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讀書引領人生徵文

本文已影響 1.43W人 

讀書可以幫助思索,得到啓迪,獲得感悟。莫教暮年隨流水,豈敢蹉跎度光陰。只要我們多讀多想,就會在讀書世界裏感悟人生,昇華人生的境界。小編整理了讀書引領人生徵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讀書引領人生徵文

古人云:“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的確,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我的讀書習慣是在很小的時候養成的,母親是一位小學教師,她本身就有讀書的習慣,從孩提時在母親的引導下讀第一本書到現在,我的讀書歷程也有了近十年之久。回味漫漫讀書路,有歡笑,有收穫,有辛酸,也有甜蜜,讀書見證了我成長中的點點滴滴,讀書引領着我不斷地豐富自我。

記憶中最早接觸書,應該是在三歲左右吧。那時媽媽總在睡前給我讀書。在媽媽溫暖的懷抱中,《白雪公主》、《醜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系列童話總是伴我入睡。雖然,那時的我還不認識書上方方正正的漢字,但是卻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漸漸地我長大了,父母經常地在週末或者假期裏帶我到新華書店,在那裏常常一呆就是一上午或者一下午,買書也成了我們家很大的一筆開銷,爸爸媽媽說這些錢花的是最值得的。上小學的時候,我懂得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於是,《蘇菲的世界》、《心靈的力量》、《簡·愛》等都變成了我的最愛,小學時的學習壓力並不是很大,每天寫完作業我總會主動花費不少時間來讀書。每每在書海里遨遊,我感覺自己就像一條自由自在的魚兒;每每讀完一本書,我都感覺到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了。

日子就在這翻動的書頁中一天天的過去,我也在書的陪伴中成長着。這個暑假,我喜歡上了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愛彌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還有……這些精彩的讀物總是蘊涵着深刻的道理,陶冶了我的情操,讓我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可以說讀書已經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天跟父母在餐桌上討論讀書的感受和體會似乎早成了一種習慣,睡前20分鐘的閱讀更是習以爲常。我相信,讀書會引領我前進的方向,將永遠陪伴我成長。

我愛讀書,是書給予我知識和智慧,也給予了我力量和勇氣。我就像一隻勤勞的小蜜蜂,在書的百花園裏不知疲倦地飛來飛去,採集花粉。小說教給我怎樣做人的道理,詩歌喚起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童話讓我感到生活的美與醜、真與假、善與惡……

書默不作聲,卻帶着神祕的笑容等待我們。當你打開一本書的時候,馬上就會聽到許多聲音:有智者娓娓的談心,有勇士激昂的吶喊;有恬美如秋月的小夜曲,有壯烈如大潮的交響樂;有春花凋零的嘆息,有小鳥歸巢的啾啾……讓我們一起走進書裏去吧!

當你孤獨一個人的時候、世界上也只有兩樣東西不會背叛你、那就是文字和音樂。是啊,靜默的時候我會喜歡讀一讀文章,字裏行間段段相隔,總能予人感悟,引發一股震撼的力量,操控着你的七情六慾,改變着你看待事物的觀念;文字是統治的工具這話一點兒也不假。

從倉頡造字,千百年來,有關人類的進步,有關科技的發達,或多或少都有書籍的身影。她就像一把火炬矗立在黑夜遠方,點燃了過去,照亮了未來;縱使滄海桑田,縱使千變萬化世間,潮起潮落,日新月異;讀書總能使人開闊眼界,心智明朗,拓寬你眼界,給你自己的人生之路增添光彩;好好讀書,讓文字流淌過你的血液。三毛說啊:“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於是我們讀書,於是我們閱讀;培根說:“讀書可以使人明智,”於是我們讀啊讀,我們學啊學;我們穿越書海駐足於字裏行間,漫遊在知識海洋裏,猶如一滴露水飄落在一葉扁舟之上,飄啊飄,蕩啊蕩,每到一處都是流浪,每到一處都是故鄉,莫且莫嘗在書的海洋。

希望我也能如陽光一般,給你帶去正能量。

生於北方,居於南方;現居在合肥這座古城裏,她給我的覺得不是陌生,但我也不覺得親切;我依舊把小城故事帶到了大城裏。我聽民謠一連這麼幾年,讀着民謠歌詞,品味民謠調調,情感動人心絃;民謠裏常說北方不好,嚮往南方,快放我回家的感覺。也總是會有一種感覺,就是很多歌曲都似曾相識;遊歷祖國大江南北,用語言連綴成詩篇,一邊流浪一邊吟唱,很多城市主題都一樣。

像命題作文,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所要表達的情愫,對着一個個朋友訴說着故事,不疾不徐,娓娓道來,裏面也有開心,也有難過,有振奮過,也有共鳴過;故事總是這樣,人生大抵也是如此;用詩歌連綴成書海,道書海訴說人生。

村上春樹的雜文集裏,他說: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麼艱難的社會裏啊!也許我們會抱起胳膊,搔着腦殼。然而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這就是我們居住的世界。我們只能在這裏生存下去。

想做的事,那就努力去做。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拋開這些功利的思想。讀書的好處是在潛移默化之中滋潤着那些讀書人!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朣鉅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古人言道:“博百家所長,爲我所用。”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名人成功離不開努力和拼搏。讀書自然成了他們通往成功的奠基石。相信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吧!魯迅先生從小就十分熱愛讀書。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表現十分優異,學校獎勵他一枚金制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用賣獎章得到的錢買了幾本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夜晚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拽下來一個辣椒放在嘴裏嚼着,直到辣的.自己滿頭大汗,以此來驅寒。並且堅持讀書,正是由於魯迅先生的苦讀書,才使他成爲了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巨匠 !

