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當兵瑣憶散文

本文已影響 9.67K人 

我當兵的時候,還不到十九歲。臨去部隊的那個晚上,在縣劇場看了一場縣文工團的演出,記憶最深的一個節目,是《沂蒙頌》,一位大嫂用自己的乳汁挽救了一個受傷戰士的生命,表現了沂蒙山區人民羣衆和軍隊之間的血肉之情。看完演出,我們就連夜乘船趕往部隊去。

當兵瑣憶散文

部隊真是一個大熔爐。經過部隊的錘鍊,當兵的人,都渴望進步。學習、練兵、勞動、爲人民服務,總是很自覺地形成你追我趕的競賽氛圍。就拿學習和勞動來說,在學習上,因爲白天要進行緊張的訓練,沒時間學習,很多戰士都會利用晚上自覺到連隊用於開會學習的教室去看書學習文化,即使是到了熄燈睡覺的時間,仍有人在蚊帳裏打着手電在讀書,這種學習的精神,也只有在部隊的兵營裏纔會有。說到勞動,你得手快,不然你就搶不到掃把、鋤頭、糞桶等勞動工具,你空着手,再積極,也不及手裏拿着傢伙幹活的人。這就是咱當兵的,比、學、趕、幫、超,正是從當兵的那裏傳出來,並形成了優良的傳統。當然咱當兵的'人,所追求的,還不止這些。

有兩個愛好寫作的,最令人感動。這兩個戰士,一個來自河北,另一個來自廣西。在連隊裏,他們似乎有點另類,幾乎把所有空閒時間,都放在連隊教室裏。他們平時不太與人交流,有空就往教室裏鑽,而且經常是同時進教室,但相互並不說話。河北籍的這位戰士,坐在教室前排的座位上,廣西籍的這個,則坐在教室的後排。坐下之後就各自拿出一沓稿紙埋頭書寫起來。

據說他們一個在寫長篇小說,另一個在寫電影劇本。那個時候,軍旅作家是十分令人嚮往的稱號,吸引着有這方面志向的人。他們每天就這麼堅持的寫,但我們沒有機會看到他們寫作的最終成果。或許他們現在已經成功,加入了哪個作家協會也說不定。

部隊生活,最令人興奮的,是拉歌賽歌。在開大會、看電影或者在一些比較大的活動開始之前,各連隊總要唱唱歌,“暖暖”場。最初時是各唱各的,不久,就有不甘“寂寞”的指揮,把手一揮,指向了別的連隊:“XX連唱得好不好?”

戰士們都大聲迴應:“好!”

又大喊:“再來十個八個要不要?”

更大聲的迴應;“要!”

接下去就是鼓掌,掌聲隨着指揮的手式高低急緩,上下起落,場面一下就沸騰起來。各個連隊,互相呼喚,此起彼伏;你方唱罷我登場,看誰分貝高,比哪個聲音響亮。年輕的戰士們,情緒高昂,青春涌動,熱情被不斷地調喚出來。會場裏,成了歌的海洋。

最令人心跳的,是緊急集合。晚上睡得好好的,緊急集合的哨聲忽然就“嘀嘀嘀……”的響起來,緊急集合要求戰士們在短時間內打好揹包,並全副武裝到營房外站隊點名。接着就是急行軍,背上揹包加槍械負重,有好幾十斤。黑夜裏,急促的腳步聲、衣服的摩擦聲和人的喘氣聲夾雜在一起,對戰士的體能和意志,都是嚴峻的考驗。

當兵是很艱苦的,它更是對人意志的磨鍊,經過了這個考驗,就什麼樣的苦都能吃了。

部隊又是個大家庭,當兵的來自五湖四海。大家在一起學習訓練生活,培養了深厚的戰友情誼,大家就像親兄弟一樣,親密無間,互相幫助。當我們打靶歸來,唱着“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把營歸,胸前紅花迎彩霞,愉快的歌聲滿天飛……”的時候,精氣神滿滿的,充分展現了咱當兵的人的正能量。

部隊生活,是令人嚮往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