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白族火把節作文

本文已影響 2.61W人 

火把節是祈禱幸福、祝福吉祥的節日。火把節原旨是驅蟲滅害、保佑莊稼獲得豐收。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過火把節的日子。下面小編爲你整理了白族火把節作文,希望能幫到你!

白族火把節作文

  白族火把節作文(1)

南方許多民族有一個共同的節日——火把節。火把節通常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其中以彝族、白族和納西族的火把節最爲隆重。

火把節源於一個傳說,傳說古時天神嫉恨人們的美好生活,派火官下凡燒燬人間,善良的火官違背神旨,吩咐人們在門口點火舉起火把瞞過天神,後來被天神識破,處死了火官,人們爲了紀念火官便在每年六月二十日那天點燃火把紀念火官,這個習俗流傳下來就變成了火把節。

在火把節那天,小孩子白天劈火把,姑娘上山挖金鳳花根搗碎,塗在手上染成紅指甲,還會舉行划船比賽。晚上,村村寨寨豎起一個高几丈的大火把,像一條巨龍直達天空。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圍,像一個巨大的太陽周圍圍繞着無數的紅星,以示團結齊心。人們穿着盛裝,在大火把周圍唱歌跳舞通宵達旦。火把節來臨時,男女老少都會參加活動。男子摔跤、賽馬、鬥牛、鬥羊、爬杆等以示強壯。婦女主要是唱歌跳舞,向小夥敬酒以示優雅。也是男女選擇情侶的節日。

人們在火把下談情說愛,嚮往美好生活。火把節展現了少數民族羣衆對火的重視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白族火把節作文(2)

在雲南,許多民族都過火把節,而各自過法不同。白族火把節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五日舉行,白語稱爲“夫汪舞”,意爲“六月狂歡”。無論城市鄉村、山區壩區皆普天同慶。在白族人心目中,它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隆重的節日。除了村寨豎大火把的集體活動,家家戶戶都要準備佳餚美食、各種節日用品,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孃家團聚。節前,遍街賣的是火把節的標誌物——用竹篾彩紙糊扎的小升鬥、小火把、紙火香袋以及專供婦女用來染紅指甲的鳳仙花根等等,節日氣氛非常濃郁。

節日當天,人們停止一切生產勞作,男女老少都着節日盛裝,紛紛彙集到豎大火把的地點,或村中廣場,或本主廟、古戲臺前,大青樹下,在熱鬧的嗩吶鼓樂聲中,人們忙着扎制大火把,老爺爺們演奏洞經古樂,老奶奶們齊聲唸誦經文。當家婦女便要帶着孩子備上鹽、米、酒、茶到田間焚香祝禱,祝願五穀豐登。

每個村寨或片區都要共豎一株大火把,砍好一棵五、六丈高的火把樹,通體用柴禾或竹子捆紮,插滿五顏六色的小三角旗、紅香,再掛上梨串、蘋果、海棠等,稱之爲“火把果”。頂端還要飾以火把節的大型標誌物——“連升三級”的“升斗”,上書“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字樣。“升斗”頂端彩旗飄飄,拱托着一支振翅欲飛的白鶴。豎火把之前,先由老人們以“三牲九禮”祭祀,行“三跪九叩”之禮。火把豎好後,暮色降臨時,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嗩吶鼓樂隊的護送下從本主廟取來火種將火把點燃。 當熊熊烈焰升起之時,男女老少便載歌載舞繞着火把樹轉,孩子們爭搶着燒落下來的火把果,意爲迎祥納福,青少年們個個手中舞起小火把,不斷撲灑松香,飛出團團烈焰,互相追逐噴灑以示祝福,然後高舉火把巡遊田間。村裏村外,人聲鼎沸,火光璀燦,古人曾有詩讚雲:“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落人間”。

關於火把節的緣由,白族人認爲主要是爲了紀念柏潔夫人。傳說一千三百多年前,南詔王皮羅閣爲吞併洱海地區的其他五詔(小王國),設計以祭祖爲名火燒松明樓,燒死五詔詔主。其中鄧賧詔主夫人柏潔遠見卓識,事先已預計不測,事後又忠貞不屈,爲刨丈夫屍骨,十指皆刨出鮮血。故火把節時白族青年婦女都要染紅指甲以示紀念。有的地區,火把節當天小夥子們還要舉行跑馬活動,海東一帶還舉行賽船,都是爲了紀念柏潔夫人頑強的抗爭精神。

按民俗學的觀點,則認爲火把節是一種農事節日。白族自古爲稻作民族,火把節乃稻穀抽穗時的慶祝活動。以火炬燒滅害蟲,祝禱豐收。明代白族學者李元陽在《雲南通志》中記道:“六月二十五日,束松明爲火炬,照田苗,以火色佔農。”此外,白族火把節也包含着一些生育觀念。如火把樹要由當年生男孩的年輕父親提供,豎火把的坑要由當年生女孩的父親挖掘,大火把上掛滿水果,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徵。這一切都表明白族火把節是一個源於白族先民生產和生育觀念的古老節日。

