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外婆的一生的散文

本文已影響 1.62W人 

一縷縷清風拂過山野, 拽着一簇簇粉嘟嘟的芙蓉花邁上山頂。不遠處的叢林和近處的花草也遙相呼應,在微風中搖曳着。風住時,它們便立刻屏聲斂氣,挺直腰桿安靜下來,似乎也要傾聽這裏所發生的一切……

外婆的一生的散文

踩着落葉,跟着筆尖,記憶彷彿永遠定格在那個晨曦。

年前我們去看望外婆,那時她已經病重,當時只見外婆四肢平攤躺在牀上,面無血色,顴骨突出,雙眼緊閉,一臉安詳,聽到我的聲音,尚能點頭示意。聽母親說,她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只求快點嚥下這口氣——服侍了別人一輩子的人,看到一大家人圍着她轉,於心不安。

外婆自從2015年起,每每入冬時節,她就犯感冒然後喘不過氣,之前是隻要熬過了冬天就好了。今年的冬天萬山也是異常的冷,從入冬起外婆就生病一直感冒住院,可能因爲年紀大了的原因,一直沒見好,醫生斷定已經無藥可救了,然後出院回家,居然熬過了冬天。我們都以爲好了,誰知,過完年第二天病情突然惡化;外婆一直都很積極樂觀,病重時已經說不出話了,只有病痛的呻吟。最後一幕,一聲痛喊,眼角滾出一股清流,然後就撒手人寰了,屆時戊戌年甲寅月壬午日正月初四與世長辭,享年83歲。

外婆於1935年6月13日出生,聽說:嫁給我外公的時候是帶着前夫的兒子一起嫁過來的,姨母和母親是外婆和外公生的,外婆的前夫是劉氏,外公姓楊,所以我們表姐喚我父親作滿滿(方言)。

經常聽外婆院子隔壁老人及上了年紀的鄰人說起她小時候的種種磨難:沒進過學堂門;去雪地裏挖菜被大雪掩埋;大冬天每天要在冷水裏洗刷三四個小時;總是吃不飽;要像一個媽媽一樣帶未來老公的五弟弟妹妹;偶爾落個燒火的差事,卻被家婆用火鉗打得頭皮結痂;一家五六個孩子,做事做得最多的是她這個童養媳,被罰跪搓衣板最多的也是她;給身體健康的家公家婆端屎倒尿;沒有吃過零食,沒有穿過新衣裳……稍有常識的中老年人都知道,童養媳是受虐待羣體的代名詞。外婆在成婚以前,或者說在自己的公婆去世之前,都鮮有過輕鬆快樂的日子,她的人生字典裏,只有飢餓苦難、含辛茹苦。

母親總說:外婆是個吃得苦的人,做什麼事都追求完美。她雖然沒有什麼文化,可是卻思想進步,學習東西也比別人快。那是1956年春天,她到萬山開會,當接生學習員,一二十天左右的時間便學會了,然後就用新式接生法給人接生,成爲十里八鄉的專業接生員。此後,方圓幾十裏外的人家都請外婆去幫忙,她也總是不辭辛苦、不顧白天黑夜的無私奉獻着,萬山特區八個鄉鎮,每條街道、每個村落裏都留下了她長途跋涉的痕跡。爲此也落得個“熱心活菩薩”的稱號。

聽說:“有一次接生,臨盤時胎兒的腿先伸出來,接到一半發現竟然是個葫蘆胎!雖從來沒遇到這種情況,可是,外婆卻不慌不躁的從廚房拿出一個盛着熱水的盆子放到牀角邊,旁邊放着剪刀紗布之類的東西。隨之將產婦扶穩墊高,一邊緊緊地握着產婦的手一邊沿着脈絡順着肚皮向下擀,還不停的冒出:“快,使勁,身體已經過半了,馬上就出來了……”的激勵話語。

“啊……啊……啊……”,產婦猛地一聲叫喊。

“哇……哇……哇……”,孩子被順利的接生下來了,她便用剪刀剪斷臍帶,敷上生石灰,再用紗布一圈一圈的將它纏繞着包紮好。”忙活完已經是半夜了,她一個人趕着夜路摸着黑回的家……

次日,有客人到家裏,外婆把自己捨不得吃的東西全拿出來招待客人;外婆做得一手好菜,愛做好吃的,還經常將雜糧、粘米粉和四季豆做成粑粑、用青菜和米做成粥、用高粱粑小米粑小米飯紅薯碾成粉末做成菜系和(huo)面,吃過的人都誇外婆菜做得好吃,待人又好……

