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巾幗心向黨徵文範文

本文已影響 3.32W人 

基層女幹部是黨的幹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黨歷來十分重視基層女幹部的培養和使用,近年來,黨對女幹部的培養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巾幗心向黨徵文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巾幗心向黨徵文範文

  【巾幗心向黨徵文範文】

在位於我國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東北緣,國內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旁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塔里木墾區的三十一團場。1996年,22歲的徐新花從湖南湘潭農校畢業後,就分配到這個團場的農業連隊工作。一個柔弱少女在大西北廣袤的農場大地上,用青春譜寫着新時代的支邊戰歌,用無聲的愛爲一方百姓奔忙。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三十一團七連是有着179戶、789人的農業連隊,黨支部書記徐新花是這個連隊的“當家人”。8月28日,筆者在這裏見到了剛慰問完貧困戶的徐新花,她告訴筆者,剛剛去慰問的這戶人家,是個回族孤老太,快90歲了,20年前從四川來兵團隨子女生活,如今兒女早去世了,她的戶口又不在新疆。連支部時常去老太太家幫着做做家務、聊聊天,噓寒問暖。看到居民臉上綻放出的笑容,徐新花覺得很幸福。

  心繫連隊大小事

今年38歲的徐新花,是湖南株洲市炎陵縣人,1996年從湖南湘潭農校畢業分配到新疆兵團三十一團工作,如今已經16個年頭,做過連隊農業技術員、農業副連長工作。2010年,徐新花調任到這個團七連擔任指導員工作的時候,以爲指導員工作很好乾,可瞭解後發現,日常事務瑣碎、繁雜、牽涉面廣,稍一疏忽就會貽誤工作,就會給職工羣衆造成不便或誤解,甚至傷害到職工的感情。

“連隊工作最忌浮在表面,只有深入到職工羣衆家裏,才能瞭解他們的疾苦和需求,真正爲他們辦實事、解難題。”徐新花深有體會地說。來到七連的頭兩個月,徐新花帶領連隊幹部逐一入戶走訪瞭解情況,進一步建立健全轄區居民的檔案資料,做到“四知四清四掌握”。剛開始的時候,徐新花和連隊工作人員每天都要跑十幾戶人家,回到家經常都很晚。“當時也有些職工羣衆不太認可我們的工作,說自己幹自己的活,連裏幹部來家幹嘛,甚至門都不讓我們進。”但偶爾的碰壁並沒有讓徐新花氣餒。多日的奔波和熱情的笑臉,暖熱了轄區職工羣衆的心,支部班子漸漸成爲職工羣衆信賴、依靠的組織。

2012年3月,徐新花發動連隊幹部、轄區居民等,組成3個志願服務隊,重點針對連隊內特困職工、孤老、留守兒童、低保戶等,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及時送溫暖、獻愛心。女工王美秀患淋巴癌做手術,這對不太富裕的家庭來說是雪上加霜。徐新花得知情況後,和連隊志願隊一同,帶着米、面、油和慰問金,來到她家中看望。隨後的日子裏,徐新花不忘時常瞭解王美秀的情況,而連隊志願隊更是把王美秀的家當成自己的另一個家,每隔一段時間便來幫她做做家務,輔導孩子功課等。“因爲患病,家裏的負擔變重了,心情也很沉重。但是有了連隊這個大家庭的關懷,我們的心裏很溫暖。”王美秀欣慰地說。

  勤奮學習帶隊伍

徐新花深知要做好連隊工作,首先要從提高自身素質、強化領導班子建設抓起。她把加強學習作爲培養個人情操、履行工作職責的重要途徑,虛心向身邊的同事學習,利用業餘時間,通過向書本、網絡學習,解放思想,創新工作方法,用嚴謹的態度和忘我的敬業精神,以務實的作風開展各項工作,受到幹部職工羣衆的一致好評。每天下午下班後,徐新花要在辦公室“滯留”許久纔回家。記錄、總結一天的工作,詳細安排第二天的任務已成爲她的習慣。

根據農場黨委提出的黨委帶支部、支部帶幹部、幹部帶黨員、黨員帶羣衆的“四帶”工作機制要求,徐新花結合連隊實際,又細化了連隊“四帶”網格管理體系。把營區劃分了五個“四帶”責任區,並由領導幹部擔任區長,所在區內的黨員爲信息員,要求每位區長必須瞭解責任區內居民戶數、職工人數、退休工人戶數、民工人數、黨員數、居民信教情況和低保情況,做到一清二楚,把連隊大家庭的事常掛在心頭。

在連隊生活了30年的退休職工於提恆,在他眼裏,這個到連隊才一年多的黨支部書記,把連隊看得比自己家庭還重要。“她把職工羣衆的事當成自己的家事對待,這種對工作的熱情和態度,是連隊幹部學習的榜樣。”於提恆告訴筆者,以往由於管理制度不嚴,工作理念陳舊,很多工作沒有開展到位,徐新花來到連隊以後,下大力氣加強隊伍建設,建立了常年幹部值班制度和每週一晨會制度,推進黨員幹部轉變工作思路,更好地服務職工羣衆,不但調動了連隊幹部的工作熱情,更拉近了幹羣關係。由於工作業績突出,今年“七一”徐新花被評爲農二師優秀基層黨務工作者並受表彰。

  舍小家爲大家

對工作,徐新花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談起家庭時,這位性格倔強的女人眼裏閃動着愧疚的淚花。如今年薪十萬元的徐新花有着幸福的三口之家,公公是當年的北京知青,婆婆是四川知青,丈夫郭斌則是準軍墾二代,勤勞樸實,已滿12歲的兒子郭喜龍聰明好學。而在幸福背後,徐新花卻有着不爲人知的辛酸。

2011年,70歲婆婆的眼疾因幾十年不治再也看不見了,75歲的公公全部承擔起照顧婆婆生活起居和兒子、兩個侄女上學吃飯的家務。本來公公就很勞累,2012年春節剛過,公公因心動過緩不得不到醫院手術,徐新花因工作忙,沒有時間伺候眼瞎的婆婆,更沒時間去照看住院的公公,她打算把婆婆送到妯娌家,可婆婆就是不願去,徐新花鬨着婆婆說“過兩天我就來接你回家,這幾天太忙哦”,這一送就是一個月,一個月後接婆婆回家,婆婆說“你說話不算數,說兩天來接我,拖了一個月。”公公手術後半身不遂,需要康復治療,丈夫每天用輪椅推着公公外面活動,徐新花只能陪在輪椅車邊十分鐘八分鐘又得去連隊了。徐新花只能把這些愧疚深埋在心底,丈夫也有過抱怨。“我不知道她每天都在做什麼,但我知道她在做有意義的事,爲了支持她的工作,我願意做她堅強的後盾。”丈夫的支持,讓徐新花既覺得欣慰,也更加覺得責任的重大。

徐新花說過,從湖南來新疆兵團農場,她沒有後悔過,因爲,在中國最大的沙漠邊緣有了自己溫暖的第二故鄉,承載的是新時代屯墾戍邊的責任,從事着多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事業,路漫漫,其修遠兮!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