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關於知足常樂的話題作文3篇

本文已影響 1.7W人 

篇一:論知足常樂--議論文

關於知足常樂的話題作文3篇

人活着爲了什麼?有人告訴我,人活一輩子,實質上什麼都留不下,不要單單想着做什麼只爲了名垂青史——人不在了,什麼用都沒有了。在某種層面上,我們可以說這個人缺少追求和激情,但仔細回味,倒是有一番道理。

知足常樂是一種處事態度——看過一篇米老鼠漫畫,講的是一次誤會使得古斯離家出走找工作,結果工作搞得一團糟,根本沒人要他,他就靠在樹下睡覺,很多壓力大的白領就問:

“我們怎麼才能活着不這麼累?”

“累了就在樹下歇會兒。”

“歇會兒,可是好多工作都沒有做!”

“做完了又怎樣呢?”

“做完了還有新的工作啊!”

“有完的時候嗎?”

知足常樂貴就貴在一種自我調節,在忙碌的追求中,能改變心態,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面對負擔,其實收穫的不一定比怨聲載道的人少。

知足常樂是一種悠然情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的與自然和諧共處、融爲一體;“寧靜致遠,淡泊名志”諸葛亮高潔傲岸的情操;都體現出了古人知足常樂的高尚情懷。對於人間世事,都能以寬廣的情懷對待,便可以擁有平平淡淡的自由生活。小時候,我們可以爲得到一件心愛的小玩具而喜笑顏開,如今回首,可能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但其實這就是知足常樂的完美體現。

知足常樂是一種高尚品質——人不免有貪慾,不是所有人在每件事上都放得開。從小的說,無意間佔了幾次小便宜,便會有一種潛意識:只要有可能,下次還要佔便宜。結果呢,看上去做了很多事,其實什麼收穫都沒有。大的說,無數的污吏,從不得不收幾百塊錢的小禮,到主動去收幾千塊錢的大禮,最後成把成把的公款往自己兜裏塞,還不是一槍崩了。所以說能夠剋制自己不爲利益所迷惑的人,才具有知足常樂的品質。

知足常樂並不意味着不思進取——知足的意思是知道滿足,請注意:知道滿足是對於目前的狀況,不是對於未來的前途。知足常樂的人,他是對於現在適當地滿足,使得自己能夠得到些許放鬆,從而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未來的學習工作中去,真正實現可持續性發展,這樣的人是明智的,更易獲得成功;而不思進取的人,他是由於一次或多次成功而被衝昏了頭腦,身心上是完全的鬆懈,從而在未來沒有前進的動力,這樣的人不理智,會慢慢退步,最終一蹶不振。

知足常樂用在學生身上怎麼理解——實質上學生的知足是對於自己的生活狀況的滿足,因爲社會的壓力是脫離不掉的,而學生也不能在學習成績上得到滿足。所以在大壓力的環境下,只有對生活知足,對未來抱有希望,對前途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才能獲得常樂。一天早上上學時,我在校車裏向外看,看到了光芒萬丈的壯麗的朝霞,我便喊朋友們都來看,看着他們若有所思的樣子,我說了一段話並記了下來,作爲文章結束語:

“停下來,先停一會兒,看看遠方的天,一望無際的金色的朝霞,這才真正感覺到人生的美好!”

(魏·王弼)天下有道,知足知止,無求於外,各修其內而已。

(唐·王真)是以人君恣可欲之心,則天下之人皆得罪矣!嗜慾至而不知止足之分,則天下之人皆受禍矣!又人君所欲盡得,則天下之人悉罹於殃咎矣!必也上之人能知足之爲足,則天下之人孰不常足矣!

(唐·杜光庭)貪之與足,皆出於心。心足則物常有餘,心貪則物不足。貪者,雖四海萬乘之廣,尚欲旁求;足者,雖一簞環堵之資,不忘其樂。

(宋徽宗趙佶) 人見可欲,則不知足,不知足則欲得,欲得則爭端起而禍亂作。丕泰至則戎馬生於郊,然則知足而各安其性命之分,無所施其智巧也。日用飲食而已,何爭亂之有?

