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關於讓的作文

本文已影響 1.05W人 

導語:讓很多時候我們都用來表達不爭的意思。其實不爭真的好嗎?下面是關於讓的作文。歡迎閱讀及參考!

關於讓的作文

  篇一、關於讓的作文

牆上的掛鐘一分一秒地走着,從未改變的節奏和規律。然而,社會的進步使我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競爭日趨激烈。與此同時,也出現了更多“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感嘆。

也許,競爭是取得進步的必要條件,在人類發展的歷程裏,競爭,由始至終都貫穿其中。可也正因爲有了競爭這個東西,世界變得爾虞我詐……難道競爭的激烈會使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日漸褪色?

在一個遙遠的落後小山村,有一對好兄弟同時被重點大學錄取,一個計算機系,一個數學系。本該是雙喜臨門,現在卻變成進退維谷,因爲對於一個本就拮据的家庭來說,要同時供養兩個孩子讀大學那是沒可能的事。那就只好用抽籤的辦法了,父親含淚忍痛地抽出一張,念着:“哥哥!”哥哥欣喜若狂地跳起來,弟弟默默地走了出去,沒有淚水,沒有抱怨……一個星期後,兩兄弟背起揹包離開這個落後的小山村,哥哥去上學,弟弟去打工……多年後,哥哥畢業並找到了工作,他準備供弟弟讀書,這時候弟弟告訴他其實當年兩張紙條寫着的都是哥哥。因爲他覺得哥哥更需要上學,計算機系更有前途,所以偷偷把紙條給換了。

聽到這個故事,首先是震撼,感動,隨後又替弟弟感到遺憾。也許有些人會認爲是弟弟自己放棄了大好前途,可靜下心來想想,你會發現這是個多美好的故事,兩兄弟在爲了自己前途的競爭中,弟弟選擇了謙讓,不爲什麼,只能這樣解釋:親情無價!

在人與人的競爭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弟弟卻選擇了謙讓,我們看到的是人間的溫情。人生的終極目標是享受愛與關懷,可由於利益的驅使,金錢的呼喊,更多的人在衆多盲目競爭中麻木了自己。

有兩個稱兄到弟的同學,畢業後兩人一起進了一家公司,可爲了升職加薪。其中一個經常在上司面前說自己朋友的不是,導致另一方被迫辭職。從此,稱兄道弟的'時代過去了,兩人形同陌路人,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多年過去了,當年的損友步步高昇,可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深深的愧疚油然而生。終於,撥通了久違的號碼,將積壓多年的歉意釋放出來,希望朋友能原諒他。

前進中,我們需要競爭,需要蘊藏的激情去打拼世界,同時,我們也需要平和的心態在寧靜中尋找溫情,感受溫情,體味人生。

  篇二、關於讓的作文

盼啊盼,下課鈴終於響了。啊,終於放學了!

我用了八十邁的速度“飛”回了家,因爲我真的很餓呀!媽媽已經把熱騰騰的飯菜端上了桌。啊,是我最喜歡吃的“西紅柿炒雞蛋”和“大米飯”,那特有的香味真饞人,我的口水已經忍不住流出來了。我三下五除二的象徵性的洗了洗手,便急急忙忙跑到桌子前,迫不及待的大吃了起來。媽媽看着我那好像三天沒吃飯的樣子,邊搖頭邊把剩餘的半盤“西紅柿炒雞蛋”推到我的面前說:“慢點,別噎着。”我急忙把菜退了回去,說:“你們也吃。”可是媽媽有把菜退了過來,說:“多吃點兒,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我看了看媽媽和姐姐,說:“你們真的不吃了?那我可就不客氣了。”說着,我毫不猶豫的端起剩下的半盤菜,一下子倒進自己的碗裏,心想,多好吃的菜呀,我還沒吃夠呢。這時,姐姐突然站了起來,氣憤的說:“你怎麼能這樣呢?媽媽還一點兒沒吃呢!”我頓時一下楞在那兒了————

是啊,我怎麼能這麼自私呢?孔融四歲能讓梨,可我已經十三歲了呀——我恍然大悟。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很久,可我覺得它就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它就像我的影子一樣時時刻刻緊跟着我,提醒着我:不論做什麼都不能只顧自己,不顧別人,要懂得謙讓。

