糉子節、龍舟節、詩人節、地臘節、重五節、天中節、男兒節、浴蘭節、女兒節、菖蒲節......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比如:吃糉子、賽龍舟。相傳這些習俗是爲了紀念2200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投江之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但卻再也沒有撈到屈原的屍體。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和吃糉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奶奶還會用五種顏色的絨線系在我手腕、腳腕、脖子上,說是爲我保安康。

端午節是我的最愛,不僅僅是因爲我可以吃到我最喜歡吃的糉子,還因爲通過過節,讓我受到了一場愛國主義教育。這就是觸景生情吧!

端午節作文10

端午節是個隆重的節日,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就讓我告訴你吧!

戰國時期有個人叫屈原,因爲自己的國家被其它國家佔領了,所以痛如刀割,最後抱石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爲了不讓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旁邊的漁民趕緊划着船把糯米飯扔到江中,保護屈原的身體。從那以後,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包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又到了,爸爸去買其它東西了,我和媽媽在家包糉子。

媽媽先是拿出了材料:糯米、竹葉、糖、比毛線粗一些的麻繩,開始包起了糉子。媽媽先把糯米和糖拌勻了,再用糉葉包起來,用繩子綁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學着媽媽的步驟做,先把糯米和糖放在一起,然後包再綁,結果做出來的'“出乎意料”,糯米露了出來,變成了“大肚子將軍”,媽媽看着我包的糉子笑了起來。

開始煮糉子了,煮好後,爸爸、媽媽和我吃起了糉子,爸爸和我只吃媽媽包的糉子,而我的“大肚子將軍”還孤獨地躺在盤子裏,那只有我自己來對付它了。

吃完了糉子,爸爸看天色還早,就帶我去河邊看起了賽龍舟……

這個端午節真是有趣。

端午節作文11

以前我過的端午都是包糉子,而這次本來以爲也是包糉子但情況有變,變成了做香包,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班也開心我也很開心。直接問到:包幾個香包帶走,袁老師半開玩笑說到:你們又沒出錢,一人一個不能太多。”但是我們還是很開心,因爲又可以玩了。

課堂上袁老師一一的給我們講那些材料的大概,然後我們開始選香包,我本來是藍色的香包,程鑫他把他的給我換了。

接着我們上了德林陸續的'排隊裝香包,到我的時候袁老師卻說少的材料拿少些,多的多拿些。

我看到合歡花我就少來了一些。我一看到黃色的細粉粉,我猜那應該是桂花,但它所剩不多了,我就沒拿。我看到了茉莉花就拿了兩三朵花就去看其他的種類了。咦,這是什麼,範姐回答我說,這一個是艾草,袁老師說這一個艾草可以多裝一點。

我們裝完材料後開始裝香包,我不會弄,就叫了同學幫我一下。最後我們還美美的拍了一個照。

今天我們收穫了很多的東西,雖然香包不如包糉子,但是做了香包之後我們還是開心。

端午節作文12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元宵節、中秋節、春節、七夕節……但我最喜歡端午節。

傳說端午節的由來是因爲屈原,相傳楚國被攻破後,屈原悲痛萬分,跳到了汨羅江裏。當地百姓知道後,馬上划船打撈屈原屍體,一直到洞庭湖,可就是不見屈原的`屍體。大家不知道怎麼辦,於是把自家的米團紛紛投入江中,希望魚蝦不要吃掉屈原的屍體。

每當過端午節時,人們都會插艾草,賽龍舟。當然,小朋友最喜歡的還是吃糉子。端午那一天,全家人都會圍在桌子旁,拿出糉葉、配料和糯米,開開心心的包糉子。既然說到了糉子,我們就來講一講糉子吧。

糉子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用菰葉包住黍米。晉代的時候,糉子被正式定爲了端午節的食品。之後的糉子餡料不斷豐富,形狀也逐漸變成了錐形、菱形。到了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葉已經從菰葉變爲箬葉、蘆葦葉,餡料有豆沙、豬肉、松子仁等。端午節還會賽龍舟。龍舟的形狀就像一條兇猛的龍,上面會有一個人用鼓打節奏,剩下的人都是用槳來划船,看誰最先劃到終點。賽龍舟時,所有人都會圍在河邊,把河堵得水泄不通,很是熱鬧。

去年過端午節,我回到老家去看賽龍舟。我來到河邊時,只見人山人海。如果有人不知道的話,還以爲裏面沒有河呢!

