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2015小兵張嘎觀後感800字

本文已影響 1.69W人 

  篇1:

2015小兵張嘎觀後感800字

“一九三七年那,日本鬼子進了中原,先打開盧溝橋,後進了山海關。”這首耳熟能詳的《八路軍拉大栓》曾經是童年裏耳熟能詳的一首歌,出自電視劇《小兵張嘎》。

張嘎生活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澱鬼不靈村,是個機智聰明而又頑皮淘氣的小男孩。故事發生在1945年,抗日戰爭形勢最嚴峻的時期。他和奶奶救助了我八路軍偵察連鍾連長。鬼子進村搜捕時,鍾連長爲保護羣衆,挺身而出被捕,奶奶爲掩護八路軍被日本鬼子殺害。張嘎爲了給奶奶報仇,參加了八路軍。

在蘆葦蕩裏,他憑着自己的聰明機智戲弄鬼子一番,弄得鬼子狼狽不堪;在敵人面前,他鐵骨衷腸,“橫眉冷對千夫指”,嫉惡如仇;在老一輩革命前輩面前,他尊敬有餘,卻並不約束自己的個性……不得不承認,以張嘎爲代表的一衆青少年是那個年代的真實寫照。

我欣賞張嘎的機靈古怪。他歪戴破草帽,手拿木槍,身穿白褂,光着腳丫。他只有13歲,擅游泳,能爬樹,會摔跤,愛咬人。機靈鬼透,野氣逼人。他既是一個頑皮的孩子,又是一名優秀的戰士,倔頭犟腦卻又聰慧勇敢。

我欣賞張嘎的一片孝心。他高度發揚了“百善孝爲先”的優良傳統美德,“爲奶奶報仇”是他覺得參加八路的初衷。在奶奶去世後,他哭得肝腸寸斷,在民族災難面前,在家庭變故面前,他還只是一個13歲的少年,民族的災難促使他過早的成熟,最終成長一名優秀的偵察員。

我更欣賞張嘎的嫉惡如仇,擁有極強的民族榮譽。即使年齡過小,但是卻異常懂事,參加八路,打日本鬼子,十分質樸的言語中藏了多少孩子美好的心願,擁有着鮮明的時代特色。

張嘎充滿那個烽火年代少年兒童應有的特質——如鮮活頑強的生命力、質樸得近乎執拗的思維和行爲方式、面對苦難時的樂觀和勇敢、面對艱險時的鎮定和從容,當然也少不了他們所特有的智慧與幽默。《小兵張嘎》以它獨有的方式刻畫了中國抗日戰爭大背景下幾個少年兒童艱難的成長史。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這段少年中國說難道只能說說而已嗎?不!不是的,即使我們不需要去面對那麼動亂的烽火年代,不需要面對那段崢嶸歲月,但我們仍然可以盡我們自己所能,提高自己的內涵氣質,做一個豐富多彩的當代青少年,讓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光發亮,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應該承擔起屬於我們的責任,努力奮鬥!

  篇2: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也想到了自己,嘎子的形象總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嘎子與我雖然是同齡人,拿我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那麼渺小,真是慚愧之極。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生活在這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老師、父母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奮發向上呢?哪又怎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困難和挫折不僅在艱苦殘酷的戰爭年代,同樣也會出現我們的學習中,我們只有像嘎子哥一樣,勇於挑戰困難和挫折,不斷努力,才能使逆境變爲順境,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國已經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繫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爲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回顧過去,我們雄心激揚;盛世年華,我們信心百倍;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滄桑的歲月已留痕,繁華的祖國正興盛。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龍騰虎躍今勝昔了。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國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牢記苦難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設更好的明天。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會更藍;水會更清;空氣會更清新;經濟會越來越繁榮;人民會越來越幸福;國力會越來越強盛;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祖國會因爲有了我們而驕傲、自豪!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