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當人生遇到文字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1.47W人 

  一

當人生遇到文字散文隨筆

上數三代,家裏沒有一個讀書人。未曾謀面的曾祖父是農民,起早貪黑耕種土地,也只是勉強維繫一家人的生存,沒有多餘的錢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讀書;祖父不識字,卻有很好的記憶力,對季節以及有關季節的諺語記得爛熟;父親讀過兩年書,識得幾個字,高興時候拿着我們的故事書翻看幾頁,雖然能看個一知半解,總比文盲強一些。父親知道沒有文化就是睜眼瞎的缺憾,儘管家裏很困難,還是在學齡時把我們一個個都送進了校門。

上學時候非常缺少輔導書、課外書等學習資料,很多書籍都要東家找西家借。父親知道我們需要什麼書,就如過篩般,把熟識的親戚朋友、同事鄰居中,誰家有比我們大一年兩年級的孩子都過一遍,然而就去借書。有一次不知道父親從哪個消息靈通人士那裏聽說書店進了一批數量不是很多的輔導書,一套書要十幾元,那時候父親一個月的工資收入只有四五十元錢,一套書要花去父親一月收入的四分之一,但父親沒有絲毫的猶豫。那個年代書是緊俏商品,很多人都在打這套書的主意,沒有熟人是買不到的。父親費盡周折,打聽到曾經的一位老鄰居在書店打更,通過這位老熟人總算把這套參考書買了回來。

父親因爲沒有文化在煤礦幹了一輩子的力氣活,他不想讓子女走他的路繼續去出力流汗。爲此,對於上學的事,他一向積極主動,對於上學所需要的錢,哪怕是去借,也毫不猶豫。

小時候,家裏沒有收音機,更沒有電視機,閉門家中坐,不知天下事。鄰居有一名中學老師,父親總是想方設法接近他,聽聽他對教育孩子的一些好方法好建議。從那時起,父親每年都爲我們訂閱《半月談》和《散文》雜誌,那時候在一個小山村幾百戶人家中,花錢訂閱雜誌的家庭,真的是爲數不多。每個月的雜誌收到之後,我們兄妹都爭搶着閱讀。小時候讀書沒有人引導,只知道看熱鬧,看故事,卻不知道研究寫作的方法與技巧。儘管讀書的方法不得當,但讀書提高了自身修養,增長了許多鄉村孩子學不到的知識。也是因爲有了那些雜誌,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吸收了很多課本之外的知識營養,有了許多計劃外的加餐。

自從我們走進校門,讀了幾本書,認識了一些字之後,每次爲遠方的親人寫信再不用求人了。後來一些年齡大的老鄰居,還時常拿着來信,來找我們幫他寫回信呢。

  二

上小學時候,非常羨慕詩人,羨慕寫文章做學問的人。也時常觸景生情地拙上幾句,自我欣賞,自我陶醉。儘管如此,還是很不喜歡上作文課,特別是不喜歡寫那些命題作文,不喜歡被老師規定的條條框框限制。自己的文字喜歡隨心所欲、信馬由繮。選題是這樣,文字也是這樣。生活在山窩窩裏,面對的除了大山,就是那座雞犬相聞、炊煙縷縷的小山村。低矮的草房,每家每戶各不相同的小院子,不大的院子裏養着雞鴨鵝狗,也有的養着豬和羊。還在有限的空間裏種上一壟蔥,一壟韭菜,或一片小菠菜,小白菜等。

這就是我的世界,就是我童年所面對的全世界。視野觸及到的,大山是綿延的,夏天是綠色的,冬天是灰色的,整個山村的顏色都是灰暗的。只有到了過年時候,山村纔有了一些熱鬧的氛圍。有了紅色的燈籠,有了紅色的對聯,也有了喜慶的鞭炮聲和瀰漫在空氣中的肉香味。那時候寫過院子裏的大紅燈籠,寫過綻放在夜空的禮花;寫過夏日的田野,也寫過冬日的白雪。那時候的文字只是乾巴的羅列,沒有半點的修飾,我想寫出的文章也不會有多少韻味。兒時的生活是單調的,沒有電腦,沒有自己的博客,也沒能留下曾經的文字,很難想象曾經寫下的文字是什麼樣的文采。

小時候都有一顆天真的童心。童心是幼稚的,思想是幼稚的,寫出的文字也一定是幼稚的。

童年時候的理想很寬泛。讀書時候想當作家,看到軍人想當戰士,患病去醫院時候想當醫生,坐在課堂裏又想當老師……後來這些夢想中的職業都與我無緣,我還是走進了煤礦,穿上了小時候最不喜歡的父親每天上班時候都穿在身上的工作服,成爲了一名與文字沒有絲毫關聯的煤礦工人。

都說煤礦的生活是火熱的,只有走進煤礦才知道這裏生活的熱度。也因此沒有放下在學校學習的那些文字,文字成了我業餘時間的一種愛好。於是,開始了寫文章的生涯。

在煤礦工廠這個技術工人聚積的地方,在他們工作之餘翻看企業報時,偶然間看到了署着我的名字的文章,看到了寫的都是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於是,同事恭維我是作家,班長似乎不滿意我在工作時間去想那些與工作無關的事,或寫的人寫的事與他心目中的好人好事不合拍,問我這篇文章能掙多少稿費,比一天的工資高吧?我不知道他是真的關心稿費,還是嫉妒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竟然能寫出文章,竟然還刊登在了報紙上!