  篇三、關於讓的作文

從清早就出門,在外面逛了一個上午的我們,肚子也已餓得咕嘟咕嘟叫,於是,我們在街旁找到了一家拉麪館。正當我們準備坐下來,耳邊就傳來了一陣吵架的聲音。

“你給我跪下,跪下來。”只見一個年輕男子面對拉麪館的打工小夥子滿臉憤怒地說。旁邊站着拉麪館的老闆:“我已經替他說過對不起了,再說了他也已經認錯了嘛。您大人有大量,就饒了他吧!”雖然這麼說,可那個東陽人還是不能平息憤怒之火,仍舊把他罵個狗血淋頭。聽在場的人說,事情是這樣的:因爲那位顧客覺得拉麪不好吃,就讓小夥子拿點兒青菜來,沒想到他卻無緣無故沒好聲好氣地說:“滾吧你!不好吃就別吃!”顧客一聽,心裏氣急了,便一拍飯桌站了起來,把周圍的人嚇壞了。就這樣,這場吵架事件在衆目睽睽之下發生了……正在兩人針鋒相對的時候,那位顧客叫了幾個朋友來評理,幾個人都振振有詞,旁邊的過路人也都圍過來看熱鬧,我和媽媽看見這種情形,連胃口都沒了。

回家的路上,我對媽媽說:“你說,剛纔那幾個人誰有理?”媽媽說:“首先是那小夥子不對,客人需要什麼應該馬上送到,怎麼能說出這樣沒禮貌的話呢?然後就是那個顧客不對了,既然對方已經承認了錯誤,說過對不起了,爲什麼還要強迫人家跪下。但是要說誰有禮,我也評不出個所以然來。”“我也是這們想,這大過年的,萬一吵起架來,只要相互之間讓一讓,就能化解一切的嘛!春節聯歡晚會上不是有個節目說,只要彼此讓一讓,生活真美好。”

  篇四、關於讓的作文

荷蘭不知名古鎮德拉赫騰鎮沒有紅綠燈,人們用眼神和手勢來交流達成默契,素不相識的駕駛者會在路口相讓,“汽車讓自行車,自行車讓行人”成爲人們默認的規則,他們的禮讓創造了交通奇蹟。

荷蘭古鎮德拉赫騰的“無紅綠燈”現象,使我不禁想到我國許多地方的“無視紅綠燈”現象。

在我國大小城市,紅綠燈、電子警察遍佈交叉路口和要道,可謂設施完備,然而時常可見高速奔馳的汽車亂闖紅燈。如果兩車在小巷“狹路相逢”,“虎視眈眈”的現象並不鮮見,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有時甚至惡語相向,拳腳相加。最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我國,“人讓自行車,自行車讓汽車”倒成爲人們“默認的規則”。

不懂禮讓的行爲貽害無窮,使我們愧稱“文明古國”的稱號。

“請自覺排隊”,“請不要大聲喧譁”……這種僅以簡體中文標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國人出境遊的主要目的地國——法國、德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頻現。當大批中國遊客走向世界各地時,“中國人”卻成了不文明和粗魯的代名詞。

“不懂禮讓”現象的出現,根源何在?

一個有文明素養的人才懂得禮讓,禮讓的本質是對人的體貼和尊重。不懂禮讓,其實質就是以自我爲中心,不懂得爲對方着想,不懂得體貼對方、尊重對方。很多人滿腦子都是“孔方兄”,早已將古人“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的“遺訓”拋在腦後。十字路口,加大油門高速奔馳,爲得是贏得時間去追求自己的金錢、名譽和地位;在追求功利的路上,“狹路相逢”,必定是一場好鬥……

由此可見,缺乏文明素養,不懂得體貼人和尊重人,過於追求功名是造成“不懂禮讓”的根源。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只有使國人認識到文明禮讓的重要性,大力培養國民的文明素養,中華民族這個古老的禮義之邦才能重新煥發出新的光彩。

禮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戰國時藺相如對廉頗一讓再讓,終於讓出了“將相和”,成爲千古美談。古人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可見禮讓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禮讓是人與人交往的緩衝帶,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衝突;禮讓又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它可以減輕摩擦,化解緊張的關係。

學會禮讓,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於己、於人、於社會有百利而無一害,我們又何樂而不爲呢?一個寬鬆的人際關係需要我們自己去創造,一個祥和的文明環境需要每個人都學會禮讓。只要人人都學會禮讓,祖國處處都能變成美好的德拉赫騰古鎮。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