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關於臘八節的散文(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24W人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廣義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韻和句式工整的文章體裁,與韻文、駢文相對。那麼,你會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臘八節的散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臘八節的散文(通用10篇)

臘八節的散文 篇1

今天是臘八節,傳統上吃粥與做臘八粥的日子。昨天晚上就把做粥的各種糧食準備齊全,蓮子、紅豆、綠豆、花生米、黑米、糯米、葡萄乾、紅棗等等,洗好放在鍋裏,今天一早就起牀熬粥。

鍋裏飄散過來的粥香味已滿了整個客廳,絲絲香甜,繚繚繞繞,沁人心脾,我閉着眼輕輕地吸着香氣,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時候過臘八節的情形。

那時候因爲生活條件不好,家裏無法湊夠做臘八粥的材料,媽媽把家裏僅有的麥子、玉米、黃豆、芝麻都找來,再加上父親用省吃儉用結餘下的糧票買的大米,把煮粥的水也算上正好六樣。當時媽媽還風趣的說:“吃了這大順的飯,一年做什麼都精神都順心,水是寶貝,沒有水誰也無法生存。”

看着媽媽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瑩透亮,圓圓黃豆與玉米金黃燦爛,臘八粥散發着誘人的香味與顏色,我總是捨不得把它一氣喝完,而是一小口小一口的喝,小一弟一弟狼吞虎嚥的喝完後還笑眯眯的望着母親,看着弟弟的樣子,全家人都開懷大笑,母親總是很慈愛的再盛一碗給弟弟,等奶奶,弟弟與我喝飽之後,母親才喝鍋底僅剩的半碗。我問母親爲什麼不早喝,母親總笑盈盈的說她不愛喝,天真的我真的以爲母親不愛喝,還把那僅剩的半碗喝過一大半,我童年臘八就是在六寶粥與着媽媽厚重的愛中過來的。

在我童年的記憶力,每頓飯第一碗母親都是先是給奶奶端上桌,然後就是我與弟弟,母親總是最後吃飯,大多時候就是我們吃完麪條之後,母親再在麪湯裏給她做玉米麪的攪一團一。父親長年在外工作,很少在家,家裏的一切重擔都落在母親一人肩上。直到後來,自己一天天長大,如今已爲人母,才深知在那些困難的日子,母親也愛喝那香噴噴的臘八粥,也愛吃那白白的麪條,但她上孝敬婆婆,下關愛兒女,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母親沉甸甸的愛在我的脊髓裏越積澱越深厚。現在日子好了,母親卻老了,皺紋早就爬上了她的額頭,烏黑髮亮的頭髮早已花白,背彎了,走路不再輕快。

今天的臘八節,母親一定還在煮粥,臉上洋溢着幸福,等着她的兒女們回家喝她親手煮的粥.....嘀嘀嘀,突然一陣急促的電壓力鍋的警報聲把我從沉思中拉回來,原來粥已煮好。

盛一碗濃香濃香的粥放桌上,思緒萬千。多想親手捧上自己做的粥給父親母親喝啊,可女兒遠在外,只能遙祝父母健康平安。細細品着粥,慢慢的回味,品童年的艱辛,品世事的滄桑,品今天的甜蜜,品明天的希望。從喝粥中我更體會了生活的溫馨快樂、幸福甜美以及對父母更深的思念。

孩子們都放學回家了,我端上了親手煮的臘八粥,看着孩子們歡快的笑臉,一陣陣笑聲從家裏盪漾。

熱氣騰騰、香氣飄繞中,我彷彿看見了母親的笑臉......

臘八節的散文 篇2

記得小時候,每到進入臘月,媽媽就準備熬臘八粥了。媽媽信佛,樂善好施,凡是別人有求於她的,只要能幫上忙,她都會盡力去幫。

我家院子的東南角有一棵大棗樹,每到秋天,就會結很多棗。這時媽媽會小心地把棗打下來,趁天氣晴朗的時候,把秫秸箔用凳子與棍子架起來,然後把大棗均勻的攤在上邊曬。那棗在太陽的恩澤下,一天天慢慢變紅,變軟,一般十幾天就能曬成又紅又大又香又甜的幹棗了,就像一個個精美的紅瑪瑙,十分誘人。每年不管收多少,我家的紅棗從來不賣。一進入臘月,媽媽就會讓我去給鄰居家送棗。

有的鄰居也勸我媽把大紅棗拿到市場上賣了。媽媽說,能賣幾個錢啊?就是一個不吃都賣了,也好過不到那裏去。再說,咱的鄰居親戚家也都沒有。

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掉下巴。一到臘月,天氣就很冷很冷了。臘八那天黎明,窗外還一片漆黑,我還在甜蜜的夢中,忽然一股誘人的粥香味從門縫裏鑽進來,綿甜而溫馨。我正欲起牀,媽媽早把從竈膛口烤的熱呼呼的棉褲棉襖蓋在被子下:“趁熱乎趕緊穿上,小懶蟲。”冬天的每個早上。我都會聽到媽媽的這句話,年幼無知的我,不知道感恩。現在想來,在那個困難的時代,媽媽的這個舉動,包含了多少對孩子無私的愛啊。

廚房裏的鍋蓋已經掀開,蒸汽裹着醇香籠罩在整個房間,然後從廚房門口擠出來,向四面八方緩緩漫溢,把節日的祝福撒滿大街小巷。

竈膛裏的餘火還很多,鍋裏的臘八粥還在“咕嘟、咕嘟”的冒着氣泡。望着那一大鍋黏黏糯糯琥珀色的粥汁,那紅的棗,青的豆、白的山藥、花生米、核桃仁等點綴其間,猶如一位大師精心繪就的濃墨重彩的油畫,伴隨着一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香味撲鼻而來,不由的我垂涎三尺。

媽媽終於盛出一碗她得意的作品:“先給你奶奶送去。”這我知道,奶奶已經八十多歲了,眼睛又看不見,每頓飯,第一碗總是先送給我奶奶吃。她又讓我給村西頭的老奶奶送一碗。從門第上說,她其實與我家並不是很近,是一個五保戶,也八十多歲了。“這也不值啥,咱不給她,也許她今年就吃不上臘八粥了。”善良的媽媽總也忘不了別人。

