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有關燈節的作文

本文已影響 2.85W人 

在燈光的照耀下,整個大地都變得更唯美, 有關燈節的作文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爲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有關燈節的作文

  有關燈節的作文【一】

我的家鄉河曲山青水秀,風景優美,黃河大街遠遠望去像一條巨龍臥在縣城中央,這是值得河曲人驕傲的一道風景線。這兒有許多隆重的節日,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就是農曆七月十五的河燈節。

河燈節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放河燈,放河燈原爲憑弔黃河水上亡靈而舉行的,後來慢慢成爲一種獨具魅力的民間文化活動。

當晚霞消逝,暮色漸起時,已經準備和忙碌多時的船工和莊稼漢們七手八腳忙着往岸邊停着的一艘大船上搬運河燈,河燈底座是用石蠟浸過的木片,上面固定着葦節裹棉花蘸了麻油的燈芯,周圍在用五顏六色的彩紙圍起來,古樸典雅,玲。河燈裝滿後,又在大船兩側綁了十幾支火把,大船後面還繫了一隻裝滿煙火花炮的小木船。

天完全黑下來,縣城大街小巷觀看放河燈的人爭先恐後向西口古渡廣場匯聚,廣場上游人如織,熙熙攘攘,比肩接踵,爭相觀看這萬里黃河上的一大齊觀—放河燈。

驀然,岸邊大船上馬達轟鳴,大船兩側的火把一起點燃,船上鼓樂手們嗩吶齊鳴,鑼鼓喧天,大船拖着小船駛到河中央,船工們將河燈點亮一盞一盞放下河,河燈很快被流水自然的排趁成,一列縱隊,從岸上望去,河燈隨着流水一起一伏,好象童話中秉燭夜遊的小精靈。剎那間小船上的禮花接二連三騰空綻放,五彩繽紛,就像仙女散花一般,倒映在河面上,水與火交織,水與天一色,交相輝映,映紅了黃河母親河的笑臉,黃河變成了歡了的河。

河燈越放越多,越漂越遠,它們隨波逐流,像一串串珍珠在閃爍,又像一條跳動的音符,閃閃爍爍,綿延不斷。黃河變成了彩色的河。

365盞河燈載着365個祝福隨波而去,讓人留戀忘返。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我家鄉的河燈節,我相信我縣這條巨龍隨着經濟的發展,將插上騰飛的翅膀,日益繁榮昌盛,也相信河燈節會更加隆重更加盛大。

  有關燈節的作文【二】

國慶節到了,一年一度的水燈節開幕了。十月一日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寺坡看水燈。

夜幕下的寺坡比白天更加漂亮。一座座高樓鱗次櫛比,一條條馬路燈火輝煌。商場中,買東西的人肩扛手提,一個挨着一個;飯店裏,吃飯的.人個個滿面紅光,歡快的笑聲簡直要把房子撐破。

走在鋼城路上,我擡頭望去,只見人頭攢動,車水馬龍。黑壓壓的人流車流,像是長江黃河的潮水,奔騰不息,把二三十米寬的大馬路擠得水泄不通,那場面,遠遠超過每年三月的朱蘭廟會,好一派熱鬧壯觀的景象啊!

最熱鬧的地方,當然是龍泉湖邊了。

那兒的人可真多呀,簡直沒有下腳的地方。在那兒賣玩具的更多,他們把各種各樣的玩具堆在地上,拿在手裏,擺弄來擺弄去,饞得許多小孩兒瞪着眼睛,直流口水。最有趣的是賣花燈的人,他們把像牛角羊角一樣的燈戴在頭上,扮成牛魔王、山羊精的模樣,吸引了好多人來買,不僅有小孩兒,還有好多大人。爸爸十分佩服,說他們可真會做生意。要是在過去,我死活也會要爸爸媽媽給我買一個,可是,現在我已經長大了,都上二年級了,玩兒這些不太合適;就是要買,也要買那些能開發智力的。

就在我看得發呆的時候,媽媽催我去看水燈,好傢伙,最重要的事兒都差點兒叫我忘了!於是,我拉着爸爸媽媽擠到湖邊去看水燈。

到了湖邊,放眼一看,只見湖面上有許許多多、五顏六色的水燈,它們從東往西,一溜排開,一個接着一個,數也數不清。水燈的樣式各種各樣,有“二龍戲珠”、“功夫熊貓”,有“哪吒鬧海”、“大鬧天宮”,還有“八仙過海”、“抗震救災”……爸爸媽媽一邊看,一邊給我講,一邊讚不絕口,我也看得目瞪口呆,真想抱一個回家。

最後,我們來到音樂噴泉跟前,只見噴泉隨着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忽高忽低,忽上忽下,時而快,時而慢,一會兒消失了,一會兒又突然像火箭一樣射向高空……像舞蹈演員舞出的優美舞姿,又像雜技演員做出的驚險動作,美妙極了,真讓人流連忘返。突然,一聲禮炮在空中炸響,一朵朵絢麗的煙花躍上天空,在幽藍幽藍的天幕上綻放成美麗的花朵。頓時,禮炮聲、歡呼聲響徹雲天,天上的煙花、湖上的水燈交相輝映,匯聚成了歡樂的海洋。所有的人們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之中,真是熱鬧極了。

  有關燈節的作文【三】

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慶典元宵節,又稱燈節。古時候,一到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普天同慶。當時掛燈於門上,除了節日期間照明之外,多是爲了增添節日氣氛。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動是和燈連在一起的,至元宵節這天人們不光吃元宵,觀燈、賞燈也是延續了2000餘年的民俗,所以俗稱“燈節”。

燃燈之俗始於漢代,東漢順帝年間,張道陵創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爲“上元節”,這天要燃燈祭祀“太乙神”。此俗歷代相沿,到隋朝時,每年還要舉行盛大燈會,招待各國使節

元宵節成爲燈節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於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開宵禁,命點千盞花燈,張燈三夜,成爲一時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間,放燈時間又增至五夜。起於十四,止於十八。更爲興盛。故有“宋時湯圓隋時燈”之說。而且在宋代出現了燈謎,即將謎語系於燈上,使人們在賞燈之際伴以猜謎,更添情趣。“燈謎”一詞即源於此。明永樂七年,宮廷下詔“元宵節自十一日始,賜節假十日。”成爲歷代最長的燈節,也形成了全民性的節日。到了清代,燈節假日改爲四天,但盛況不減。從正月“十三上燈,十四試燈,十五正燈。”一直熱鬧到“十八落燈”整個新春佳節纔算落下帷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