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山裏過年多紅火散文

本文已影響 3.46W人 

晚飯後,女兒說:媽媽,咱們還回山裏過年吧,別讓爸爸自駕去南方了,多沒意思啊!我說:我也想回山裏過年,市區也不讓放鞭炮,除了賣東西的,沒一點年味。

山裏過年多紅火散文

婆家在白雲山腳下一個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裏,雖然只有三十來戶人家,常住人口不過130人左右,卻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白楊溝。自結婚以來我們幾乎都是一放假就趕緊回家,在山裏過春節,那是真的熱鬧紅火呢,不信?那我給你說說……

一、蒸饃

臘月二十五六一到家,婆婆已經發好了三四盆面,我和一起從市區回家的四弟妹放下行李就下手和麪。趁着醒面的時候,我們就去竈臺點火熱水,把蒸饃用的箅子、籠布清洗好備用,還順便把不常用的碗筷盤子都放到熱水裏蒸燙洗乾淨,順便在爐子上燜出豆泥、蒸熟紅棗和調出菜陷。忙乎完了這些,盆裏的面也在熱炕頭上醒好了。放好案板,就開始揉麪、分割、再揉搓成小麪糰。這時候,顯示我們手藝的時刻到咯——揉出一鍋饃饃、一鍋花饃、一鍋豆沙泥、一鍋棗饃、兩鍋肉餡、兩鍋素餡的。最後我還喜歡賣弄地搓出長短不一的細條,每個細條上再輕輕地用菜刀交錯切出細道道或者像鱗片的小菱形塊,用棗子繞城每排由3個棗、5個棗……十幾個棗的棗花山讓婆婆上供用。

揉搓好的各種饃,整整齊齊地排列着就像要接受檢閱的士兵那樣精神飽滿。可是,婆婆不會立刻讓他們進鍋裏的,這時候會拿出一塊幾米長的乾淨白布蓋上去,再讓他們靜靜地等候十幾分鍾,才能放到鍋裏去蒸。等婆婆驗收合格,說“入鍋吧”我們才一箅一箅端出去排到鍋裏。此時,鍋地下的木柴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燒得可帶勁兒啦,像比賽一樣往鍋底竄,十分鐘、十五分鐘、二十分鐘一到,婆婆果斷地命令“行了,撤火吧!”這時候,整個院裏院外都瀰漫着香噴噴、甜滋滋的饅頭的麥香味,待鍋蓋一掀開,顧不上燙手,我們就急不可待地拿出一個,嘴裏呲哈呲哈着掰開一個,你一口,我一口,趕緊嚐嚐味道咋樣?鹼面放得多少?火候是大是小?

不過,往往都沒問題。這時候,我們就放心地把燒火看鍋的任務交給十幾歲的侄子,轉而開始下一個任務。

二、備菜

因爲婆婆家位置在山區稍微有點偏僻,剛結婚調過來時同事總說,白楊溝是敵戰區。我很納悶,解放這麼多年了,怎麼是敵戰區?改革開放這麼多年,爲什麼還是敵戰區?他們都解釋了好幾次我才明白,原來是指位置偏僻交通閉塞之意(現在公路很發達,交通很便利了)。所以每次回家我們都大包小包買好多蔬菜,尤其是春節時,帶的疏菜和肉食更多。此時,我們就坐在爐火前或者陽光下,一邊聊天一邊開始擇菜。這是能放幾天的蒜薹、西紅柿、西葫蘆、土豆、豆角、黃瓜、芹菜;那是要先吃的菠菜、蘑菇、韭黃、韭菜、茴香苗等,這是包過年餃子的、炒菜的,一一歸類洗淨放好,既不能熱壞了菜,也不能凍壞了。因爲每次一回到婆家我就是主廚了,爲了省事省時,我會抽空把蒜薹、芹菜、西葫蘆、蘑菇、豆角等用熱水焯一下,再過一遍涼水,瀝瀝水,涼涼了裝入塑料袋,統一放到一個大盆裏,存放着備用。

因爲人多,每天炒一個菜不夠,多弄幾個又費事,於是我的拿手菜來了:把芹菜切成半村段,等着用蒸饅頭的熱水焯,泡好的花生豆、黃豆分別煮熟,再加上燙好的藕片,別看這個不多,那個挺少,可這幾樣放到一起就滿滿一大盆了,只放一些鹽醃着,放到冷屋子裏,每次吃飯前,用蔥花、蒜末、薑末、醋和香油等一調和,又爽口又應急。去年,女兒在澳洲學習緊張時,還特意詳細打問我製作方法,如法炮製吃了好幾天呢。