  白族火把節作文(3)

白族是最喜歡熱鬧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種節日不斷,數量之多,不亞於中西節並重的香港。著名的節日有三白街、繞三靈、石寶山歌會、蝴蝶會、浴佛節等。這些節日代代相傳,歷史遠久、民族風情濃郁,熱鬧異常。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雲南省遐邇聞名的物資交流大會和白族人民的傳統盛大節日,每年農曆三目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舉行。從佛教講經廟會演變而來,已 有1000多年曆史,屆時除商貿盛會外還伴有賽馬和歌舞等活動,每年參加者數以十萬計。1991年起,被定爲“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節”。徐霞客在他的記述中讚道:“俱結棚爲市,環錯紛紜,千騎交集,男女雜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無不至。”

白族,分佈在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人口一百五十九萬人。善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

白族服飾非常好看,因爲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頭飾也很有特色,頭冠以風、花、雪、月爲題,冠左邊有一縷穗,代表“雪”,他的長短就是代表人的大小(年齡)。白族人稱女士爲“金花”,稱男士爲“阿鵬哥”(不包括小孩)。

白族人待客用“三道茶”來代表對客人的尊敬、熱情。三道茶是白族待客禮節。白族人常以“三道茶”款待親朋。一道茶以土罐烘烤的綠茶泡製而成,味香苦;二道茶以紅糖和牛奶製作的乳扇衝開水泡製而成,味甜香;三道茶是蜂蜜泡開水,味醇甜。因開始喝的是苦茶,喝了二三道茶後,嘴裏有苦甜混合的舒適感,故有“‘三道茶’乃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雲南大理去玩,導遊帶我們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大廳,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一位白族阿姨看見了我們,就請我們坐下,等候茶。一會兒,茶泡好了,他們請我們先品嚐第一道茶,我以爲很好喝,就拿了一杯,咕嚕咕嚕喝了下去,“好苦啊!”我大叫起來,一位白族阿姨見我大叫,就說:“這三道茶一苦二甜三也苦。”我聽了對爸爸說:“爸爸,我們走吧,這三道茶很苦,我喝不下去。”爸爸笑着說:“傻孩子,這三道是補血的。”我一聽,很驚訝:苦茶也能補血,真是太棒了。我叫阿姨給我把三道茶都倒上,咕嚕咕嚕地喝了下去,爸爸問我:“感覺怎麼樣?”“好極了!”我高興地叫起來。我就這樣反覆品嚐這“三道茶”。感覺真是好極了!

白族的習俗是“三道茶”,你有空,也去那裏 嚐嚐吧。

  白族火把節作文(4)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的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動,預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節日前夕 ,全村同豎一根高約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樹做杆,上捆麥稈、松枝,頂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聯三個紙篾紮成的升斗,意爲連升三級。每個升斗四周插着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壽年豐、五從豐登、六畜興旺之類字畫的小紙旗;升斗下面掛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燈具以及五彩旗。火把節的中午,人們帶上小火把、 紙錢、香燭、供品,到祖墳前掃墓、祭奠。小火把點燃後,撒三把松香薰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後方能回家。墓地如離家甚遠,則在家裏祭祀。太陽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飯,扶老攜幼出門觀賞火把和跑馬。跑馬的有大人、有小孩。繞火把跑三圈後,才能向遠處馳騁。不跑馬的.,就挨家挨戶欣賞各家門前的火把,看誰家火把堅得精緻美觀。

在全村的大火把點然之前,年輕的媳婦們打着傘,背上新生嬰兒在火把一轉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夜幕降臨時,村中老人領頭獻祭品,向大火把叩頭。幾個勇敢矯健的小夥子,一個接一個地攀上高豎的大火把,將點燃的小火把逐人上傳,然後將大火把點燃。剎時,列焰騰空,鼓樂大作,鞭炮齊鳴,響切雲霄,場面壯觀。當火把上懸掛升斗的竹杆被燒斷時,人們爭相搶奪凌空飛下的升斗。搶到者被視爲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賀,被簇擁着回家,由主人用煙、灑、茶款待簇擁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搶得升斗的人備辦。火把節的高潮的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個火把。見人就從挎包裏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發出耀眼的火光,發出“轟“的響聲,火苗燎向對方,叫做“敬上一把“。認爲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氣,故競相燎耍,喜氣洋洋。燎耍過後,青年要成羣結隊,舉着小火把到田間地頭,向火把撒松香粉,給穀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蟲保豐收。火把節的尾聲的跳火把。午夜前後,把狂歡時燃燒着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個接一個地從篝火來回跨越兩三次,祈求火神“禳災祛邪“。

要看誰跳跨得高、跳得遠,直到興盡爲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