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端午糉飄香作文(通用69篇)

本文已影響 3.22W人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糉飄香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糉飄香作文(通用69篇)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會舉辦各種活動——賽龍舟,掛艾草菖蒲,戴五彩線,喝雄黃酒,吃糉子,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糉子了。

一大早,媽媽就着手準備包糉子了,我在旁邊給她打下手。首先,媽媽把糯米和花生用水浸泡着。趁着這個時間我和媽媽把糉葉洗乾淨,把火腿和蜜餞切成丁。一小時後,把糯米和花生裏面的水倒掉,然後把火腿和蜜餞一起倒進去,攪拌均勻。一切準備就緒。

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媽媽兩隻手上下翻轉,把一片糉葉折成漏斗狀,把剛纔拌好的.食材放進去,再把鬥狀尾部的糉葉往回折,蓋住米,用細繩纏繞並綁好。就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大約兩個小時後,所有的糉子都包完了。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糉子了。媽媽把包好的糉子直接放進鍋裏煮。我守着竈臺,聞着飄散出來的陣陣糉香,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約一小時左右,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剝開糉葉,露出白裏透紅的糉子,白白的糯米包裹着紅紅的花生豆火腿丁,咬一口,又香又糯!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看麥子黃了,端午節又到了,小朋友們,趕快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糉子吧!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2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回來的艾草插在門上,說是爲了避邪,我們小孩兒只是感受着其中的熱鬧,不懂其中的含義。

說起糉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其樂無窮。每當端午一到,媽媽便在頭一天晚上,抱來一盆糯米浸入水中,準備好各種餡料。第二天早上,我們把洗淨的糯米瀝乾,我便用綠的棕葉,包成三角形狀,裏面放上糯米和大棗,或者醬好的五花肉,或者蛋黃等等,喜歡什麼就包什麼餡。包糉子的時候,媽媽就講起了糉子的由來——傳說中,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而亡,老百姓爲了不讓大魚吃敬愛屈原的身體,就在江中投入了好多糉子,給大魚吃。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追問着,屈原的故事,在故事中,包完了糉子,還總是意猶未盡。

糉子包好了,我們開始一鍋一鍋的煮熟,放在大鍋裏煮上三四個鐘頭。把煮好的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桶冰水內。涼了以後剝開竹葉,咬上一口白白嫩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害羞地露出了頭,蘸着白糖吃,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尋味。細細品嚐,你能品嚐出春天的味道。鹹糉子吃起來也非常的可口,裏面的肥肉,以肥而不膩,在上面澆上醬油。那簡直是人間美味。

還有很多剩餘的糉子,我跟着媽媽一起饋贈給親朋好友,收穫了一片歡聲笑語!這時候我就感覺特別自豪和幸福,這裏面可也有我的辛勤勞動呢!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3

說起端午,你肯定會說不就是五月初五的日子,大家一起吃吃糉子賽賽龍舟?這樣說固然沒錯,只是將端午狹義化成了一個“娛樂性”節日。

端午那天,不論是在哪裏,不論是遇見了哪一位長輩、老師或是朋友,開口必定是要說祝福語的。只不過,這話可得好好說,切忌張嘴就來一句“端午快樂”,而應說“端午安康”。

這是爲什麼呢?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所處時間不夠吉利。衆所周知,端午是在五月初五,古人認爲“九”爲陽數,因此九月初九爲“重陽節”。同理,“五”爲陰數,五月初五爲至陰之日,在這一天裏,“五毒”會齊齊出沒。所以人們會通過在門上插艾葉,戴香囊、喝雄黃酒等方式來“辟邪”。在這樣一個“不吉利”的`日子中,又如何能對他人道一句“快樂”呢。

第二,人文歷史原因。在我國,端午作爲傳統節日主要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在經歷國破之痛後,於五月初五隻身來到汨羅江邊,寫下絕筆《懷沙》後便投江自盡。當地居民得知後都想將屈原屍體打撈上來好讓他入土爲安。爲了不讓魚蝦吃掉他的遺體,便用一種帶着清香的葉子包住飯糰投入江中。更有甚者,自發地划着船在江上來回遊動,以威懾江中魚蝦。於是便有了今天的吃糉子和賽龍舟的習俗。在這樣一個日子裏,道“端午快樂”或“端午吉祥”肯定不妥當的。

現在你是否也覺得端午說“端午快樂”是不妥當的呢。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對這樣一個傳統節日的由來、習俗,我們應該有所瞭解,以便能更好地傳承。

最後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4

一個個香噴噴的糉子,一場場鑼鼓喧天的龍舟賽,一張張興高采烈的笑臉,勾畫成了今年多姿多彩的端午節。

這幾天一直雷雨不停,如瓢潑一般,上天是開心了嗎?原來是端午節來了!

今天早上,我家裏也忙碌起來了。早晨,媽媽的喊聲打破了家裏的寂靜:“快點起牀,包糉子啦!”語音剛落,我一下子從牀上彈了起來,衝到了餐桌上。“哇!”桌上擺滿了包糉子的材料,一大盆糯米擺在上面,還有紅豆、綠豆、雞肉、蘑菇、肉鬆、金黃的鹹蛋黃……奶奶動作嫺熟,把一小團糯米放在糉葉上,然後加上紅豆、綠豆、雞肉、蘑菇、肉鬆、鹹蛋黃,接着又加了一片細長的糉子葉,三兩下就成了一個像金字塔的形狀,最後,又用牢固的繩子,一圈又一圈地把糉子捆了起來。才僅僅過了半小時,鍋裏就擺滿了糉子。

媽媽調好了火,開始煮糉子。剛開始,聞不到什麼香味,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糉子慢慢地開始散發出清香。終於,糉子煮好了!當媽媽揭開鍋蓋的那一刻,糉子的.香氣瀰漫了整間屋子,大家都陶醉在了其中。我像熱鍋上的螞蟻,圍着竈臺打轉,只等媽媽一聲“好了”,就可以美餐一頓了!

我剛想伸手去抓來吃,可馬上被媽媽制止了:“小傻瓜!你以爲自己是‘鐵砂掌’啊!你會被燙傷的!”我吐了吐舌頭,露出了尷尬的笑容。過了一會兒,我才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仔細地看了看,再小心地把糉葉慢慢剝開。啊!糉子馥郁的清香再一次撲面而來,我咬了一口,白晶晶的糯米,軟軟的,特別香,特別甜。我享受的表情浮現臉上,心情也頓時變得更加愉快了。

端午糉飄香,我們一家其樂融融的笑臉,就是端午節那幅最生動優美的端午畫啊!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拿我的家鄉——廣寧來說,這裏風俗就和別的地方不一樣。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每家每戶都包糉子,吃糉子,而糉子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梘水糉就是其中之一。

梘水糉的樣子很可愛,呈近似的圓柱形,被裹得胖乎乎的,就像冬天裏穿着厚厚的`棉襖棉褲的小朋友。“梘水糉”顧名思義就是用梘水做的糉子,所以做這種糉子除了必備的糯米之外,還需要一些梘水。把糯米放在梘水浸泡片刻,然後就可以開始包糉子了:先拿兩片糉葉放在手中,然後在糉葉裏放適當的糯米,再放一片糉葉,把糉子捲起來,然後將糉子前後部分折進糉身,再用竹篾從頭到尾地把糉子裹實,一條別緻的梘水糉就大功告成了。

把製作好的梘水糉子放到鍋裏用猛火蒸,半個小時後就可以聞到糉子的香味了。大約5個小時後,一條香噴噴的梘水糉就出爐啦!解開纏繞在糉身上的竹篾,一陣糉子的清香就撲鼻而來,伴隨着梘水那獨特的氣味。嘗一口,糯米黏而不粘,還透着清香宜人的糉葉味以及梘水那獨特的美味,讓人忍不住會多吃幾口!

除此之外,家鄉人還會把艾葉插在門框邊以辟邪;用艾葉和姜蒲頭熬水來洗澡,以求身體健康。

現在,越來越多外國的節目傳到我們國家,而那些中國傳統節日,卻漸漸消失在人人的記憶中。真希望端午這個帶有中國特色,帶有家鄉特色的節日習俗能夠永久地保存下去。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6

又是一年五月五,糉香悠悠,記憶的精靈帶着我的思緒回到了小時候。

早晨的小院裏,我坐在木凳上,歪着小腦袋,看着奶奶包糉子。一盆昨夜泡的糯米,一把鮮綠的糉葉和一盤紅紅的棗兒擺在奶奶面前。只見奶奶將三片糉葉在手中排好,中指和食指一夾一轉捲成漏斗狀,然後將糯米放入其中輕輕壓實,又拿起一顆棗放入其中,再將糉葉神奇地轉來轉去,接着用一根細細的線繩,三下兩下,繞來轉去,一個漂亮的三角糉就呈現在我的眼前了。

看着奶奶手中翻飛的糉葉,嫺熟的動作,讓我佩服極了,這哪裏是在包糉子,在我的眼中,分明是在製作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那情景一直定格在我的.記憶中。

那時只想着吃糉子,並不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奶奶一邊忙碌着,一邊給我講着。我從奶奶那裏知道了這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奶奶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當糉子的香味飄滿小院的時候,奶奶把糉子端到了我的面前。我迫不及待地拿一個剝開糉葉,裏面白白的糯米露了出來,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咬上一口糉子,真是又黏又甜。

如今,我在蘇州讀書,每到端午節沒有機會看奶奶包糉子了,但腦海裏總會浮現出小時候奶奶爲我包糉子的情景。

現在我吃過很多花樣的糉子,但我始終覺得奶奶包的糉子好吃……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是人們爲了紀念屈原的節日。今天,大家都樂呵呵的,糉子成了大家的“焦點”。

一早起,我被窗外的聲聲雞鳴“叫”醒了,我忙穿上衣服去西屋叫媽媽起牀。我邊邊說:“啊,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空氣真清新!”我還伸了一個懶腰呢。媽媽被我叫醒了,我們吃過飯後,去了裕隆超市。我拉着媽媽快步跑,想及時到達“糉子小家園”那裏去。可是越慌越是不行,原來很熟悉的“老朋友”好像一下了變成了不認識的“陌生人”,花了十秒才達到“糉子小家園”!那裏有糉子爸爸——豬肉糉;還有糉子媽媽——八寶糉;它們有一羣可愛的小寶寶——小小糉:有綠豆蓉姐姐,有菠蘿小妹妹,有薏米果仁大哥哥,還有蜜棗綠茶小弟弟等等。像這樣的糉子家族還有很多很多,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樣子。人們爭相購買,“糉子小家園”的糉子們,它們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小糉子了!好熱鬧呀,我和媽媽也購買了幾家糉子家庭。於是,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姥姥家。我準備把所有的八寶糉媽媽送給這裏的三位母親——姥姥、姨姨和媽媽。我們都沉浸在喜悅之中。姥姥又把菜角和糖糕端了出來。頓時,所有的香氣濃縮在了一起,在空中形成了一朵花,還散發着陣陣醉人的`香氣。可是這也擋不住菠蘿小妹妹的“誘惑”,我便又吃了起來。屋裏瀰漫着的香味和我們的好心情似乎溶到了一起,怎麼也分不開。這使我們胃口大開,心情也是越來越好。我把這一景象“拍”了下來,把“照片”“存”進了我的“相冊”。

這個端午節真是有趣,下一個端午節我一定會更加開心的!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8

又是一年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必不可少的是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吃糉子。

這天,街上的人手中可少不了艾葉,菖蒲,雄黃。媽媽也買了艾葉,菖蒲,把菖蒲做成寶劍,掛在門上,可以辟邪。艾葉一大束一大束地放在家門口,也是用來辟邪的。每年端午節,外婆家都要煮好多糉子。這天,外婆坐在椅子上,拿着糉葉,折成簸箕狀,再舀了一大勺的.糯米倒進“簸箕”裏,再用筷子夾了一塊肉放在糯米中間藏進去,用糉葉把糯米裹住,成一個立體三角形,用手捏住底部,拿了根粗繩,繞了好幾圈,打了一個結,放在鍋裏。我問外婆;“外婆,你做了幾種糉子啊?”外婆樂呵呵地說:“有蛋黃糉,肉糉,蜜棗糉和豆沙糉,一共4種。”

我今天要大吃一頓,我也來包一個糉子好了。我向外婆要了一片糉葉,學着外婆包,但是我技術不到家,糉葉都鬆開了,姐姐說:“手捏緊,糯米少一些吧。”我舀回了一部分糯米,但夾了一大塊肉,比糯米還大,塞都塞不進去,弟弟邊笑邊說:“姐姐,這個是最最正宗的肉糉子了!”媽媽也附和道:“這個就留着給你自己吃吧!”我學着外婆裹,但米卻漏了出來,我拖住米,費了好大勁才把米塞回去,也用繩一圈一圈地繞起來,成了唯一一個“迷你糉。”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熱糉子剝開,撲鼻而來的先是葉香,再是糯米香,最後是肉香。香味漸漸瀰漫開來……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9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龍舟節,相傳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來。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要吃糉子、吃“五黃”(黃瓜、黃鱔、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有的地方還要划龍舟。今天我就在蕭山日報小記者活動裏好好體驗了一把包糉子的樂趣。

老師先發給我們每人兩片糉葉。糉葉長長的、寬寬的、青綠色,帶着一股特有的植物清香。我們按照老師的示範,先把兩片糉葉略微交錯重疊在一起,然後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這“漏斗”裏面就可以裝米和餡啦。

我們的第一項任務是包一個紅豆餡的.糉子。老師拿來一盆拌好的糉子餡,裏面有糯米、紅豆、白糖等很多料,我左手拿着剛纔包了一半的糉葉,右手舀了滿滿一勺餡料,正好把剛纔的“漏斗”填滿,接着把多餘的糉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老師發下來的糉繩在糉腰處紮緊並打結。哇!一個還像那麼點回事的糉子就在我手上誕生啦!

