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關於紀伯倫散文詩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56W人 

良師的推薦,故選讀了《紀伯倫散文詩精選》這本書,我大約歷時一個月的時間對這本書進行了精讀,紀伯倫散文詩精選讀後感。閱讀完大詩人紀伯倫的精髓之作,使我無論是對於人生,還是在詩歌創作方面都有很大收益。尤其是在詩歌創作方面,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應該怎樣用詩歌反映生活、怎樣用詩歌禮讚生命,使我在詩歌的內容、形式、語言等方面有了創作新思路。在紀伯倫詩歌創作手法的影響下,我創作了我的三首詩歌《孤獨》、《守望》和《大海和浪花》,這三首詩,它們是我這個人類個體對於生命和生活的真實個人解讀,如果說這三首詩帶有紀伯倫詩歌色彩,那是因爲我的創作靈感正好產生於我閱讀紀伯倫詩作的過程中,是紀伯倫詩歌創作手法在我表述我對生命和生活的感悟時的自然流露。我感覺我抓到了紀伯倫詩歌創作的精髓。

關於紀伯倫散文詩讀後感

我認爲紀伯倫的詩歌創作的精髓可以概括爲以下幾點:

1、紀伯倫在生命的每一刻鐘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垂問着自己的靈魂,從未背叛自己的心靈所指,從未放棄過對生命的解讀,始終都在用一雙哲學與理性的眼睛觀察生活、體驗生命。

2、紀伯倫的詩歌語言酷似音樂,隨着情感的自然流露與釋放,或是低沉,或是高仰,使讀者很自然地投入到了洞察心靈、體驗生命的過程之中。

紀伯倫在詩歌創作的內容、形式、語言、思維等方面給了我很多啓示。

1、詩歌的內容:主要是對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在人類文明的大的歷史時代背景下人性的特點,熱衷於揭示生命、生活和人性的本質。

2、詩歌的形式:或是用人與人對話的方式,或是用第一人稱,或是將人的衆多欲望擬人化、角色化,或是以講故事的形式,或是以一個先知的身份將人性的哲學播撒給芸芸衆生。

3、詩歌的語言:注重用情境化的語言描寫自己的心靈所想,使哲學與理性蘊含於情境和生活之中,給了讀者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他的詩歌語言的押韻不是外在上的,而是內在的,充滿了音律美。

4、詩歌的思維:注重從兩面或多面對要表現的事物進行解讀,給讀者一個立體的思維空間。

閱讀完紀伯倫的詩作,我感覺我這個怒放的生命看到了太陽的光輝,發現了與我一樣用哲學和理性的眼睛觀察生活、體驗生命的知音,我感覺到太陽的光芒更加燦爛,我的生命信念更加堅定,向上的力量更加頑強與持久!

我不想成爲紀伯倫,我只想做一個像紀伯倫一樣感悟生命的人。

有一位詩人,用思想的珍珠和心靈的寶石裝點繽紛的世界;有一位作家,用抒情的筆調和豐富的想象塑造大衆的靈魂;他在生命長河中真誠的擺渡,點亮多少人情感的明燈;他在人世間高聲的吶喊,敲醒多少人沉睡的良知,他就是“旅美文學的旗手和靈魂”——紀伯倫。