三、做豆腐炸麻糖

臘月二十七,公公就開始要做豆腐了。已經泡好的黃豆吸足了水分鼓鼓的,就等着人們的擠壓推磨呢。自帶水槽的石磨開始一圈一圈轉動起來,一勺一勺的黃豆從上層磨盤的圓眼裏放進去,隨即從下層磨盤底的石槽裏流到大鍋裏。一圈,一圈,又一圈,很快十幾斤黃豆就變成滿滿一大鍋牛奶樣稠稠的白豆漿。柴火又燒起來了,公公的眼睛緊緊盯着白乎乎的水面,稍有漣漪時就打手勢讓撤大柴火,只留小細柴火慢慢燒着,此時,鍋裏的黃豆沫就像剛睡醒的娃娃,忙着抻胳膊,抻腿樣翻騰起來,公公手裏的勺子在鍋裏水面上,平平地一下一下,就像安撫小孩子的腦袋,耐心地攪動着平抑着豆沫那浮躁的心。看準時機,公公往豆漿裏一點一點地投放滷水塊,這時候,豆漿開始出現絮狀、結塊,就像解凍的河川上漂浮着冰塊,公公一下一下地攪動着,察看着,“好,把火全撤掉!”

這時候,我們知道,關鍵時候到了,趕緊遞過來鋪好籠布、公公自己編的荊條大菜筐和笊籬。公公用笊籬把凝結成塊的豆漿連湯帶水撈出來,放到大筐的籠布上,水被瀝下,剩下了豆漿塊,把籠布兜緊擰住,家人遞過來石板和石塊壓上去,這樣,壓上一晌或者一夜做出來的豆腐硬硬地很瓷實、勁道。這回知道爲啥山裏的豆腐好吃了吧?

放下豆腐讓它慢慢瀝乾水分不提,這邊,就又開始另一項活計了。黎明時分,公公早就按照鹽鹼礬的比例揉好了麻糖面。此時軟軟的麪筋道十足,我們清理好豆漿鍋,熱鍋、溫油,開始炸麻糖。只見公公先用油把手搓一遍,然後又往案板上抹一層油,這才從面盆裏抓起一大團面放到案板上,前後推動沒幾下子,面就成了擀麪杖粗細,手掌邊走邊一拍,又成薄片條了,手起刀落,啪啪啪,兩個小方塊摞在一起,中間開一刀,提起來溜着鍋邊放入油裏,但是很快就泛漂起來了,也變成了大幾號的胖子。哈哈,麻糖形狀出來了,拿起筷子翻個,嘿,還不聽話?再加一根筷子按下去,讓它在油裏充分熱熱,哈哈,麻糖味出來了,熱氣也足足地冒起來了,撈出來,身邊的小跟班侄子們,眼巴巴地看着,我趕緊把剛出鍋的麻糖用筷子扒拉成幾塊,分發給他們嚐嚐。眼看着還有兩個饅頭大小麪糰了,我申請讓我自己動手做試驗炸個點心,公公樂的可以休息一會兒了,很爽快、微笑着寬容地答應了,我把麪糰又揉進去些許麪粉,然後用擀杖擀成大薄餅樣,卷在擀杖上,用刀劃拉開,切割長方塊,每個方塊都切成細絲就像細掛麪,然後分成一撮一撮的,用筷子在每撮中間一夾,放到油鍋裏炸,散開的細絲變成一朵一朵的菊花狀,我又拿出白糖,撒在上面,婆婆說,真像一朵花,這哪裏還捨得吃啊?可比那賣的點心乾淨多了!

有時候,我還提前熬製白糖至能拉絲的糊狀,炸制一些饅頭塊、蘋果塊、山藥塊、花生米等做成拔絲食品,又或者炸一些加糖的燙麪疙瘩(又叫炸雞頭)和糖糕。因爲我愛人姐弟六人,侄子外甥十幾個,這些都是他們小時候最愛吃的甜點呢。省儉一生的公公婆婆總是寬容地笑眯眯的看着我作來作去,從沒有訓斥或者露出不滿意的神情,相反還到處給鄉鄰們誇讚我不光文化水平高,手還巧,啥都會做,惹得鄉鄰們都羨慕他們修化了好兒媳婦,妒忌他們有福氣呢。