接着的第二項任務是包一個肉糉。有了剛纔初次成功的經驗,現在我就“輕車熟路”了:拿上兩張糉葉,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然後放入豬肉餡料,再加上糯米把“漏斗”填滿,接着把多餘的糉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糉繩在糉腰處紮緊打結。嗯!這回比上次那個包得更好看一點了!

我興致勃勃地又包了第三個糉子,還是個肉糉,因爲我喜歡吃肉糉。而且我覺得,端午節學習包糉子,既體驗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習俗,又鍛鍊了巧手能力,還品嚐了美味,真是一舉奪得啊!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10

“仔仔,吃糉子啦!”聽到媽媽這句話,我一骨碌從牀上爬起來,興奮地跑向飯廳,哈哈,又到夢寐以求的端午節啦,可以吃到我最喜歡的糉子,這實在是太棒了!

記得第一次對端午節有印象是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吃糉子的由來。曾經有一位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因爲被皇帝冤枉,他悲憤之下跳了汨羅江。後來百姓們爲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就用糉葉包上米扔到江裏餵魚蝦,從此包糉子的習俗就沿襲了下來。之後的兩千多年裏,人們每到端午節就會包糉子吃糉子,以此來紀念屈原。而我第一次在吃糉子時還很遺憾:哎,要是吃到這好吃的糉子,也許屈原會放棄投江也不一定呢!

每年我最喜歡的除了吃糉子,就要數看着姥姥包糉子了。她總會在包糉子前先給綠盈盈的.糉葉洗個澡,然後雙手靈巧的一卷,糉葉就變成了一個錐形的桶,然後把白白的糯米放進去壓實,加一些豆沙,最後用糉葉把糯米裹得嚴嚴實實,再用白線纏繞紮緊,一個可愛的綠糉子就成型啦!等到出鍋後,冒着呼呼白氣的大糉子,慢慢的剝去它們的外衣,露出亮晶晶的白糯米,香噴噴的味道聞起來會讓你饞的受不了,輕輕地沾點蜂蜜咬一口, 黏黏的、糯糯的,好吃極了!

又到糉葉飄香時,聞到香噴噴的糉子你怎會不愛端午節呢?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11

“五月端陽節,家家糉子香。”歷代詩人對糉子情有獨鍾,在端午這天,飲酒品糉之餘,還以糉子爲題材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清代查慎行筆下的“靈符舊系千絲縷,玉粒新頌五彩筒。青箬香分菖葉綠,銀盤光射石榴紅。”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用高麗貢米做糉子的情景。糉葉要用新鮮的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材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她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彩縷碧筠糉,香粳白玉團”( 唐 元稹)煮糉子時不能心急,得先把水燒開了後換小火慢慢煮,爺爺奶奶們習慣用土竈,把糉子煮好後就放鍋裏燜一個晚上,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糉子了,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糉子的香氣。

大文豪蘇軾喜食糉子,品味了以蜜餞爲餡的糉子,留下了“時於糉裏得楊梅”的.詩句,清代林蘇門的“細箬輕輕裹,濃香粒粒融。蘭江醃酺貴,知味易牙同。”寫盡了火腿肉糉的妙處。糉子不是相思物,兩字相思寫不成。唐代殷堯藩詩云:“鶴髮垂肩展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說深驚訝,欲問何方是故鄉。”表達了背井離鄉的遊子,重返故里時的激動之情。清代儒學大家謝墉筆下的糉子另有一種情調,在京城做官時,他念念不忘家鄉的糉子:“年年令節春徂夏,丙舍南瞻念母勞。”詩人借糉子傾吐對遠方老母的思念之情。

“白白餈糉美,青青米果新。”糉子,千百年來盛行不衰,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成爲文化傳承的符號,至今在人們的心中仍有無窮的魅力。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12

記憶中的清香,是糉子的香。

五月的清晨還有些涼,當我還沉浸在夢鄉時,奶奶已經揹着小筐,來到了河邊。清晨的空氣中,氤氳着一股溼意,熟睡了一夜的魚兒又開始在河中招搖,賣弄着它們柔軟的姿態。奶奶捋起褲腿,光着腳丫在並不深的河流中走動,待到蘆葉茂盛的地方,她小心翼翼地挑選着蘆葉,把最嫩最青翠的蘆葉放在籃筐裏。忙碌了一個清早,奶奶滿載而歸。她佈滿皺紋的臉上,掛着微笑……

太陽已攀上樹梢,我被清晨的鳥鳴吵醒。起來坐在桌角,猶帶睡意地看着奶奶包糉子。奶奶輕輕地將一片已經洗淨的蘆葉拿起,將它的一端捲成漏斗狀,接着用勺子將米放進“漏斗”中,再把其餘的部分捲上“漏斗”,最後用一根粗線將其系起來,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蘆葉越來越少,奶奶的動作越來越嫺熟,不一會兒就包好了幾十個。奶奶又開始生火,待水煮開後將那些胖乎乎的糉子倒入鍋中……

糉子的香,飄蕩在那口大鍋的四周,飄蕩在農家小院上空,飄蕩在我歲歲的童年裏。我總是忍不住那糉香的誘惑,不顧剛出鍋的'糉子燙手,慢慢解開它的“腰帶”,脫掉它綠色的外套,輕觸它潔白的肌膚。忍不住咬它一口,滿嘴都是糉香,令人回味無窮。我幫奶奶也剝一個糉子,遞到她的面前。奶奶會心地笑了,淡去的酒窩在我眼中卻依然很清晰,她彷彿是爲我的懂事而笑。

現在的河流越來越髒,再也採不到以前那樣新鮮的蘆葉了。端午節,也只能外出買糉子吃,再也嘗不到奶奶親手包的糉子了。可甜美的回憶,溫馨的畫面,總會在夢中出現。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1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南方流傳的兒歌。說起端五,我立即便想到幼時學包糉子的情形。

那時我八歲,非常玩皮。端五節時見奶奶聚精會神地包糉子,手也癢了起來,盯住糉子不放。奶奶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說:“你想包糉子?不夠本,你媽還不會呢,”說罷哈哈大笑。

我不服氣,搶來工具,肉餡,糯米。開始包人生“第一個糉子”。我先拿三張整齊的糉葉,然後把它們裹成一個漏斗型,接着往“漏斗”裏放米,放一半時再把肉餡放進去然後再放米,接着就開始包糉子。

怎麼裹也裹不好,我急死了!後經奶奶的指導,終於把它裹起來了。最後再用紅線饒幾圈一紮,就這樣我的人生第一個糉子誕生了。奶奶吃驚地看了看我手中的糉子又看了看我,笑眯眯地說:“凡凡還包得不錯呢,不過以後遇到困難彆着急,要有耐心!”然後奶奶就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高壓鍋裏燒。我好不容易等到糉子熟了,沒等到糉子涼下來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了起來。

哇!味道太好了,現在想來嘉興的糉子也沒我包的'味道好!

想想今年的端午節也快到了,我情不自禁地就想起在這次四川大地震中堅強活下來的兒童們。我想到時候請奶奶多包點給他們郵寄過去。也讓他們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14

照中國的傳統,端午節就在農曆的五月初五這一天。我們家鄉的人,家家戶戶都會煮糉子、吃糉子。

爲了過端午節,鄉親們提前幾天就準備包糉子。糉子裏的材料非常豐富:有糯米、綠豆、少許肥豬肉、臘腸、鴨蛋黃……你聽了,是否就饞涎欲滴呢?準確好材料後,就開始包糉子,首先用糉葉將這些美味的食材包起來,包好的糉子的形狀,就像立體的小山丘一樣。然後,將包好的糉子放入鍋內蒸上幾個小時。糉葉和食材散發出來的清香,使我們更加瀰漫在這節日氣氛當中。吃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我們通常喜歡在糉子表面撒一層白糖,鹹中帶甜,味道好極了!

端午節早上,我們都會帶着前幾天包好的糉子和各種各樣的禮品去外婆家作客,這裏俗稱叫“拜節”這時大家就會高高興興地坐在一起吃着糉子、品着茶,有說有笑。

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每家每戶都忙着拜神,拜神也是很講究的,要有糉子、桃子、香蕉、蘋果等物品,各種物品都有寓意。其中我就知道這三種水果的.寓意,桃子就代表給家人帶來大展鴻圖、香蕉代表招財進寶、蘋果就代表平平安安。但其它的我就無法一一道盡了。

到了吃飯的時候大家就會團團圓圓坐在一起,吃着豐盛的菜餚、喝着醇香的美酒,歡快笑語,多麼溫馨啊!

你說我們家鄉的端午節是不是很有趣呢?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15

說起端午節,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天我們都要吃糉子和涼糕,並且我們還可以在電視裏看到精彩的划龍舟比賽。

提起糉子,我想大家都應該是耳熟能詳的吧!然而我卻發現糉子有個非常有趣的地方,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它都是三角形的。爲什麼糉子做成三角形的呢,我上網查找原因,原來這裏面有一個典故:據說屈原投江後,大家爲了不讓江中的魚兒啃食他的屍體,就將糯米糰投入江中,可水流湍急,把糯米糰衝向了江水的下游。這時在山中隱居的西施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主意,她用水草將糯米糰包裹了起來,形成不規則的形狀,投入江中,這樣水就不能把糯米糰沖走了,這樣便保住了屈原的屍體。而糉子也經過不斷的演變,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

然而現在人們卻將糉子更新換代了,改爲了涼糕,在涼糕裏面夾了好多種美味的小食品,我覺得味道更勝於糉子了!端午節還有另外一個紀念屈原的方式,那就是賽龍舟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比賽。人們坐在一艘很像龍的模樣的船中,中間有一個鼓手不停地喊着號子,他的鼓聲每響一次,坐在船中的人們就會用力的劃一下,鼓聲越密集,大家劃的`就越用力,龍舟也就走的越快。

這樣通過大家的協調配合與努力的付出,才能贏得冠軍。通過賽龍舟使我感受到一個團隊的團結是多麼的重要啊!就好像我們班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學習,雖然成績有高有低,但我們是在一起學習,一起玩耍,有不懂的題還互相交流,所以我想我們班一定也是個團結的班集體!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16

小時候常聽爸爸說,“五月初五是端午”,是我國人民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傳統節日,寄託了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是吃糉子。每到端午節,爸爸總會帶着全家去奶奶家過,因爲奶奶是包糉子的好手哦!奶奶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

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的模樣,然後在中間加上糯米,中間夾幾個大紅棗,最後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小肥豬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就把它們放在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的小時,等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奶奶包的糉子香噴噴的,只要一聞到,就會挑起食慾。每次我都是迫不及待地大吃特吃。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哦!爸爸打開電視,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看賽龍舟了!電視上幾個水手都手拿着槳,用盡全身的力氣奮力的敲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的敲着有規律的鼓點兒。

“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傳來陣陣的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更加使勁地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激烈。就這樣,端午節在吃糉子、看賽龍舟這兩種習俗中熱熱鬧鬧地度過了。我喜歡這個傳統的節日,你呢?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17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相傳,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他因祖國被侵略,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國家而投江自盡。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但是,現在學者考證,早在戰國時期就有賽龍舟、吃糉子的活動。那時人們用這樣的方式來祭祀,以求水路的安全。是從唐朝開始才以紀念屈原的主題來慶祝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過的與衆不同。我今年沒有帶“長命縷”,沒有帶大香包。大人說我長大了,不用帶了。我也感覺到自己長大了。

過節日不能只過熱鬧,還要了解節日的內涵。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18

轉眼間,又到了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它在我國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習俗,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很多,其中的一傳說源於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兩大特點就是吃糉子、掛艾葉,菖蒲的習俗,艾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草藥,插在門口可以使身體健康。用菖蒲做劍,掛於門楣又驅魔祛鬼之神效。端午節的頭兩天,就要把綠油油的糉葉和糯米洗乾淨後浸泡在水裏,經過一夜的浸泡,糯米被泡得白白胖胖的,再把洗好的糉葉折成一個小喇叭的形狀,然後把拌好的餡料裝進去,這些糯米可調皮了,剛裝進去,它們就一個個往外躥,好像成心不給我們吃似的。再用繩子攔腰一捆,就成了一個可愛玲瓏的小糉子!

