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寫24節氣作文

本文已影響 1.47W人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國有二十四節氣,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寫24節氣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寫24節氣作文

  篇一:寫24節氣作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也許你認爲自己對中華文化已經非常熟悉,自認爲自己知道除夕,春節,中秋節這些傳統的節日。但是一年中,還有二十四個小精靈,你曾注意過它們嗎?那就是二十四節氣。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業的補充曆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對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小大寒。那麼,二十四節氣又有怎樣的歷史由來呢?中國上下五千年以來,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數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就根據那一帶的氣候,物候制定出來了,並一直爲人流傳至今。

在二十四節氣中,比較重要的幾個節氣分別是驚蟄,小滿,芒種,白露了。

驚蟄是每年的三月五日或六日,這時候氣溫上升,春雷滾滾,會驚醒正在冬眠的動物,所以叫做驚蟄,驚蟄時很少下雨,適合播種,所以農民伯伯們一般會在這時候種下水稻和玉米。小滿則在五月中旬,這時候小麥與大麥都開始成熟了,馬上就到了收穫的季節了。六月六日前後,小麥變成熟。這時,農民大多數都應該給水稻插秧了,所以這時又叫做“忙種”。白露在九月上旬,白露之後天氣變幻轉涼,要注意適當的加減衣服。

不論是驚蟄,小滿,還是秋分,小雪;這無不體現出中華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打春雨驚田,春分清谷連。立夏滿芒種,夏至二暑還。立秋暑白露,秋分寒露陣。立冬雨場雪,冬至寒又寒……在這二十四個節氣裏,流淌着中國最古老的文化,正是這源遠流長的文化中,二十四節氣鑄就了文化精神,中華人民的勤勞智慧。

在這二十四節氣中,中華文化才更加博大,中國傳統節日才得以流傳至今,年復一年,二十四節氣會伴隨我們,永遠流傳下去。

  篇二:寫24節氣作文

畢淑敏曾談到:“節令就是一種命令。”是的。我們可在端陽看葦葉依依,在中秋品蟹賞月,在大雪紛飛時圍爐煮上一壺醇厚的美酒。冬天的西紅柿不會有驕陽的熱情,而板栗也要在秋日纔會格外甘美。然而生活在當下,人們忙碌而疲累。父母們爲生活奔波忙碌,我們爲學習而紮根教室,幼年背過的“春雨驚春驚谷天,夏滿忙夏暑相連”也逐漸退到記憶的牆角——我們,迷失了季節,迷失了自然。

據說早在春秋時期,中華民族的先輩們就已形成了對節氣的最初認識。而此後的三千多年,二十四節氣也在不斷完善中變成了現在的樣子:立春、驚蟄、清明、穀雨。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我?望兩千多年的歷史滄桑,風煙瀰漫,所有繁華榮辱,悲歡離合,都混雜在一起,讓人難以看透。鐵騎悍勇的漢逝去了,如錦的盛唐消散了,凝結血淚的明清隕落了。而只有二十四節氣,伴隨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農耕一直流傳。

不橋流水的江南,或許是清明前後的細雨霏霏中,戴笠披?的男子用心耕耘面前的青青麥地。而他的身後,那是煙雨籠罩中的白牆黑瓦的農家小院。莽蒼的的黃土高原,迴盪着信天游的地方,勤勞樸實的女子在窯洞前鋪曬收下的苞米。二十四節氣,從沉厚的歷史走來,它本身即已承載了中華文明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滄桑。

而現在,工業化、城市化的時代已經到來,二十四節氣又該如何存在?我也曾仔細記下銀杏抽芽的時間,也發現春分的幾場雨確實有着讓大地被嚴冬凍得蒼白的臉色重新變得黑黝的神奇功效。但我似乎無法做得更多。我不能熬夜到凌晨只爲發現第一場秋露是何時降下,我必須養足精神應對第二天的學習。於是我便漸漸麻木,漸漸錯過,錯過了“夜雨剪春韭”,錯過了“蓮花過人頭”,錯過了“戰地黃花分外香”,錯過了“獨釣寒江雪”。我有時也會在長久的麻木中驚醒,在向同學詢問今天的日期後偷偷查看自己又到了哪個節氣前後,自己又錯過了哪些景色與故事。

如今已是寒風撲滿的十一月,我掐着指頭算,二十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我都錯過了。也許明年這些景色會更好,但今年的最終是辜負了。而我想與之一起辜負的還有一最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聽啊,窗外的風欲語還休。

  篇三:寫24節氣作文

驚蟄,二十四節氣裏最驚心、最生動、最傳神的名字,可以說是春天故事裏的一個動人情節。在二十四節氣中,最讓人心動和不安的就是驚蟄了。立春雖然預示着春天的到來,但是尚在六九頭的立春,在嚴寒的冰凍風雪中實在猶如微塵般的渺小,它散發不出春的魅力;雨水總給人羞羞答答的感覺,尤其是在乾燥的北方,霧一般的雨水散落在土地上,僅僅是浮皮的滋潤,很難讓乾渴的土地喝上一口甘甜的瓊漿,實在稀缺得可憐。

而驚蟄則不同,它是大氣磅礴的,呼啦啦的春風,偶爾春雷乍動,沁人心脾的春雨,徹底將春天羞赧的面紗撕開。

古人云:“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爲雷,故曰驚蟄。”該節氣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爲“啓蟄”。《夏小正》曰:“正月啓蟄”。在現在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啓蟄”這個名稱。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爲“啓”,爲了避諱而將“啓”改爲了意思相近的“驚”字。同時,孟春正月的驚蟄與仲春二月節的“雨水”的順序也被置換。這一改使得這個節氣更加形象和動人。