終於該我們享受媽媽的臘八粥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品賞着媽媽精心熬製的獨特美味,還有那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的醬豆小菜,一邊聽媽媽講佛祖是如何在臘八這天成道的;岳家軍吃了臘八粥是怎樣大敗金兀朮收復失地的;朱元璋從小都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你們姊妹幾個要好好上學,長大了多做善事。”媽媽雖然文化不高,對這些民間傳說卻知道的很多,還把對孩子的教育融入其間。“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只有自己有本事了,才能幫助別人,自己都吃不飽,咋着幫別人?”媽媽經常這樣對我們說。這也成了我們姊妹幾個不怕吃苦,努力學習,一直向上的動力。

十二年前的臘八節,吃了媽媽給我們做的最後一頓臘八粥,到臘月二十八那天,媽媽以八十八歲的高齡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媽媽一生辛辛苦苦,樂於助人,不知她大大小小幫助過多少人們。她真的太累了,在天堂她應該好好歇歇了。出殯那天,天氣低垂,大雪漫天,好大好大的一場雪啊!人們說,這是老天也在爲我的媽媽哀悼,因爲她是一個善人,一個好人……

我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熬的臘八粥了。可媽媽的音容笑貌,媽媽那熱心助人,一生行善的精神就像一面鏡子已經深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令我時時不敢懈怠,唯恐有違媽媽的良苦用心。

一碗臘八粥,一縷母愛情;無私的母愛,讓我們感恩一生

臘八節的散文 篇3

每年農曆的臘月初八是臘八節,下面小編與大家分享關於臘八節的美文,希望大家會喜歡!

在暖冬裏貓冬,時光靜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實、平靜與溫暖。不知不覺中,好幾個遠離塵囂與聒噪的清閒假日已在指間悄然滑落而去,驀然間,年關迫近,臘八節已到眼前。

臘月初八一大早,鄉村的家庭主婦們便裏裏外外跑出跑進忙碌起來,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棗洗葡萄乾,泡枸杞泡綠豆泡花生米,然後把它們一起下鍋用溫火慢慢熬,不一會兒,家家戶戶的飲煙裏便飄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臘八粥的味道。隨着這味道不斷飄散不斷瀰漫,年味也就不斷髮酵變得愈益濃烈與醇香,如同牆角那壇剛啓封的陳年老酒一樣讓人陶醉讓人神往。不覺想起小時候唱過的歌謠來:

臘月八,眼前花,還有二十二天過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俗語說得不錯,過完臘八節,喝完臘八粥,紅火的年味就拉開了序幕,與新年有關的話題便活泛起來,作爲孩子,誰能不激動不興奮呢!

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不自覺地回想起這些歌謠,都會讓我的記憶之舟在心海里盪漾起兒時臘八節的`一些漣漪來。

兒時的臘八節,一直很很清貧很單調卻很溫暖。

那時候,鄉村經濟落後,農民生活甚是清苦,平時吃的以黃的(玉米麪)爲主,若到年關能吃幾頓白的(小麥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錯了。至於在臘八節裏用白米大棗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隻能是全村數一數二的有頭有臉的人家纔有的事,不會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沒有走出山村前過的近二十個臘八節中,我的記憶裏是沒有臘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臘八粥與臘八節有甚關聯。

記得老家鄉村有這麼一個俗語:臘月八,沒米吃,不殺兒子殺女子!

乍一聽,感覺挺嚇人的,似乎貧困的鄉村充滿了暴力與血腥!其實,這句俗語雖帶殺字卻毫無殺機,表達的是貧苦人家過節時無白米無白麪的糾結與無奈,日子過得苦,只能遷怒於女子而心生嘆惜與怨憤了。

但無論如何,臘八節還得過一過,因爲臘八節畢竟是年關的開始,不過是說不過去的。按照習俗,還得做點糊狀與黏稠的飯食,不僅供人吃,還要給雞、狗、牲畜分享一點。吃了這種糊狀與黏稠的食物,人與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塗,把苦日子當甜日子過了。而且,吃這東西還能糊住大家的嘴,誰也不能說糊話亂說話。這樣以來,黃的就大有用處大顯身手了,家家用它來做饊飯糊糊湯,熱鍋熱碗吃上一頓,既祛寒氣又矇混過了節日,也算美味佳餚了。

除了吃黃的之外,臘八節留給我最深刻的記憶,就是打臘八(其實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塊)了。

臘八節作爲新年開始的標誌,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有的地方擊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塊逐疫。多年以來,老家的鄉村就一直保持這樣一個習俗:臘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戶都打發人拿上鐵棒鐵錘去河邊、麻池(漚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臘八,把打下來的大大小小的冰塊用背蔞揹回來,一塊塊放在廚房、糧倉與臥房之中,可以驅邪逐疫,久保宅第平安。我們那兒的人把打來的這些冰塊稱作臘八,把打臘八看作是臘八節的一件大事。

臘八節打臘八是個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兒。那時候的冬天確實很冷,冷得很直接很乾脆,只要一過立冬,雪就一場接一場的下,雪後,天氣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臘八節,正值三九天氣,三九四九,關門閉首,說的就是這一年中最冷的時節。這時候,小河、麻池裏的水就結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層,正是打臘八好時節。每年臘八節一大早,我與兩個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鐵錘鐵棒,背上揹簍,早早就來到麻池邊上,把揹簍放在一邊,找一個好點的位置站穩腳跟,然後臂膀鼓足勁掄起鐵錘,手起錘落,隨着嘭的一聲響,麻池的冰面便裂開了縫,只聽咔嚓一聲,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塊。當然,這樣的好運氣不會常有,有時冰面較厚,需要連續敲好幾下冰面才能開裂。冰面開裂後,破開的冰塊浮在水中,用钁頭或鐵杴就可以撈上來,再用手把冰塊裝進揹簍,用破棉衣把手擦乾,然後背上揹簍,滿載而歸。

