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端午節作文[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2.89W人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作文[集合15篇]

端午節作文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正陽節、龍舟節……

之所以有了端午節是因爲在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因爲他心懷國家,正直大義,常常被一些小人陷害,那些小人在楚懷王身邊誣陷屈原,使得楚懷王不再信任這位忠臣,最後把他流放到了城外。被趕出家鄉的屈原,看到祖國山河破碎,心裏悲憤交加。於是綁上石頭縱身跳入汨羅江中。老百姓知道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屍體,撈了好久還是沒有撈到,老百姓們害怕小魚和小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就把自己家用米包好的糉子紛紛投進河裏,想讓小魚小蝦吃掉這些糉子,不吃屈原的屍體。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便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也由此而來。

在我的家鄉涇川,端午節最流行的習俗除了吃糉子,就是帶荷包了。在每年端午節的前夕,縣城街道會有很多賣荷包的攤點,與其說買,看荷包倒更讓人樂在其中。荷包精美、種類繁多,有機器製成的還有純手工製作的。媽媽每年最喜歡帶着我去看一位老奶奶的純手工荷包了,憨乎乎的小老虎、栩栩如生的蛇蠍、金絲線勾邊的公雞、繡着五毒的青蛙……她說這種手工藝品以後就會慢慢失傳,所以顯得格外珍貴,每年去我們都會挑一些買回家珍藏起來。荷包寓意驅邪保安康,到了端午節那天,媽媽大清早就會爲我們姐弟三人準備好要帶的荷包和五彩花繩,希望我們平安快樂地成長。

端午節還有吃糉子、掛艾草、賽龍舟等習俗。隨着時代發展,糉子也變得形式多樣,豆沙陷的,紅棗陷的',蛋黃陷的,肉餡的……應有盡有。掛艾草對於我來說就更神奇了,聽大人們說,小小一捆艾草放在門口竟然可以防蚊蟲,去毒氣。看來這萬千世界,我需要學習和了解的常識還有很多呢。

端午節讓我們瞭解到了偉大的屈原,還在每年過節的時候掌握到了更多端午節的習俗,更多地是感受到了親人的關愛和我們對生活的熱愛。我喜愛節日,更喜愛這樣充滿儀式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作文2

五月五日是端陽。當艾條插入時,門裏充滿了香。吃糉子和黃武。龍舟快樂地下水。端午節在每年的五月五日。我的家鄉——杭州,那裏的端午節有着不同的風味。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個家庭的門上都掛着一株艾草。許多孩子帶着一些精緻可愛的香包。茵陳大多用紅線拴在門上,可以驅走蚊子,保護健康。不同的是,香包有不同的風格和形狀。它們色彩鮮豔、美麗,可以掛在身上驅邪。

一、二、一、二這是端午節南方一項非常熱鬧的活動——龍舟競賽。杭州西溪溼地每年都舉辦端午節。這是一項令人興奮的活動。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去了這個活動的現場,看到了許多大的領先的船隻,充滿了多彩的`小彩旗。身穿白色、黃色和紅色衣服的壯漢拿着泥漿,隨着鼓聲的節奏划動。我很害怕。那時,我叔叔正在一艘紅色的龍舟上用力划船。突然,人羣爆發出一陣笑聲。怎麼了?原來,我叔叔的龍舟給了我們一個壯觀的翻滾。船上所有強壯的人都下水了,變成了落湯雞。我只是害怕,突然大笑起來。到目前爲止,賽龍舟仍然是我最喜歡的活動。

當然,在美食的世界裏,我們怎麼能在端午節少吃點東西呢?黃武和糉子是端午節不可缺少的。但是對我來說,糉子味道更好。我們吃兩種形狀的糉子:三角形糉子和四角糉子。紅棕色看起來很吸引人。糉子的味道很香。肥瘦的豬肉和美味的肉汁吸收了每一粒糯米。一口咬下去。它既美味又溫暖。它柔軟而精緻。軟糯的味道是無窮無盡的。在古代,人們把糉子扔到河裏是爲了不讓魚吃屈原,屈原因爲愛國而投河自盡。現在,糉子已經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食品,並廣泛傳播。每次我在家煮糉子,整個房子都散發着香味。我忍不住又吃了一次。每一口都充滿了油。