讀書的人有着一中獨特的氣質,可能就是人們所說的書卷氣息吧!

正如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妝》一書中說女人的化妝有三層。其中第二層的化妝是改變本質,讓一個女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充足,多讀書。因爲獨特的氣質與修養纔是一個女人最美麗的部分,也是能夠永葆青春的部分。那種獨特的修養與氣質不同於容顏。一個人不管容顏多麼美麗,但是隻要青蔥歲月一過,剩下的也只有風捲殘花罷了!

愛讀書的人很雅,愛讀書的人雅的別緻。他不是鮮花,不是美酒,他只是一杯散發着悠悠清香的清茶。即使不加以修飾也顯得風度翩翩,神采奕奕,瀟灑自如。

愛讀書的人把大把的時間發在讀書上,讀書對於他,是一種生命要素,一中生活方式。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某些徒有其表的人相比。他是懂得保持生命內在美麗的智者。讀書讓人變得智慧,堅韌,美麗!讀書使人明白包裝外表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內心深處的滋潤。知識是永恆的美容佳品。書上氣質的華美外衣,會讓人變得睿智。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和書籍在一起的人,永遠不會嘆息!

讀書能夠影響人的心靈,人的心靈又是和氣質想通的。一個愛讀書的人,他的心靈必然是明亮的,讀書是他心靈上的感情寄託,他不會因爲外界事物的好壞而或喜或悲,這也就是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的人其氣質必然令人肅然起敬,心生羨慕!

我一直想做一個愛讀書的人,手捧一本線裝書,沏一杯清茶,焚一盤沉水香,獨自焚香捧書,聆聽那雨打芭蕉的旋律。又或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獨自坐在那迷人的桃花樹下,讀着:“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漫看天邊雲展雲舒,思考人生的真諦!

我很喜歡白落梅這個人,與其說喜歡她這個人,不如說我很喜歡她的作品,她說她自己一讀書就會傷感,在我看來,這裏的傷感是對人生的一種思考,從而對人生產生的看法,她曾經說過:“我願意淹沒在這喧囂的塵世裏,只聞花香,不問悲喜,喝茶,讀書。”我相信這是每個人心中的水雲間,只是很多人只能像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海子一樣,心中的希冀,只能永遠從明天開始實現,但是白落梅就不一樣,作爲隱世才女,她不被塵世中的功名利祿所縛束,對於自己心中的水雲間她可以即時的去追求!這是一種灑脫的氣質,這和讀書是分不開的!

曾記得,高中我的數學老師是一個十分愛讀書的小老頭,他給人的感覺就是學富五車。他十分愛讀書,就連我的語文老師都甘拜下風。他說過自己讀的雜誌堆起來有一個人高!可能正是他的博覽羣書,他說起話來令人肅然起敬!辦公室裏的老師都很佩服他!

我認爲我是一個比較愛讀書的人,但是並不能和我前面所說的那些人相提並論,我和他們相差甚遠!我喜歡文學方面的書籍,我喜歡從這些書中挑選出幾句富有哲理的句子,俯首低眉,細細品味,亦或從中結識一些人物,體驗他們的酸甜苦辣。

最近我看了林語堂老先生的《京華煙雲》這部作品,心中情愫百感交集,有悲憤,有憐憫,有無奈!林語堂老先生創作這部作品是爲了獻給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拼搏的戰士。你一翻開這部作品,起初覺得如奔濤,然後覺得幽妙,流動,其次覺得悲哀,最後覺得雷雨前之黯淡風雲,到收場雷聲霹靂,偉大壯麗,悠然迂迴!留給讀者咀嚼,忽恍然大悟:何爲人生,何爲夢也!我在讀完這部作品後,引發我思考的不僅是那偉大的愛國精神,更多的是對愛情的思考,文中姚木蘭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讀完這部作品我不禁感嘆:生女當如木蘭!她有着大家閨秀的智慧,氣質與肚量。雖然我是一個男生,但是我覺得木蘭的這種品質男人更應該具有!她是林語堂老先生心中理想的女性,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理想的女性。通過品味這個人物,我感覺愛情應該是一種放棄,一種等待與容忍吧!

在我的生活中,從讀書中尋找人生已經成爲一種自然反應!

曾幾何時,我在想爲什麼那些文學大師就可以創作出那麼多的好作品,塑造那麼多經典的人物去寄託自己的感情,引領讀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我也曾想過去搞創作,不過三角梅的精神沒有在我身上沒有發揚光大,淺嘗輒止後,我就放棄了自己的想法!可是,後來我發現,在空間動態裏寫寫心靈感受不也是一種創作嗎?那“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美好祝願,那“雨停了,你要找的人在彩虹盡頭!”的浪漫情懷。那“那遲暮的美人與白頭的英雄,最好的歸宿是歸隱山林,留與世人無盡的傳說。”的看破紅塵……

生活中,我們的有感而發就是一種創作,但是我覺得,創作的前提是讀書。

記得弟弟很小的時候讀到一篇描寫山的文章,然後他問我什麼是山,山上都有一些什麼東西?由於當時我忙於數學作業,我就告訴他山上就是一些石頭罷了!然後弟弟驚呼:原來山是石頭長出來的。這不經意的一句話,是不是特別有詩意,這算不算是一種創作呢?

人們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創作與讀書相輔相成。我們只有多讀書才能在創作時有靈感,有想法。

在我看來,從創作中領悟人生已經成爲我生活中的一種自然反應!

作爲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養成愛讀書,愛創作的好習慣!我們現在處於人生最好的年華,千萬不要讓胭脂燃燒了青蔥歲月,花非花,霧非霧。熬過年少輕狂,讓我們一路走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