煮糉子就更有講究,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要一個小時後改爲小火,還要煮30多分鐘,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好吃的東西做起來總是不簡單。糯米的濃香摻雜着糉葉的清香瀰漫着整個屋子。讓人聞見這股香味就口水直流。從我記事起,每年的端午節我家的糉子都是自己親手包的,外面買的是感受不到這種獨特的香味,也正是這種獨特的香味,讓我愛上了端午節。

端午節即將來臨,我提前送你們一棵好運糉:裏面包藏着健康米、好運蛋、平安茹、快樂蝦、長壽花,好運連連,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19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酒白糧。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概括敘述了端午佳節的習俗。

端午,又叫端陽、端五。端是開始的意思,古代“午”與“五”通用,又以奇數爲陽偶數爲陰,所以有這些名稱,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憂國憂民投汩羅江而死的`楚國詩人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東漢以後這一風俗逐漸向北方傳播。

端午有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項、手腕上。各家要懸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廣東風俗,端午在庭院擺上木盆,裏面浸着艾、菖蒲、鳳仙花、玉蘭花。近午時分,母親叫小孩跳進盆裏,用花草蘸水,灑在小孩頭上、身上,邊灑邊念:“艾蒲洗身,百病消除。”

南方過端午節還要吃“五黃”,就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或塗點在耳孔、鼻孔處;兒童們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裏面裝着芳香藥物,以祛五毒。

端午在夏至前後,這時氣溫漸高,需要消滅害蟲和防治疾病。端午節的習俗原先都與驅毒避瘟有關。

端午節的習俗可真多啊!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20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五、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世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欽雄黃酒……

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記得愛國大詩人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詩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很有作用,可是楚王卻聽小人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天,他來到江邊,懷抱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中,老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非常傷心,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水中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體,這就是五月端午包糉子的原因。

端午節有好多風俗活動,特別是賽龍舟,當年楚人因爲捨不得屈原死去,於是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屈原,借划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不管是包糉子還是賽龍舟,人們都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偉大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格。

端午節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是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節,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21

比賽正式開始了,只見五條又窄又長的龍舟你追我趕,根本停不下來。每條船都有一個龍頭在前面,威風得不得了。龍頭的嘴巴是張開的,好像在說:“冠軍是我們的!” “龍”的身子是五彩繽紛的,紅的、黃的、藍的'、青的……漂亮極了。別看它這麼端莊優雅,如果不小心出了一點小問題,可是非常容易翻船喲。他們每一隊的隊員都穿着自己隊的衣服。有五個隊,每個隊的顏色都不一樣,分別是紅、綠、黃、藍、橙這五隊。

“咚,咚,咚!”鼓手們發出出戰的號角。啊!觀衆看見紅隊已經遙遙領先。“黃隊加油!”從人羣中冒出一個聲音,其他人也一起喊,頓時人聲鼎沸,加油聲、喝彩聲響聲一片。黃隊聽到了我們的加油聲,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手連忙把船槳握得緊緊的。全體隊員都認真起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以飛快的速度和紅隊展開了激烈的角逐。江面濺起了一片片美麗的水花。紅隊與黃隊的隊員誰也不放鬆警惕。觀衆們全都給他們兩隊加油,今年哪一隊能獲得勝利呢?觀衆們興奮地等待着結果。

比賽已經進入了衝刺階段,紅黃兩隊齊頭並進。難道是兩個冠軍嗎?這時加油聲、喝彩聲、歡呼聲、鑼鼓聲混成一片。紅、黃兩隊不甘示弱,已經把後面的龍舟遠遠甩開了。前面兩隊離終點只剩大約20多米。就在這時,紅隊猛地一加速,水花四濺,濺到了黃隊船員,黃隊慢了下來,紅隊拿下了冠軍,興奮不已。觀衆連忙歡呼起來。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22

“五月五日,是端陽。插入艾葉,佩戴香囊。吃糉子,撒糖。龍舟在水裏。”聽到這首兒歌,我想起了——端午節,也叫端陽節,流行於漢族、壯族、布依族等民族地區。

據說端午節的由來是這樣的:從前有個詩人叫屈原。當他的祖國被佔領時,他絕望了。今年五月初五,他投汨羅江自盡,獻出了生命。楚人很難過,以各種方式紀念他。我們吃糉子,賽龍舟,據說都是爲了懷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說到吃糉子,這是最重要的習俗。一般前一天包糉子,晚上煮,早上吃。糉子的傳統形狀是三角形,也有長方形。一般按其瓤命名,糯米糉子,小豆糉子,紅棗棗糉子稱爲糉子。糉子裏撒糖,味道好極了。

另外,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賽龍舟。相傳賽龍舟是爲了救死於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從此以後,每年五月初五都會舉行龍舟賽紀念他,用龍舟驅散河裏的`魚蝦蟹,免得吃了屈原的遺骨。

端午節也叫“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有關。記得小時候我媽在我手腕和腳踝上綁了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聽說這叫《長命百歲》。也許穿上它就能“長命百歲”。然而,這種習俗現在並不常見。另外,在一些比較傳統的家庭,要插“五尾”,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龍舟花。我猜這些東西和辟邪有關。

總之,端午節是一個有趣的傳統節日!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23

今天早晨,天色還是朦朧亮,我便聽見廚房裏忙碌的聲音,忙起來瞧,原來是奶奶在包糉子。

我問奶奶:“爲什麼今天要包糉子呢?”奶奶說:“小傻瓜,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呀!”我拍拍腦袋,說道:“對呀!我怎麼忘了,今天是端午節。”奶奶問我:“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我紅着臉說:“不知道。”奶奶安慰我:“不會我就給你講講吧。”

兩千多年前,楚國三呂大夫屈原爲了國家的強大得罪了奸臣賊子,受到陷害,楚王疏遠了他,爲了剖明心跡,屈原懷着滿腔悲憤跳進了洶涌澎湃的.汩羅江中。從此以後,老百姓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都自發地把許多糉子扔進汩羅江中,爲的就是讓魚兒多吃糉子,不要吃屈原的遺體。這就是端午節的由車。我瞪大眼睛說:“哦!原來是這樣啊!”奶奶又接着說道:“端午也叫端陽、重五。但學者聞一多並不是這樣認爲的,他認爲端午節也叫龍神節。”原來,端午節也有這麼多學問呀!我驚訝地說。

奶奶還給我介紹了南方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每逢端午,人們都要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端午大多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今天,我終於知道,一個傳統節日都有這麼多學問,生活中又何償不是這樣呢?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24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

——題記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來了,一說起端午節,我的嘴就攙起來了,口水就流了三千尺。吃糉子、賽龍舟、掛香包......只要到了端午節,家家戶戶就都忙得不可開交。

下面我就給大家說說端午節的來歷吧!

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下面我再來說說端午節吃糉子的事情吧!

我奶奶雖然是河南人,但包糉子可是一流的。大清早,奶奶就去買包糉子的材料,紅棗、糯米、糉葉......我看奶奶先那一個糉葉,然後把一些糯米放到裏面,然後把裏面放一些紅棗,最後用糉葉把糉子緊緊的包起來。啊!大功告成!讓你們看張照片!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25

端午節到了,奶奶和媽媽準備包糉子。媽媽買來糉葉,糯米、一個一個的開始包起來。我疑惑不解地問媽媽:“爲什麼要包糉子啊?”

媽媽說:“寶貝,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每個節氣都會有歷史的哦!你知道屈原嗎,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提出聯齊抗秦,遭到當時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城,流放到沅湘等地。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得知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悲憤地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

一位老醫師則拿出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哦!原來端午節還隱含有這樣一個悽美的故事啊!

我不禁驚歎到!恩,我們大功告成,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不一會兒,就聞到一股清香味。糉子熟了,真香啊!吃完後和弟弟進行故事比賽,我就把媽媽講給我的編寫成故事講給爺爺奶奶聽,爺爺奶奶都高興的拍手。我希望明年的端午節早早到來,明年我就可以自己包糉子啦。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2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支兒歌你很熟悉吧?對啦,它是和端午節有關的,每當端午節,小朋友們都會唱起它呢。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土家等民族地區,又叫端五,端陽、浴蘭節、女兒節等。

它的來歷,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呢。有的`說,爲了紀念介子推;有的說是紀念戰國時吳國大將伍子胥;有的說是爲了紀念屈原。我最相信的還是紀念屈原一說。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愛國人士叫屈原,整日爲國操勞,爲民憂心。當時的楚懷王卻是一個昏君,屈原多次勸諫都無濟於事,楚懷王懷恨在心將其貶職。由於楚懷王無能,楚國很快就風雨飄搖,面臨着滅國的危險,屈原不忍看着國家滅亡,投汩羅江而死。爲了紀念屈原,人們便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並用蘆葦包糉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好不吃屈原的遺體。所以吃糉子便成了端午節的“保留活動”。

說起端午的習俗,那真是豐富多彩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南方過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但無論南方或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灑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配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作爲我國的一大傳統節日,有着無窮的魅力,我愛端午節。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27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母親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爲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端午節到了,我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糉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糉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

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着做。

糉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糉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糉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說:今天的糉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糉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28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隨意顧抒情想象,兩者皆可拋。不清楚從何時剛開始,大家就剛開始着對隨意的期待。老莊迷夢於無拘無束的蝴蝶花,要賬亦戀戀不捨於採菊東籬的悠閒自在淡泊。凡心所向,唯有隨意。

青春發育期的大家讓身邊的人頭痛。總惦記着超越年紀的鴻溝無拘束的過自身理想一樣的生活。就算這世界有多慘忍。大家年青,拿着青春年少做主力資金去尋覓奮不顧身的最終一絲光和熱,就算傷痕累累,斷壁殘垣,乃至煙滅灰飛也抵禦不上大家追求完美光和熱、渴望自由的殷切與躁動的心。

擡起頭見到同一片夜空,乃至同一顆星空。相互距離的或許是天涯海角與天崖的間距。在那一天見到的星辰是否會更好看?山那邊究竟是什麼?我期待的是今後每一個傍晚的我可以悠閒自在的棲於生活陽臺,看太陽光傾灑最終一抹輝煌,看天上第一顆星空剛開始閃動。我能品一口茗香,細細地感受這生活的平平淡淡與隨意。

但,這全世界又哪裏有白來的'午飯。要獲得收益就得努力

我明白追求完美隨意的這條道路上面有滿地荊棘,也是有無盡空虛,終究憧憬的物品總並不是那麼垂手可得。燈下在這裏段旅途中,我將荊棘作爲橫穿鴻溝的公路橋樑,把苦悶作爲沿路創口上的靈丹妙藥,衝向廣闊的長空。讓夢去流放,讓心去流浪。

當我像一匹馬在廣闊的草原上飛翔,當我像一隻鷹翅在無限的天空,當我像一條魚在深海里游泳。我能感受到凡心所向的隨意,並剛開始沒有沿岸古代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29

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如果不知道,讓我來告訴你吧!

端午節的來歷有一個故事呢!古時候有個叫屈原的人,他死在了水中,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去吃他的屍體,便用麪粉做成包子、饅頭,用糯米做成糉子,並在農曆的五月初五這天聚集在河邊,把包子、饅頭、糉子丟入水中,端午節變由此而來了!

知道了來歷,那我們再去看看習俗吧!習俗一:喝雄黃酒。據說雄黃酒可以避邪,又能防蛇!習俗二:吃糉子。這就是上面講的屈原的故事了。習俗三:賽龍舟。原由古人捨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就划船追趕拯救,之後的每年五月五日就以划龍舟紀念了!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區別,我就不一一細數了!對了,你們知道端午節我在幹什麼嗎?告訴你吧,我家端午節會買很多的.糉子,媽媽也會買或自己做餈粑,爺爺會對上雄黃酒讓我和弟弟抹一點在額頭和肚臍上,說是可以避邪和不怕蚊子咬,哈哈,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啊,差點忘了,糉子是糯米做的,雖然好吃,但建議你別多吃哦,因爲媽媽說糯米很容易把人吃停食的,要不以後你都不想吃它了!我比較喜歡吃甜食,所以,每年我都很喜歡過端午,因爲端午有糉子和餈粑吃!