在端午節,人們會聞到糉子、龍舟和屈原的味道。

端午節作文3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合肥的農村很重視這個節日,農曆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

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食品,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糉子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糉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過端午,媽媽會在超市買許多糉子讓我們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有時嘴饞了,就在街邊買一個解饞。

最讓人高興的是外婆在端午前幾天買許多饊子和綠豆糕,還有新衣新鞋送來了,這是給我們孩子們的禮物,還邀請我們去過節。

端午節那天,我穿上新衣,牽着媽媽的手去外婆家過節。媽媽買了一些禮物帶給外婆,比如一雙鞋子,一把傘,一件新汗衫。

到了外婆家的村子裏看見家家戶戶門上插着香蒲草和艾草,這些綠色植物散發着縷縷清香。聽媽媽說用它們來驅災避邪。

奶奶看見我們,她樂滋滋從屋子裏迎了出來,她正在炸米粑粑,屋裏飄着香油的`香味。奶奶頭上插着一朵梔子花一根春榮(一種不開花的香草),顯得特別精神。奶奶也讓我戴上梔子花和春榮草,說那樣吉利。

太陽升上樹頭,我們一邊說笑一邊品嚐米粑粑和糉子。中午滿桌好吃的,大人還在喝酒說笑,我們小孩已經吃過跑出去瘋玩了。

這就是我們這兒的端午節,一個充滿快樂的節日。

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咱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咱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因此,咱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咱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糉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糉子時,總是吃得非常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糉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糉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非常多。

我愛吃糉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作文5

小區很多人家的大門兩側都掛上了新鮮的艾葉,空氣中瀰漫着一襲與衆不同的奇特香味兒。

家裏幾乎每個人都在忙碌着,準備豐盛的午餐,刀與砧板咚咚的撞擊聲,水蒸氣衝出氣閥的呲呲聲,不停地在耳邊縈繞,廚房裏不時飄出縷縷饞人的香味,夾帶着清新的糉葉香,刺激着人飢餓而貪婪的胃。

門被禮貌地敲開,來了不少的親朋好友。連忙遞上茶水,相互道着節日的問候和祝福,原本不是很大的客廳更加充實和溫馨了。

爺爺奶奶穿梭於廚房與客廳之間,爸爸媽媽也忙得不可開交,我的幫忙有時反而礙了他們的.事,索性呆在一邊,悠然的看着這一切。

“來來來,大家都吃飯吧!”飯菜陸續都上了桌,正中間是一盤精緻的糉子,青青的糉葉上纏着兩色的細線,體型較長,棱角分明,卻像一隻只小小的龍舟。

輕輕地拿過一隻,將一端的細線拆下,往上一拎,糉子便聽話地從細線中脫出,小心翼翼地剝去裹着的糉葉,呀,中間露出了白玉般的糯米,依舊是龍舟形狀,讓人不忍下口,卻又被那略帶糉葉清香的濃郁糯米香味所吸引,讓人又再次禁不住誘惑,輕輕的咬下一口。

軟,香,滑而不膩,難以名狀的爽快之感,輕微地粘牙,又被舌調皮地舔去。那種停留於脣齒間的鮮香口感,實在讓人回味無窮。

還有那擺放在碟子裏切開了帶殼的黃白相間的鹹鴨蛋,我總是習慣用筷子將蛋黃一整個兒挑出來,細細品嚐。蛋黃上沁出些許油星,細膩柔嫩得很,入口即化,鹹中別有一番滋味。

窗外,雨一直下,不知龍舟賽是否像往年一樣,又在湘江上熱鬧非凡地舉行?也許是的罷,雨下再大,也絲毫衝不淡節日的氣氛。

這一天,正是端午。

端午節作文6

現在還有什麼糉子是不鹹不甜的呢?

現在還有什麼糉子要蘸糖或鹽的呢?

現在還有什麼糉子是晶瑩剔透的呢?