一、紀伯倫筆下的愛與希望

一反阿拉伯詩歌講究用典、崇尚神祕的傳統風格,也不同於同時代的其他詩人一味地模仿或瘋狂的變異,紀伯倫抹去時代的痕跡,解脫思想的桎梏,彷彿一隻熱愛家鄉的鳥兒,在藍天上歡快的鳴囀:“我是一朵玫瑰,迎着晨曦,敞開心扉,於是少女把我摘下枝頭,吻着我,把我帶在了她的胸口,讀後感《紀伯倫散文詩精選讀後感》。”(《美之歌》)通過幾個自然界經典意象的閃現,霎時間詩化了讀者對美的認識和體驗,讓讀者在處處可見的自然景物中對美有了一個形象的理解。紀伯倫在《愛的生命》一文中有一段:“讓我們採擷大地上的果實,如同精神采擷愛情在我們心中播下的忠誠的種子所結出的幸福之果;讓我們用田裏的產品裝滿庫房,如同生活充實了我們感情的穀倉。”這段優美的詩句巧用比喻,妙使擬人,將愛情比作忠誠的種子,在我們的心中開滿幸福之花,又將生活幻化成一種結晶和產物,儲存在情感的糧倉,在紀伯倫的筆下,愛是精神的戰利品,是心靈的抒情之歌,是滋潤生命的清泉,飽含生命的能量;愛讓無數顆善良、無私和純潔的`心靈在社會中傳遞,溫暖着需要被關愛的弱小的人們,使之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但是我們對每一件事的內心感悟都有所不同,譬如說大家都睡覺,有的人睡覺是爲了休息,有的人睡覺是爲了獲得充沛的體能,而有的人睡覺卻是爲了與夢境之神相逢,煥發出內心靈魂的火花,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看起來不差多少,但人來到這個世界對心靈的詮釋都有所不同,人在物質中穿行,完全否定物質是不可能的,關鍵是穿越後你能達到心遊萬仞,胸懷世界嗎?穿越物質生活不是最終目的,而是讓我們的性靈在這過程中得以遨遊,得以接受愛的滋養,這也許就是莊子說的一個最簡單的境界“乘物以遊心”。愛,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唯有人類社會成員間纔有的默契,博愛的情懷,乃生命健康與性情積極的一個標誌,它是一記生存的姿態,更是一種生命哲學和精神美學,在我看來,愛之所以是永恆的主題,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生命在多元的選擇中顯得過於迷惘,需要一個座標、一盞燈塔確定未來的方向和遠方的道路,而那座標、那燈塔就是愛與希望,紀伯倫在文中表現的愛已非具體的,表面意義的愛,而已經化爲一種精神、一種價值、一種情懷,在我看來,他把愛當做了衡量一切行爲的準繩和標尺,當做了確定理想的航標和燈塔。

二、紀伯倫筆下的色彩

光與影交織形成的大千世界,充滿了繽紛的色彩,作爲觸景生情、多愁傷感的詩人紀伯倫對色彩的感悟力也自然極爲生動和形象。筆者認爲,在他的筆下有兩種類型的色彩:一是詩意化色彩,二是情感化色彩,譬如說,在他的《訣別》一文中曾有一段:“白的像浮雲滿天,黃的似陽光燦爛,紅的如晚霞一片”詩人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用了“白——黃——紅”三種不同顏色,並配以“浮雲——陽光——晚霞”三種美麗景物作爲比喻,形象地捕捉到了一幅在離愁別緒人眼中的自然風光圖,正所謂是“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充分暗示了作者對親人和故鄉的無比眷戀和懷想之情,這是詩意化的色彩,是詩意化的潑墨山水圖,是一種“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六一詩話》)的妙化之筆。再譬如說,紀伯倫在《情侶》一文中曾提到過:“結婚,就是將黃色的美酒與紅色的佳釀混合在一起,產生出類似黎明到來時期霞顯現出的金黃色。”其中的“黃色的美酒”“紅色的佳釀”“金黃色”爲我們展現了一個調酒師的色彩極佳的作品,這種奇特的想象和比喻中蘊含了作者對結婚特定內涵的精確表述,也是作者情感的充分體現,是情感化的色彩,這樣思想之杯便擺脫了機械的單一色調,融入了情感的瓊漿,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

在這個資訊異常豐富的時代,有很多書值得去讀,我們也讀了不少書,但其實讀書不在於數量的多少,而在於有哪些部分真正以生命的名義進入了我們的血脈,成爲我們的救贖;古人彈琴,在千山萬壑之中“撫琴動操,欲令衆山皆響”松風浩蕩,紫煙嫋嫋都爲他而響,這是閱讀;古人唱歌,在蒼林篁竹之內“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雲捲雲舒、清風明月都與他同唱,這也是閱讀,真正的閱讀方式,閱人閱事閱山川,閱物閱情閱世微,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皆可閱讀,紀伯倫的散文詩是一種閱讀,他的文字讓我們的心靈去曠野旅行,讓我們深深感受着黎巴嫩式的美,我真的覺得,讀紀伯倫的作品決不是一種外在強制,而是一種內心的需要,可以泛覽,可以流觀,可以仰觀天地之大,可以俯察品類之盛,俯仰生姿之間,那些深邃的思想已凝聚成一種文化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我相信他的詩歌一定是一種文化基因,一種文化傳統,傳承在每個東方人的血脈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