小朋友們,我相信你們也應該和我一樣愛過端午節吧!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30

在時間的催促下,五月靜靜地走了,六月悄悄地來了。六一的木偶戲已經成爲過去,端午的糉子又給大家增添了許多的歡樂。端午節是一個特殊的節日。他的由來和屈原緊緊相連。據說,當時屈原跳到汨羅江,以死酬志,以死報國,人們怕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到江中。

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投江殉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時,各地的人們都有不同的習俗。吃糉子、賽龍舟,各有特色。我國江漢平原會吃黃鱔;甘肅會吃麪扇子;南昌吃茶蛋;朝鮮族吃打糕;晉江要吃煎堆;溫州人民吃薄餅;鄒平縣日照時要給小孩纏七色線,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時扔在雨水裏;長江流域的人要喝雄黃酒……我最喜歡的還是外婆親手包的糉子。白白的糯米,翠綠的竹葉,紅紅的絲線一拴,一個尖尖的糉子就成形了。不過看我說得容易,做起來那可是很難的呢,連媽媽都還只是個學徒,我就更沒有動手的份了。

我只用焦急地等待它從鍋裏撈出上桌的過程——爸爸總是怕我被燙,將我趕出廚房;外公會細心地幫我剝去那綠綠的外衣……雪白的、黏黏的糉子,帶着淡淡的竹葉的清香,熱氣從糉尖飄散開來,粘上粒粒白糖——這件原滋原味的藝術品就可以進肚了。我喜歡這個節日,當然,包括任何一個節日,它都成爲我們一家人休閒團聚的好時光。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3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和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一起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來最熱銷的就是糉子,這些糉子琳琅滿目,各式各樣,大小不一,如:有金魚糉,辣椒糉,全家福大肉糉······

味道還不同:有泡椒味,什錦味,紅豆味······端午節主食是糉子,可這糉子的來源還有一個傳說:傳說糉子起源於戰國時期,面臨着亡國之痛的楚國詩人屈原悲憤投江自殺後,老百姓們自發將自己家的糯米做成了一個團等食物投入了江中,後來人們發現着糯米糰一下水就散開了,這就不能讓魚蝦不損傷偉大詩人屈原的軀體,後來漸漸演變成了用葉子包着糯米的形式。

糉子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屈原愛國情操的紀念。糉子有傳說,糉子也要會做,五花八門的糉子哪一個不讓我們垂簾三尺,快看糉子的做法。現將艾葉洗乾淨,把糯米放入盆中,用水浸泡,泡軟後,把糯米摻進臘肉,紅豆,綠豆等以自己的'口味,摻好之後,包進洗乾淨的艾葉裏,再放入蒸籠裏,等蒸好後,就可以起鍋了,這一個個綠色的糉子是多麼可愛,讓人真想立即咬上一口。糉子的吃法也不一樣,有的喜歡拌白糖,有的喜歡拌豆沙,有的喜歡直接吃。端午是我國傳統節日,主食豐富又有趣,還能直接體驗,端午我們一定要過得有意義。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32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端午節。馬上又要過端午節了,每到這時我就會早早興奮起來。

因爲到端午節就又能吃到香甜可口的糉子了。記得每年到端午節那天,爸爸總是一大早,走了好遠的路,趟着露水採回艾蒿和山桃枝,用紅布條分別紮上插在自家的門框窗框上,說是這樣能夠驅蚊避邪。母親則也早早起來,在我還在睡夢中時將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讓我一直帶着,直到下第一場雨時再摘下,說是這樣也能驅邪去病。我的媽媽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

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用竹子葉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竹子葉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事先在前一天晚上把糯米放在水裏浸泡一宿。包糉子前再把竹子葉放在水裏泡軟,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就可以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糉繩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等糉子包完後,媽媽就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糉子很是香甜,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按捺不住自己的食慾。

我想今年端午節的糉子一定會更香甜吧。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33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是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有吃糉子,掛艾葉等習慣,南方還有賽龍舟和喝雄黃酒的習俗。一到這一天,人們就聚在一起包糉子,吃糉子。?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雖然還有幾天纔到,但我早就想吃香甜可口的糉子了。記得去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還和姥姥大姨一起包糉子呢!步驟還比較麻煩,先將糯米洗淨泡上幾個小時,然後把糉葉用熱水燙過洗淨,把糯米,紅棗放入糉葉包好,最後把包好的糉子上鍋蒸熟,等糉葉變了顏色,就熟了。這時,香軟的糉子就出鍋了。

也許我們包糉子的方法還不算正規,但已經不錯了,吃着我們自己包的糉子,心裏別提多高興了。也不知今年的端午節怎麼過,我好期待喔。我也從資料上知道有一些地方會在這一天賽龍舟。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相傳,是古代楚國人民爲了紀念愛國的'賢臣屈原,借划龍舟驅趕江中的魚,並在江中放入糉子,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善良的人們以此來寄託自己對屈原的敬尊和思念。久而久之就成了端午節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動。如今在全世界都廣受歡迎呢。但在我們北方端午節就顯得比較單調一些,人們在那天或自己包糉子或買做好的糉子,並且在門頭上掛艾葉。以此來度過這個傳統的節日。也許是方法不一樣罷了,但我們中華兒女的心願都是一樣的。

我真的盼望端午節快點到來,還有那好吃的糉子。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34

今天是瑞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之爲瑞午、夏午、五月節、女兒節。有賽龍舟、踏青的習俗。而今天踏青我選擇了去爬西山。早晨三點半起牀,同媽媽、姥姥到了西山。上山的人好多呀!我們隨着人羣登上了名人峯,然後往回返,沿途看到了中彈樹,彰子鬆,樹王,連理鬆等一些"年齡"比較大的樹木。

我邊走邊採路旁的黃花,我還看到野韭菜。到了山下有好多商家,有賣竹子的、賣艾蒿的、賣香包的'、還有賣五彩繩的……我買了好多好看的五彩繩、香包、小糉子的掛件。到了家我已經很累了,加上又爬了山,好睏呀,我真想倒頭就睡,“誰和我碰雞蛋”姐姐洪亮的聲音把我的睡意震沒了,趕快爬起來跑到廚房,拿起一個雞蛋,“開始吧姐姐”話音剛落,姐姐的雞蛋就把我的雞蛋碰碎了。“不行不行!”我有些不服氣。

後來我知道了“先下手爲強,後出手爲軟”早知道我就贏了呀!碰雞蛋我輸了,吃雞蛋我可不能再輸了,再說我最喜歡吃雞蛋了,兩下三下,三個雞蛋已經被我吃完了。“洋洋,你困了”,姐姐見我哈欠連天,連忙叫我去睡覺了。“快起牀,10點20了”,媽媽的叫聲,把我驚醒。連忙穿衣服到華彩去學古箏。中午回家,吃完午飯和媽媽到龍鳳新天地爭得“題王”,不幸的是我在決賽時被比下場了。不過還是得到了一條五彩繩和一袋洗衣粉。這個瑞午節是我最難忘的瑞午節呀!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35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早上,太陽暖暖地照進我的房間。這時,媽媽推門走了進來:“快來包糉子吧!”“太好啦!我還沒有包過糉子呢!”我連忙走到廚房,只見媽媽拿出糉葉、糯米、紅棗和赤豆,然後把兩片糉葉折成漏斗形,放入糯米等食材,接着用糉葉蓋住,把繩子紮緊,一個三角糉就包好了。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但這件事看起來沒想象中的簡單,我好不容易纔包好了幾個糉子,但形狀各異,自己看得都忍俊不禁。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煮熟後,端了出來。我拿出一個,把棕葉撥開,飄出來一股糉葉清香,直鑽我的'鼻子。我吃了一口,粘粘的,軟軟的,糯米里麪包着紅棗赤豆,真是太美味了!

中午,奶奶拿出了一個香包,對我說:“端午節還要掛香包哦,可以辟邪,又可以驅蚊蟲,快來掛上。”我接過了香包,香包摸上去很光滑,只見上面繡着一條金龍,龍口中含珠,腳下踏雲,頭上長着犄角,顯得十分威武,真好看!我聞了聞,咦,怎麼聞上去有股中藥的味道?奶奶告訴我:“端午節香包裏面裝着雄黃和艾草等,所以有股中藥味,這味道對人體有益。”我恍然大悟,端午節還真多特別的習俗呢!

原來端午節有這麼多的習俗與文化,這特別的節日真希望能一代代傳承下去。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36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期待的“美味節日”。

一大早,我這個小饞貓想到能吃美味的糉子,就直流口水。於是我使出“渾身解數”把媽媽叫醒,央求她帶我到街上買糉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帶我出門了。

到了樓下,我聞到了一片清香,是什麼花兒這麼香?我四處張望,在不遠處看到了一棵石榴樹,一朵朵火紅火紅的石榴花,就像新年爆竹,給端午平添了許多節日氣氛。嘴巴還沒嚐到好吃的,鼻子先收禮物了!

出了小區,迎面走來了好幾個爺爺奶奶,他們手中不僅提着大袋大袋的菜,還不約而同地買了艾草和菖蒲。我很疑惑:“這是爲什麼呢?”媽媽告訴我,從端午節這天起,天氣越來越熱了,蚊子自然也多了起來,把艾草和菖蒲掛在門上可以起到驅蚊的作用。原來是這樣啊,往年還真沒注意過呢!可能蚊子也想來品嚐糉子的'美味吧?

來到大街上,我遠遠就聞到了糉香。迫不及待地拉着媽媽走進糉子店。店裏的糉子琳琅滿目、形狀各異:有的尖尖的像極了牛角;有的四四方方十分規整;有的是一個精緻的小三角;還有的藏在竹筒里長長一條。口味也多種多樣:有鹹肉的、蛋黃的、還有慄肉的、紅棗的,就連鮑魚的也有。最後我選了自己的最愛——豆沙糉,心滿意足的回家了。

端午節真是個“美味”的節日,你覺得呢?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37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名稱不同,但各地方人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插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

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鬚水,插艾枝於門,上山採青,食糉球,制糉,賽龍舟活動。

早晨取龍鬚水——因爲傳說的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擡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裏供全家人喝,祈求一年平安。

插艾葉於門是因爲艾葉能僻邪,這一天插艾葉於門上能保平安。

上山採青是因爲這一天是龍擡頭噴發龍鬚水於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採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等放在家裏備用,另者上山採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舒適。

食糉是因爲這一天是五月初五,據說這是爲了懷念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寫了很多愛國詩,可是屈原的愛國之心沒被國王接納,於是跳河自盡,所以吃糉子時,第人們總愛給孩子們講屈原的'故事。

賽龍舟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鄉在端午節前後組織龍舟。人們用了多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38

嘿,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國家法定的傳統節日。

中午,我們全家都吃糉子大餐,爺爺忽然地問我:“平平,你知道外衣是綠色的,穿衣去洗澡,脫衣上牙牀是什麼東西嗎?”“嗯,這可要好好地思考呀。”我又裝出一休樣子,用手在腦袋邊轉圈圈,“啊,當然是我們最愛吃最美味的糉子啦。”而我又反問起爺爺來:“爺爺,這個節日有什麼特殊的來歷嗎?”爺爺摸了摸我頭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那爲什麼過端午節時要吃糉子,喝黃酒,劃龍船呢?”我窮追不捨地問道。“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爸爸在一旁爲我講了起,肯定是怕爺爺累着“他倡導舉授能,富國強兵,抵抗秦國,但沒有被懷王採納,反而遭誣衊革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時,寫下了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後來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又不忍捨棄自己的國家,於當年的五月初五寫下《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百姓們悲痛欲絕,紛紛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爸爸剛歇一口氣,媽媽又接着說起來。“人們划起龍舟,在江上打撈他的真身,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扔進江裏,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藥暈蛟龍水獸,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用糉葉包飯,外纏彩絲,之後,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龍黃酒的曲俗了。”

啊,在今年的端午節中,我不僅吃到了糉子,還學到了知識。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39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小孩子哼唱這首兒歌時,就是端午節來到之日。

又到了五月初五,本是我最盼望的節日,可這個端午節我過的卻不太快樂。中國的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民族英雄屈原而由來的,但年年過端午都是一種模式——吃糉子。基本端午前吃,端午吃,端午後吃。甚至讓人吃得嘔吐,想一想身邊的人更喜歡過洋節,比如聖誕節。這是爲什麼呢?我在思索最後我總結出了三點:

一是因爲大家沒過過覺得十分好奇。

二是以爲國外的節日形式豐富多彩,在聖誕節讓小孩子會得到禮物。

三是人們都覺得國外什麼都好,這種崇洋媚外的思想日漸侵蝕着我們的大腦。

所以人們覺得洋節好。但中國的文化歷經千年的沉澱,才演變成爲民族之魂。那怎樣才能讓人們參與進來呢?也許只要把內容在豐富一下,就會讓更多的`人來參與,比如在端午節時,在江邊舉行吃糉子比賽,包糉子比賽,尋糉子比賽……可以激發人們來踊躍參加,這樣不但可以讓這種文化承傳下去,還很有趣。

讓我們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傳承下去吧!我相信,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有一種相通的味道,屬於中國人的味道,這淡淡的芳香圍繞在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身邊,如同糉子一樣綿軟、香甜,又好讓糉子那清香悠遠……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40

“哦,太棒了!端午節到了,又可以回老家了!”我歡呼雀躍。

一進村,一個熱鬧的場面就展現在眼前:大人正忙着在自家門前包糉子蒸糉子,空氣裏滿是糉香。孩子們則在在一旁嬉戲,還不時發出咯咯的笑聲……

奶奶看見我,說:“快去看划龍舟吧!划龍舟馬上開始了!”“太好了!太好了!”我連聲叫到。

江邊圍着許多人正在焦急地等着比賽開始。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了,瞧,他們有的有的踮起了腳尖,有的伸長了脖子……我放眼望去,只見江面上有十幾只龍舟分別“化妝”成不同的樣子,一字排開,蓄勢待發。

“咚咚咚!”比賽開始了。所有船隻像箭一樣駛出來。“加油!加油!黃色的超前了。”“加油!加油!好樣的!好樣的!”“加油!加油!”……吶喊聲此起彼伏。江面上龍舟你追我趕。忽然下起了小雨,這甜甜的雨不但絲毫沒有熄滅人們的激動和狂熱,倒還像來助興似的。

一時間,吶喊聲,歡呼聲,鑼鼓聲,此起彼伏,好一個火爆的場面!比賽結束了,我們村的龍舟獲得了冠軍,瞧呀,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個個拍紅了手,喊得漲紅了臉。其他村雖然輸了,卻不見沮喪,他們說着,笑着……許久許久,人們還是不願散開,意猶未盡第談論着剛纔的`比賽。

晚上,奶奶蒸好了糉子,有花生餡的,有豆沙餡的,有肉餡的。我最愛吃奶奶包的糉子了,明天我要早餐吃糉子,午餐吃糉子,晚餐吃糉子,晚上點心還吃糉子。

哦,家鄉的龍舟,奶奶的糉子,我的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4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聽着這首童謠,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來了。

端午節有許多叫法,如端陽節,五月節,詩人節……過端午時,賽龍舟,吃糉子是主要活動。據說,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不過,端午節裏最重要的活動還是吃糉子啦!瞧,端午節還沒到,奶奶已經提前給我們包糉子了!走,我們過去看看吧。只見奶奶在桌子上放了一盆泡了三四個小時的糯米,一盆放着蘆葦葉的清水,還有一些包糉子用的蜜棗。包糉子的餡兒可以有很多種,如蜜棗、豆沙、蛋黃、臘肉……開始包了,只見奶奶先拿了三片蘆葦葉,把它包成一個圓錐的形狀,然後在最底層放一個蜜棗,放上一層米,再這樣反覆做,一個糉子就包好了。不一會兒,奶奶準備的.材料就用完了。奶奶把包好的糉子用一根根繩子串着,再放到高壓鍋裏煮,好讓我們早點兒吃到糉子。

到了中午,糉子煮熟了。我們一家團聚在一起吃着糉子。嗯,咬一口糉子,香味四溢,回味無窮,一種家的味道在大家的內心深處散發開來。看我,根本沒心思細細品嚐,這裏一口,那裏一口,一分鐘不到,一個糉子就見底了。你說我是不是一隻“小饞貓”呀?

每個端午節,我都能嚐到糉子的美味,可真幸福啊!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42

很小的時候就盼着端午節了。誘人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長米粒煮黃了,上面蓋着紅豆泥或紅棗。米飯有些透明,呈現出一些微紅的顏色,四角倔強地翹起來,很可愛。糉子的葉子上都是水,還有點米味。一口咬下去放在糉子上,會充滿米香。再咬一口,就會看到一個暗紅色的餡。餡是甜的,加上米飯,這種甜不膩;米飯泡出棗子或豆沙的甜味,味道也不一樣。

我經常滿嘴“小鬍子”吃飯,媽媽笑我就是“大臉貓”。但是我不介意。我笑了笑,用舌頭舔了舔米飯,銜着一口就去找外婆。

奶奶會微笑着看着我,在牀前慢慢移動,從枕頭旁邊的縫紉籃裏拿出一些香包。那時候外婆只是我孫子的孩子,特別珍惜,所以外婆每年都會做五六個香包。這些香包五花八門,在我的記憶裏,好像沒有一樣東西像它們一樣。奶奶當時技術很好,會做很多種圖案。有鹿、老虎、蛇、壁虎;還有日月星辰;還有一些花草和心形的。不管他做什麼,他就像一樣。他雖然不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差。

雖然我不是很喜歡香囊的味道,但它無疑是我當時最好的點綴。就像炒作一樣。姨媽看着我,笑我誇。我不管她說什麼,但我還是“佩服自己”,當着我媽的面去玩了。

現在情況不同了。我度過了一個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表哥七歲,外婆很久以前就去世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糉子”。沒有外婆香囊的加持,我依然日復一日安穩的長大。但是有時候心裏很空虛,越接近端午節越是如此。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43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相傳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有很多特別的.習俗,在我們家,端午這天要在門上掛艾葉和菖蒲,家人一起包糉子。

每年端午節這天,爸爸都會早早起牀,然後去菜場精挑細選買回一束艾葉和菖蒲掛在門上。艾葉長得和菊花葉有點像,聞起來有淡淡中藥味,菖蒲沒什麼味道,看起來像一把利劍,據說在門上掛艾葉和菖蒲可以避禍求福。掛好之後,我們就出發去奶奶家過節了。

在奶奶家,我們每年都要包糉子。奶奶早早就把糯米在水裏泡好了,並且準備了很多糉葉泡在水裏,只等我們一到,就可以包糉子了。奶奶教我選一張又大又長的糉葉,一端折成一個漏斗樣,用一隻手握住不讓它鬆掉,然後往裏加入泡好的糯米,再加一兩顆紅棗,差不多把這個小漏斗裝滿就把糉葉的另一半折回來把糯米蓋住,再裹嚴,最後用繩子綁緊,一個糉子就完成了。

奶奶的動作很快,三下兩下,一個糉子就完成了。再加上我們的助攻,一個又一個,很快就包了一大堆。奶奶把糉子放進鍋裏煮,不一會兒就飄來陣陣香味。“上糉子啦!”爸爸端上一大盤糉子,我拿起一個,解開繩子,剝開糉葉,白白的糯米餡兒就露出來了。咬一口,軟軟的糯糯的,再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原來吃到了甜甜的紅棗,糉子可真好吃!

要是每天都是端午節就好了。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44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我去太婆家,剛進門,就聞到一股撲鼻而來的香氣,原來是太婆在煮糉子,可香了。中午我們吃的是糉子大餐,順着香味來到飯桌前,一盤香香的糉子擺在眼前,饞的我直流口水,拿起一個糉子,小心翼翼地撥開糉子皮,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太滿足了。

吃完糉子,我們來到電視前,觀看一年一度的賽龍舟。爲什麼要賽龍舟呢?有兩種說法,第一是祈求今年風調雨順,保佑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第二是紀念屈原。

江面上排滿了上百艘各式各樣的龍舟,場面十分壯觀。一艘龍舟上有20多名船員,其中包括一名陀手,一名鑼手,一名鼓手,其餘的是划船隊員。他們個個身體健壯,力大無比,他們正在等待一聲哨響,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向終點飛快地駛去。

隨着鑼鼓敲響,隊員們一致的動作向後滑動,反反覆覆,嘴裏喊着屬於自己隊伍的口號,使龍舟快速前進。這時我想哪艘龍舟會獲得勝利呢?應該是九號紅色的龍舟吧,正當下,就看見相隔幾條道的七號龍舟突然急劇的加速衝了上來,隊員手上的漿劃地非常快,快到臉上的`肌肉都在抖動,看着讓人激動。隨着人們的歡呼聲,七號龍舟快速的到達了終點,取得了勝利,隊員們在江面上歡呼着,潑水慶祝。

端午節是一個很有趣的節日,在這一天裏,我們一家過得很開心,期待下一次的端午節。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45

一早起來,聽到門外傳來一陣陣歡笑聲。啊,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呀!

剛吃完早飯,媽媽就提着一大籃東西。我一看,是紅棗、糯米。“媽媽,要包糉子嗎?”媽媽溫柔地說:“都說自己包的糉子好吃,今天我們去奶奶家包糉子。”“太好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急忙幫媽媽提籃子前往奶奶家。

來到奶奶家,奶奶開心地說:“你倆來了,美煥,奶奶教你包糉子,好不好?”“好呀,我早就想吃自己包的'糉子了。”我捲起衣袖,準備大幹一場。奶奶先拿了兩片糉葉折成小碗形狀,“一頭要餘出一些糉葉。”奶奶提醒我。再把糯米、紅棗用勺子舀進去,最後把剩餘的糉葉摺疊起來,用繩子均勻地把整個扎住,一個糉子就完成了。我折了好多次才折成一個小碗形狀,包完一個糉子都已經感覺精疲力盡了。看着奶奶、媽媽不費吹灰之力就包了幾個糉子,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加快了速度。哎呀,糉子全散開了,原來繩子沒紮好。我只好重新包一次。

媽媽捧着一大鍋糉子去廚房煮糉子了。大約一個小時,一陣陣香味飄來,整個房子都是糉子味。我大喊:“媽媽,我的肚子唱歌啦,糉子好了嗎?”過了很久,終於聽到媽媽喊:“開吃了!”一打開鍋蓋,一股香味撲面而來。吃着香甜的糉子,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真是苦盡甘來。學習不也一樣嗎?只有付出辛苦的汗水,才能收收穫美味的果實。

這個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很開心。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46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等。而今天,我要向大家說說的是端午節。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年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包糉子,吃糉子,還會去看賽龍舟呢,十分熱鬧!

傳說端午節包糉子是爲了紀念我國的一位大詩人屈原。人們會將包好的'糉子投入江中,是爲了以防魚吃掉屈原的屍體;賽龍舟也是爲了驅趕魚類。

午飯過後,媽媽、婆婆、阿姨一起搬着幾個凳子到外面,還搬了一大盆糯米和各色各樣的餡兒,有豆沙餡兒、紅豆餡、蜜棗餡等。說是包好了給鄰居家的老奶奶,老爺爺吃幾個,再分幾個給親朋好友吃,剩下的就自己吃。也是呢,懂得分享纔會更快樂!

“加油,加油!”這震耳欲聾的聲音到底是從哪裏傳出來的呢?原來啊,浦陽江上在賽龍舟啊。共有五支龍舟,參賽選手們緊張地準備着,只聽着一聲號令,這五支龍舟如離弦般地飛出去,槳手們都個個都身強力壯,並有節奏地划着般,當船槳接觸水面的一瞬間,江面就濺起了白色的浪花;鼓手站在船頭,用盡全身力氣敲着鼓,控制着船速度;舵手,站在船尾掌控着船的方向。江岸兩邊的觀衆人山人海,屏息凝神地關注着這場比賽,有些人還大聲吆喝起來:“加油!加油!要追上來了!”還有些小孩子都圍着江邊跑來跑去,別提有多高興了。因爲看到了如此熱鬧的賽龍舟比賽,老人家的臉上也露出燦爛的笑容。

端午節,實在太有趣了,對了,我還得回家吃香噴噴的肉糉呢!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47

五月初五端午節。一大早,我就被院子裏散發的陣陣糉葉清香喚醒,我猜一定是奶奶在院子裏包糉子。我跑到院子裏看到奶奶果然在包糉子。我高興壞了一蹦三尺高,因爲我可想糉子了。我擼起袖子正準備包糉子,奶奶拍了我的手,笑眯眯地說:“包糉子前先要把手洗乾淨。”我飛快地跑進廁所三下兩下就把手洗完了,又拿來一個小板凳坐着和奶奶學習包糉子。

奶奶告訴我包糉子有很多技巧。首先,把糉葉圍成三角形,然後再放入糯米,放到一半的時候再放入幾顆蜜棗,把糉葉口封好,最後把線繞在糉子上封好糉子。聽完奶奶的話,我飛快地包了一個糉子,拿起來向奶奶炫耀,不想糉葉散開,糯米灑了一地。我有一些灰心喪氣,不知什麼時候媽媽已經站在我身邊,媽媽愛憐地拍拍我的頭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包出比奶奶包得更好看的糉子。”聽了媽媽的話,我認真地包起了糉子。終於,我包出了一個漂亮的糉子,後面的糉子我一個比一個包的好。開始煮糉子了,奶奶把水燒開再把糉子一個一個地放進去,糉子煮熟了,我們全家圍坐在一起吃糉子,爸爸說:“快吃,吃完了我們去看賽龍舟。”

吃完糉子我們來到河邊,只見河邊已經圍滿了看熱鬧的人羣,我們穿過人羣,看到河面上停着各式各樣的`龍舟,龍舟上有划船手、鼓手,都憋着一口氣要爭第一。突然一聲哨響,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迅速劃出,你爭我奪、互不相讓,最終一直領先的黃隊獲勝。

端午節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還觀賞了龍舟比賽,在玩耍的同時學會了一項技能,我覺得特別開心、收穫滿滿。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48

說起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往往都會想到春節和端午節!說起端午節的特色,人們往往都會想到糉子與龍舟!

