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六月杏兒黃散文

本文已影響 2.58W人 

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杏樹,更別說滿山的棗樹,核桃樹了。我第一次見到了窯洞,見到了羊羣,見到了水井……

六月杏兒黃散文

我是跟着媽媽和後爸來到這個小山村的,客車通不到村裏去,還有很長一段的崎嶇山路需要步行,在城市裏長大的我第一次體驗到什麼是真正的翻山越嶺。在媽媽的鼓勵下,氣喘吁吁的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後奶奶家。

十歲的我對什麼都是好奇的,嵌在土裏的窯洞,燒火的大炕,窯洞上升起的炊煙,院子裏的牲口篷,院外的碾盤……什麼對於我都是新鮮的,我好奇的跟着媽媽和村裏人一道端着衣服到小河裏錘洗,看他們從井裏拔起甘咧的井水……在那個淳樸原始的小山村裏,我享受了一個自由輕鬆的假期。

村子裏有很多果樹,桃樹,杏樹,核桃樹,梨樹……我去的時候,杏兒已經成熟,本村的大姑姑知道我來,特意用籮頭擔了一擔送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杏,黃黃得在籮頭裏簇擁着,一個個擁擠着向我展示它們的熱情。我理所當然的享用着它們給我帶來的甘飴,意想不到,在這麼偏遠的地方,還有杏兒的香甜撫慰我。熟透的杏兒不好保存,大姑姑就把多餘的杏兒剝開,去除杏核,攤開晾曬在日頭底下,她說,這樣曬兩天就成了杏幹,泡茶喝是一味很好的飲品。我看着攤開的杏在陽光下一點一點地失去水份,蜷縮起身子,黃澄澄的果肉羞紅了臉,在烈日下分外好看。忍不住拿起一枚杏幹品嚐,甜甜的略帶點酸,享受過陽光地暴曬後又添了一絲韌性,我不由得叫好起來,一家人看着我的狼吞虎嚥,哈哈大笑:家裏還有很多,樹上也還有很多很多,想吃杏幹是一件太簡單的事。

那個假期,我和山村第一次親密接觸,在晨曦的炊煙裏,在窯洞的智慧裏,在羊羣的悠閒中,感受山博大的胸懷,感受土地無私的慷慨饋贈,感受原生態不受污染的質樸。天是藍的,水是清的,炊煙裊裊,蛙鳴聲起伏,人們用汗珠供奉土地,土地以果實回報辛勞,那個假期,我走進了桃花源裏,走進了杏兒肥膩的甜香裏。

八月末,山村的晨曦中透着一絲薄涼,我和媽媽啓程上路,行囊裏有圓潤的山核桃,有圓潤的脆棗,還有珍藏了陽光精髓的杏乾兒,我們走過嫋嫋的炊煙,走過潺潺的河灣,走過那片奉獻了果實的樹木,走出了蜿蜒曲折的山路,迴歸到城市的喧囂裏。

時隔多年,我早已忘記了那個小山村的名字,留在我記憶裏的只是它的偏遠,貧瘠,以及原始的淳樸……

又是六月杏兒黃的季節,無意中,我又想起曾經的那個假期,曾去過的那片桃花源……

◎多彩的風景

在這座小城裏,我喜歡步行上下班。一是鍛鍊身體的需要,更是因爲我想看路上的風景。

有時候,有同事會熱情的邀我上她的車,我也是拒絕的,兩個人一起,一半的心在她身上,只有一半的心,騰出來看風景。要真正地享受風景,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纔是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在路上,我能看見冬日裏雪的安靜,純白是它的品格;我也能聽見夏日裏蟬的嘶鳴,那是它蟄伏在泥土多年之後的絕唱,“知了,知了”,愛情是需要讚美和頌揚的,即使迎接它們的是絕唱後無聲無息的消亡。

這個季節,我仍然行走在路上,看到景物衆多的色彩,享受着它們給我帶來莫名的欣喜。不信你看,光是那綠,就夠我整整欣喜春夏兩季了。

從春天青草吐翠開始,天公就以不同的色階賜予人間,疊合出裝點自然的大美景觀。帶着冬天的醞釀與發酵,萌動出美與動的圓舞。

最初的時候,春姑娘跑過來,對着杏樹耳語,杏樹聽懂了,吐出黃白的花蕊,一場貴如油的春雨過後,杏樹馬上抽出嫩綠的枝芽,一種顏色的告別,永遠是另一種顏色的開啓。我還來不及問詢那些杏花都去哪了,枝芽就變得更加的青翠,它腳下的草地一片碧綠,宣告着:初夏來了。

我的視線被路邊深深淺淺的綠吸引,我原來並不知道原來綠有這麼多種。大自然的調色盤子潑灑出不同的色彩與景觀,讓我目不暇接。

高大的白楊樹是森林綠,寬大的葉子遮起一片陰涼;槐樹則是深綠色的,枝條伸展着,在最美的季節裏以優雅的姿態挺拔;後邊的`松樹也換了新裝,披着墨玉綠的裙襬重返年輕;花壇裏的灌木叢剛被整齊劃一地修剪過,梳着茶綠的劉海,如同韻律團體操的隊員虎虎生威。草坪是中綠色的,在噴頭噴射出的涓涓流水中滋潤着,熱鬧着;還有一些我叫不出名的綠植,或豆綠,或蔥綠,或橄欖綠,或蘋果綠……都在歡喜着我的眼,愉悅我疲憊的心靈。

有時候我也會停下來呆呆地看一會兒樹,我能感覺我眼中的那片葉子在與我對望,它的視線與我凝望的目光隔空交匯。葉子的顏色很是明亮,那麼得亮,在淺淺的薄光中,我竟分不清那究竟是它的鋒芒之光,還是一層盈盈的露水之光。

透過這綠色,我擡頭遠看,天也彷彿被這綠色暈染而更加清亮蔚然起來;還有云的舞姿在綠的上空更顯得飄逸嬌媚;樹中的涼亭白得純粹安逸;連腳下的石子路都越發斑斕靈動,走在這風景裏,我感到自己也變成初夏了。

何況還有花壇裏金黃的月季,花香醉人惹着成羣的蜜蜂蝴蝶,翩翩地飛舞着;火紅火紅的映山紅開得火紅而熱烈,象徵着充滿激情與希望的生活;紫色的鳶尾花驕傲的盛開着,典雅而端莊……更有藍天上騰空而起的風箏,有的飛向左,有的飛向右,把天空點綴得五彩斑瀾。

還有眼角波光流動間瞥見的建築,在落日的餘暉下建築隱退,它們的顏色和線條鏤空浮現。顏色深淺參差,線條黑墨分明。微風剛好吹起柔軟的枝條,建築上一扇一扇窗的豎與橫之間彷彿是一種佈局,樓與樓的彼此依靠和排拒之間,又像在進行一種埋伏的對話。

大自然的風景是說不完,道不盡的,是充滿活力的,如此讓人歡喜雀躍。

跟風景相處的時間長了,行雲流水間,萬物映在眼底,突然悟到:真正能看懂這世界的,不只是自己的眼睛,還有自己的心!

正如龍應臺所說:每一個被我“看見”的瞬間剎那,都被我採下,而採下的每一個當時,我都感受到一種美的逼迫。因爲每一個當時,都稍縱即逝,稍縱,即逝。

所以路上皆風景,心晴通且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