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家庭的遺產散文欣賞

本文已影響 3.22W人 

在巴黎,我和建築歷史學家羅葉關於城市文化問題的交談,被安排在他的家中。待到了他家,才知道這是一個別具匠心的“設計”。

家庭的遺產散文欣賞

他的家在位於市中心一座老公寓樓房的頂層。這種陽臺上有着精緻的鐵欄、四五層連體式的老樓,是巴黎的特色。推開厚重的大門,照例是大理石包牆鋪地的門廳,樓梯旁邊一架窄得只能容下一個胖子的小電梯,大都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添加的現代設施——因爲老樓裏只有這麼一點空間可以利用。在我乘着電梯慢悠悠地上升時,忽想這肯定是羅葉先生在現身說法,向我展示巴黎人以怎樣值得自豪的方式來保護他們的老樓吧。有時,偉大而高深的理論不如一個生動的範例,更何況這範例就是他本人。

然而,更叫我感興趣的是,他客廳的陳設與傢俱差不多全是1840年的老東西。從沙發和茶几到壁爐上的座鐘、瓷器、油燈、銅雕,以及牆上的畫。他說這幢樓是1840年的,所以他給這客廳配上的東西也是1840年的。他很注意收集這個時代的物品,因爲他非常喜歡這個時代的'風格。

羅葉說:“這是我家庭的遺產。”他的神氣挺得意,也很莊重。

這使我的思維一下子蹦到另一件事上。兩年前,我曾到一位年輕朋友的新居祝賀他的喬遷之喜,屋內一切都是嶄新放光。我問他原先家中那些老傢俱呢,尤其是一件大漆彩繪的屏風,古韻盎然,極具神采,給我的印象很深。不想這朋友笑着說:“原先那些舊東西和這新房子不配套,全不要了。

你說那屏風呀,沒想到竟賣了一萬四千塊。我這套意大利真皮沙發就是拿那玩意兒換的。”我如捱了一棒,更像是賣了我的寶貝。事後我寫了一篇小文章,發表在青年刊物上,題目是:咱們每個人都保護好一點老祖奶奶用過的東西!

歐洲人把遺產看得很重要。“遺產”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就是“父親留下來的”。它有物質(財富)的含義,也有“精神”(財富)的內容。這就像我們家中相冊裏那些父母以至祖上的老照片。照片上留下的記憶總是大於照片的本身。它延長我們的人生,鞏固着我們的生命積澱,時時煥發着我們的生活情感,然而不單是照片,其他舊物,也一樣是過往歲月年華實實在在的載體。可是,面對着這些陳舊又沉默的遺物,人們往往就缺乏文化的悟性了,甚至純粹把它們當做了一種物質性的家產,單一地用經濟眼光去衡量它的價值。如果它殘破了,褪色了,過時了,便把它處理掉。

於是,我們的家庭很少有歷史印痕。或者說,雖然我們自豪於自己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庭裏卻很難見到遺蹟。過去由於窮,能賣的早都賣了;現在由於富,趕快棄舊換新。

這裏邊,有一個對“舊”的思辨。

東西舊了,以舊更新,原是萬事萬物的規律,這裏邊還蘊含着發展與進步。然而,在農業文化中,舊的含義便遭到分外的貶低。農業以一年四季爲一個生活週期,每每完成這一輪,便進入一次新舊的交替與更迭。生活包括一切企盼與希冀就立即從舊歲跳入新年,對新事物渴望的反面,便是對舊事物的厭棄。所以,每逢春冬之交的年的全部意義,就是除舊和更新。在這種文化滋育中,便生成了一種厭舊心理。舊,只是一種過時,一種多餘,一種廢置——人們總是站在相反的立場來看待舊事物,排斥舊事物,並予拋棄。是不是由於這個緣故,我們家庭的歷史就像田地裏的莊稼那樣年年入秋便連根鋤掉,能看見的只是當年的新苗新穗?

其中的關鍵是我們把遺產過於物質化了。如果只把它當做一種物質,我們就會隨心所欲地處置它;如果也把它視爲一種珍貴的精神,我們就會永遠守衛着它,以它爲伴,以它爲榮,甚至把它作爲生命的並不次要的一部分。

怦然心動

《三字經》有云:“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古人推崇祖訓、家風,將其視爲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代代相傳,這即是一種“家庭遺產”。反觀現代,我們似乎把物質看得太重,而忽視了精神的汲取。居家裝修即是一例,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甚至一草一木都充滿了現代化的氣息,但是細究起來就會發現,每一棟房子都好像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似的大同小異,我們生活的細節都被符號化了和麪具化了,很難區別彼此。相反地,看看法國巴黎的市民住所,我們才發現家庭的個性化和獨自的味道,那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家庭的遺產”,是一筆私人化的精神財富。舊的,並非沒有價值,新的,也未必都是一種財富。能夠承受時光砥礪的物件,反倒是一些寶貴的所在。珍惜精神遺產,勝過物質的更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