冰塊揹回家後,一塊一塊,光滑細膩,晶瑩剔透,宛若羊脂玉,溫潤而潔白,讓人愛不釋手。仔細端詳時就會發現,這些臘八上天然鐫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莊稼圖案,有的像土豆,圓圓的大大的,一串連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擠擠,如同青紗帳一樣茂密;有的如麥穗,一穗壓着一穗,一層連着一層,顆顆飽滿,顯露着莊稼人的精神。這樣的風景每年自然先由父親領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陽眯着眼睛把這一個個冰塊仔細端詳摩挲夠了,然後就會一捋鬍鬚說:明年的洋芋長勢好,麥子看起來也不錯,明年咱家該多吃些白的了吧!說完,父親把他鑑定過的臘八又轉給了母親,母親一塊接一塊挨個看了一遍,頗爲驚喜地說:他大,我咋看臘八里有很多書,你說咱家貴娃能念下書不?父親聽了,又拿起母親說的那塊冰,翻來翻去端詳了好一陣說:只要好好念,應該是有希望的!

這樣端詳冰塊的,不只有我的父親母親,老家村莊裏的人都這樣,他們一直以來都相信一個傳說,臘八圖案能預示來年五穀雜糧的收成。所以,看看一個個冰塊,他們就能看到來年的希望,或者能獲得一個辛勤勞作的理由與念想!

臘八給了莊稼人一種念想一種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塊臘八,放在廚房,再捧一塊,放在糧倉,再捧一塊,放在臥房,不論家裏的哪個角落,放上一塊臘八守着一塊臘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驅邪祛疫,免受蚊蠅喧鬧之苦,闔家安康,在平平淡淡的日子裏去收穫更多的希望。

從我記事起一直到高中畢業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黃的饊飯喝黃的糊糊湯打臘八端詳冰塊憧憬未來中過臘八節,迎接新年的到來。而每年這一天裏,父母都不遺餘力地從一堆冰塊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兩塊有書本形狀的冰塊,端詳一陣後,他們的眼睛裏便盛滿了喜悅,盛滿了自豪與希望。彼時那番情景,平實卻溫暖,至今讓我難以忘懷!

後來,我考上了一所師範學校,畢業後在離家幾十公里的小鎮上工作,生活條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臘八節也能喝上香味撲鼻的臘八粥了,但我卻始終感覺臘八節與我漸行漸遠,那些吃糝飯喝糊糊湯打臘八等與臘八節有關的事慢慢地變成了我的記憶,零落成我淡淡的鄉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蹣跚前行。

我考上學校後,父母親高興極了,以爲十幾年來他們都在臘八里看到書本圖案,所以我纔有了出息。他們還把這當作一種經驗向別人推廣,逢人便說:誰家臘八里有書本,誰家的孩子書就念得好,將來一定有出息。其實我就考了個師範學校,當了個教書匠,算不上有什麼出息,但父母親卻都很自豪與滿足,以爲我跳過了龍門,實在是一件比五穀雜糧的豐收更值得高興的事兒了。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不經意間我已在這個到處瀰漫着銅臭的小鎮上生活了二十幾年。二十幾年間,我在小鎮娶妻生子成家謀業,但始終沒能融入小鎮人的生活,特別是每至傳統節日時,我都會面朝南山,聽任縷縷炊煙搖曳起我的鄉愁,家鄉節日裏充滿歡笑與溫暖的畫面便會浮現於我的眼前,讓我久久地依戀與回味。

今天,又至臘八節,老家應該又有一塊一塊的臘八放進了臥房、廚房、糧倉裏了吧!年邁的母親應該又在端詳臘八又在尋覓書本圖案眸子裏又會盛滿希望吧!

臘八節的散文 篇4

在我的家鄉陝西關中地區,臘月初五是喝粥的日子,俗稱“五豆”。煮粥時,取各色雜豆最少五種,和米熬成粥,類似南方的臘八粥。而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麪,俗稱“臘八面”。從古時候起臘八節就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吃臘八面寓意一家人一年到頭福壽、康樂、平安。

在家鄉,到了臘八,就意味着一年農忙到頭了,新年的腳步近了。年味兒越來越濃,到了準備過年時候了。

做臘八面講究頗多,面要和勻,要硬、揉到,擀麪時用力要勻,先鬆後緊,先慢後快。這樣才能軟硬適中,做出的麪條吃起來光滑、口感筋道。面要切得又細又長,寓意將來的好日子能細水長流。

做臘八面之前先要準備臘八菜,用作面臊子。將準備好的紅白蘿蔔、白菜、大蔥、蒜苗、豆腐、粉條、排骨、鮮肉切成小丁,和諸多調料燴成味醇色佳的臊子。臘八菜圖的就是樣數多,品種全。看着齊全,吃着熱鬧,吉個利!把剛出鍋的面幹撈到碗裏澆上紅紅的辣椒油,香噴噴的臊字,根據不同的口味,再加木耳粉絲香菜……香氣四溢,味道鮮美,色彩絢麗,讓人垂涎三尺。看起來那叫一個絕,吃起來那叫一個香。

吃臘八面講究不見紅,一定要在太陽出來前吃完,因爲有俗語“臘八不見紅,來年不受窮”。臘八面做好的第一碗先獻給竈王爺———民以食爲天麼;第二碗敬財神爺———祈福賜財;第三碗上供到列祖列宗———求得保佑子孫,家業興旺。再將這三次獻的“臘八面”回到鍋裏———有福同享。

家家戶戶做臘八面時會多做些,多吃幾頓,豈盼來年豐收興旺。吃臘八面的時候,還要給家裏的雞、豬、牛、羊、狗餵食臘八面。據說,雞吃了愛下蛋,羊吃了愛下羔,牛吃了一胎能生兩個牛犢子,將臘八面掛在果樹上,來年枝繁葉茂,果實累累……因而莊稼人特別敬重臘八節的“臘八面”。

出生在1970年代的我,小時候正是物質匱乏的時候,難得有機會吃麪。而陝西人與生俱來就愛吃麪,而兒時的“臘八面”在我記憶中刻骨銘心。因爲只有這時才能大快朵頤,吃到一年中最美味的面。