  三

儘管有人戲稱我爲作家,但我沒有被這樣的高帽弄得飄飄然。

雖然我寫的文字印在了報紙上,但那種人物通訊只是用文字記錄下身邊的好人好事而已,只是幾件事跡的簡單羅列,並非文學作品,沒有絲毫的文學色彩。我也知道好的文章是需要文字加工和潤色的。雖然之前讀過幾本書,也大多是外行看熱鬧,只注重了故事性,卻沒去關注文學性,不知道也不會從別人的文章中去看門道。

後來有了寫作的慾望,才知道自己腹中的空蕩。而寫作的前提必須要有充足的閱讀量,掌握豐富的詞彙。要想拿出一滴水,自己要擁有一桶水。但那時候很少有書可讀,特別是有關寫作的書。於是就蒐集報紙,看報紙上的新聞報道,也看副刊的文學作品,好的文章就留起來,細細地揣摩。學習文字的搭配,學習文章的結構。直到如今,還保留着剪報的習慣,只是剪報的內容不斷的更新,不變地在變換。

後來,陸續購買了一些文學書籍,欣賞名家名著的精彩詞句,也拜讀作品的賞析文章,感悟和學習作品的精華之處及寫作技巧。

儘管剛剛工作時候每月只有幾十元的工資,但買書是從不吝嗇的。也是從那時候起,去書店的次數多了,對書店也越來越熟悉了。

博覽羣書,或遍讀天下書,只是一種遠大志向,一個高遠的目標。因爲讀書都是根據自己的愛好、需要和接受能力,有選擇性的閱讀。只有讀喜愛的書,才能咀嚼出其中的滋味,才能感受到文字的快樂,才能吸收文字的營養。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最大的好處是積累,是豐富,更重要的是通過大量的閱讀,開闊視野,提高寫作水平,能使出自你手的文章有厚重感,雖說達不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也能思路清新、開闊。書讀得多了,再讀別人文章時候,不會被其中一些引用或典故而弄暈了頭,不知文章之所以然。而自己也可以引用名著的一些精彩詞句,提升文章的深度和厚度。

  四

或許是對喜歡做的事過於投入,過於專心,而對於不感興趣的`事不涉足,也不顧及。在統籌兼顧上擺佈的不是很到位,久而久之,就被一些貪戀酒場,戀戰麻壇的人排除在外。其實對我而言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如今很多活動都有小圈子。喝酒人有久經考驗的酒友圈子;戀戰麻壇的有百戰不厭的麻友圈子。因爲沒有共同愛好,沒有共同語言,也就不在這些圈子之中。爲此也時常遭到一些冷嘲熱諷,甚至遭遇過帶有酒精度的質問。擺出一副自認爲領導者的身份,拖着一副被麻醉的長舌,質問我不參加酒聚的原因,實在是讓人可笑。我卻以愛我所愛,無怨無悔的執着,讀我的書,寫我的文章。不近麻壇,不好酒場,唯恐被一些常聚常喝常戰的圈子套牢。當然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官場的規則,沒能開發出大腦深處的所謂情商,也討厭那種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口是心非。也有好心人爲我指點人生,我卻做不來那樣低三下四的舉動,做不來搖頭擺尾討要人生的勾當。仍然固執地挺直身軀走自己的路,堅持着自己的原則,也堅持着自己的好愛,堅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去演繹《官場現形記》式的人生。

儘管寫了三十多年的字,也讀了一些或簿或厚的書,卻不敢說自己是讀書人,更不敢說自己會寫作,與那些只會說不會做自我標榜的人相比,雖然缺乏自我炫耀、自我吹噓的能力和勇氣,卻感覺擁有了精神上的慰藉,找到了精神上充實與獨立的資本。

有些人難以承受一個人獨處時候的孤獨寂寞,感受一個人的世界無所適從。而我似乎早已適應這樣的環境,我喜歡寂靜的環境,沒有人爲的打擾,沒有瑣事的煩擾,此時應該只有書香,我會安心地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與歷史對話……或者彈奏鍵盤,敲出一篇美麗的字符,有我的心情,有我的故事,也有我心中的景色……

或許,這樣的愛好已經成爲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讓我有了一種無以擺脫,難以自拔的癮欲,也或許將終身與書爲伴,與文字爲伍。想到這些,我的後半生竟然沒有孤獨寂寞可言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