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高考作文“內容”點滴談

本文已影響 1.09W人 

作文內容的充實,在於積累;積累至少有兩個來源,一是從生活中積累,二是從閱讀中積累。下面是小編爲您帶來的是高考作文“內容”點滴談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考作文“內容”點滴談

一篇上乘的作文,最需要的是什麼?或者莫過於有內容,高考作文“內容”點滴談。所謂內容,就是文章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同際會風雲,契機是考場上提供的作文題目,而云捲雲舒的該是考生對於作文題目的準確審度,對於文章內容的充分考量,對於社會生活的及時反映。作文而能際會風雲,一定是生活的體驗多多、閱讀的感悟多多。可以說,作文實在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登山”“觀海”的厚積在先,駕馭“風雲”的薄發隨後。

一、生活的積累

常言說得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青年學生真該走向沸騰的社會生活,而不要把自己閉鎖在書齋裏。生活永遠是豐富多彩的,那裏有取之不盡的素材。且青年處於諸事敏感的年齡階段,對生活往往有獨特而精闢的見解,這些見解恰恰是情感激盪的浪花、風雲際會的閃電。青年學生應該有這樣的自信:完全可以打開社會窗口,端起生活的酒杯,去窺探市井百態或品嚐人生諸味。一句話,考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讓自己的作文也成爲折射生活光彩的一面鏡子。

漫畫家豐子愷先生的散文,以風格獨步而在文壇佔有一席之地。他所際會的風雲,並非重大的.社會題材,常常是現實生活裏頗有些瑣碎卻又不無哲理意味的東西。有一篇散文叫《漸》,真正是先從生活中觀察得來,然後風雲際會有感而發至不可收。試摘錄一段:

“我們雖已經歷數十寒暑,但在圍爐擁衾的冬夜仍是難於想象飲冰揮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間實在沒有顯著的痕跡可尋。晝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書,書頁上“漸漸”地黑起來,倘不斷地看下去(目力能因了光的漸弱而漸漸加強),幾乎永遠可以認識書頁上的字跡,即不覺晝之已變爲夜。黎明憑窗,不瞬目地注視東天,也不辨自夜向晝的推移的痕跡。兒女漸漸長大起來,在朝夕相見的父母全不覺得,難得見面的遠親就相見不相識了。往年除夕,我們曾在紅蠟燭底下守候水仙花的開放,真是癡態!”

文字中舉有四例:冬夏的季節代序、窗下的臨晚久讀、兒女的朝夕相處、除夕的花前守候。這些例子無不來自生活,滿溢着他的“山海”之情,貼切、鮮活,甚至不乏靈性地詮釋了“漸”的意蘊,其構思以小見大,令人叫絕。

積累並感悟生活,其實不難。做一個懂得生活的青年,則要擁有兩樣利器:一是有一雙發現的眼睛,能以慧眼看生活;二是有一種發掘的勁頭,能用善思評人生。豐子愷先生是同時擁有這兩件利器的,他筆下的人生,有爲我們所忽略的東西,我們熟視無睹。

我們要多做源自生活的積極思考的工作,並將這種思考形諸文字,去做牽一髮而調動全身的工作。說到底,作文就是做人,高考作文從某一方面講也是在考做人。作文不僅要再現人生,更要獲知思想,就是要把我們體驗到的美好、感動及其社會的意義再現出來,這意義裏,不乏懲惡揚善。這樣“際會”而成的文字就會內蘊和精彩。

二、閱讀的積累

魯迅先生在他的書簡裏,這樣告訴青年:“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 遨遊書海,去廣泛地涉獵,才能從中積累到豐富的寫作素材。有了新鮮而充實的材料,文思纔不致枯竭。

很多備考的學生常常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作文怎麼老是擺脫不了文思的呆板和僵化呢?其實,這不僅僅是一個認識水平相對低下的問題,也不是語言表達或者平庸的問題,究其根本,還在於積累是否足夠,感悟是否深刻。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量的閱讀活動爲每位有心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更讓他們在閱讀中瞭解文字的思想承載,感受作者的感情宣泄,領會篇章的構成美妙……從中讓自己獲得從語言功底到文學素養的提升。甚或,牽手名家,是連同他們的思想都可爲我所用的呀!可見,作文內容的豐厚,其閱讀的積累倍顯重要。

