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中國人是羊的傳人散文

本文已影響 3.56W人 

中國人是“羊的傳人”?祖先最早以羊爲部落圖騰中國人是“羊的傳

中國人是羊的傳人散文

中國人一向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其實這一說法是後來的事情。在‘龍’這種傳說中的動物沒有出現前,‘羊’是不少部落的圖騰。”民俗學者倪方六指出。

羊是人類最早開始狩獵和馴養的動物之一,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從誕生起就與羊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據最新考古發現,距今大約8000年前的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以及距今約7000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都已出現了陶羊。

“羊大爲美”、“羊魚爲鮮”、“羊食爲養”、“羊言爲善”……從中國漢字中同樣能捕捉到大量關於羊與早期文化生成關係的信息。

在羊年即將到來時,爲讀者細細盤點“羊的基因”滲透進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

“龍的傳人”之前先是“羊的傳人”

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龍”。這樣的觀點會不會嚇你一跳?

“中國人一向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其實這一說法是後來的事情。在‘龍’這種傳說中的動物沒有出現前,‘羊’是不少部落的圖騰。”民俗學者倪方六指出,可以說中華人文始祖是與羊“血脈”相承的——“三皇”中有兩位,伏羲、神農最早都以“羊”爲部落的圖騰,而不是“龍”。

倪方六介紹,神農,即炎帝,其地位比黃帝(兩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要高,影響也更大,所以古人將其合稱爲“炎黃”而不是“黃炎”。炎帝是一位農業專家,他又稱“神農氏”即緣於此。作爲傳統的農業大國,炎帝在中國古代更受尊重。《帝王世紀》記載,“炎帝神農氏,姜姓,母女登遊華陽,感神而生炎帝於姜水,是其地也”。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對此也有記載,炎帝母親女登的受孕地點在姜水的常羊(羊頭山),姜水屬羌地,這裏的羌人部落便以羊爲圖騰,可見炎帝一出生就與“羊”結緣,“血緣關係”非常緊密。

“那麼,很多人會質疑,爲何《山海經》上的炎帝是‘人身牛首’的半人半獸形象?”倪方六解釋說,古人圖騰崇拜是一個不斷演化發展的過程。由於農業生產的發展,牛的作用變得比羊重要,地位也漸漸超過羊,成爲部落圖騰,炎帝“人身牛首”的形象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再後來,在炎帝與黃帝部落合併後,“牛”又被更爲強大的“龍”所取代,成爲民族統一圖騰。

至於被炎帝、黃帝聯手打敗的蚩尤,本姓姜,其所在部落早期同樣是以羊爲圖騰的。後來炎帝部落沿黃河東遷時,又把原先對羊的崇拜風俗帶到今天的河南、山東等地。在這些地方出土的漢畫像石上,都可以看到以羊頭、羊角爲圖案的畫像。

而伏羲屬於古羌戎氏族,原始圖騰就是“羊”,“羲”字中有“羊”,也正是“羊崇拜”現象的反映。後來伏羲所在的古羌戎改以“虎”爲圖騰,形成“虎氏部落”。

古代審美:“羊大爲美”“孕婦爲美”

除了“血脈”相連,“美”這一概念,也是直接因“羊”而產生。

倪方六介紹,東漢的《說文解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該書就將“美”字歸入“羊”部,稱“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美與善同意”。從許慎這個解釋中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審美即是“羊大爲美”:羊體大肉質好,吃起來才“美”。然而,許慎對“美”的解釋,在安陽殷墟甲骨文被發現後受到了挑戰,因爲甲骨文的“美”字並不是“羊大”形象,上邊並不像“羊”,而是人飾羊首的形狀,戴着羊角樣飾物,整個“美”字是戴圖騰標誌的人的形象。

“由此可見,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裝飾物來扮美了。”倪方六笑言,當時最美的打扮應該是“戴羊角”,形成了以“羊人爲美”的審美觀點。

已故古文字學家於省吾也支持這種觀點。而這一觀點在現代民族風俗中也找到了佐證,在青海河湟一帶古羌人發源地,過年時跳傳統的“老羊歌”舞蹈,舞者必須戴羊角帽。另在一些少數民族宗教活動中,尚有戴羊面具跳舞祭神的現象。

甲骨文中的“羊”

在“羊人爲美”的基礎上,近年有學者又提出一種“懷孕的女人爲美”的說法。理由是,“羊”字在遠古是女性的象徵,商代青銅器父己簋上發現的一個“美”最能說明這個問題:上部以羊角代羊,下部是一個人,上肢攤開,腆着圓圓的肚子。其圓圓的肚子,代表女人懷孕。

可以說,無論“羊大爲美”還是“羊人爲美”、“孕婦爲美”,都是羊文化在中國古代審美觀念中的多元反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