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赤道》影評:香港是亞洲最不安全的城市

本文已影響 1.86W人 

  香港是亞洲最不安全的城市

《赤道》影評:香港是亞洲最不安全的城市

當年看過《寒戰》,眼前一亮,滿心驚喜,大書特書樑陸是香港電影、最起碼警匪片類型的新希望,並把他們與麥莊相提並論。現在看來,要做一回非君子,收回這話了。《赤道》實在令人失望透頂,無論是過程,還是那個萬夫所指的結局。

不過說起來,上述兩對搭檔導演之間,倒存在創作特徵上的可比性。簡單歸納,麥莊擅長寫失控,樑陸熱衷拍控制,麥莊強調的是體制有漏洞、敵不過人性黑暗莫測,樑陸推崇的是體制穩固、能遏制人的不可靠性。

麥莊的作品,往往開頭波瀾不驚,給人一切盡在掌握的錯覺,隨後慢慢滑向失控未知的邊緣,成名作《無間道》,講的是兩名風華正茂的臥底,各自逐漸淪陷在無法自控的人生,《竊聽風雲》系列,都有一個好景在望的開局,隨着不可預知的因素衝擊,形勢岌岌可危,情節也隨之高潮迭起。

樑陸的劇作,正好相反。開局就是混亂,着重講述體制如何發揮效用,消弭混亂。《寒戰》是個典型的正面例子,一開始毫無鋪墊,就是衝鋒車失蹤,局勢緊張無比,隨後執法部門的體制對外進行偵查,對內執行淨化,一批高素質前線警員的竭盡所能,危機順利化解,生動展示了一個成熟的體制面對威脅的應對方式,一舉提升了觀衆對制度健全的信心,全片也顯得非常有宣導意義。

當年看《寒戰》,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樑陸表現出對制度和程序的高度信任,對專業化的極度崇敬,以至於他們有膽量摒棄傳統警匪片的兩大傳統。第一,他們從既定程序暴露兇手(順着現場物證一查,立刻暴露了彭于晏),絲毫不玩神奇解謎,第二,主角都是文職,極少親身動武,以動作片外殼包裝了一個鬥智的政治故事。都是頗爲難能可貴的創舉。

但如此反常規的處理,也遭致了負面效應。《寒戰》描寫的對象高度精英職業化,敘事手法並沒有與之匹配的流暢,犯了年輕教師常犯的錯誤:沒有做出足夠的解釋,僅僅點到爲止,認爲觀衆一定能對職務、警例、規程一目瞭然。當年有不少影評吐槽,他們只是茫然的被劇情牽着鼻子走,對微言大義的信息並不清楚。

《寒戰》質量上乘,但並不賣座。樑陸不夠貼近大衆,顯得太高冷,是問題之一。他們致力於在《赤道》修正這一毛病,做得非常明顯——臺詞說的很透,加了許多抒情戲,節奏更爲舒緩,最顯著的是每一個轉場之前都會有幾秒鐘的回味餘地。如果說《寒戰》是港版《24小時》,那麼《赤道》就是港版《雙面女間諜》,時間地理跨度更大,更有傳奇色彩,也更富人情味。

但要做到這一點,就意味着就不能只寫控制,也要寫失控。故事將格局拓展到整個東北亞,牽涉大陸、香港、韓國、中東多方勢力,還有歐美情報部門暗中攪局。國際諜報戰沒有統一的體制規範,所以此次的危機,無法依靠單個體制發揮效用來解決。《赤道》的開頭半小時延續了《寒戰》的劇作,講述聯合執法小組如何挫敗一起核武器交易,等到王學圻出場,故事便奔着麥莊的“失控”而去。

樑陸放棄了所長,也暴露出最大的軟肋,成色一落千丈。在《赤道》中,我們看到了角色變幻莫測的脾性,智商忽高忽低的辦案人員,數不清的百密一疏和隨意竄出來的臥底,若說是無厘頭喜劇片,這樣的設定倒也可以接受,但影片仍崩緊了營造一種千鈞一髮高智商對決的嚴肅感,就生生幻化成一出荒誕劇。而且槍戰武鬥,也是開場不久的尖沙咀一場規模最大,氣勢最足,之後都有點審美疲勞。文戲武戲全面呈下滑趨勢,觀感非常不佳。

樑陸就像一個模範三好學生,熟悉體制內的控制,卻對體制外的混亂所知甚少。讓他寫一篇班級和諧,人人刻苦學習,力爭上游,僅有的壞學生也被感化“教練我要打籃球”的作文,自然是駕輕就熟,信手拈來。然而,要他寫混混學生爲主角,曠課逃學,拉幫結夥,打架鬥毆,早戀早孕故事,頓時捉襟見肘,只能靠胡編亂造,不可避免失去了真實性。《赤道》的後一個半小時,被籠罩在牽強附會中,爲了“一波三折”,不斷推翻建構起來的邏輯,改來改去,連個像樣的高潮都無法呈現,結局竟直接太監了。“與赤道的戰爭,纔剛剛開始”,剛剛開始好意思收我們全額票價?回水!

影片借王學圻所飾的情報高官之口,肯定了香港作爲“遠東情報中心”的頭銜,逆反了《寒戰》中劉德華所說“香港是亞洲最安全的城市”。龍蛇混雜,明爭暗鬥,黑暗交易和槍炮火併連連,“最安全”肯定是癡人說夢了。即使在《環太平洋》,《變4》中看到香港屢遭毀滅,也從沒《赤道》這樣給人強烈的不安全感。敵人強大不可怕,可怕的是執法精英竟被寫成一羣酒囊飯袋。在香港這個廣闊的國際情報戰場上,市民的保護者是這樣讓人心冷的素質,香港不愧爲亞洲最不安全的城市。(文/方聿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