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關於文化遺產的作文

本文已影響 2.81W人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文化遺產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文化遺產的作文

關於文化遺產的作文1

荷葉、蓮蓬、金魚、桃子、元寶……看着眼前擺放着幾十個形態各異的榼子,那栩栩如生的圖案、深淺不一的紋路,讓我目不暇接。這就是我們青島市即墨區龍山街道王家葛村最負盛名、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葛村榼子”。

小時候我經常看到村裏的叔叔伯伯們手裏握着木錘和鑿子,叮叮噹噹地敲打着一塊木頭,不一會兒,幾道深深淺淺的紋路就出現在木頭上。爸爸告訴我,那是在雕刻榼子,一種用來加工製作花樣面餑餑的模具。每年的七夕節,媽媽和奶奶總會用很多刻有各式各樣圖案的榼子,來製作我喜歡的小麪食。有小巧的.花籃、胖胖的金魚、展翅的小鳥、圓圓的小鎖……花樣可真多,我們把它叫做“餑花”或者“巧果子”。餑花烤熟以後,媽媽會找來一根紅繩,把它們串成項鍊掛在我的脖子上,讓我邊玩邊吃,說吃了巧果子,孩子會心靈手巧。小時候,我每次興奮地戴着“巧果項鍊”一步三搖地在大街上晃悠,總能碰到幾個和我一樣的小朋友,大家聚在一起互相翻看這巧果子上的圖案,評比着誰的更漂亮,心裏甭提有多高興了。

對於這種能製作出各種花樣麪食的榼子,我始終懷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時常跑到鄰居王伯伯家裏去看他製作榼子,摸摸這裏,動動那裏。爸爸見我實在好奇,便把“葛村榼子”的一些故事講給我聽。原來,我們“葛村榼子”有超過200年的歷史了,做一個榼子要經過選料、畫紙樣、彎鋸切割、電刨拋光、鑿框刻花等一系列工序,要用到圓鑿、彎鏟、平鏟、木質手錘等大小30餘種雕刻工具,圖案採用浮雕與線刻相結合的方法刻成,既具有實用性,又富有裝飾性……聽着爸爸的講述,我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原來我只看到了榼子的可愛和漂亮,沒看到它背後要下這麼大的功夫。“咱們‘葛村榼子’在20xx年就入選青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呢,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技藝,到現在傳的不光是手藝,還有歷史和文化了。”爸爸對我說。

在我們村,還有不少人從事榼子製作,20xx年,王家葛村被青島市文化局命名爲“雕刻之鄉”。“葛村榼子”也成爲膠東地區民間木雕技藝的典型代表,它所承載的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文化價值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現在,不少人來買榼子,不光是爲了做麪食,還爲了收藏。我有一個客戶,凡是出了新花樣,他都要買一個,前前後後從我這裏買了將近100個榼子了。”王伯伯自豪地說。“伯伯,手工做一個榼子要費那麼多功夫,爲什麼一定要堅持呢?”我問他。伯伯的目光將整個作坊掃了一遍說:“這些都是老祖宗一輩輩傳下來的手藝,不能讓它在我們這一輩斷了,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是每一代榼子匠人的責任。”

聽了伯伯的話,我默默拿起一個榼子,觸摸着上面的紋路,欣賞着那栩栩如生的圖案,我深深意識到,一塊塊普通的木頭,在榼子匠人的手中被重新賦予了生命,但不論榼子的花樣如何改變,時代如何發展,這門傳承了200多年的老手藝,都已經成了王家葛村人的堅守。

我作爲一名王家葛村人,從小吃着榼子做的麪食長大,應當學習老一輩人對傳統技藝的熱愛和堅守,主動守護、傳承和發揚榼子製作技藝,讓它不僅成爲一種麪食製作工具,更成爲祖國傳統工藝中一顆耀眼的明珠。