每年的臘八前夕,父親就樂滋滋地和鄉親們一塊去集市採購做臘八面的原料,誰準備的樣越多越豐盛,就寓意着誰家來年越興旺發達。母親在臘八前夜就精心和麪、揉麪、醒面。精挑細選把準備用於做臘八菜各種蔬菜切成小塊或小丁。第二天,母親早早起牀,只見雪白的麪糰在母親的巧手中翻轉變幻,在擀麪杖下翩然變成雪白的祥雲,切成細長。然後做臘八菜,母親先把肉丁蔥花爆炒,依次倒入各種蔬菜,不一會家裏到處香氣四溢,讓人口水直流。

我們孩子們就眼巴巴圍在鍋旁,看着細面在沸水中翻滾,迫不及待。當面煮熟,盛於碗中,澆上臊子臘八菜,獻過各路神仙和祖先,我們就爭先恐後,狼吞虎嚥。

好多年沒有回家過臘八節了,想起母親親手做的臘八面,心中無比的溫馨。

臘八節的散文 篇5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今天臘八!

按照傳統習俗,

家家戶戶都要做臘八粥喝。

兒時那碗暖身又暖心的粥,

今天你喝了嗎?

早晨起來,把昨晚就泡上的臘八米,放入鍋裏開始熬臘八粥。臘八米是幾天前跟妻一起去商場買的,各個檔次的、調配好的臘八米琳琅滿目,但仔細看無非就是那些各種米加上各種豆類,再加上點什麼枸杞、桂圓、蓮子、銀耳等物品。看看差不多隨便買了一份,就準備過臘八節吃臘八粥用,也是爲了紀念傳統節日。

臘八粥熬好了,看看粥的顏色,聞聞味道,嗯,確實不錯,粘稠度也剛好。其實,我跟妻這些年來一直有早晨吃粥的習慣,我們自己熬的粥也是幾種米摻在一起,也放些小豆、綠豆、枸杞什麼的,雖然趕不上臘八粥的材料多,但也不錯。

盛上一碗臘八粥,喝一口仔細品味一下粥的味道,除了比往日的粥甜了一些,似乎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甜是因爲臘八米里有冰糖。心裏想一想今天是臘八節,喝臘八粥是紀念這個節日,心裏似乎溫馨了一些。但總感覺這粥裏缺少點什麼,確切一點說,是缺少一點記憶中的那種臘八粥的香味兒,那是童年的時候,媽媽熬的那種臘八粥的香味。

我童年的時代,是物資極度貧乏的年代,那時的生活談不上溫飽,連最起碼的油、鹽、糖、火柴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憑票供應,更別提那些稍微一點的“奢侈”品了。根本就沒有,別說沒錢,有錢也買不到,一天能有口稀飯、鹹菜之類的充飢就不錯了。那時我們還小,對生活沒有什麼感悟,整天就知道嬉鬧玩耍。就知道盼一個又一個節日的到來,因爲每到一個節日,媽媽就會想方設法給我們做點好吃的,雖然難爲了媽媽,但是看到我們這些兒女開心過節的樣子,媽媽總是默默地微笑。難爲媽媽那一番苦心了,讓我們從小就感受到生活的快樂,感受到節日的溫馨,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媽媽的好和偉大。要說盼節日,最盼的就是過年,特別是一進寒冬,我們就掰着手指頭計算着時間。那時,媽媽就告訴我們:“彆着急,等過了臘八,年就快到了”。媽媽還笑着常對我們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因此,我們就盼着過臘八節。

到了臘八節的頭幾天,媽媽就開始動腦筋湊齊自己調配的臘八米的材料,其實也很簡單,都是媽媽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積攢下來的大米、小米,還有幾種晾乾的豆角扒下來的豆粒。頭一天晚上,媽媽就把這些材料泡上,臘八這天,媽媽早早就起來開始熬臘八粥。等我們起來了,媽媽早已經把粥熬好了,等我們收拾完自己,媽媽便把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端到了我們的面前。我們聞着這一年中難得見到的美食,那種香氣和熱氣早已驅散了心中的寒氣,驅散了外面凜冽的寒風。媽媽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可能也不知道臘八節的來歷和什麼傳說,因爲從來沒聽媽媽講過這些,只知道媽媽對我們的關愛是那樣的細微。所以看我們看着臘八粥那種饞樣兒,媽媽嘴裏便說:“吃吧,吃吧,吃完了臘八粥心裏暖和,就不會凍掉下巴了!”在民間始終流傳着“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傳說,沒看到誰的下巴凍掉,其實就是形容這個季節天氣特別寒冷罷了。

我們吃着媽媽熬的臘八粥,對於那時一年難得見到油星兒的我們來說,臘八粥就是我們的美食了。粥香,粥裏的豆粒又面有好吃,我們捨不得一下把這碗粥都吃掉,就把粥裏的豆兒偷偷地漱出來,放到衣兜裏,作爲這一天的零食,慢慢地、細細地品味,心裏那種美啊!那種開心的勁兒,足夠我們快活幾天的,時光也就在我們這樣的快樂中慢慢度過。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有眼光的商家們,超市裏早就備好備全做臘八粥的食材了,買回家放進鍋裏煮好就行,雖然省心省力,卻像現在的速成食品,吃起來總感覺味道寡淡了些,沒有自己親手一點一星準備,吃起來醇香,綿長。

臘八節,還是讓我們拾回那些香甜的記憶吧,“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年快到了,但是我們是否能尋回過去的年味兒呢?