佳節來臨,一家人團圓圍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包起了美味的糉子,同樣是端午節同樣是包糉子,而今的端午節與曾經卻大有不同!永永遠遠少了她的背影,是我這一生中非常大的遺憾!我的外婆多年以前,因爲病痛的折磨而離開了我們去很遠的地方!開始了她的旅行,曾經的.外婆在我們老家是出了名的包糉子高手!每逢端午節到來時,村民們總是來請教外婆如何包糉子,外婆耐心親切的教導他們如何包糉子是最美味的!因爲外婆糉子的美味,從小以來我一直不肯吃別人家裏包的糉子,也不願意吃街邊買,只願意吃外婆一心一意美味充滿愛的味道的糉子。

年年的端午節我都從城裏坐車回到鄉下,親切的外婆總是在每年的端午節前夕準備好了材料,我每當到外婆家時,便可以聞到糉香飄飄的味道!那些年的端午節,與外婆的悉心照顧,與我在鄉下過着樸素而快樂的生活都已是童年的回憶再也回不去了!外婆離開之前,雖然把如何包糉子祕方留給了我們!如今吃的糉子仍然還是往年的美味,如今的端午節,仍然還是往年的忙碌,但是永永遠遠少了外婆的味道與背影!我沒有忘記從小外婆陪伴我的時間是最久的未曾忘記外婆從小對我的養育之恩!外婆啊外婆,你悄然無息的離開了我們去向了遠方旅遊!您可曾知道我們對你的思念?但願在遠方的您可否看到如今的我已經漸漸長大,慢慢懂事,再也不會讓您操心了?

端午節和糉子雖然是非常平凡的美食但是它的美味承載了許許多多人的童年的味道與回憶!也突出了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所以每逢的端午節滿滿都是愛!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49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歌說的就是端午節的熱鬧情景。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和重陽節。此外,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吃飽了,不要吃屈原的屍體。

還記得我8歲的時候過端午節,我跟媽媽請求:“我可以一起包糉子嗎?”媽媽笑着說:“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試試看。”於是,我學着媽媽的樣子,笨手笨腳地包了起來。我心想:“要是在糉子裏放一顆糖豈不是可以變成“幸運糉子了嗎?”說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在冰箱裏拿了兩塊糖果,放在了一個糉子裏,把它包好之後,放在鍋裏開始煮,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30分鐘過去了……

我一直都沒有忘記我的幸運糉子。那時,我是多麼渴望吃到自己包的“幸運糉子”呀!“揭鍋了!揭鍋了!”姥姥大聲地說。我迫不及待地從沙發上蹦下來,大口大口吃着美味糉子。我連吃了四個都不是幸運糉子,但當我吃到第五個的時候,美味的糖果在我的口中滾動着,我終於吃到了傳說中的“幸運糉子”,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呢!大家都叫我“幸運的小男孩”,這個稱呼很帥氣吧,我也很喜歡。

吃飽之後,我就和姥爺拿着鐮刀去割艾草了。到了花園裏,我一邊割,一邊說:“爲什麼要割艾草呢?割下來後,它有什麼用處?”姥爺說:“艾葉既是藥材,它又可以插在門上,避邪。”我聽了姥爺的話,心裏想:“這麼有名的東西,我還問姥爺,真是見不多識不廣呀!”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50

大家好,我是來自青旅的導遊李雨芯。今天我將帶你們走進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來了解中國的端午節。

端午節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爲了紀念屈原。因爲屈原跳河自盡了,百姓們都很傷心,便把糉子、煮雞蛋扔進了屈原跳河的地方——汨羅江。同時,也把酒灑進河裏,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

在這兩千多年後,大家都在門上放艾葉、吃糉子、賽龍舟……並在這天,給小孩們掛上香飄萬里的香囊和五顏六色的綵線。

“咚咚咚……”是什麼聲音?原來是龍舟比賽開始了,賽場上,一片歡呼雀躍。從遠處看,一片美麗黃色的.湖面映入眼簾,湖面上有龍舟,龍舟上有一個個像芝麻鳥一樣的人在划龍舟,近處看,湖面上的龍舟上有加油的人,有敲鑼打鼓的人,還有賽龍舟的人。他們手裏拿着船槳,像鴨子的腳蹼。龍舟的頭是龍頭,身是龍一樣的身子,尾是龍的尾巴。頭到尾還有像小魚一樣的鱗,像動物一樣的顏色。人們有的高興,因爲能看到龍舟;有的緊張,因爲不知道是誰勝利,還有的沉默不語,因爲他們想給選手一個好的環境。岸上很多人在高興的吶喊,因爲他們雖不知道誰勝利,但想爲選手助興。

水手們劃得很快,一眨眼就不見了,他們的手上、下、左、右擺動,看着就像風火輪。加油的人在船頭跳上跳下,不時有人開懷大笑。喊號子的人看到他們劃得有多快,敲得就有多快,可他們一點都不累,要是他們敲累了,手鬆鼓棒子就飛了起來,像流星一樣飛到了河裏。船尾的人是後勤,有人累了,劃不動了,他就在後面劃,劃到自己累了,再與剛纔的人進行交換。

這就是中國的端午節,歡迎大家隨時來哦!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51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紛紛到汨羅江邊去紀念屈原,漁夫們在江上面划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都去模仿,後來因爲怕食物被蛟龍吃掉,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之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等的習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最受歡迎的就是糉子了,每個地方包的糉子的類型都不太一樣,比如我的家鄉湖北包的就是三角糉,不過是尖尖的像圓錐似的糉子,我們一般都不往裏面包東西,只放糯米進去,蒸好之後裹着糖吃就可以了,吃起來甜甜的,糯糯的。

端午節這天我們去外面摘了糉子葉,一滴滴的露水在上面遊動着,好像一顆顆珍珠似的來回滾動,不過摘糉子葉的'時候可是要很小心的,因爲你一不注意就會被它的邊上劃到,它的邊是有一點鋒利的。接下來我們又去摘了糉葉子,和糉子葉雖然名字很像但是是長得不一樣的,糉葉子是用來捆綁糉子的,細細長長的,很好認出來,我們摘好之後就回到家把這些洗乾淨,我看着媽媽包糉子的樣子好像很簡單,但是我包起來確是扁扁的,沒有糉子的樣子,媽媽告訴我說包糉子可不是這麼好學的,她當年也是學了很久才學會的,先是拿兩張葉子,背面緊貼着背面,在一卷捲成圓錐的樣子後把糯米放進去,按壓一下把角摺好,最後再用糉葉子把糉子捆好,就可以了。

我們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包糉子,雖然我沒有包出糉子的樣子,但是多嘗試幾次之後以後就容易了,糉子包好之後,放進鍋裏面煮上幾個小時,熟了之後就可以拿出來細細品嚐了,有葉子的香味也有糯米的香味,還有甜甜的味道。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52

五月初五,是紀念是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少不了包糉子吃。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在端午節前一天下午,奶奶就準備好了包糉子的材料。這讓本來就興奮的我,多了一絲期待。

熬過了十個多鐘頭,終於可以開始包糉子了。我跟着奶奶進了廚房,看着那洗乾淨的糉葉和浸泡過的糯米,我就知道奶奶早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我學着奶奶那嫺熟的動作,同奶奶包起了糉子。先把兩片糉葉圍成一個錐子形,然後再小心翼翼地往裏面填滿糯米,將餡放進去,再將剩下的糉葉把糯米蓋上,最後用繩子捆緊,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我既興奮又激動,畢竟自己包的.第一個糉子沒有以失敗告終。看着這一大盤糉子,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與自豪。

包完了糉子,奶奶就開始煮了。沒一會兒,整個家中都沉浸在這淡淡的糉香裏。煮熟後打開鍋蓋,頓時,一股“芳香”撲鼻而來。有些睡意的我迫不及待地跑去看看我的糉子。拿起一顆糉,一口咬下去,甜甜的,糯糯的,讓人回味無窮,忍不住多吃幾個糉子。

我一邊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一邊聽奶奶講端午節的來歷。“秦王要攻打楚國,屈原的提議遭反對,並且被革去職位,流放到楚國各地。流放期間,屈原寫出了許多部書,最後跳河而死。楚國人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河裏投糉子。後來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便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吃糉子。”

吃糉子已經是我們過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在歷史的文化長河中,傳承這些歷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歷史意義,“吃糉子”這一端午習俗,我們不能淡忘。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53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端五……

在我的記憶裏,端午節是在前兩天就開始準備材料之中開始的。

農曆五月初四,我們家就開始了包糉子。將糉葉備好,洗乾淨,與糉子放在一起,之後就開始了備食料。包糉子,一般有甜鹹兩種,甜的餡用紅棗、紅糖,鹹的餡則是用紅燒肉、蛋黃包成的。

我跟着奶奶學包糉子:先將糉葉包成一個三角形,再舀起一勺浸泡好的.糥米倒入漏斗狀的糉葉,接着把你要放的餡給放進去,然後又添上一些糥米。注意,倒入的糥米要與那包好的三角相平才行,再把那多出來的米部分給包進去,最後用糉繩把糉子給捆上。一個糉子,就這樣包好了。

到了端午這一天,將昨天包好的糉子用開水煮好,就可以開吃了!糉子出鍋後,再把糉葉給扒開一看,那包着紅燒肉的,糉體則是紅紅的,油光可鑑;而包紅棗的則是白白的,那紅紅的棗兒待咬開了糉子才能覓得它的芳蹤。按老一輩的習俗端午這一天,還要在家門掛蒲、艾葉等,據說這樣可以除蛇、蟲,不會讓它們進來。端午這天按習俗還要除邪氣,其實就是把艾草這些東西煮在水裏用來洗澡。

端午節的賽龍舟,是一項十分熱鬧的比賽,每年觀看的人都非常得多。那擂鼓的人把鼓擂得巨響,各個運動員鼓足了勁兒用力地划船。一條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向前衝去……場面熱火朝天,即使沒有得到名次,也沒有關係,大家依然鑼鼓震天地玩得開心,爭取下一年再次努力創佳績。一次比賽的結束後,是另外一次比賽的開始,新的比賽又在震天的吶喊中開始了。

端午這一個傳統節日給我們帶了快樂,我們要把它們發揚光大並一脈傳承!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54

上午8:00至11:00,泉州市鯉城區文聯、泉州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協會和《東南早報》在濱江公園舉行現場活動,慶祝屈原、古樂、古舞,並在儀式後與觀衆互動。

端午節是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故事。它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也是一個詩人的節日,一個體育節日和一個健康的節日。還有一些地方叫做重陽節。我們的地方叫做五月節。端午節習俗的起源是流傳最廣的屈原死於河中的日期。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在這一天划龍舟,包糉子……從歷史上來說,是對屈原的記憶使端午節更加豐富和有意義。早上,我邀請了一位同學早早來到活動現場。祭祀屈原的活動剛剛開始。面對東南面的晉江,有一個上菜的桌子,上面放着泉州當地的肉餡餃子、香包和彩色絲綢。香爐上點燃了三根香。二十個穿着中國服裝的年輕男女正在讀悼詞和屈原的《離騷》。懷着崇敬的心情,我穿着中國服裝站在人羣后面,心裏默默地爲屈原祈禱。儀式結束後,七位身着古裝的姐姐向在場的來賓獻上了一曲簡單而優雅的舞蹈。他們跳得輕快,比仙女更優雅,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活動的高潮是與現場觀衆互動,(1)繫上五色絲線,用絲線祈禱;(2)刺五毒:人們認爲當五毒(全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在五月橫行時,應該用各種方法來防止五毒的危害。(3)扔鍋;(4)雄黃:將雄黃酒塗抹在羣衆手中,寓意辟邪祛疫。活動一結束,所有在場的孩子都收到了香包和彩色絲綢。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瞭解了端午節的起源和意義,更激發了我對祖國的熱情。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55