一到端午,最經典的習俗一定是包糉子。這糉子大多爲肉的,赤豆的,大棗的,而我的家鄉——江西就有這麼一種既沒肉糉鹹,又沒有赤豆糉甜的糉子,它就是鹼糉。

記得端午的前一個星期,媽媽就開始忙碌了。一會兒去買糯米,買好了直接往桌上一放,又去廚房拿盆,把米倒在盆裏加水泡上一晚。每年我們起碼要搞兩盆糯米包糉子。第二天早上又泡上一盆,把第一盆裏的水倒幹,加入小半袋食用鹼,拌勻放一旁。我看着盆,心裏想着:這鹼有什麼用呢?明明加了,米卻沒有一點反應。過了將近半小時,我又看向了那盆,怎麼,黃的!我同時想到水中滴入黃顏料的樣子,一下子就沒有了食慾。媽媽又拿出前兩天就泡好的糉葉,很快包好了。於是,我又開始等待端午儘快來臨,好讓我嚐嚐這奇怪的糉子。

終於,在我迫切地等待下,端午悄悄地來了。早上,媽媽拿了一個熟糉子給我,我小心的拆開,剝開糉葉一看,哇!晶瑩剔透的糉子和原來那米黃色的樣子截然不同。味道既不是鹹的,又不是甜的,蘸糖就甜,蘸鹽則鹹,像白紙上塗色那樣,十分神奇。

吃了一個,我還想吃一個,可是媽媽把那些沒煮過的重裝了起來,直接把我拉走了。路上我還回味着這早上的'糉子,不知不覺被拉到了鄰居家。媽媽每逢認識的人,就送上四五個鹼糉,還告訴他們要蘸糖或者蘸鹽吃,看着她高興的樣子,彷彿做了一件常人無法完成的事。有時送了糉子,那家人會回贈幾種自己家鄉獨特的糉子作爲回禮,就這麼送來送去,家中便多了好幾樣不同口味的糉子。紅棗的、豬肉的、醬油的、蜜豆的…各式各樣,彷彿有了全世界的糉子。

端午節作文7

大多數小孩子可能都愛過兒童節吧,而我卻不同,我最愛過的節日是端午節。

我爲什麼對端午節情有獨鍾呢這還要從頭說起。

在我五歲時過端午節,姥姥給我們一家人包糉子,那是我正好放學了回家後看着姥姥像變魔術似的把一片片葉子疊起來把米和棗子放進去在手中變成三角形的“包子”。從前過端午節吃糉子,我從沒注意過餡料是怎樣被包住的,那天我心中便產生了大大的問號。我睜大眼睛、聚精會神地看着姥姥怎麼包,只見姥姥先用糉子葉捲成個三角形的`樣子,再把米和棗放進去,再用剩下的一段糉子葉把開口封住,之後再纏一圈就好了。我也學着姥姥包糉子。我學着姥姥的樣子,花了好長時間,才笨拙地包好第一個糉子。我把我的“傑作”交給媽媽看。媽媽誇獎我道:“小小年紀就會包糉子了,真是心靈手巧呀!”聽了媽媽的稱讚,我的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高興得手舞足蹈。晚上,到了吃糉子的時候了,突然想起自己包的糉子裏沒放棗,“算了,就這樣吧。”我嘆了口氣。打開了第一個糉子,我驚喜地發現裏面沒有棗,肯定是我包的!我既高興又懊悔。

後來我從書中讀到端午節吃糉子習俗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他爲愛國之志不得遂願投江而死,人們爲不讓魚把他吃掉,便把米包進葉子裏煮熟投到江裏餵魚。

有一天,爸爸給我找到一首宋代偉大詩人陸游寫的端午節包糉子的詩《乙卯重五詩》:“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爸爸解釋說,重五即是端午五月初五,這首詩既是寫包糉子,更是形象地象徵了屈原和屈原精神。

這端午節吃糉子哪裏是吃,而是是在吃之中寄託了人們對愛國詩人的紀念和哀思。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8

今天是6月8日,也就是端午節媽媽早早的起牀了,準備了好幾個糉子,中午的時候媽媽買齊了五黃—黃鱔、黃魚、黃瓜、鹹鴨蛋和雄黃酒。

後來我查了資料,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還爲了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中午的時候我吃了五黃不過雄黃酒真難喝。

至今爲止還是我過的最有意義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作文9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在我們家鄉還把端午節叫做“五月端午”,因爲它是陰曆五月初五這一天。而我更願意把它叫做“糉子節”,因爲在這幾天,我都可以吃到美味香甜的大糉子。不僅如此,端午節的習俗也很多呢。