臘八節的散文 篇6

明天是傳統的臘八節,每年的臘月初七這天晚上,家家都要把各種米、豆泡好,但等明天一早,就把米下鍋,然後大火燒開,小火細熬。不等太陽露臉,一碗碗又香又甜的臘八粥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每個人的肚子中了。

晚上吃過飯,我拿了碗要去泡米了,還在飯桌前的婆婆說:“今年咱不熬臘八粥了,現在也沒那麼多講究了,熬不熬的也沒什麼,再說那些豆粒也嚼不動。”我很欣喜婆婆能說出這些話,要知道年近古稀的婆婆是很迷信的,對於傳統的什麼節日吃什麼飯,那是很在乎的。比如元宵節一定要吃元宵和餃子,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和餃子,臘八節一定要吃臘八粥。今天那麼破例,真是出乎我的想象。我趕緊順坡下驢,“不熬就不熬吧,現在吃什麼都一樣了,吃什麼都能豐收了。”其實我是不喜歡熬臘八粥的,需要熬好長時間才行,比平時要早起半小時,還要一刻不離地在鍋前看着,一個不注意就有可能熬糊了。比起熬臘八粥,我更願意多睡會兒。

小時候,不知道臘八是一個日子,把臘八理解成拉巴(兩腿向外側撇着走路),於是每年這一天,就會和小夥伴們開玩笑,“今天你拉巴了嗎?”然後,有調皮的真的就把腿向外撇着,走上幾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後來知道了臘八是一個節日,吃臘八粥的節日。每年臘八的前一晚上,奶奶和媽媽就會帶着我們姊妹幾個撿豆粒,撿完黃豆撿綠豆,撿完綠豆撿小米,……那時的米和豆都是用大碾子在土地上碾出來的,會參進去一些土粒或砂粒。撿完了,媽媽會一邊淘米,一邊誇我們手快眼快,我們也會蹦着、跳着、高興很長時間。

記得那時熬臘八粥,粥一定多熬,一頓不能吃完,代表着家有餘糧,莊稼豐收。而且還要一定要湊夠八樣糧食,小米、黍米、麥子、大豆、綠豆、紅豆、花生、棗、玉米粒、山芋幹,是常用的,也是我們家鄉出產的。經常自家的米湊不夠八樣,鄰居們就會互通有無,有時一頓臘八粥可能會是幾家的米湊的,象是百家飯了。

後來大米、江米、麥片、各色花豆從四面八方經銷過來,很快加入了臘八粥的大軍之中。人們不再爲湊夠八樣發愁了,一碗粥裏常常有十幾樣米,有的人家,還會在粥裏放一些蓮子、百合、銀耳等中藥。熬臘八粥的米也不用自己費心調製了,超市裏各種口味、各種功能的八寶粥米都有,有地瓜百合粥、蓮子銀耳粥、滋心潤肺粥、養肝明目粥,琳琅滿目。還有熬好的粥,裝入盒中,再加上漂亮的包裝,成了饋贈佳品。

吃臘八粥的時間也不只在臘八這一天了。一年四季,想哪天吃就哪天吃,想吃幾頓就吃幾頓。這粥已不再是臘八的特有食物,所以名字也慢慢有了變化,叫做八寶粥了。

臘八粥的含義也就由原來的爲明年五穀豐登而祈福,轉到了營養健康上來了。再說現在的科技水平,五穀豐登還用得着用迷信的方式祈禱嗎?

臘八節,不只喝臘八粥,還有一樣好吃的,臘八蒜。這是結婚後才知道的,每年臘八這天,婆婆都要醃上一大瓶臘八蒜。把蒜瓣剝好,放進盛有醋的瓶中,密封。過春節時再打開,就着有臘八蒜的醋吃餃子,味道鮮美極了。但是我還沒有親手做過臘八蒜,總是以工作忙爲藉口,偷懶。就像今天,一聽婆婆說不熬臘八粥了,我心中一陣竊喜。看來,我的懶散毛病還是一如從前。但是,竊喜過後心中是一陣陣的空虛,臘八節吃不到臘八粥,好像是少了點什麼,臨睡前還是撿了幾樣易熟的米,泡在了碗裏。婆婆的牙不好,大豆、花生之類的就別放了,吃不動的。

臘八節,婆婆還有一項特別交代,明天不能回孃家,也不讓我大姑姐回來,說是臘八是小年,不能在孃家過。我的大腦中是沒有這些意識的,但是婆婆信啊!不去就不去吧,反正只有一天,後天不是就能去了嗎?我寬解着自己,應了下來。

我們這裏確實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按我的理解,那是古人用來形容時間過得快的一種說法,但是老人們告訴我的是,臘八是小年。老人們很重視年的概念,哪怕是小年,也要遵守一些必要的民俗,比如,過年要早起,這一天不能隨便走親戚,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孃家。雖然時代變化很快,但是有一些傳統的意識還是不好改變的。

臘八節,承載着風俗的變遷,時代的變遷。

臘八節的散文 篇7

在我家鄉有一句民諺,“臘八臘八,凍掉下巴”,意思是臘八這天非常冷。雖說不至於把下巴的凍掉,但是臘八這天冷卻是真的。這一天俗稱“臘八節”,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了,這勾起了我許多關於臘八節的記憶。

臘八節是我孩提時代最嚮往的一個節日,每到臘八節這天,都要喝臘八粥。

記得小時候,一到這天母親要起得很早熬臘八粥,我們還躺在暖暖的炕上睡覺,依稀聽見母親拉風箱的聲音和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響。我也不知又睡了多久,就聽母親喊叫,“快,都起來吧,喝臘八粥啦”!我們趕快告別暖呼呼的被窩兒,疊好被子,放好飯桌。母親就把一盆熱騰騰的臘八粥端了上來,給我們每個孩子盛上一碗。那粥是用黃米和豆子熬製的,吃到嘴裏粘粘的,有一種獨特的糧食的香味。家家都很窮,能吃上一頓臘八粥不亞於過年,這粥也就不可能熬的很多,每個孩子只能分到一碗,吃完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空盆,於是就把碗舔的比洗過的還乾淨。吃過飯我們就都揹着書包上學去了,喝過熱乎乎的臘八粥,走在冰冷的路上全身都暖暖的,嘴裏還不時回味着粥的餘香。

如今,居住在城市裏,偶爾的臘八節也象徵性地喝臘八粥、吃臘八蒜,但總覺得很刻意、很勉強,再也吃不出小時候在老家時的那種氣氛和味道。自從考學走出家鄉,就再也沒有吃過母親熬的臘八粥。上學時臘八還沒放寒假,工作後臘八也無法趕回家裏。現在想來有二十多年了,那臘八粥的香氣再也沒有感受到,母親熬臘八粥時拉風箱的聲音和刀鏟碰擊大鐵鍋的聲響也彷彿成了記憶。