一根草,一個班,一個故事。

——題記

我是一根草,一根平平無奇的草,但我卻又被人們重用,沒錯!我是艾草,我是最好的,又是最醜的一種香料。

這天,我正在密封袋裏睡覺,啪的一聲,一陣劇烈的抖動,幾秒種後,我坐在一個花一樣的盤子裏,一個人正用手翻我,一遍又一遍的.看,仔細端詳,這個人應該是位老師吧!他正在爲下面的同學講解其他盤子裏漂亮的乾花,不過一說到有意思的地方,同學們就開始說話,可那位老師似乎很懂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快,就是同學們安靜下來,一頓講解之後,終於說到了我,可同學們都說我很醜,這位老師很不贊同。我曾聽我的老祖宗講過,我們艾草不僅是養生的最佳路途,也可以用來裝香囊,爲人們送走晦氣、蚊蟲,迎來幸福。老師又吩咐一位同學給每位同學發一個白色的香包內袋,接着讓同學們從花花綠綠的袋子中挑選香包外袋,一陣挑選後,同學們又轟轟烈烈地出了門,有位同學把我也帶走了。

到了一個叫德林的地方,眼前的景象令我觸景生情,他多像我被風乾之前生活的地方呀,清新、純淨。

同學們把我的其他夥伴放在桌子上,老師指揮同學們裝香囊,有一句話我記得格外深刻:“同學們,少的就少裝,多的就多裝,要給後面的同學留夠。”許多同學聽了,把自己原來想獨吞美麗花朵的想法都放下了。

裝好後,同學們還拍了照,留了紀念,一個個臉上都笑嘻嘻的。

每到這天,屈原的愛國之情必定能勾起我的靈魂,志潔行廉,忠君愛國真氣節,辭微旨遠,經天緯地大詩篇。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56

“端午節,豔陽照,家家戶戶插艾蒿;掛絲絨,戴香包,紀念屈原永記牢。”這首童謠描繪了過端午節的情景。端午節不僅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端午節有戴五彩繩的習俗。這一天上午,媽媽和我一起做五彩繩。我把準備好的五彩線拿出來。五彩線五顏六色,有檸檬黃、西瓜紅、淺粉、葡萄紫、孔雀藍。媽媽把五彩絲線分成四股,編織成髮辮的'樣子,又根據我的手腕的粗細截了長短,打了結,一根亮閃閃的五彩繩就呈現在我的眼前了。爲了把五彩繩變得更漂亮,我錦上添花,把幾個金色的小鈴鐺綴在了五彩繩上。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我把漂亮的五彩繩戴在手腕上,情不自禁地在屋裏翩翩起舞。小鈴鐺發出清脆的聲音,好像也在慶祝這美麗的節日。

做好五彩繩,又吃了奶奶包的紅棗蜜糉,下午,我又和爸爸一起去鹿鳴湖看賽龍舟。

比賽現場真熱鬧啊,人山人海。鹿鳴湖碧波盪漾,遼闊的湖面上漂浮着兩條長長的龍舟,裏面坐着兩排隊員,分別是紅藍兩隊。船頭上各站着一個人。爸爸告訴我,那是擂鼓助威的。

緊張的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開始了,兩隊隊員意氣風發,一隊奮力加速前進,另一隊不甘示弱,奮勇爭先。動作整齊劃一,兩條龍舟齊頭並進,爭先恐後,船像箭一樣地衝向前方。船頭擂鼓的揮動雙臂,恨不得把鼓皮敲破,湖岸上的加油聲一陣高過一陣。最後,紅隊率先到達了前方,岸上立刻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美好的端午就這樣在精彩的龍舟比賽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57

“一個白胖子,裹着綠毯子,腰裏紮根細繩子。”大家猜猜這是什麼?告訴你吧,這是我們端午節吃的糉子。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大家可別忘了吃糉子哦!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相傳在春秋時期,屈原向楚懷王提了很多富國強兵的建議,他的這些建議損壞了貴族的利益,後來這些貴族在楚懷王面前說了許多屈原的壞話,於是,楚懷王就把屈原趕出都城,流放到汨羅江邊。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放棄自己的祖國,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然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楚國百姓爲了讓屈原屍體不受傷害,紛紛向江裏投下食物,端午節就這樣流傳至今。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有包糉子、掛艾草、划龍舟、鬥草等。

端午節這一天,媽媽早早地起了牀,準備包糉子。媽媽先準備好各種各樣的材料,有蘆葦葉,有各種口味的餡料,還有香噴噴的糯米。媽媽先把蘆葦葉放到鍋裏去煮,說這樣既能除蟲,又能讓蘆葦葉變得鬆軟。煮了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媽媽把蘆葦葉拿了出來,我用手輕輕掰了一下,果然變得好軟。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煮好的'蘆葦葉裹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放到“漏斗”裏,用手輕輕地按一按,接着把餡料塞到糯米里,最後用蘆葦葉把糯米蓋住,用細線在糉子周邊繞一圈,這樣,美味的糉子就完成了。糉子又大又肥,像佛爺一樣。最讓人興奮的是吃糉子,剝開糉葉,露出了油亮的糯米。咬一口又糯又香,讓人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賽龍舟、掛艾草、鬥草、包糉子……在這些傳統節日裏,都包含着小小的幸福。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58

今天是端午節,我叫鄭皓文來到我奶奶家,跟我一起包糉子。

奶奶說:“包糉子需要準備材料的,要準備竹葉、糯米和繩子。

我突然一愣,想:糟糕,我們沒有竹葉,怎麼辦呢?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對我說:“別擔心,你來之前我就在老家採了很多竹葉。”

做糉子大作戰開始了,奶奶說要先把灰水放到盆子裏,盆子裏面要先有糯米,浸泡個幾十分鐘,就可以拿出來了。

趁着糯米還沒浸好的幾十分鐘,我和奶奶在衛生間裏洗竹葉,奶奶告訴我方法:“洗竹葉要沾水來回摩擦很多次,這樣就可以洗乾淨了。”我試了試,洗得很好,一起跟奶奶洗了很久,鄭皓文呢?他洗了一兩片,就回客廳玩遊戲機了。唉!真是的!

我和奶奶洗完竹葉的時候,糯米差不多泡好了,奶奶拿出來,放在地上,我和鄭皓文都興高采烈的,想要包糉子,奶奶說,包糉子是有方法的,叫我們認真一點包。奶奶首先叫我們把兩塊竹葉重疊在一起,這很簡單,我和鄭皓文文很快就做好了,接下來比較難,要把糉子捲成一個三錐體的帽子,這比較難,我學了5分鐘才學會,鄭皓文學了比較久才學會,接着是把之前包好的竹葉用手給拖在上面,放上一大勺糯米,這個也很簡單。但是接下來的.就難了,接着奶奶把沒封口的竹往外一扳,兩邊的邊邊夾緊,把口子粘在那裏,這樣就不會往外漏,然後就是再扳一下,然後就是用繩子綁起來了。可是這個過程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難。我幹了大約20分鐘才做好,鄭皓文則更久。

晚上的時候,香噴噴的糉子來了,我咬了一口,感覺全身的細胞都在顫抖,真是太好吃了!果然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呀!

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59

端午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我們的家鄉算得上是個特別重要的節日,所以每年的端午節都過得異常熱鬧。端午節最不可少的,自然是糉子,每年端午節外婆和大家都會包上幾百個大糉子呢!

包糉子雖然有很多種,比如蘆葦葉、竹筍葉、菰葉、藕葉等。但我們的'家鄉是蘆葦比較多,所以大多都用蘆葦葉包了。首先,外婆“率兵”去採蘆葦葉。採蘆葦葉時,一大家子聽着外婆的勞動號子:“加油!一個糉子三片葉子!上百個糉子幾千片,嘿喲,加油!”聽了“將軍”的鼓勁,“小兵”們更加賣力了!採完蘆葦葉,現在只要將它們暴曬就行了。但準備材料可沒有這麼簡單喲,還得去集市上買來上好的紅豆、豬肉、花生、板粟、蜜棗與糯米,還要買紅線呢!當然,最好玩的時候還是包糉子的時候。包糉子時,男人負責把肉切成不大不小的塊兒;女人負責洗紅豆、糯米之類的;小孩負責把大盆洗乾淨,再把大人加工好的東西裝在大盆裏;而老人們則負責指揮。一切準備好之後,就開始包糉子了。

大人們幹得格外賣力,而小孩們呢?卻在一旁玩着,總是在大人們不注意時,偷一兩顆蜜棗往嘴裏塞,表面上似乎一點兒事都沒做,可心裏卻暗暗自喜——因爲蜜棗太好吃了!最後一步就是煮糉子,燒火的外公總是把火候把握的很好,味道很香、很濃,如果在第一時間內吃糉子,你看到的肉糉子總是嫩地流油,看到的蜜棗糉子總是金黃柔嫩;看到的八寶糉子總是很可口,我們可愛吃了。今年,要不是爲了去鹽城替舅舅、舅媽照顧表哥,外公外婆可能在包糉子哩。我突然有些“厭惡”舅舅、舅媽,他們家的經濟條件不錯,爲什麼不找個保姆?

把我的歡樂端午節和糉子都“奪走了”,我好生氣呀!也好懷念那味香色美的糉子呀!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60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以不同方式來慶祝。說起端午節它來源於我國古代著名詩人屈原的一個故事。

有一天愛國詩人提出一個強國富民的好主意,但由於當時社會腐敗他的政策不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攻擊最後被逐出都城,流落漢北。屈原生性耿直,不願委曲求全看破紅塵跳入泊羅河中已死捍衛正義。當地漁民知道此事後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倒入泊羅河中餵魚以保全屈原的屍體。後來人們把竹筒裏盛米改成了包糉子,把劃小船改成了賽龍舟,逐漸地形成了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人們吃糉子,賽龍舟來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我們全家都很敬重屈原的人品和才智,所以每年這個時候都一定會一起包糉子來紀念這個偉大詩人。

說起包糉子這是我奶奶的拿手絕活,形狀有方形的,三角形的,圓柱形的。糉子裏面的餡兒也有好多種,有紅豆的,豆沙的,紅棗的,還有肉的.。只見一條條大大小小的蘆葉在她的手指之間靈活地穿梭着,眨眼的功夫一個又大又結實糉子就包好了,方的像魔方,三角形像一個大稱砣,圓的像水桶看奶奶包糉子簡直是一種享受。吃起來滿嘴的蘆葉清香加上裏面可口的餡兒,真是人間美味。端午節除了吃糉子就是賽龍舟了,我最喜歡看了。

每一條龍舟上面幾個選手他們都全力以付,齊心協力地向前衝着,擂鼓的水手們個個氣勢高昂,用力地敲着,喊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發出瞭如雷貫耳的助威聲,此起彼伏,選手們個個鼓足了幹勁,勇往直前場面十分的壯觀和熱鬧。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61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浪漫主義和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在這一天,大家通過吃糉子和賽龍舟來緬懷屈原的偉大精神。

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決定包糉子吃。這還是我第一次包糉子。媽媽告訴我,你負責把青青的寬寬的蘆葦葉打溼弄平,然後把白白的糯米中間放一顆紅紅的大棗。於是我就按着媽媽說的那樣做,把打溼的蘆葦弄平,然後在白白的糯米上放一顆紅紅的大棗。接着媽媽負責把葉子包好,只見媽媽按啊按啊,然後使勁地扭着葉子,整個弄成一個三角形的糉子,葉子包好,用一個紅繩把糉子捆了起來。一個糉子就包好了。一個接一個,在媽媽靈巧的手上,糉子乖巧地躺在那。我決定我也包一個,我學着媽媽,使勁扭葉子,”不好,米都露出來了。媽媽,快來救我。“媽媽過來一看,葉子已經支離破碎了。媽媽無奈地說:”這葉子,媽媽也無能爲力,只能換一個葉子了。你一定要小心翼翼,輕輕的順着葉子的摺痕去扭葉子。”我換了一個葉子,輕輕的'扭葉子,終於包好了,急忙把糉子包起來。我呼出一口氣,轉眼一看,媽媽正看着我包的糉子在笑呢。這哪是三角形啊!簡直是一個沙包嗎?哈哈,糉子變形了。雖然變形,我還是非常高興,這可是我第一次包糉子的傑作。媽媽說:“一會出鍋,你就吃自己的傑作吧!”

