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遠人箋溼散文

本文已影響 2.07W人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遠人箋溼散文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爲無色。

人們都知道大宋詞人有晏殊,很少有人知道晏幾道,晏幾道是晏殊的第七子,在詞壇上不亞於其父,雅稱“小晏”,佳作頗豐,小晏亦是我喜歡的大宋詞人之一。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樹色隨山迥。何處不變化,無常是常態,別離和殘缺是不可辜負的眷寵,於是,淚彈不驚,風雨卷舒。

第一次遇見晏幾道的詩詞是在高中二年級,當時,自己也是於一個比較迷茫時期,看不見未來的光景,也無法安於當下,或許,是在思念遠方的人,是千里之外的父母朋友,而不是如小晏筆下般閨婦思怨,也沒有淚溼青墨,卷於紅箋,點點滴滴是那些琉璃心,碎於時光斑馬的脊背裏。

小晏的詞,寄書二字發揮以淚研墨,淚滴紅箋,情愈悲而淚愈多,竟至箋上的紅字褪盡。

彈灑不盡的那兩行珠淚,還當窗滴下來,並滴進了硯臺中,就用它來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開思路。正因無處寄書,更增悲感而彈淚,淚彈不盡,而臨窗滴下,有硯承淚,遂以研墨作書。故而雖爲轉折,卻也順理成章了。明知書不得寄,仍是要寫,一片癡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語本孟郊《歸信吟》淚墨灑爲書一句,而情真意足,寫出小兒女的情態,巧而不纖,較諸和淚濡墨的套語自有深淺真僞之別。

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爲無色。收語寫閨人此時作書,純是自我遣懷,她把自己全部的內心本質力量投進其中,感情也昇華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對此,陳匪石《宋詞舉》有一段極爲透闢的分析:漸字極宛轉,卻激切。寫到別來、此情深處,墨中紙上,情與淚粘合爲一,不辨何者爲淚,何者爲情。故不謂箋色之紅因淚而淡,卻謂紅箋之色因情深而無。無論是淚、墨、紅箋,都融進閨人的深情之中,物與情已渾然一體。

當年少不經事的我,不解下片之意,只覺是用字用詞唯美極致,就深深的被吸引,後來,不停的遠遊它方,漂泊流浪,漸覺“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的無可奈何,那個落日樓頭?是我的歸巢,是我的安心處。詩又曰:“此心安處是吾鄉”。可是呀!何處能夠安放這個心呢。於此處,思它處;於此心,亂分寸。

一直以來,我覺得“不懼未來,不念過往,活於當下,如此安好。”是一種很好的境界,不過細想,這只是一種可悲而又苟延殘喘的方式罷了,倘若每個人都如此,那我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倍加滿足的。當下的小晏,滴淚研墨,淡了紅箋,溼了深情。於我,於當下,任由兵荒馬亂,仍處世不驚;於當下,任由顛沛流離,仍否極泰來;於當下,任由風雨笙歇,仍安之若素。

一人,可因深情卑微到塵埃裏,亦可因深情偉大到天空的闊大里。而小晏的'“此情深處,紅箋爲無色。”是什麼呢?是於紅塵處,瀰漫了深情,絕戀的深情,淚溼紅箋,紅箋退色,以其襯心裏之哀傷、愁苦之思念。誰的深情不流淚,誰的深情不彷徨,誰的深情不絕望。

一片深秋季令,從古至今是蘊含悲秋之意,是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是朱庭玉的“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是李煜的“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是張淑芳的“墨痕香,紅蠟淚。點點愁人離思。桐葉落,蓼花殘。雁聲天外寒。”而小晏的是“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漸寫到別來,是何以亂了人之其心,是紅葉掃盡的空廖寂寞,還是微風不燥裏的細語呢喃。

於深情處,因深情而選擇了原諒離別,因深情而選擇了淚流研墨,因深情而選擇了漸寫到別來。每一段深情,都是因爲淚彈不盡臨窗滴而神傷,黯然銷魂者,莫道不銷魂,那個不是這一場深情的流浪者,那個又是斷鴻處遙望者,是小晏,亦是你我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