現在母親已經老了,已是滿頭白髮,她也隨着自己的幾個孩子離開了故鄉,在我們所居住的城市間來回遊蕩。尤其是她也從過去生活的主角,演變成現在生活的配角,生活上的事情時常聽從我們的安排。每年的臘八節,每每被淹沒在我們工作的忙忙碌碌之中,臘八的主題,再也沒有我們童年時那麼鮮明,再也沒有母親作爲生活主角時安排的那樣細緻、周到。

今天正值臘八節,天氣比往年寒冷,我家晚飯吃了臘八粥。端起飯碗,我想起了母親,不知她在離我遙遠的地方有沒有喝上一碗香噴噴、熱呼呼的臘八粥。

臘八節的散文 篇8

爺爺八十歲時,揹着手,在雪地上走路嗖嗖快。腰不彎,氣不喘,寒風掠過謝頂腦門時,後勺一圈兒白髮就勢扯上了銀色鬍子,蜿蜒地掛在腮邊。他聲如洪鐘,常嚇得兒孫們顫抖,見着黃米飯就笑眯眯的,非常溫順。

那時,母親爲了討爺爺歡心,一到冬天就隔三差五地燜黃米飯。尤其到臘八日子,黃米飯做得更要有名堂。淘米時要輕搓慢漂,挑出勻溜的白底紫花飯豆,先煮了八分熟,撈起來攢進小碗裏。燒沸水下鍋,奶黃的米粒翻滾,鐵勺子沿了鍋邊轉圈攪動,竈坑裏秸稈呼呼響。少頃,豆子們愉快地散進來,淡淡的甜香在蒸汽裏氤氳。直到泛出稠亮稠亮的光澤,跳動地映入眼簾,盛起一撮兒,拽出黏黏的一道豆花綹子。母親就麻利地取出一個大肚藍邊瓷罐,放在鍋臺角上,一勺一勺往裏裝黃米飯,滿滿登登後,細心地蓋上蓋。蓋子上正好擱進去兩個小碗,一小碗白糖,一小碗葷油梭子。先用小棉被包了,再一閃身到櫃櫥裏取一塊乾淨的屜布子,兜着罐底系出一個結實的結,恰能容胳膊伸進套子裏,挎着走。

屋外的陽光凍得哆嗦,雪花聚在窗臺上,堵得視線都瘦了。母親吆喝着,從大櫃裏掏出兩條厚棉褲,規規矩矩地站在炕上,我們偷偷地捅那大棉褲,它們變得東倒西歪,像是不停地笑,豁牙子弟弟淌出口水,我們脫掉只能貓在屋裏的薄棉褲,穿上邁不開步的厚棉褲。褲腰連着兜兜,兩根帶子從後背斜拉過來,扣和鈕擠在肩膀上。完後,又包了圍巾,只露出眼睛,搬起那個黃米飯包裹。母親先走幾步,用力推開房門,屋裏涌動的白色氣體咆哮着鼓出來,我和弟弟也站在門外了。

臘八凍掉下巴,差不多是一年裏最冷的天。土房子縮脖低頭的挺着,柵欄門、羊腸道都默不作聲地抽着臉,平時三五條瘋跑的狗,正夾着尾巴,堆在窩裏草堆旁,淒涼地哼哼。爺爺家在後趟房的東頭,風夾了雪粒子吹過來,我和弟弟趔趄着,眉心和鼻子頭通紅通紅,似要結冰了。鞋底子邦邦硬,踩在雪地裏發出喤喤的響,我伸手拉弟弟,他的鼻涕流出來了,凍在鼻子頭上。看他撇嘴要哭,我連忙喊着:“那個黑老鴰!”他仰起脖子,忘了冷,看見高處一根電線上裹了厚厚的霜,亮晶晶的,正蹲着一個黑老鴰,探頭探腦,左右張望。忽而,--嘎--嘎--嘎--扇幾下翅膀,飛走了,簌簌落下一串串霜花。

我攙着弟弟,胳膊讓這個棉包袱墜得生疼,手插不進兜裏暖和,凍得紅刺刺的,皮都腫起來了。好不容易看見爺爺家大門樁子了,那是一截老樹的枯木樁子。一半身子被抹進黃泥牆裏,露初半側疙瘩琉球、憤怒的臉,頂部鋸掉了,積了一坨子雪,像戴了白絨帽子,靜靜地立在柵欄邊上。前兩年,我一看見它就哭,它像爺爺,我就怕他發火的樣子。我曾拿着長木杆子,把爺爺家窗戶紙糊的外屋門捅得稀巴爛,爺爺從外邊回來,跳起來、大聲喊着,要用大板子砸死我!我一看見他,就逃得遠遠地。

我和弟弟好不容易拽開爺爺家的門,冰把門縫隙封死了,發出嘎巴一聲,爺爺在裏屋喊開了:誰呀!我的腿一抖,忙答應着,三步兩步衝進屋,把包裹放在炕上,一層層打開,端出瓷罐。黃米飯還冒熱氣,爺爺的眼睛眯着,奓着手,大聲叫着:筷子!筷子!小嫂子忙遞過來一雙筷子。爺爺把瓷罐捧在懷裏,先夾一口白糖,抿一口黃米飯,目光柔和地咂着嘴,白鬍子都快把嘴脣蓋上了,一撅一撅的。哦,爺爺的眉毛都是白的,粉紅的臉頰,粉紅的鼻子頭,粉紅的腦門,像個孩子一樣。

小嫂子拉着我的手,學着爺爺的樣子:今兒早起來就念叨,臘八了,得吃黃米飯,黏黏下巴,要不出門該凍掉了!奶奶活着時,爺爺睜開眼睛就吃上黃米飯了!小嫂子委屈地低頭說:“爺爺說我做的黃米飯不好吃。”我看着小嫂子,不知說什麼好,爺爺的大孫媳婦多好看呢。

