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四年級作文

【精華】四年級植樹作文彙編七篇

本文已影響 2.11W人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植樹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四年級植樹作文彙編七篇

四年級植樹作文 篇1

一個春光明媚的假日,我和父親隨他們單位一起參加了一次義務植樹活動。

汽車在路上顛簸了兩個多小時後,我們來到了一片荒灘上。光禿禿的沙地上,稀稀落落地長着幾種不知名的小喬木。走幾步,身後便留下一串你踩出的小坑,一陣風吹來,捲起的沙塵便撲頭蓋臉地向你襲來——怪不得要植樹呢!

勞動開始了。我和父親共同挖一個坑,地倒是不硬,但我們剛挖出一鍬土,周圍的沙子就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樣,齊刷刷地涌進坑內,把剛挖的地方又填平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反反覆覆,沙子總是往坑裏跑。怎麼辦呢?我急地直跺腳,汗水也很快溼透了內衣。

這時父親直起腰來,擦了把汗說:“咱們先把表面的浮沙鏟到一邊去,露出溼土後再挖坑。”這個方法果然有效,不一會兒我們就挖好了幾個坑。看着這一堆堆被我們挖出的新土,我不由地捧起一把,嗅着那沁人心脾的芬芳,真是“原知不是花,爲有暗香來”呀!

我放下鐵鍬,從汽車旁扛來一株樹苗,放進坑裏就要埋土,父親忙說:“別急,咱們這棵樹要和前後左右的樹都對齊,這樣它們長大後才能成爲一堵擋風的牆,。”“父親,您知道的真多。”我佩服地點了點頭說。

看着栽好的一排排小樹,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片無邊無際的林海,碧綠的枝葉在和風中互相握手問好,林間“百般紅紫鬥芳菲”的花花草草,也仰着臉在向藍天白雲微笑……

四年級植樹作文 篇2

今天是三月十二植樹節,我們台州晚報的小記者去東山上植樹,也是我加入小記者以來第一次參加活動。

我們隨着大隊輔導員郎老師來到了東山腳下的百梅園,和實驗小學的同學彙集後,就開始分配任務了,每兩個人拿一顆梅樹苗,向山上出發了。走了一個又一個的臺階,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我們那過一把鋤頭,瞄準了一塊地後,就開始熱火朝天的幹起來了。我先舉起鋤頭,在重重的鋤了下去,然後把泥土翻上來,又把泥土中的石塊撿掉,就這樣,兩人輪流着幹。突然,我們怎麼也挖不下去了,仔細一看,原來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我們的挖坑工程,我們只好耐心得把四周的泥土挖開,兩人又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個攔路虎搬了上來,坑終於挖好了。我們小心的把樹苗放進坑裏,一個人用手扶把樹扶直扶穩,另一個人把泥土填好,又用腳用力的踩實,這樣才能讓小樹苗牢牢地紮根在泥土裏。又打了一桶水,倒進土裏,水慢慢的滲了下去。我們種了一棵又一棵,望着一棵棵小樹苗和乾的換頭土臉的我們,開心的笑了。

四年級植樹作文 篇3

有兩個人各自在荒漠上栽下了一片胡楊樹苗,一個人每個三天澆一次水,另一個人就悠閒得多了,樹苗剛栽下時,他澆過幾次水,等長成以後,他就不澆一點兒水,忽然有一夜,狂風大作,當風停止時,辛勤澆水那人澆的樹幾乎被暴風雨刮倒了。而悠閒那人,他的樹林幾乎沒有被損壞。人們都不明白,難道辛勤爲樹澆水施肥是錯誤嗎?

答案是肯定的,辛勤爲樹澆水是錯誤的。因爲任何植物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既然已經長成了,就不要澆水了。它會在自然環境下生長要比人工灌溉好得多!它是屬於大自然的。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因此,樹在風雨中長得更強壯!我們看到的參天大樹哪棵不是在風雨中成長的呢?