在我們家鄉端午節雖比不上春節、中秋那般隆重,但是家家戶戶也是很重視的。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在進入陰曆五月初一這一天,媽媽就把提前買好的紅葫蘆貼在了門口,和窗櫺外面。貼葫蘆也有講究,葫蘆的口要朝上,我就不明白了,問媽媽爲什麼要貼葫蘆,還要這樣去貼。媽媽說:“端午節貼葫蘆,掛葫蘆是爲了趨災避邪保安寧的。”“那爲什麼口朝上呢?”“聽老人們說是爲了把毒蟲,災難全都收起來,讓家家戶戶安寧。”媽媽笑着說。原來如此啊。當然貼葫蘆只是一個開始,因爲到了五月,正是蚊蟲開始活躍的時候了,家裏的老人們,也愛把剪好的葫蘆縫在小孩的衣服後背上。在肩頭還要縫上一個小布老虎,以求平安。媽媽說我小時候就有這樣的衣服,但是我已經不記得了。初一這一天我們還要吃雞蛋,至於什麼原因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媽媽這天早晨要煮上一大盆,家裏的每個人都要吃上幾個。到了初五這一天,家家門口都插上艾草,也是驅蚊避邪的。曬乾的艾草還被姥姥做成了小香包送給我,當然這也是保平安的'。這一天重頭戲就是吃糉子。媽媽早早的就把米、棗、葉子泡上。泡好後大家就開始包,一個個糉子就在大人們的手中包好了。煮熟的糉子透着葉子的清香,咬一口,米黏黏的,棗甜甜的,真好吃!

我真的很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傳統節日中蘊含的美好祝福。

端午節作文10

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根據傳統,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糉子,看龍舟賽。

包糉子

端午節早上,奶奶和媽媽就準備好包糉子的材料:糉葉、紅豆、糯米、肉、糉繩。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奶奶拿起兩片糉葉交叉放,捲成一個洞口,把紅豆、糯米、肉混在一起,放入合適的材料,把接口處的`兩頂端的糉葉蓋好,用手拿緊,再拿出一條糉繩熟練地繞來繞去,接着把糉子綁緊,打上一個結,做好了一個,奶奶和媽媽又接着繼續做。我看完後,覺得挺簡單的,也學着做起來。我也模仿着奶奶一樣,把糉葉包成個小洞,然後把材料放進去,可是,由於我拿得太緊了,材料從口裏漏出來了,搞得滿桌子都是。我並沒有泄氣,我又按剛剛的做法做,這次我可小心了,手的力道不輕不緊,再拿起糉繩慢慢卷,最後打上個結就ok了!我把包好的糉子給媽媽看,媽媽說不錯,雖然醜了點。我聽後,笑了。

吃糉子

包好糉子後,奶奶就拿去煮。大約十分鐘後,煮好了,奶奶端着香噴噴的糉子出鍋了,我拿起我包的糉子咬一口,好好吃!

賽龍舟

吃過糉子,我們全家去金沙灣看賽龍舟。到了金沙灣,已經開始賽龍舟了,只見有許多條龍舟在海面上有秩序地劃,每條龍舟上都有22個人,分別在兩邊划槳,“一二一,”他們在龍舟上邊劃邊整齊地喊着,圍觀的人們都在爲他們的表演而喝彩。龍舟上擂鼓的叔叔敲得更響了,回聲響徹海上,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旋律。

賽龍舟結束了,但人羣還在回味着剛剛賽龍舟的情景,我們都很期待下一年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1

今天是端午節,我真高興!

幾聲雞鳴,劃破了我的甜夢。睜眼一看,陽光照在了窗櫺上,聽到處處鳥語。

起了牀,一股糉子的香味飄了過來。我急忙走進廚房,啊!媽媽已經把糉子蒸好了。一蒸籠的糉子熱氣騰騰,鮮嫩的葦葉上光閃閃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扒開葦葉,裏面的食物露出來了:糯米、黃米和大棗。吃一口,好香啊!我故意考起了媽媽:“媽媽,別看您糉子包得好,可這吃糉子的來歷您不一定知道。”

“這你也想難倒媽媽嗎?吃糉子不就是人們爲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麼。”

看來媽媽知識淵博啊!我吃着香噴噴的糉子,忽然覺得心裏沉甸甸的。是啊,兩千多年前的今天,愛國詩人屈原懷着憂國憂民的一腔悲憤,投汨羅江而去。人們愛戴屈原,怕他的屍身被魚蝦吃掉,便包上糉子投入江中讓魚吃。從此,過端午節包糉子這個習俗便流傳了下來。從這裏可以看出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走出家門,頓覺眼前一亮:只見一家家的大門兩旁都插着艾草,這成了村裏一道奇異的風景。看着這家家門口的`艾草,我心裏想:爲什麼今天家家門前都插艾草呢?