四、貼花花

“二十八,貼花花”,唱着歌謠就到了臘月年根底下了。到家後的這幾天,晚飯後,婆婆、我和弟妹們就拿着剪刀、紅的、粉的、綠的、黃的等彩紙開始剪吊掛,先裁成類似A4紙大小的長條,然後在下面剪出尖長的三角,中間剪春字、福字或者其他菱形圖案。臘月二十八早飯後,老公就領着幾個侄子拿着在聯通、移動、超市等領到的和買到的一大把對聯、和花花綠綠的吊掛先到老宅子、再到大隊部和幾個孤寡老人家,最後回到我們自己家,張貼起來,紅彤彤的透着喜氣瀰漫着春意,滿院子的吊掛在風中嘩啦啦嘩啦啦地歡笑着,好像在對着大山說:“過年啦,過年啦”又像是把村民們對新年的美好祈願上傳到天霄。

說到這裏,想起11年的春節前,由於村子裏會寫毛筆字的老五爺爺去世了,鄰居四叔拿着紅紙和墨汁來到我家,說讓我們寫兩幅對聯,老公和我面面相覷,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四叔,我倆不會寫毛筆字,沒拿過毛筆呢”四叔期期艾艾地說“兩個大學生,又是當老師的,咋不會用毛筆,咋不會寫毛筆字呢?這老祖宗的好玩意要丟嗎?”老公說,我家還有現成的`,給你幾幅用吧?可四叔說:“對聯有現成的了,可是祖宗排位、神碼總是要寫的呀?”老公看看我說,你的字好,要不慢慢給四叔寫寫?我只好勉爲其難地先在報紙上練習幾遍,然後再在紅紙上按照四叔的提示歪歪扭扭地寫了幾個毛筆字,也是從那時起,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學習寫毛筆字。先後臨寫了曹全碑、漢簡、史晨碑、魏碑等,去年又系統地跟着老師學習《聖教序》,今年可以大膽滴爲鄉親們書寫春聯,滿足四叔他們的心願了。

五、收疙瘩

貼完對聯和吊掛,村裏的半大孩子們就開始揹着挎簍、拿着繩子和大隊部裏的鼓鑼鑔等響器,在村子裏挨家挨戶收疙瘩了。大隊部裏會有一個孩子在那坐鎮敲着一面大鼓,“咚-咚咚咚-咚”地把整個小山村都震得好像要搖晃起來、跳起來一樣。各家各戶也就知道該準備疙瘩柴火了。小點的孩子們敲着“嗆嗆嘁嗆嗆”走在前面,到了家門口就站立在那裏緊鑼密鼓地敲一陣子,大點的孩子則走進家門,叔叔嬸子大娘地喊着,等着主家拿出樹木疙瘩,裝入挎簍或者用繩子捆好,幾個人隨手抽根木棍擡走,山裏人靠山吃山,每家有的是木頭疙瘩和棍子,所以進程比較順利。但是也有好鬧的大人們會很促狎和他們開個小玩笑:“沒合適的疙瘩了,你們要是要,就把牆根下的那個大樹根拉走吧!”幾個少年看看比他們身體還要粗好多的大樹根,特別是四面旁出的粗壯的分根條條,低聲商議着,主家則看熱鬧樣瞧着他們,卻並不上前幫忙,還說“大年下的,可別在我家裏動斧頭動刀子的哈,能整走就燒去,整不走別說我小氣哈。”這時候,只見軍和龍兩個孩子,掏出隨身帶的繩子,在樹根處繞了幾圈,每一圈都打上結,然後又讓其他夥伴把挎簍都放到門外的街上,拿來兩根木棍,兩個大孩子在前面揹負着繩子弓着身子使勁拉,兩個孩子在後面,一左一右用木棍撬着樹根,他們嘴裏就像喊號子喊着:“收疙瘩,走咯!收疙瘩,走咯!”一下、一下,大樹根竟讓四個少年連拖拉帶撬擡地出了門口。這時候,主家男人哭笑不得自嘲:“以爲幾個小兔崽子弄不走呢,誰知道還挺有辦法!這大樹根鋸開了夠我家燒好幾天呢!”但是,山裏的漢子吐出的吐沫就是釘,是絕不會悔改的。他會邊說邊開始下手幫忙,幫着把大樹根拉到街上烤火點,並幫着孩子們架好柴火、軍也會驕傲地說:“只要你能弄到家裏,只要你答應給我,我肯定會讓你怎麼弄進去,我怎麼弄出來,咋樣,二叔,你家還給不?再給,我還拉出來呢,還得告訴村裏人你最大方了,明年肯定旺家!”第一次在婆家過春節,不明白初一清晨,在街上架一堆木柴和樹疙瘩像點燃篝火一樣的原因,鄉鄰們說:“烤火用,烤雜病”。可我觀察,鄉鄰們都在太陽升起之前摸黑開始各家各戶地拜年,在以前沒路燈、街燈的山村,人們都是依山勢建築房屋,街上、院子裏都是坑坑窪窪的石頭、臺階的條石也不規則不平整,再加上山區的夜氣溫很低,大概是爲了照明道路和取暖,況且傳說中,年這怪物很懼怕火,所以,古人就流傳下來初一凌晨烤火,同時也希望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吧。