奶奶走很多年了,爺爺炕上的鋪蓋卷都是兩套,他一套,奶奶一套。太陽下山就睡覺,他給奶奶先鋪上被子,叨叨咕咕說着話,直到自己也睡去了。天空還掛着月牙,爺爺就攜着黎明的清涼下地幹活了。他願意種糜子,老秋時,那些垂頭羞澀的糜穗子,秀氣、文靜又樸實,像奶奶一樣。小倉房裏滿囤的糜子,奶奶就會欣喜地捧起來,金紅色的糜粒子,光滑飽滿,從指縫間倏忽地過了。就像現在,爺爺喜歡這種感覺,香甜地吃一頓黏米飯。

臘八節的散文 篇9

冬日的鄉村像冰面下的黃河,流淌着壓抑的熱情,看似靜謐的每戶院子裏,時時冒着一股股隆重熱烈的水汽,數九寒天裏總讓人心生歡喜,頓覺暖和。

一進臘月,窗玻璃上的水珠白天就沒有停止滾過,在水珠滾過的軌跡處晚上就結成了壯觀美豔的冰花,白白的,猶如雕刻過,甚是好看。初七那天太陽剛露頭,母親說水甕裏沒水了,父親便架起了騾車,帶好了錘子、斧子一些掏冰的工具出門去尋冰,到村外的一條小河裏,大約一個來小時,父親便拉着一車冰塊到了村口,在太陽的照射下,整個小平車上光芒閃閃,弟弟穿着厚厚的開檔花棉褲迎了上去,小手扳着冰塊要坐到冰上去,父親呵斥着告訴他危險要他下來,他本來就被凍得有紅血絲的臉蛋愈發紅了,在晶瑩剔透的冰塊映襯下,像倆個精緻的紅蘋果,弟弟不情願地跟在騾車後面,一蹦一跳的就像個小駒子,父親把車趕到院子裏吃力地卸下了冰,把牲口拴迴圈裏,便開始鑿冰,直到剛好可以放到水甕裏的大小,家裏有兩隻陶瓷水甕,黑黃相間的條紋,被母親揩得油光滑亮,深長的窯洞因有了它而容光煥發,等兩水甕放滿了冰,父親便把剩下的冰放到竈臺上一大一小的兩鍋裏,我和弟弟搶着吃細碎的冰塊,咬冰的感覺真好,咯吱咯吱的清脆聲音像嘴裏藏了一隻百靈鳥,尤其是從頭到腳的冰涼感,真叫人精神抖擻,母親燒旺了爐火,紅紅的火苗一竄一竄的,爬上了冰冷的油漆過的牆面,那供着竈君的後牆上,有父親親手油過的圖案,一個怪怪的圖形,此時在火苗中像活了般躍動着,火苗也用力地舔着鍋底,直到鍋熱,冰塊越來越小隱匿在一鍋漸熱的水汽裏不見了蹤影,而此時父親好像在一堆不大的冰塊裏認真得挑選着什麼,我和弟弟則自顧自吃,沒有人管我們。快中午的時候,母親往水開了的小鍋裏放了一升紅豆子,父親則已選出了一塊冰,只見他拿個小錘子,左修修右砍砍,我看着越來越像個小小的人形,父親刻好後便把它放在高高的窗櫺上,好像生怕我們夠得着,很快,豆子濃郁的香味便傳到院子裏,薰得人直想流口水,薰得父母的臉上滿是紅暈,他們看起來很神祕,很認真,也很嚴肅,像在迎接一個隆重的時刻,更像是在準備着一些禮儀,我看見爺爺拿着一把長長的掃帚,在院裏重複掃了好幾遍,連石縫裏凍着的雪花也被他生硬掃了出去,大門外窄窄的街道被他掃了那麼遠,幾塊磨滑的青石板上更是能照得見人影,整個村裏似乎比往日更乾淨整齊,每戶人家大門外的牲畜糞堆都拍打得圓圓的,村子的上空飄着幾朵如雲的霧氣,那是從窗格里飛出的豆香瀰漫……

臘月初八早上我努力睜開眼的時候,家裏已是白霧繚繞,飄飄渺渺如同仙境,我推了一把身邊的弟弟,發現父母親已不在炕上了,隱隱約約看見竈臺前的母親,她正舞動着一把黑色的大鐵鏟,在那口深幽的黑色大鍋裏攪動着,她看起來是那麼弱小,卻又那麼勇敢,父親站在母親的身後手裏端着碗,母親從鍋裏舀了一些湯放入碗裏,父親便出去了,他關門的瞬間,我覺得院裏還是一片漆黑,甜濃甜濃的味道一陣陣逼近我的鼻子,弟弟也醒了,嚷嚷着要起來,母親趕緊從竈臺邊過來,示意我們不要吵,說你父親用紅湯殺撻子去了,別驚動嚇跑了撻子,我們雖然不知道母親嘴裏這個“撻子”是什麼,但看母親莊重的神色,便悄悄地自己穿衣服了,父親很快就回來了,他好像在母親耳朵上竊竊私語了幾句,倆個人便會意得微笑了一下,母親很快用大鐵鏟攪了幾下,一股要糊的味道掠過身邊,她悄悄對我們說要開飯,吃臘八粥,叫父親給爺爺奶奶端了一大碗紅粥過去,家裏的霧氣也慢慢消失了,我纔看見母親做了一大鍋的粥,那粥紅得鮮亮誘人,絲絲濃郁的味道熱熱的撲來,好香的粥,我和弟弟都等不及了,母親也忙着給我們盛粥,邊盛邊說,要在天明前把粥吃了,再去睡會兒,我用勁挖了一勺白糖放到紅粥碗裏,因爲平時是很難見到糖的,雖然攪拌了好一陣,但吃着還甜中帶點苦,沒敢跟母親說,她會罵我們浪費的。