由這件事,使我聯想到一篇文章叫做《迷途的藏羚羊》寫的就是一隻小藏羚羊遭遇不幸與大幸的事,小藏羚羊迷路了,在青藏公路邊,它已經被寒冷、飢餓襲擊不堪一擊了。這是一隻出生不久的小傢伙,山貓那麼。大它有幸找到了一泡剛剛拉下的還有餘熱的野犛牛糞,可以用它來暖和暖和身體;這野牛糞的熱量畢竟是相當有限的,而且氣溫正越來越低;很快,嬌小的藏羚羊被無情的嚴寒漸漸凍僵了;就在它幾乎失去知覺的時候,兩個巡邏兵走進它身邊。

一個兵撫摸着它身上冰涼的毛,有點惋惜地說:“也許不是遭到這泡犛牛糞,或許它還在山中繼續尋找媽媽,只要活動着身子,它就不會這麼快凍死的。”另一個兵說:“野犛牛糞那點可憐而有限的溫暖,引誘了它,也還了它!”

從這些隨口而出的話語中,我們不難聽出深含着的哲理:貪圖一時的溫暖和享受,可能失去包括生命在內的一切;給你溫暖,似乎是愛,但也可能害。

然而,我們有些同學卻不善於動腦筋,不會自己獨立學習;即使是簡單的問題,也指望老師給解決。他們把老師當成了“拐仗”,結果,離開了“拐仗”就摔跟頭。這是不利於成長的。誰也不能一輩子都靠“拐仗”走路,只有自己獨立行走,才能走得“穩”,走得“踏實”。

讀了兩個人種胡楊樹的故事,使我明白了辛勤澆水那人雖然用心良苦,但是他做的是無用功。他不但沒有關照好他的樹,而且還害了他的樹。而悠閒的那個人,雖然不怎麼澆水。但是他的樹很好!因爲他的樹自己能夠生長!不依靠有人給它澆水。

四年級植樹作文 篇4

每年的三月十二日是植樹節。今年的植樹節我已經成爲一名小學生了,學校大隊部組織我們去郊外參加植樹活動提高同學們從小就要懂得愛護大自然、愛護環境的意識。

這天上午天氣晴朗,陽光普照着大地。我們乘車來到郊外的一片空地下車後,我就與同學們一起拿着鐵鍬、水桶、扛着小樹苗。來到空地裏開始種樹。我是第一小組,我們的任務是爲小樹澆水。師若琪是第二小組,他們的任務是給小樹施肥。於東立是第三小組,他們的任務是給小樹挖坑。鬆土栽小樹苗。大夥各自忙着做自己該做的事,乾的熱火朝天。興致昂然的。每個人臉上都露出愉快微笑。等他們把樹種好後該我們小組給小樹苗澆水了,我們就到河邊提了滿滿一桶水給小樹苗澆水。彷彿看着白花花清亮亮的水倒入小樹苗的嘴裏它們大口大口地喝着好開心還一邊喝一邊說:“謝謝同學們辛勤勞動我們在你們的細心呵護下,一定會長成有用之才的將來造服人類”我聽了後非常高興更加感到自豪,想到多年以後這裏我與同學們種植的小樹苗會一棵棵長大成才變成一大片綠蔭蔭茂密的樹林那時我們再來這裏會是怎樣一種心情啊!

正是因爲有了向我們這樣愛護與關心大自然的人們。我們的世界纔會變得更美好更綠色環保。這次植樹節活動對我來說真是增長了很多見識,懂得了人類只有愛護大自然花草樹木與它們與平相處我們世界纔會更美麗富饒。

四年級植樹作文 篇5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是綠化植樹的季節了。三月十一日,李老師帶領我們到公路旁邊的土地裏進行了有意義的植樹活動。