我問了幾個叔叔阿姨,他們都笑着,回答着差不多一個答案:多少年都這樣,具體因爲什麼他們也不知道。

正在這時候,我遇到了退休教師王爺爺,就把自己的問題告訴了他。王爺爺告訴我:這端午節在我國可是由來已久啊。我們這裏五月初五這天除了吃糉子外,還要在門前插上艾草。這風俗已經傳承了有兩千多年了,據說這是當時人們爲了“辟邪”,把艾草插到了門口,邪氣就被擋在門外了,往後就不會走噩運了。這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願望。

聽了王爺爺說的,我又增長了知識。

滿街飄着艾草的香味,陽光和煦,幾個吃着糉子的小孩在街上跑着。今年的端午節讓人覺得特別有味道。

端午節作文12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糉子、賽龍舟、飲黃酒……我國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傳統節日。但直到現在,對於端午節的起源民間有着不同說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紀念屈原”說。

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流放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聞訊楚都被攻陷後,悲憤交加,自沉汨羅江。沿岸百姓紛紛引舟搶救,並拋灑食物防止魚蝦傷了屈原的遺體。此後每年的這一天,當地羣衆都要舉行這樣的活動,表達對他的懷念之情。從此,划龍舟、包糉子成爲端午習俗的主要內容,這一習俗也逐漸被人稱爲端午節的來由。

滿懷愛國主義精神和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執着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精神及憂患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時空、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典範。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執著追求人生的永恆、價值、理想的時候,時刻關注着國家的興衰。然而,屈原的下場卻是個悲劇。假如憂國憂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我國是如此強大,看到我國人民正在爲奧運加油,看到全國各族人民萬衆一心,衆志成城抗震救災,屈原還有時間去投江嗎?

今天的我們是何其幸運,身爲我國人,我們既繼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追求真理的光榮傳統,我們又與四川的小朋友們共同地流着淚,分擔着他們失去親人的痛苦。今天的我們更懂得了珍惜,愛老師、愛家人、愛身邊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節對於每一個我國人都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我們切身體會到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意義。今天,我們讚美屈原的愛國主義,弘揚屈原精神,但我們不會憂慮,因爲我們相信明天的我國將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

端午節作文13

星期四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那天豔陽高照,萬里無雲,我和媽媽高高興興地坐着銀光閃閃的小汽車去外婆家過端午節。

我們來到外婆家,吃好午飯,外婆和藹可親地對我和妹妹說:“我們兩點開始包糉子。”媽媽告訴我,包糉子的準備工作不但有很多,而且學問還真不少呢?先要買來糯米、鹼塊、竹葉等很多東西,我自告奮勇地說:“外婆,我去買。”我在加貝買到了所用的材料,便回家了。

外婆先把竹葉刷洗得乾乾淨淨,接着把糯米淘洗乾淨。最後拿一小塊鹼塊放在水裏讓它融化後,倒進糯米里經攪拌後,原來白色的糯米變成了黃色的。外婆教我把竹葉的邊緣撕掉,打一個結,再拉一拉,檢驗一下會不會斷。就可以做綁糉子的.帶子了。我仔細地看着外婆是怎麼包糉子的:外婆先把竹葉的尖頭捲成一個冰淇淋一樣的圓筒,接着一隻手拿着竹葉兩端的交叉點,另一隻手不斷地舀米,把米放進圓筒裏,把米壓平,然後用竹葉包住把多餘的竹葉摺好,一隻手按住草繩,另一隻手用草繩把糉子繞得嚴嚴實實,打一個“圓滿無比”的結。最後把多餘的竹葉剪掉,放到鍋裏蒸就OK了!我看懂了自己也試着包了幾個。可是我包得糉子個個米都露出來了,我只學會了做圓筒和放米。其他都是在外婆的幫助下完成的。我在電視上還了解到杭州有個旅遊地叫西溪溼地,那裏在賽龍舟、包糉子、賣五黃(黃瓜、黃魚、黃鱔、雄黃酒、鹹蛋蛋黃),還賣香包呢!我以前去過那兒,看了後更加西溪溼地的端午習俗了。