媽媽掀開鍋,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我的傑作真是鶴立雞羣啊,又大又胖,穩居鍋中第一,我剝開我的傑作,咬上一口,真是又粘又甜,美味極了!不禁讓我想起唐代元稹的詩句:“彩縷碧筠糉,香粳白玉團。”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節日!我們要記住屈原的偉大精神,更要記得包糉子這個好傳統啊!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62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

端午節主要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由於他才華橫溢,受到一些無能小人的嫉恨,所以被趕出都城,流放到遠遠的汨羅江邊。屈原在長期流放中,看到山河破碎,老百姓流離失所痛心不已,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了,他感到自己無力挽救楚國,又不願做亡國奴,於是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黎明,抱着石頭跳進了汨羅江。

楚國百姓十分悲痛,划船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打撈屍體,可怎麼也撈不到。人們怕魚龍傷害屈原的屍體,就紛紛拿出飯糰、雞蛋扔進江裏,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屍體了。一位老中醫把一罈罈黃酒倒進江裏,說要藥暈蛟龍、水怪,以免傷害屈原。爲了驅逐蛟龍、水怪,不讓它們侵犯屈原的屍體,人們又把船打扮成龍的樣子,在江面上劃來劃去,並高聲吆喝着。忽然,水面上浮起一條藥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着一片衣襟。人們心頭一驚,這畜生一定傷害過屈大夫的屍體。大家綁住蛟龍,剝它的皮,抽它的筋,並把龍筋纏在孩子的手腕上,把雄黃酒抹在孩子的額頭上,保護孩子不受妖魔鬼怪的傷害。

從此,人們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每逢這天,家家戶戶吃糉子,喝雄黃酒,人們在江河上賽龍舟,以表達對屈原的懷念和崇敬。這個風俗在中國一直流傳至今,甚至流傳到了朝鮮、日本、越南和馬來西亞。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63

“蘆葉裏包着一隻小白狗,扎一槍咬一口。”打一食物,你能猜到是什麼嗎?答案讓我來告訴你吧,它就是糉子。說到糉子大家就會想到一個節日——端午節,因爲只有在端午這個我國的傳統節曰裏,家家戶戶纔會吃糉子,那麼,你知道端午這個傳統的節日是怎麼來的嗎?那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離騷》《九歌》這兩首偉大的詩作相信大家都不會對它陌生,它的作者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楚國丹陽人(今湖北秭歸),是楚武王的.後代,他對當時的國君楚懷王忠心不二,可是國君對他卻不信任,而一此不懷好意的大臣又對他他進行排擠,苦悶與不的志讓他選擇了一條不歸路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因爲他在老百姓中有很高的聲望,老百姓懷念他爲了防止魚蝦吃掉他的遺體,人們把米飯和其它魚蝦愛吃的東西裝在作節裏把竹節投入江中,久而久之,人們不在把米放入竹節中,而是用蘆葦的葉子把米包好,外面用細線把它紮緊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吃糉子的模樣。

端午節還有很多其它的活動,比如:賽龍舟,掛艾草,喝雄黃酒等。賽龍舟本來是屈原投江後,老百姓要打撈他的遺體,於是爭搶着駕船到汨羅江去打撈。慢慢的賽龍舟就成了端午節的一種活動,一直流傳到今天。而掛艾草,這當然也是端午節一種必不可少的活動,因爲古時侯艾草的含意就是保平安,爲了讓屈原平平安安的走,家家戶戶都把艾草掛在家門口。通過以上的介紹,你是否對端午節瞭解了呢?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吧。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6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早晨媽媽和我四點半起牀,媽媽帶我去西山幫忙賣花。我看見西上山人很多,大家接踵摩肩,很擁擠。有上山的,有下山的。真是很熱鬧。我幫助媽媽賣花,知道了許多鮮花的名字有富貴竹,轉運竹,芍藥花。還有玫瑰花、香水百合花還有粉色的百合花,康乃馨。賣的最好的是竹子,大概七點多鐘已經全賣光了,我不解的問媽媽,爲什麼還有的端午節這個節日媽媽說回家上網百度一下。原來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大體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還是大同小異的,從百度是知道了除了吃糉子和雞蛋。在太陽沒有升起來上山,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艾草,遊百病,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五毒餅、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例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爲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真沒想到還有這麼多我不知道的,我只簡單知道,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端午節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外知識。我今天過得很充實。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6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隨着小朋友的歌謠,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

說起端午節,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從前,楚國有位大臣,名叫屈原,當時楚國危機重重,因爲屈原一向受楚國的信任,所以他每天晚上都爲楚王出謀策劃。有一天,一羣小人在楚國面前告了一狀,楚王信以真,把屈原趕出了楚國,後來楚國滅亡了,屈原傷心欲絕,跳汨羅江自盡了。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前來捕撈屈原的屍體,可是一無所獲,人們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往河裏扔糉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

奶奶每到端午節都會包很多糉子。包糉子真是太有意思了!她先拿起兩張大大的糉葉,捲起來變成了一個漏斗的樣子,接着把米放進去,然後加入餡料,有香菇,肉,紅棗等等,再用葉子把它們包起來,最後用繩子緊緊地綁起來,一個圓圓鼓鼓的糉子就包好啦!我最愛的是是紅棗糉,每當奶奶把煮好的糉子端出來時,我都迫不及待地衝上去,拿起熱乎乎的糉子,吃起來。啊!可真香呀!

端午節不僅可以吃到美味的糉子,還能看到龍舟比賽呢!每次我都跟家人來到江邊,只見兩岸人山人海,彩旗飄揚。隨着“砰!”的一聲響,比賽就正式開始了,一條條龍舟猶如離弦的箭,龍舟上的運動員用力的划動着雙槳!一條條龍舟你追我趕,緊跟其後,“加油!加油!人們的吶喊助威聲,“咚咚”的.擊鼓聲,好一副氣派的景象啊!

飄香的糉子,精彩的龍舟比賽,這就是我們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我愛端午節,更愛我們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66

週末的清晨,太陽已升了半截,我才遲遲醒來,房間裏有人來過,窗簾已經拉開,陽光照進去,被太陽照得發亮的飛塵在空氣中輕鬆地飄着。昨夜睡得非常飽,我伸了個懶腰,籌備起牀時,一股淡淡的苦味鑽進我的鼻子,我不禁皺起了眉頭,一會兒那苦味又成了輕微的香氣,在鼻孔裏打轉,我這才瞭解過來,原來是艾葉的香氣。

走出臥室,奶奶早已在客廳了,見我忙過來問:“你醒了!今天端午,我煮了艾葉水,快來洗把臉!”

我走進廁所,鏡子前擺着一個水盆,盛着墨綠色的艾葉水,我俯下身子,捧起一把來洗了把臉,頓時神清氣爽,從頭到腳整個人都清醒了過來。

洗漱完畢後我便走到客廳活動一下,看見奶奶正坐在幾個大鐵盆前,盆裏盛着糯米,包糉子用的糉葉,紅棗等材料,“你去學習吧,中午給你蒸糉子吃!”奶奶一邊用雪白的糯米塞滿糉葉,一邊熱情的對我說。我點點頭,就進屋學習了。

中午,到了飯點,父母也下班回家了,一家人團坐在桌前,等着端午的糉子上桌。一會,奶奶便端着一盤糉子快步走了過來,把盤子往桌上一端,就坐下來和大家一塊開始吃。

我終於按耐不住吃糉子的迫切之情,抓起一個,捧在手心,拆開外面的白線,扒開糉葉,露出亮紅的晶瑩剔透的紅棗和被糉葉染得白中透綠的糯米。一口咬下半個,香甜的糯米在口中綻開,滑嫩的紅棗也將我們的甜膩佔據了整個口腔,奶奶看着我狼吞虎嚥的'樣子,一面興奮地說着自己用了多好的糉葉,紅棗又是從哪買的,臉上紅紅的,像喝了酒一樣。

端午的味道是小清新的,像清晨的陽光,微苦的艾葉;端午的味道是幽香四溢的,像清香的糉葉,馥郁的香包;端午的味道是甜蜜美好的,像香甜的糉子,團圓的一家。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67

前兩天在學校,和老師、同學們提前過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大家每一個同學都帶了糉子,大夥一塊推薦,非常高興。糉子各不相同,什麼味道的都有,有蜜棗味的、山藥味的、板栗味的、肉糉子、紫薯味,還有水果味的等等,香味撲鼻而來,非常是誘惑!

老師還給大家看了有趣的沙畫影視片。它告訴大家有關端午節的起源,楚國一個愛國詩人叫屈原,深受楚王的`溺愛,有幾個大臣很嫉妒,就背地裏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不是。終於,楚王不再相信屈原,並且把他流放到其他地方。不久楚國滅亡了,屈原還是非常愛我們的國家,最後在5月初五那天跳進了汨羅江。大家爲了紀念他,就在每年的5月初五,都會葦葉包着的飯糰,也就是大家說的糉子來紀念他。看完這個影片,老師還向大家介紹了糉子的形狀,各種各樣。有塔形的、三角形的、長方形的……

今天,我還在家過了端午節。大家一家相聚在奶奶家,一塊包糉子、做糖包、包菜角、做油條……我參與了包菜角,做糖包的工作。剛開始,我包的菜角非常歪,裝的餡兒還少,還有裂開的,母親還做了特製的補丁給補上了。大家有說有笑,可有意思了!

下午,我還去了科技館參加了端午節活動,由於我搶答問題正確,獲得了手工製作香囊DIY的活動名額。現場給大家發了一個三角形的硬紙片,讓大家自己往上面畫自己喜歡的作品,我畫了愛心、茶杯、鮮花等,然後主持人發給大家膠條,把硬紙片的幾條邊相互都粘在一塊,形成了一個立體的三角形。最後由下而上串過一根五彩絲線,最下面有個線墜子,好看的五彩香包就做好了。大家還一塊合了影留念,非常高興!

今年我的端午節真是豐富多彩!有趣極了!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68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風土記》裏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雲:“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爲端一,初二爲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

早上在吃早餐時,聽到旁邊的人在說買艾葉才知道,又到一年的端午節了。是啊,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這裏的人家都會在門上掛上艾葉,說是起到驅蚊避邪的作用。記得小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母親總是早早出去割一大把艾葉回來,先在門上掛一把,剩下的放到晚上煮水來幫家裏的小孩洗澡。用艾葉水洗過澡的小孩一年都很少有蟲子咬,也不會有皮膚病了。

小孩總是開心地在一旁玩,等着吃母親包好的糉子。父親就會去街上買一些好菜回來讓我們解解饞,順便也帶些雄黃回來,晚上就用雄黃沾些酒爲每個小孩點在額頭和耳朵上。現在的小孩不會像我們那時一樣等着吃糉子了,也不會塗雄黃酒了。我很少會想起要掛艾葉。雖然母親每年總是叫人幫帶糉子來給我吃,但我也不像小時候那麼喜歡吃了。不過每每想起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情景,都感覺很溫馨。

總想起父母在院子裏忙碌的身影,母親是不是又在包糉子了?父親是不是坐在一旁和母親商量去買雄黃的事了?現在端午節放假了,我明天一定要帶小孩回去和父母一起過端午節了,嚐嚐母親剛剛煮好的糉子,再讓父親幫我們塗點雄黃酒,讓小孩洗洗艾葉水澡。

我們大家一年都會平平安安!

端午糉飄香作文 篇69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想到的都是吃糉子,可今年我們想到的是包糉子。今年我們回到了老家包糉子。我們想先做好糉子後,再給大人一個驚喜。我們採好糉葉後,洗淨放在一旁;再把糯米和各種餡兒的材料準備好,開始到糉子。

我先在案板上放了幾片糉葉,裹成圓錐形;然後把糯米塞進去,直到塞得滿滿當當爲止。我做的糉子是花生以及臘肉餡兒的糉子,這是我最喜歡吃的。我本想讓大家大飽口福——多吃點肉,可是在餡兒和糉子的樣子之間只能二選一,哎,最後它就變成了一個身材飽滿的“大胖子”。

我看着大家做的糉子又大又美觀,我不禁長舒一口氣。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又接着包第二個糉子。我按照剛纔的方法做了餡個臘肉加花生粒兒的“雜交”糉子,這次看起來樣子挺好的,可就在用線捆糉子快大功告成的時候,我用力過猛,線把糉子的餡兒擠出來了,糯米不停往外漏搞得滿地都是。

雖然“失敗”接踵而至,但我仍然繼續努力做。我們把各自包好的糉子放進蒸籠,靜靜等待。終於,我的“小胖”出爐啦!打開蒸籠,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呼,呼,呼——”我立刻吹走熱氣,迫不及待的朝我的.糉子看去。“呀,”我激動地叫道,“我的大糉子在蒸了桑拿後變得更胖了,真像個正宗的‘福棕’。”

“吃晚飯嘍!”我開心地說,“大家把糉子端上來!”大人們看見端上來的香噴噴的福棕都很高興,一個勁兒地表揚我們。爺爺拿起我包的糉子說:“這是誰包的福棕呀!又大又胖,真像一個大胖小子!”我和朋友們聽了都捧腹大笑。這就是我們美好的端午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