六、包餃子

三十(或小進的二十九)的早飯後,我和四弟妹就開始和麪、調餡,準備包餃子了。山裏人不缺少木材,家裏的擀麪杖、案板都是自制的,很結實,婆婆家包餃子用的小擀麪杖就像我媽媽家烙餅用的一般大小,我覺得又粗又大,用着不方便,於是第二年回老家前,我專門買了一根拇指粗細的擀麪杖,我來自平原,我的老家包出來的餃子都在背後捏出兩三個褶子,長長地站立着,婆家村裏都是擠出來的圓圓形狀的餃子,所以我一般負責擀麪皮,由幹活麻利的在飯店服務的四弟妹捏擠餃子。她包餃子一個頂村裏的三四個,擠餃子時舀餡的小木片都不放手,看的婆婆眼睛都直了。平時我擀麪皮都是能供三四人用,可現在最多能供倆人了。很快,我們中午的餃子就包好了。三十中午的餃子有好幾樣餡,目的是嚐嚐上午調出來的餡口味如何,這樣,下午包出來的過年餃子纔好吃,省的過鹹或者過淡,如果不合適,午飯後就進行補救措施。午飯後不到一個小時,我們就包好了滿滿四五箅餃子,爲了防止風乾餃子皮,婆婆會在餃子上放幾張黃紙,我覺得不衛生,後來改蓋乾淨白布了。這時候,我和四弟妹就帶着我的小擀杖和她的挑餡用的小木片開始在村子裏轉悠幫忙包餃子了。先到輩分大的毛二栓爺爺家,幫着老奶奶包兩箅;再到四叔家、牛叔家、小玲嬸嬸家、海橋哥家、桃枝嫂子家、喜平哥家等挨個轉着看看是否需要幫忙。這家十分鐘,那家十分鐘、二十分鐘地,基本上到做晚飯前我和四弟妹就班師回朝了。其實,別人家也不是等着我們去幫忙,我們只是由於平時不常在家,趁着這個團聚的時刻每家轉轉,啦啦家常,也表示我們對他們平時關注公婆的感謝之情,融洽鄉鄰們的感情。所以,在我們村,甚至鄰村,一提起我的名字,幾乎都知道我是誰誰家的兒媳婦,對公婆如何對鄉鄰如何,還可以說是個名星媳婦呢。

七、家庭娛樂

由於我們是個大家庭,大人孩子都多,打撲克都能分好幾班。白天除了幹活,我和愛人還總督促輔導孩子們的作業、學習情況。但是到了三十和初六之前,往往就大人孩子都可以痛痛快快玩幾天:看電視、打撲克、跳繩、踢毽、呼啦圈、KTV等,我們還開展家庭比賽呢。到了晚上,孩子們都休息了,我們幾個大人還玩性大濃,就開始圍坐在爐火前,泡上兩壺茶,端來一大盤瓜子、水果和點心,一邊說話,一邊打幾圈麻將,有時候因爲太關注話題了,手裏拿了四個一樣牌暗槓都不知道,覺得好像沒有用就扔出去了。好幾次,三弟都扣了贏牌,卻沒意識到,嘴裏還嘟嚕嘟嚕地說着村裏的趣事,把牌放到桌上,等別人和了,推到了牌大家纔看到:“你怎麼能打這張牌啊?你自己這不是已經扣住了嗎?”他憨厚地呵呵一笑:“沒啥,反正輸贏都在咱們自己家,讓我接着說哈。”嘻嘻哈哈中,我們打牌繼續,話題繼續,說着笑着玩着,守歲、打牌就到了午夜子時,於是,我們幾個穿上厚衣服,拿着鞭炮、禮花跑到院子裏,噼裏啪啦,咚咚地拉起鞭炮放禮花,此時驚醒了所有的家人,黑夜裏的禮花映紅家人一張張笑臉,孩子們則在院子裏跳着喊:“過年了,放炮了!過年好!接福咯!”然後,帶着對新春的期盼進入甜蜜的夢鄉,等着黎明就起來拜年去。

寫到這裏,耳邊彷彿傳來山村裏那花花綠綠的吊掛在風中嘩啦啦呼啦啦的聲音,它那搖曳的樣子像極了那些堅守故園的老人站在村口擡手翹盼的神態,嘴裏還嘟嘟噥噥:“過年了,回家吧!過年了,回來吧!”是啊,收拾行囊,回家紅紅火火過大年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