包糉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可有趣了!大家也可以試一試!最後衷心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作文14

端午節的假日裏我和爸爸一起去登山。

來到山腳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楊樹,那樣子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翻過一個小土坡,這裏野花遍地,有紅的、紫的、黃的、粉的……各種顏色,各式各樣,數也數不清,遠遠看上去簡直就是花的世界。

又走了一段路,我突然看見路邊有許多豔麗的蘑菇,我剛想去採,爸爸忙說:“不能採,這種蘑菇肯定有毒,如果不是毒蘑菇早就被人採光了。”我聽了之後覺得真有道理。

我們繼續往上走,成片的黃花出現在我們面前,我連忙問爸爸:“這是什麼花啊,這麼多,這麼好看?”爸爸說:“這是黃花菜,是我們東北的.野味啊。”我們正聊着,突然一隻野兔在我面前“嗖”地一下竄了出來,我剛想去追,爸爸把我拽了回來,說:“不要傷害它,我們應該保護野生動物!”哦,爸爸保護大自然的意識還挺高啊。

山路一,豁然開朗,這裏山野雞在不斷地亮着嗓子,看樣子正準備高歌一曲呢。噢,一隻、兩隻……足足有一大羣,它們好像正在召開一個演唱會似的,有的跳舞,有的唱歌,還有的伸腿展翅……好有意思啊!

爲了不打擾它們我們就繞路前行。來到半山腰,突然聽見流水聲,我迎着水聲走過去一看,原來這裏還有一灣清泉啊。我問爸爸:“半山腰也能有泉水?”“當然,這種泉水也是從地下冒出來的。”哇。真的不可思議哎!我走到泉水邊,用手輕輕地捧了一捧水送到嘴裏,哈哈,好涼好甜啊。

在剩下的山路中,我們還看到了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那些石頭真令我浮想聯翩:有的像觀音,有的像一隻海豚正在頂着球玩呢,有的像孫悟空騰雲駕霧的樣子……大自然的神斧雕工真令人佩服。

就這樣,我和爸爸一邊走一邊看,不知不覺就登上了山頂,哇,好美啊,真是站得高看得遠,無限風光在險峯啊!

端午節作文15

口含糉子的美味,回味糯米之香,皎如明月的文人騷客在我心頭流過,屈原的浪漫,文天祥的不屈,譚嗣同的去留肝膽……

若不是楚國的昏暗容不下你忠貞的信念,若不是《離騷》無法喚醒昨日的輝煌,若不是秦國的鐵蹄踏破楚國的郢都。也不會有懷你的端午,也就不會有戰國的赤子忠心。

漫漫深夜,你輾轉不眠。再回首莊王問鼎,再回首吳起變法,再回首這無比熟悉的楚音。“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與懷王長談,後如日中天,對祖國的愛,讓你改革大刀闊斧。

手中的糉子或是對愛國者無限的懷念。汨羅江上的賽龍舟則是華夏兒女勇往直前,精忠愛國的.吶喊!端午又因你的死而滿目感傷。

六國君方的歃血,只是一窗破紙,信陵君的英勇指揮只是爲楚國留下一絲喘息。蒼天無情,物是人非。結盟的破裂,上官大夫的誣陷,張儀三寸之舌讓楚國元氣大傷。昨日之日不可留,屈原“固正道直行,竭忠盡以事其君”,竟落得“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 “今日之日多煩憂。”

你是走了,雖不怎麼浪漫,但在人們哭腫的雙眼中留下了一個端午節,讓人激起一個又一個愛國夢。

文天祥零丁絕響:“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故國河山淪陷的憤慨和感傷,你像天邊孤獨的雲無處着落,萬里河山依然繁茂。低頭望百姓屍橫遍野,雞犬不寧。你仗劍而起,用最後一滴血背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同一故國,岳飛發出“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的豪言時,想到的是祖國,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未能真正“收拾舊山河,但廟堂前元兇永跪不起。

陸放翁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譚嗣同“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何嘗不是端午之風。

糯米香猶存,報國情灑盡端午。這糉子香終究會流傳千古,這悠遠的味道定會融入黑白的史書,讓人忘不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