(明太祖朱元璋)明君賢臣在位立綱陳紀,夷來蠻貴貊賓,天下無爭,是謂有道。慣戰之馬駕車以載糞,壯士化兵爲農器,即卻走馬以糞車。

(民國·江希張)戒強國除去貪心,知足息爭,才能天下和平。兵不至日在郊野戰殺,馬可以無事糞田。大家講究實業,自然財用能足。敢請天下仁賢平心而論,老子的話,進不足,退有餘,何等中正和平,何等圓融周密呢。

“知足常樂”

辜鴻銘喜歡妻子淑姑的小腳,每當無聊時,辜就讓她脫掉鞋子,然後低下頭,如聞花香;而寫作需要靈感時,他就會將淑姑叫進書房,讓她把玉足放到事先準備好的凳子上,時捏時掐,自得其樂,一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輝。辜曾對人津津樂道說:“前代纏足,實非虐政,我妻子的小腳,乃我的興奮也。”康有爲爲此送過辜一張“知足常樂”的橫幅,辜說:“康有爲深知我心。”

篇二:關於知足方面的寫作素材

兩個人一同去登山,用了很長時間纔到半山腰。一個人說:“纔到一半”,另一個說:“都到一半了”。人們往往把這個故事理解成爲樂觀、自信、豁達等等。我不這樣認爲,第一個人一定很貪心,因爲半山腰不是他所要的,所以對纔到一半很不開心;第二個人一定懂得知足,一半就夠了,即使從現在返回也沒有什麼可惜的,因爲登山了,至於到沒有到山頂不是主要的。回到現實中,第一個人的成就一定比第二個人的大,第二個人一定比第一個人活得灑脫,懂得生活,因爲他懂得知足。 二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還是單身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裏,但他卻總是樂呵呵的。有人問他?“和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麼可高興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起,隨時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難道不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都成了家,先後搬了出去。屋子裏只剩下蘇格拉底一個人,但他仍然很快樂。那人又問:“現在的你,一個人孤孤單單的,還有什麼好高興的?” 蘇格拉底又說,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位老師,和這麼多老師在一起,我時時刻刻都可以向他們請教,這怎麼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七層高的大樓裏,但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的境況是非常差的,既不安靜,也不安全,還不衛生。那人見蘇格拉底還是一副樂融融的樣子,便問:“你住這樣的房子還快樂嗎?” 蘇格拉底說:“你不知道一樓有多好啊!比如,進門就是家,搬東西方便,朋友來玩也方便,還可以在空地上養花種草,很多樂趣呀,只可意會,無法言傳 。”

又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底層的房子讓給了一位朋友,因爲這位朋友家裏有一位偏癱的老人,上下樓不方便,而他則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蘇格拉底每天依然快快樂樂。那人又問他:先生,住七樓又有哪些好處呢? 蘇格拉底說:“好

處多着呢!比如說吧,每天上下幾次,這是很好的鍛鍊,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字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頭頂干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三

有一個民間故事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貧困,一面教書,一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

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麼談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第三慶幸的是家裏牀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甚麼?” 四

有一個農夫,每天早出晚歸地耕種一小片貧瘠的土地,但收成去很少。一位官員可憐農夫的境遇,就對農夫說,只要他能不斷往前跑,他跑過的所有地方不管多大,那些土地全部歸他。於是,農夫興奮地往前跑,一直跑,一直跑,一直不停跑!跑累了想停下來休息,然而,一想到家裏的妻子,兒女都需要更大的土地耕作,來賺錢!所以,他又拼命地接着往前跑!真的累了,農夫上氣不接下氣,實在跑不動了!可是,農夫又想到將來年紀大了,可能無人照顧,需要錢,就在打起精神,不顧氣喘不已的身子,在奮力向前跑!最後,他體力不支,“咚”地一聲倒在地上,死了。

很多情都是我們經歷過了,才懂得它的彌足珍貴,最重要是我們遺落了那一份擁有時的心曠神怡。現代人,匆匆的腳步已定格一種時代的風景,競爭與挑戰接踵而至。在前進的道路上,當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的時候,如果我們能樂由心生,對待困難的工作情緒,就會如陽般朗朗映照。知足常樂,在煩躁與喧囂中,會過濾一種壓抑與深沉,沉澱一種默契與親善,澄清一種本真與迴歸。 五

有一個農夫,每天在田間辛勤地耕作着,雖然生活不算富裕,但卻過得逍遙自在。

一天,農夫在野地裏偶然挖到了一個價值連城的金羅漢,他的家人和親友都爲此高興不已。可農夫卻悶悶不樂,整天心事重重、愁眉苦臉的樣子。“金羅漢可以給你帶來很多財富,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別人禁不住問道。“俗話說十八羅漢,我現在只找到了一個羅漢,還有十七個在哪兒呢”農夫說。