我和弟弟又飽飽地睡了一覺,好像那天村裏學校放了一天假,反正起來的時候,太陽真的照在屁股上了,我已經看不見那一鍋粥了,後來才知道,母親已經把它“藏”了,然後等哪一天我們吵着要吃的時候,就給我們“改善”一頓,解解我們姐弟的饞,那天,天真的很藍,而且是離地面那麼高,那麼遠,風是刺骨的寒,出來院子裏,感覺風跟刀割一樣擦過皮膚,太陽又是那麼的萬丈光芒,直晃得睜不開眼,大門外似乎有很多人,在談論着什麼,我捂着要凍紅的耳朵跑了出去,原來他們在看各家門外的冰人,不知父親什麼時候把我家的冰人放出去的,大概是昨天夜晚吧,此時的冰人,確實狼狽,通體被紅色汁液澆注,我好像有點懂母親的話了,人們在比着誰家的冰人更殘,更象撻子,並且在高興的說,撻子再也不會翻身進犯了,爺爺在和幾個老人靠在向陽的牆角坐着,他們的嘴角都深一道淺一道殘留着紅粥的紅,看起來很滿足的樣子,爺爺正卷着一棒旱菸,他的手已凍得黑青,但他好像不在乎,眯着眼,眼裏滿是喜悅……

如今的臘八粥,已經沒有那麼多講究,人們吃不吃都隨性,也不是非得在臘八那天天明前做,天明前吃,更不需要澆冰人,臘八節吃碗紅粥更像是一種時尚,而且都是六零前的媽媽們做好的。但我更喜歡那種神祕、莊重、嚴肅、喜悅的感覺,那種美妙的如臨重節的氣氛和傳奇色彩,時時喚起我細膩而綿延不絕的鄉愁,讓我對生活充滿了敬畏與熱愛,更激勵着我不斷去追尋人生的美好!臘八節又到,向生我養我的那個小山村致敬,向善良勤勞忠厚的親人們致敬!

臘八節的散文 篇10

清晨,打開手機,一則微信消息跳入眼底,“姐,今天臘八節,你做臊子面了沒有?”妹妹從老家發來的微信問候。

“臘八節?”我瞪大眼睛,今天是臘八節?看了看日曆,還真是農曆的臘月初八。自從來了深圳,十來年了,在我心裏壓根都沒了這個概念。

提起“臘八節”,我潮溼的思緒踩着時光的韻腳逆行而上……

小時候,每年農曆的臘月初七下午三點多鐘,母親就開始在廚房裏忙着準備“臘八節”早晨臊子面的食材了。母親做飯時,統籌方法運用得特別好。首先是和麪,一碗好吃的臊子面,和麪是最爲關鍵的一步。母親用淡鹼水把盆裏的麪粉拌成乾溼均勻的面絮,再用力將面絮搓揉成麪糰,然後將麪糰放置盆中,上面抹少許清水,蓋上蓋子,把面醒上。

醒面的同時,母親手腳利索地開始洗紅、白蘿蔔,然後把紅白蘿蔔切成一公分大小的菱形薄片,豆腐也切成同樣大小的薄片待用。期間,母親時不時將盆裏的麪糰拿出來揉揉再放進去醒。同時,在鍋裏燒沸水,再將白、紅蘿蔔片分次放入沸水中稍煮一下,火候以蘿蔔片入水後,水開1分鐘後撈出,然後將撈出的蘿蔔片放入涼水中涼一涼,以此來去除臭蘿蔔味。涼好後放入碗中待用。豆腐片也用沸水泡着,以免臊子湯渾濁發白。隨後切好蔥花、香菜、肉丁,準備好吃臊子面時用的小菜。

當母親把做臊子湯用的食材和菜都準備好時,麪糰已經醒好了,於是,她把麪糰擀成薄薄的面張摺疊起來,用刀切細如線,長約1米左右。擀好面,母親把細面一把一把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案板上。

收拾好廚房的衛生,已經夜幕降臨了,母親急急忙忙抱了一抱玉米桔準備燒炕。我們姐弟三人小鳥一般,圍着母親嘰嘰喳喳催促她給我們凍冰冰,好性情的母親慈祥地笑笑說:“不急,不急,等媽燒好炕再給你們凍冰冰!”

燒好炕後,母親顧不上休息一會兒,就開始給我們做凍冰冰。她先把胡蘿蔔切成了薄薄的圓片,然後用剪刀細心地剪成許多形象逼真的小動物和小花,隨後端來三碗糖水,將繫了一大塊胡蘿蔔的白線繩一頭放入糖水中,分別在三碗糖水中撒下小花、小動物和香菜葉。最後,將三碗糖水放置於屋外的窗臺上。

夜,越來越深了。我們姐弟三人跪在窗前,眼睛瞪得大大的透過玻璃窗看着外窗臺上的三碗糖水,興奮得沒有半點睡意,母親催了好幾遍,也沒人去睡覺,心想着這冰冰怎麼凍得這麼慢?這夜怎麼這麼長?天咋還沒亮?

看着看着,最後不知什麼時候睡着的。母親叫我們起牀時,天已經大亮了,我興奮地一骨碌爬起來和弟弟妹妹們蹦到院子裏就準備提冰冰,父親急忙拉我們進屋洗漱。

飯桌上端過一碗臊子面,絲一般雪白光滑的長麪條,裏面澆了臊子湯,辣子油紅豔豔的,配上白白的豆腐片、紅白蘿蔔片蔥花和香菜,就這色相,不吃光看着都直流口水呢。那香噴噴的氣味撲面而來,喉嚨裏彷彿生出了一隻小手,三下五除二,一碗臊子面就下了肚。

吃完臊子面,我們姐弟三人迫不及待地跑去窗外提冰冰。“不急,先看看碗裏凍的疙瘩向着哪一邊?”母親邊說邊跑出來確認“疙瘩”到底在哪個方向。因爲凍冰冰時,每碗冰的表面都會凍起一個疙瘩,母親說這個疙瘩向着哪個方向,來年哪個方向的農作物收成就好。至於,凍起疙瘩的那個方向的農作物來年是否真的收成好,我們卻從未去深究過。

又是一年“臘八節”,若不是妹妹的提醒,我竟然又給忽略了。即便是記起來,自己做的臊子面卻怎麼也吃不出母親做的臊子面的味道來。十來年了,再也沒有過過“臘八節”,怕因臊子面想起了母親的離世而徒增傷感。

夜深了,我獨坐電腦前,呆呆地看着日曆本上的“臘八節”三個字,淚流滿面……

快過年了,母親,您在那邊還好嗎?祝願:母親在天堂永遠平安、快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