人們相信,在驚蟄這一天,會有許許多多奇怪的事情發生。而引發這一切的,是一位脾氣暴躁的雷神。雷神雷震子是周文王的義子,他尖嘴赤面、袒胸露腹,背上長有兩隻巨大的翅膀。驚蟄一到,他便開始巡視人間大地。他呵斥貪睡的小蟲,叫醒冬眠的猛獸,偶爾,還會揮動鐵錐敲打某些不孝的兒女。

雷神到來之前,蝴蝶的蛹,藏在一條被落葉遮擋的縫隙當中,用絲把自己牢牢捆在磚石或枝杈上,矇頭大睡。當雷神把腰間的大鼓敲得隆隆作響的時候,它頭頂的殼無聲地裂開,一隻小小的、溼漉漉的蝴蝶掙扎着,爬了出來。

去年的蝴蝶,順着深秋的最後一朵鮮花的墜落飛走了,今年的蝴蝶,順着驚蟄的雷聲慢慢地飛回來。每一朵花都是蝴蝶的今世,沒有驚蟄的雷聲,搖落漫天的春雨,就沒有花朵,就沒有蝴蝶的今世。去年的花蛇,在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的時候,就鑽進了土壤的深處。大地總是在保存着一個季節的溫度,溫暖蟄伏在它懷抱裏所有的生命們。驚蟄的雷聲驚醒了它們,紛紛從土地裏拱出來,尋找自己的來世。可謂是“一從大地響聲雷,便有青蛙拱土堆。白魚攪尾催冰化,黃鸝穿飛吊柳垂。”

驚蟄一聲雷,穀子堆成堆。蟄居鄉村的人們,對驚蟄有着一份獨特的情感,他們盼望驚蟄這天,老天爺駕着車輦,輪子發出轟隆隆的聲音,在村莊裏迴盪。老天爺車輦的聲音,就是驚蟄的雷聲,就是村莊人們關於豐捻的渴盼。雷聲過後是清涼的雨絲,在村莊裏飄搖。鄉村的人們淋着雨,就像一顆秧苗淋着雨;鄉村的人們聽着驚蟄的雷聲,就像一顆期待瘋長的稻穀聽着雷聲。鄉野村莊的人們,儼然就是沃野裏的秧苗,就是穀場上的穀粒。

季節輪迴,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爲“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一聲驚雷,凝聚着大自然的雨露,拂醒了冬眠的蟲蟻,舒展了縱橫的草木;鳥兒舒展着靈性的翅膀,掠過山巒水畔,停泊在欲露還羞的春光裏。

春天溫煦宛若嬰孩般的奶香,瞬即撲面而來,彷彿暖色調綢緞的春風,喚醒了萬物蟄居、沉睡的生命,就連我也被這個“驚”字所喚醒,讓如流的思緒停留在農家二月的渡口,在季節往返的輪迴裏尋找着每一個驚蟄所遺留過的痕跡,查看那些在天地間繁衍生息的鳥獸,翻開二十四節氣裏的一頁頁感動。

蝸居城裏的人們似乎對節氣沒有什麼感覺,這也難怪,大地雖然如此之大,但許多人早已感到陌生。他們的相關記憶是:道路、地板、汽車、臥房、廁所、寫字樓。大地在哪裏?人們影影綽綽覺得它在鄉下,或者藏身於數十年前的詩集裏,它的一部分暫存在公園,其餘的被房地產商人暗算了,或者給修改了。大地遠去,人們上哪兒去體會驚蟄的含義與詩意呢?

而鄉村則不同,鄉村的人們是大自然之子,他們的.存在與土地密切聯繫,他們在季節與節令的流變中忙碌前行。他們的生命年輪裏,鐫刻着每一個季節的聲音和影子,鐫刻着自然的雨聲和陽光。

在鄉村的男人們行走在田疇裏的時刻,河岸的柳樹不經意地隨風搖動出一抹淡黃,在驚蟄的早上,吹面不寒的楊柳風,悄然浮動在鄉村的院落和小路之間。

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我站在驚蟄的土地上,和最親近的泥土對話,聽它們細碎的低語,感受它們瑟縮了一冬腰肢伸展的喜悅。那些泥土下的精靈,它們在黑暗中已沉寂了很久,它們,掙脫冬季的寒冷和蕭瑟,一層層褪去灰色和晦暗的外衣,在雨水的潤澤,春雷的驚醒中破土而出,感受晨曦初照的光輝,感受生命重生的歡娛。在這樣的春日,你可以忘卻很多的紛擾與抗爭,不再緊迫與茫然,儘可以忘情的沐浴在春光下,以輕鬆和空閒的姿態將春天穿過。

時光流逝,歲月輾轉,其實改變我們的並不是歲月和四季,而是我們的心境。無休止的慾望像個黑洞,它浸染了我們原本澄澈而簡單的心,負重的生活在我們的額上留下本不屬於我們的迷茫和頹廢。其實我們的心可以像天空一樣明亮,一些悲的,喜的,放得下的,放不下的,在這一刻都會歸於平靜,濃烈的生活可以被現實的無奈稀釋,所有的矯情和虛僞都溶入高遠的天際,讓自己擁有一份恬然的本質,以自己最真實的姿態傾瀉流年。

從遠古到當今,一撥一撥的人在趕往春天的路上前行,他們走過爛漫的花叢,走過淙淙的溪水,也走過許多年輕的時光。那些辛勤的農夫,揮舞着堅實的鋤頭,鋤開腳下歷經無數朝代的沃土。那些吟春賞景的詩人,用濃淡各異的筆墨,書寫着時代裏清新婉轉的篇章。驚蟄,這個令萬物爲之甦醒爲之沉吟的節氣,在“潤物細無聲”的夜裏,始終爲人們點着一盞希望的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