關於文化遺產的作文2

今天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乘坐旅遊大巴行駛了1個多小時後,我和媽媽來到了世界著名文化遺產明顯陵。一下車,遠遠地看見紅牆黃瓦,金碧輝煌,不愧是皇帝的陵寢,讓我驚歎不已。

明顯陵坐落於湖北省荊門市鍾祥市,建於1519年,雖說已有500多年曆史,可明顯陵卻一直屹立不倒,非常堅固,建築完好無損,還是那麼壯觀,那麼氣派。

大門前有一片非常明淨的湖,這方水塘因爲處在風水學中“外明堂”的位置,故稱“外明堂”,湖水襯着大門,遙相呼應,讓人們感覺到現世安穩,歲月靜好。青綠色的湖水在微風中泛起層層漣漪,給靜謐的大門增添了幾分動態之美。我們吃力地爬上陡峭的樓梯,來到明顯陵大門前,大門有數十米高,一共分爲三層,第一層用磚石鋪成的像長城一樣的城牆,中間有一個拱形的大門;第二層用紅磚拼成的牆面,亮得發光,也是有一個拱門;第三層也是用紅磚瓦拼成的牆面,頂上有兩個用石頭雕刻的龍頭,寓意龍鳳呈祥。第二層和第三層可供欣賞觀景,俯瞰世間萬物。

我們穿過殘破的古石道,來到一座單檐山式建築新紅門處。新紅門是整個顯陵的門戶,傳說起到護衛陵宮的作用,它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東臨純德山,西接外明堂,兩側與外羅城相連,建築四周緊密相連,真是塊風水好地。

新紅門沒有三道拱卷式門洞,與明十三陵中朱厚璁的永陵格外相似,門前東西兩側各有一方漢白玉製成的下馬碑,碑的前後都刻着“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楷書大字,是按嘉靖權臣嚴嵩的手書而刻,象徵哪怕皇帝到了陰間,九五之尊至高無上的皇權也不容侵犯。

我和媽媽走着走着,看到了橫跨於九曲御河的三道並列的單孔石拱橋,儘管歷經了500多年的風雨滄桑,石橋柱頭和欄板上的雕刻依然清晰,依然漂亮。每個柱頭上都有一個石獅子,它們形態各異,有的摩拳擦掌,有的歡樂搖滾,有的似乎在向我們打招呼。有的獅子身上還有幼崽在玩樂,不亦樂乎,在它們的俏皮活潑中還透露着幾分莊嚴與神聖,讓這座皇家陵寢顯得更加肅穆。

歷經五個多世紀的'戰亂滄桑,陵墓的封土上已經長出了許多橡樹,這些橡樹對保護寶頂起到了極爲重要的作用。書上說大樹的樹冠有多大,樹根就在地下佔據多大地方,想象一下,這一顆擁有巨大樹冠的橡樹,樹根在地下,縱橫馳騁,交錯纏繞,緊緊地扒住封土和周圍的城磚,這對偌大的寶頂何嘗不是一種蔭庇?因此,橡樹在明朝皇陵的寶頂上的出鏡率極高,就像寶頂的一張名片。

傍晚的陵園內,除了我和媽媽,再無一人。我和媽媽走出陵園,站在祾恩門、恩祾殿遺址前,高大的方城明樓在夕陽下依然輝宏壯麗,四周的茂林修竹充滿着生機。這絕妙的風景,爲日暮下的明顯陵又增添了幾分古樸莊重。面對這座陵墓,我彷彿看見了明顯陵全盛時輝弘壯觀的宮殿建築,又看見了明末顯陵因戰亂而冒起的滾滾濃煙,聽見了木樑坍塌,磚石崩裂的呻吟,這呻吟的發出者不僅是戰火中即將被毀的明顯陵,更是無力迴天的大明王朝。

餘日落暉,結束了一天的遊玩,我仍然意猶未盡。坐在返回的大巴上,我的心情一直很激動:這樣氣勢輝宏的建築凝聚了匠人們的智慧,它被評爲世界文化遺產當之無愧。它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將在世界遺產目錄中永遠光彩奪目。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