在她眼裏,世界是美好的,人都是善良的。對外人好,對家人更甚;舅媽是個啞巴,可是嫁給舅舅卻過得比常人都幸福,在我的印象裏,舅媽房間的門似乎從來都沒有開過。雖說舅媽說不出話,可是她心裏比誰都明朗,舅媽脾氣很差,在我看來,這個世界,除了外婆,沒人能受得了她。聽說:舅媽自己父母過世的時候,她沒回孃家去送終,可是外婆臨終的時候,舅媽卻哭得撕心裂肺、傷心欲絕得。外婆走後,舅媽的日子不好過也是不言而喻的,沒人會像外婆那樣待她;五一的時候,我們去看她,她整個人憔悴得明顯,顯然,外婆不在了,她內心還是接受不了的。舅媽一見到我們當時就淚崩了,都說人啞心不啞,確實,看到舅媽我的內心很是矛盾,就像母親一樣複雜的內心世界:同情舅媽的同時,更多的是懷念外婆的好。舅媽是個啞巴,也沒給外婆生個孫子,生的三個都是孫女,可是外婆卻一如既往地待她好。她從嫁給舅舅起,從來都不幹活,而外婆卻總是把飯菜都端到她手上,在我看來,好像有點本末倒置。社會上的`人情、風俗、禮性舅媽都不懂,六畜不興,蔬果無稼,全被是外婆大包大攬地把這個家擔當下來,舅媽就好像是個遠道而來的客人一樣,高枕無憂,袖手旁觀。你以爲就這樣,纔不是,她時不時還要在大晚上的大喊大叫不讓人睡覺,我真心不知道外婆怎麼受得了她的,我去走親戚看外婆,從來不會超過兩天,因爲我覺得舅媽大晚上的叫喊,我睡不好,然後胡思亂想會害怕……

母親常說,女人最寶貝的時候是坐月子,月子坐得好不好,直接決定着老來的身體狀況;母親說我們四姊妹都是外婆親自接生的,還說:“我生你們的時候非常懵懂,身上不痛了就下地跑,洗頭刷牙、吃香喝辣,毫無顧忌。你外婆看到了大呼小叫地把我趕到牀上,嚇唬似的告訴我坐月子的種種後遺症。見我不屑,你外婆瞪了我一眼說:月子沒坐好,我哪天止過痛?這我相信,外婆頭痛、牙痛、關節痛、肩膀痛、結石痛,她都像說別人的事一樣跟我們提起過,“忍”字頭上一把刀,我看不到外婆的痛苦表情,卻從她剛毅的臉龐、羸弱的身子看到了無窮的毅力和堅忍”。

這時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部日本勵志電視劇《阿信》,外婆的身影與阿信重合了,她在撿爛菜葉、樹根充飢,在用稚嫩的皸裂的雙手劈柴,在用矮小的身體挑糞,在用不會計數的頭腦精打細算操持一個大家庭……

縱使外婆的童年、青少年時期充滿了坎坷艱辛,科她卻從來沒有仿效長輩的待人之道來對待她的家人;相反,她是用一種保姆式的寬厚善良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她沒有對我們大聲說過話,有好吃的總是先給小的們吃,家裏來了客人,她想方設法要做一滿桌子的菜來,哪怕全部是素食,也要讓客人吃得心滿意足;她做的蒿菜粑粑、扣肉、茄子、空心菜、豆角、卜辣椒、芋頭絲等等菜系,是我記憶中無可替代的味道。母親說,家裏無論來了什麼客人,外婆都不坐到桌子邊吃飯——這應該是她做童養媳時受封建思想影響被迫形成的習慣吧!或許正是因爲自己深受其害,她對舅媽這樣的都視如己出。

外婆的大度包容並不只是體現在家人身上,她在鄉鄰之間,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戚之間,都是一味地付出,說起“意娭毑”,村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多人都受過她的款待和恩惠。

外婆雖然沒進過學堂門,卻能接二連三地說出當地許多耳熟能詳的俗語,對“三字經”、“幼學瓊林”等古書裏所提倡的“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等封建禮數也能說出個“子醜寅卯”,簡直就是當地的“道德典範”。

母親說外婆一生坎坷,命途多舛,一輩子爲人付出,自己沒過上什麼好日子。外婆過世,母親悲痛欲絕,我安慰母親:外婆最起碼也是80多歲的老人了,外公走的時候,那裏的山路都還沒修好,我們去外婆家都要花一天時間,外公走後十年時間外婆雖辛苦,可是也見證了時代的進步、享受到了之前沒有享受的生活,比起外公,外婆算值得了;她畢生雖無大富大貴,卻德高望重,聞達鄉里;臥病在牀幾天,前來看望的人也絡繹不絕,有我們這麼多人愛她,掛念着她……

人這一生,誰都逃不出命運的劫數,願我們在有限的生命力,做好自己的事,好好愛身邊的人,讓生命不留遺憾……

謹以此文及緬懷最愛我們的老太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