這就是端午節,是不是很熱鬧?

端午節作文13

端午節在古代是衛生防疫節,也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憂國憂民,後來因爲遭到排擠而被流放,最後投汨羅江而死。他是我國偉大的詩人,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逢端午節賽龍舟,往江河湖海里扔糉子、飯糰,祈求魚蝦不要傷害到屈原的屍體。

屈原留給我們的愛國精神,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我們小朋友的愛國方式就是認真聽講每一節課,環保工人的愛國方式就是打掃乾淨每一條街道,護士的愛國方式就是照顧好每一位病人。每個人的.愛國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其實他們都在做自己小小的一份貢獻。

這次“風情萬糉過端午”主題活動,是班級家委團組織的,讓我們玩得太嗨啦!葉吳優爸爸在黑板上畫滿了小糉子,可愛極了,有一個小糉子,還說“求抱抱”呢!林宥宸奶奶是貢獻最多的一個人,她做了純天然烤串給我們吃,只放了一點點鹽和味精。還有叔叔阿姨都來幫忙,幫我們包糉子,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手把手教我們包糉子。我們組的小糉子很特別,每一個小糉子上面都畫上了一個可愛的笑臉,而且還寫上自己的名字呢!叔叔阿姨的這些愛心和幫助都是無私的貢獻。

祖國就像一個大大的懷抱,我們要像屈原一樣愛國,像叔叔阿姨一樣無私奉獻,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這一份愛心和溫暖。

端午節作文14

“五月五,是端陽,民俗節日不能忘不;蕩起漿,推開浪,龍舟下水喜洋洋……”早晨,我和媽媽說着這首小詩,向着美麗的西山走去。

雖說那時剛剛4點多,但山腳下早已是熙熙攘攘的人羣,聲音就像瀑布一樣在我們的耳邊迴盪:孩子們的歡叫聲,小販們的叫賣聲。路上,不少人都在小路邊採艾蒿,小販們的推車上的小飾品也是琳琅滿目:有他們精心編織的五彩繩,用玻璃紙做的紙葫蘆、燈籠漂亮極了!還用那機靈可愛的'小動物,香噴噴的糯米糉、新鮮的蔬菜、水果、魚,還有那煮熟的茶葉蛋等各種物品。我們也買了條五彩繩系在手腕上,因爲這樣纔有節日氣氛。

我不由得問媽媽:“爲什麼人們會在今天上山採艾蒿呢?”媽媽說:“那是人們爲了紀念我們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春秋時期,屈原眼見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是他於5月5日寫下《懷沙》抱石投汩羅江;人們爲了不讓魚兒啄食他的屍體,向羅江中投擲米團,後來就演變成了我們現在糉子’”“哦!原來向江中投擲糉子、上山採艾蒿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呀!”“嗯!媽媽點點頭。”

我愛端午節,因爲我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得到樂趣。

端午節作文15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賽龍舟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着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於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支離弦的箭,在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江面上迴盪,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糉子呢?我們的糉子是所有糉子中體積最大,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糉內鹹餡有鹹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慄蓉、棗泥等更有廣東鹼水糉、竹葉糉等。

這一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內。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是絲布做成,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玲瓏奪目。佩戴香囊,是一種民俗,同時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擡頭的.時候,古人爲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製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其中蘊涵着豐富的歷史文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