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理解孩子, 理解老師散文

本文已影響 2.17W人 

我是一個從事過30多年教育工作的教師,從小學教到高中,現在已退休了。從教幾十年我有一個最深切的體會,就是有很多老師不理解學生,有些家長不理解孩子,有不少學校領導又不理解老師,造成老師和學生,父母與孩子,領導與老師之間的一些隔膜,這隔膜至今還存在,在現行教育制度和辦學方針,招生考試製度下,不可能短時期消失。

理解孩子, 理解老師散文

老師不理解學生的表現是,從小學到高中,學校把考學生當作教育的唯一目的,並把學生的考試成績排隊,按分數高低將學生分爲優生,中等生,差生。這樣排隊並張榜公佈,好處在激勵後進,獎勵先進,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但負面影響亦不小,因爲以分排隊,以分論人,排在後面的“差生”心靈上蒙上陰影,產生了自卑感。由於成績一時跟不上,許多老師操之過急,方法簡單粗暴,甚至歧視,排斥差生,把差生當成了“包袱”。久而久之,差生失去理解與關心,感到學校不溫暖,在家裏又受到父母的責備,於是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對社會感到很冷漠,後來發展到與老師,與父母鬧對立,矛盾日益加深。

領導不理解老師表現在,對老師的評價直接與學生的成就和升學率掛鉤,不少學校還將及格率,升學率與老師的工資,獎金,評職直接掛鉤,學生的分數決定着老師的'命運。小學,初中,高中盛行統考制度。統考以後,不僅給學生排隊,還給任課教師排隊,給學校排隊,如果考分低,升學率不高,不但影響老師的情緒和“面子”,還直接威脅到老師的評職稱與工資獎金。這樣,領導苛刻,老師嗟怒,老師和領導的矛盾也日漸加深,關係日趨惡化。

爲什麼會出現以上兩種情況?根源在應試教育,片面追求生學率的現狀在學校沒有根本改變。一些地方領導,抓教育盯的就是升學率,就是名牌大學的升學指標。因此,教育行政部門也順着領導的“旨意”,給學校分升學“指標”,卡任務,限名額,學校領導又相應地給老師壓硬指標,老師再給學生加壓力,逼着完成。這樣形成了層層加碼,人人自危,不堪重負的局面。學校的一切都是爲着完成上級的升學指標,如完不成任務,則聲譽受損,評估受貶,撥款受阻,校長官位受搖,真不敢掉以輕心。爲了完成任務,還有的爲了超額完成任務而受獎受提拔,於是學校裏編出了“重點班”,“超重點班”,“普通班”,還有的辦了“復讀班”或插班招收復讀生。成績差的學生只有望班興嘆,無可奈何。老師爲爭上“重點班”的課,而互相傾軋,互相爭奪,感情出現裂痕。爲了升學,有錢有地位的家長將子女拼命往重點學校和重點班裏塞,達不到分數的學生,家長竟不惜用萬元以上的高價買進重點學校重點班,還有的甚至出錢買前排座位,買當學生幹部。而差生在學校被編入“另冊”,處處受壓抑,想進步也無法進步,只有每況愈下。這種人爲地製造矛盾,就是源於“分數決定一切”的理論。怪事迭出,手段高明,爲的是追求升學率,爲的是完成或超額完成升學指標,因爲得失榮辱系之,誰敢怠慢?

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改變應試教育的現狀,從教育制度,招生考試製度的改革入手。如果各級地方領導真正重視教育,就要設法提高本地區的整體教育素質,不必總是鑽到升學指標裏去做文章。只有整體教育素質提高了,何愁升學率不高?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多關心學校,增加教育投入,加強學校內部的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擴大教育規模,提高整體教育質量。作爲學校領導,要制定全面培養人才的規劃,搞好校園文化和校風建設,關心教師,理解教師,爲他們多辦一些實事,讓他們安心工作,各盡其能,充分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做到人人心情舒暢,不致於爲分數而去爭權奪利。作爲老師更應該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爲每一個學生創造條件和環境,讓他們都能安心學習,盡力學好,而不致於因一時成績差而人爲地遭到冷遇或打擊,喪失信心。作爲家長更應該分析孩子的個性特點,愛護關心,讓其反思,揚長避短,找到一條適合於孩子成長的道路。爲了孩子成才,學校要與家長緊密配合,找到教育的切合點。而不要像目前那些學校把差生當“包袱”甩給家長,讓家長爲孩子操心盡力,還要東奔西跑,拿自己的血汗去付那些不該出的冤枉錢。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爲兒女求學操勞已是夠可憐了,爲什麼學校,社會不去“可憐”一下“父母”呢?

素質教育的號角早已在大陸吹響,但現在絕大多數學校並未真正實施,仍然沿襲的是應試教育的制度,方針,方法。升學第一,分數至上,“硬指標”壓倒一切,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學校裏各種怪現象屢見不鮮:如不孝敬父母,不愛護公物,體罰學,.圍攻老師,逃學厭學,考試集體舞弊,學生互相歧視,擾亂社會治安,青少年犯罪等等現象讓人觸目驚心。如果我們冷靜地分析一下當前教育戰線的一些怪現象和存在的問題,不應該好好反思麼?

但願有識之士能對大陸中小學校的教育現狀憂思,促成教育機制的健康,完美與和諧,但願大家都來關心教育,關心老師,理解老師,理解學生。

理解萬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