立世存身:知足的人才會永遠快樂,而貪婪不知足的人,就會被生活所累,永遠生活在痛苦之中。 何謂知足

知足,就是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工作、以及其它的事情感到滿意,不苛求辦不到的事情,也不強求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爲什麼要知足

學會知足,會幫助我們在紛繁蕪雜的生活中形成一個良好的心態,滿懷感激和欣賞地擁抱現在的自己,無論風雲怎樣變幻莫測,也能泰然處之。知足,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現在的處境,而用一顆進取心去開創美好的未來。因爲知足,便沒有了患得患失,沒有了負擔,輕裝上陣自然如魚得水。所以,今天已有知足不是放棄努力和追求,相反,是對自己過去努力的肯定,爲下一次的付出提供一個美麗的心情!

學會知足,才能用一種超然的心態對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間功利的奴役,也不爲凡間中各種煩惱牽累所騷擾。在榮辱禍福面前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到寵辱不驚,它的真正意義是使人奮發向上,使人放棄那些無謂的抗爭,放棄那些無意義的瑣碎,放棄那些不可能實現的幻夢,放棄那些過分的狂喜,助你把握人生進取的航向,在生命不可能永遠平靜的.海域裏而始終平靜地揚帆擊浪。

學會知足,可以使生活多一些光亮,多一份感覺,不爲過去的得失而後悔,也不爲現在的失意而煩惱;可以使人勇於面對困難,不抱怨、不悲觀,用堅定的

意志去克服困難;可以使我們發現生活中雖少有鮮花簇擁輝煌,卻不乏光明正大地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喜悅。 怎樣才知足

1.在知足的心態下,一切都變得合理、正常、坦然,沒有什麼不切合實際的慾望和要求.一切隨緣

2.在知足的人眼裏,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跨不過去的坎,他們會爲自己尋找合適的臺階,而絕不會庸人自擾

3.希望自己安安穩穩,希望他人不要前來打擾,平平寧寧地走完一生

4.滿足於現前的利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沒有更高的慾望和要求,只求平安,但求無過,安於現狀

5.對生活、對社會沒有更高的要求,都滿足於現狀,都隨遇而安或知足常樂

6.喜歡寧靜、平安過日子,總是想與周圍處於一種協調的關係

7.總是會笑口常開,並懷有感恩與讚美之心

篇三:作文——懂得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這種東西可能大多數會出現在中年以及老人身上,因爲他們活了大半輩子,漸漸的懂得了人生的真諦——不要想你沒有什麼,而是要想着你已經擁有的,要學會知足常樂。

可是總有一些人,他們會懷揣着一身傲骨,追求着自己本不需要的東西,想自己沒有什麼,繼而爲此努力,然後爲所謂的努力負責。

瑟羅夫·戈蘭斯基·別佳,把垃圾運去一個現代藝術展出展的人,並且因此出名了。他得到了他想要的——被人稱爲藝術家。可他卻想更著名,所以繼他的成名作“智者的吶喊“(其實只是一堆破爛)之後,又陸續送去了”過去的輝煌“(舊傢俱),”火星來信“(殘破不堪的油畫)等等。最後導致展覽大廳被廢品所佔據。最後由於專家也說不上來那些是破爛,那些藝術品,展覽會只好關門。並貼上”此處禁止放垃圾“的標語。於是別佳又做回了收垃圾的工作。究其原因只是因爲他不懂得知足常樂,出名這種事,適當就好。 而那些看得到自己所擁有的人呢,無論其中經歷了怎樣痛苦的過程,最後的結果卻總是幸福的。

丁俊暉這個名字我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人們只看到他的努力,他的成功。可誰有了解他那段極端到崩潰的時光?10歲的他替父上陣贏了球,15歲的他早已拿遍了業餘選手能拿的所有冠軍,而從09年開始到2014年,3月,這5年中他因爲一度想追求斯諾克的頂峯而輸掉了幾乎百分之90的比賽,不過還好他最後看到了自己早已擁有的東西併爲之珍惜,還好他即使走向了“知足常樂“的一端,幸好他在4月初的比賽中醫10;5完勝了羅伯遜。臨時世界排名第二。丁俊暉在以他傲人的成績向世人宣佈他回來了!他要爲了他所擁有的繼續奮鬥。

丁俊暉在斯諾克上的峯迴路轉,別佳在追求藝術上的“鍥而不捨“都向我們很好地詮釋了知足常樂的重要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