植樹開始了,陳剛用洋鎬使勁挖坑,一次、二次、三次……,同學們要換他,他也不肯,坑越來越深了,他頭上也滲出了汗珠。坑挖好了,小蘭小心地把樹苗放進了土坑,陳剛又一鍬一鍬地將土填回到坑裏,用腳踩實,小樹苗穩穩地站住了。小蘭興奮地提來了滿滿的一桶水,用瓢把水澆到土裏,給小樹苗送去了豐富的營養。他們看着自己種的小樹,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還有許多同學還在忙着,他們就幫着他們栽,不一會兒,公路兩旁就站立了一排又一排的小樹,許多年之後,它們將長大,爲了人們帶來綠色,爲人們擋風遮蔭。

我們要離開了,在微風的吹拂下,它們微微搖動,彷彿是在向我們點頭致謝。

啊!這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活動呀!

四年級植樹作文 篇6

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下午,老師組織我們到西環公園去植樹。

到了漂亮的西環公園,同學們開始蠢蠢欲動了,拿鏟子的手癢癢,便開始挖起旁邊的草坪了,這時老師發話了:“一會兒去植樹,兩個人一組。”

到了草坪,我和徐嘉一個小組,開始植樹。徐嘉拿起他的大鏟子,照着老師定的方位開始挖,而我就刨坑裏面的土,媽媽幫我們提水,幫我們刨坑。10分鐘過去了,我和徐嘉都累得滿頭是汗,終於,長四公分、深四公的小洞就挖好了。看看周圍,別人還沒挖好,我們就把小樹苗栽進去,埋上土,澆上一桶水,就這樣,四(二)班的`第一個傑作誕生了,接着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同學們的傑作陸續誕生,這一片草坪都已經被我們栽滿了樹。我們看看自己親手栽下的小樹苗,臉上露出了燦爛的微笑。我的心裏想:小樹苗呀,小樹苗,你不要向大風大雨低頭,不要怕困難,努力生長,希望你能和我們共同健康快樂地成長!

樹不僅能爲我們遮風擋雨,抵抗風沙,還能釋放出對對我們人類有益的氧氣。讓我們大手牽小手,灑下綠色,播種希望!

四年級植樹作文 篇7

草長鶯飛,春回大地。在3月12日植樹節到來之際,人們紛紛走向田野山崗,行動起來去植樹,爲共創一片美好的藍天做一點貢獻。於是植樹節前一天清晨7點鐘,我就來到了建工大廈乘坐65路公交車,經過了一個多小時,到達西營的下甘降村,徒步40分鐘到達我們植樹的目的地--梯子山。

一百二十多人的隊伍開始登山了,領隊給我們的分工很細,有刨土組、提水組、澆水組,植樹組與質量監督組等好幾個小組,我與同學們都被分到了植樹組。我們拿着鍬,扛着鎬、鋤,提着桶,開始種樹了。男人提水及刨坑,女人與孩子澆水與植樹。我們對植樹的質量非常講究,樹坑要挖30公分長、40公分寬、40公分深。我先把樹坑挖好,再栽種小樹。我在挖樹坑過程中挖到一塊大石頭,我就拿手使勁把大石頭挖出來,並把坑裏的小石頭一個個撿出來,再把小樹苗放進去,用手把無雜質的好土放在小樹的周圍,再用我的小拳頭把土砸實了,接着再用剛撿出來的小石頭在小樹的周圍壘成一個小圍堰,便於保存水土,然後澆上滿滿一花生油桶水,這樣我的小樹種完了。再把提前做好的寫着我的名字及希望語的小牌子掛在我的小樹上。

當我們帶着滿身的疲憊,走在下山的小路上,回頭望着我們剛剛種下的小樹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擺,好像對我們招手說BYE-BYE!我們的心裏充滿了快樂,渡過了有意義的一天,希望來年我能看見滿山的鬱鬱蔥蔥。願天下人都種一棵小樹苗,看着它們長大,那多麼有趣!地球的未來一定是綠色的。讓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愛護大自然,愛護一草一木,人人都來植樹,人人都有綠色意識,我們的社會才與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