200X年湖南卷作文題目是《詩意地生活》,考場上出現一篇以“古巷”爲表現對象的優秀作文。她如數家珍般地列舉了古巷種種的美好,再歸結到“詩意“上,作提升式的議論。試摘錄文中兩段:

下雨的時候,雨絲籠罩、浸潤着古巷,彷彿在小心翼翼的爲一個嬰兒洗浴,瓦片上的青苔,含苞的花朵都在欣喜地啜飲天降的甘霖。雨天人們是不怎麼出門的,泡一壺清茶坐在藤椅上,翻翻古老的線裝書,吟着《雨巷》;也會有調皮的孩子在雨中嬉戲,清脆的笑聲如掛在檐角的風鈴,美妙悅耳;丁香般的姑娘,舉着油紙傘消失在巷口,留下背影讓人遐想。這裏的一切都如一首婉約的詩,一花一木都充滿了靈氣,營造着詩意的氛圍。

詩意地生活在這古巷裏,聽鄰家女孩淺吟低唱,聽雙飛燕子交頸呢喃。折一枝垂柳插在蓄滿清水的瓶中,尖尖的嫩芽像嶄新的剛剛萌發的夢。鏡子裏是一片如花笑靨,花面交相映,保留一份童心,保留一片純淨,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像寫詩一樣去醞釀每一分情感,是古巷人的共同特徵。我愛這裏純淨的心靈與天空,連空氣的味道都有棉花糖的香氣,待白髮蒼蒼時,請故鄉的風再把我帶回此地,吹一曲簫音,詩意地生活在這裏,以終餘年。

專家對此文這樣評價,這篇文章得高分,恐怕主要是作者用詩意的眼光捕捉了江南古巷詩意充盈的生活,而這,最適宜性靈的表現。閱卷老師在見慣一篇一篇堆砌着古人名字的文章後,讀到“聽鄰家女孩淺吟低唱,聽雙飛燕子交頸呢喃”這樣的好句子,便有了在茫茫荒漠苦苦跋涉後偶遇一泓清泉的感覺,而對該文喜愛有加。

窺豹一斑,這篇《詩意地生活》,算是生活、閱讀積累兼具的好文章。

因此,臨考場作文,我們應該問問自己三個爲什麼:

爲何無事可寫呢?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動筆之初,做好積累。感悟人生,發軔文學。

爲何無理可說呢?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動筆之時,可資借鑑。牽手名家,澆我塊壘。

爲何無意可立呢?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動筆之前,學會發現。得心應手,際會風雲。

這裏,向廣大備考的學生提供三個生活或閱讀積累的途徑。

其一、關注社會,可涵蓋國家利益、時代變革、社會風氣、教育需求、和平主題等;

其二、關注民生,可涵蓋經濟發展、生存環境、價值取向、觀念形成、權利分配等;

其三、關注人格,可涵蓋人類理想、道德尺度、民族精神、人文素質、品格修養等。

三個關注或有交叉,核心是考生都有話可說的關乎自身的健康成長及其人格塑造。

總之,高考作文每以關乎青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熱點問題爲責無旁貸,針對性極強,就是要考生在允許的時間內,關注社會、關注民生、關注自我的人格塑造,理論聯繫實際。要指出的是,很多學生只講社會熱點,這樣會過於寬泛。很多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是我們青年學生所難以討論的。比如臺灣海峽的局勢、中日關係等,很熱,但與青年人的成長並無直接的關係,一時半會隻言片語也說不好,便當捨棄。

最後還要強調的是:積累相對豐富後,可作必要的分類整理和經常的瀏覽記誦,並對素材作發散性思維的延展。這點尤爲重要,它可以使我們的素材增長起來的同時,獲得妙不可言的發現和借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