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關於故鄉的小橋散文

本文已影響 2.22W人 

老同學x君開着他的奧迪,穿行在彎彎曲曲的山鄉公路上,我坐在車裏眼睛一個勁往車窗外張望,企圖搜尋當年的記憶,除了山崗上的樹木和田野裏的莊稼,我一無所獲。正在迷惑的時候,車子突然停了下來。

關於故鄉的小橋散文

“到了。”x君說了兩個字,便打開車門下車。

我也只好跟着下車,一臉困惑地問:“這,這就到了?”

x君微笑着看我一眼,然後朝身後指了指,說:“那邊是你家原來的老房子,去年拆了,還沒建回去。”我朝他指的方向望去,那裏一片空地,怎麼也辨別不出是我當年住過的地方。爺爺奶奶二十多年前作古之後,我再沒有回來過,加之父母弟妹遷居外省,老宅賤賣給了鄰居,如今物是人非,我怎麼辨認得出來?

x君又指指腳下說:“這就是xx橋。”

“這就是xx橋?”我一臉茫然地反問道。

x君拉着我朝前走了十多步,指着橋的下方說:“你看,這不是xx河嗎?”

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眼前躺着的,就是故鄉的小河?我雙腳踩着的,就是故鄉的小橋?無論我怎麼努力,眼前的一切都無法與我的記憶接軌!

在我的記憶中,故鄉的小橋是一座木橋。木橋寬約4米,長約20來米,橋樑是直經30來公分的原木,好像有4、5條,架在麻條石砌成的5、6米高的橋墩上,兩座橋墩相距不到10米,一座在河牀中央,一座在河灘上,橋樑上面鋪的是4、5公分厚的木板,兩邊有結實的木欄杆。小橋兩頭是鵝卵石街道,街道兩邊是店鋪。這裏是一個農村集貿市場,人們把這裏稱爲“圩”,每逢農曆初一、初五、十一、十五、二十一、二十五,附近十里八鄉的人們就會雲集到“圩場”裏來,賣掉自己家可賣的物品,諸如瓜果蔬菜,家禽家畜等,購買回自己家所需的物品,諸如油鹽醬醋,針頭線腦等。到這裏進行交易,這一帶人稱之爲趕“圩”。每到“圩” 日,小木橋上以及兩頭的鵝卵石街道上,從早上到午後3、4點鐘一直人流如織,絡繹不絕,熱鬧異常。至於這個小圩場什麼時候開始設立的,沒有人知道。可能年代實在太久遠,清朝?明朝?或者更早,無從考查。新中國成立之前,故鄉周邊方圓百十里曾流傳這麼一句俗語,“過了xx橋,不是賭就嫖。”從這句俗語中,不難想象,故鄉小圩場的久遠和曾經的繁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縣裏一紙紅頭文件,將“圩場”改遷到公社所在地了。這裏便日漸冷清,日漸衰落,……

我家就在圩的中間,一間長長的店鋪兼住宅,分前後兩截和樓上樓下兩層,樓下前面一截是店面,後面一截是廚房兼飯廳。新中國成立前爺爺做糕點餅乾一類生意,新中國成立後爺爺加入了供銷合作社,成了國營供銷社的一名職工。

我家離木橋只有10來米遠,上小學前天天在橋上玩耍,上小學後天天要從橋上經過。夏天,吃過晚飯之後,常常抱一片草蓆放在橋面上,躺下,一邊乘涼,一邊聽大人們講鬼故事,經常被嚇得膽顫心驚不敢獨自回家。稍大一點,一到夏季,每當放學回來或上山砍柴回來,幾個小夥伴便邀約到一起,一絲不掛站在石砌的橋墩上往河裏跳,跳得一臉的快樂和滿心的愜意。小橋,既是我兒時的樂園,亦是我成長的搖籃……

隨着時間的`推移,小木橋漸漸老了。先是橋面上的木橋板,這裏缺一塊,那裏缺一塊,再是兩邊的木欄杆腐朽破損,最後連橋樑也腐爛不堪了。我也離開了故鄉,到縣城教書去了。八十年代中期,村裏來人說要集資修橋,把小木橋改成水泥橋。我二話沒說,按村裏的要求捐了錢。過了兩年我回故鄉一看,所謂的水泥橋硬是修成了一條水泥渠,寬也就兩米左右,兩邊的水泥護欄倒是挺厚實,我失望極了……

不知什麼時候,當年的“水泥渠” 又改成了現在的水泥橋,長不達十來米,兩邊沒有護欄,寬倒是挺寬的,可以同時過兩輛汽車。而橋下當年寬闊的河道,現在卻變成了小水渠。我的心裏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失落和酸楚……

辦完該辦的事,x君開車拉着我返回縣城。坐在車上,我悶悶不樂,心情難以平靜。

“兄弟,何必多愁善感。斗轉星移,我們都回不到從前了!”x君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道。我的臉上露出一絲苦笑。漸漸地,心情平靜下來,並慢慢開朗起來。是啊,斗轉星移,我們都回不到從前了。時代在變,社會在變,環境焉能不變?我只能在心裏默默祈禱,祝願故鄉越變越好,故鄉的環境和故鄉人民的生活越變越好!

201*年8月14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