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又是一年糉葉香散文

本文已影響 2.59W人 

“糉葉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小女兒有板有樣地朗誦起了端午的童謠,看着她那粉嫩的小臉,腦海中浮現的卻是兒時的我,還有那端午節的菖蒲和糉子。

又是一年糉葉香散文

一、爺爺的蒲子

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節,從盼過年的新衣服,到盼寒食節的紅雞蛋,再到盼端午節的糯米糉子……時間就是在這些有期盼的日子裏活了起來,閃耀了無數個夜空。

記不清哪一年的端午節期間了,那時的我比現在的小女兒大不了多少吧,梳着兩條麻花辮,蹦蹦跳跳地跟在留着山羊胡的爺爺身後,到鄰村的河畔玩,一起尋着聲音找鵪鶉、割菖蒲、拔艾草。

這條河不知在這裏流淌了多少年,偶或傳來野鵪鶉幼鳥的鳴叫,藍天白雲相互纏繞,清風陣陣,吹得河堤上的樹葉嘩嘩作響。這裏的河灘少有人來,沙石交疊,有點擱腳。河灘上到處都是有些尖銳葉子的草,還時不時碰觸到我穿着涼鞋的小腳丫。這時爺爺便會時常回過頭叮囑我,一定要看好腳底,小心走路,不要被劃傷了。還告訴我以後再出來這種地方,不能穿涼鞋,要穿布鞋才行。每當聽到爺爺邊走邊喘着粗氣關心我,我總是笑嘻嘻地答應着他的話,但是還是會趁他不注意,忍不住故意去踩那些尖銳的小草和凸起的沙石,直到被扎疼了,甚至被劃傷了,纔會灰溜溜地跟在爺爺後面,繼續當起乖孩子。

當靠近河岸時,一大片高昂着棕色蒲頭的菖蒲映入眼簾,我驚喜得叫了起來,那麼多蒲子啊!這時爺爺又會嚴厲叮囑,小孩不能靠近河邊。他去用鐮刀割下拉蒲子,拿上來給我玩。我只好摩拳擦掌地站在河邊看爺爺割蒲子,一邊看着不知多深的河水犯嘀咕,一邊卻在心裏想着,怎麼去夠一個鋪子上來呢?不等我想出辦法,爺爺便割了一大把蒲子上岸來,當我摸到比手指還粗還長的、堅硬的蒲子頭時,竟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覺得這一定是世上最好玩、最神奇的寶貝了。接下來,這些大蒲子會成爲我們幾個小孩子最好的玩物,無論敲打着玩,還是把它們胡亂刻成稀奇古怪的樣子,總之,都會帶給我們源源不斷的驚喜。

爺爺一向是個嚴肅的人,平時很少言笑,但是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他卻總是忙得不亦樂乎,認真而又莊重地做着節日裏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一切事物。每年的端午節,也是家裏必過的節日之一,雖不是喜慶隆重的日子,但也或多或少地,從大人們的言談舉止之中感受到這個節日的重要性。從小就聽爺爺講過端午節的來歷,說是爲了紀念投汩羅江的楚國大詩人屈原而設。五月初五是屈原的忌日,當時周圍的民衆在這一天包糉子投放到汩羅江中餵魚蝦,是爲了避免魚兒破壞大詩人的身體,後來這個習俗便被一直延續了下來,每年的這一天也被定爲端午節,成爲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雖然現在的`我,已經不認爲爺爺的故事多麼值得考究,但是我還是萬分懷念有爺爺在身邊的日子。好想再次聽爺爺的教導,跟着爺爺一起尋野地裏的鵪鶉,一起捉螞蚱,看他用手捋着稀疏的花白鬍子,調教他的畫眉鳥,看他給我摘又大又好玩的蒲子……如今,爺爺早已經去世多年,我也再沒去過那片有蒲草的河邊,不知那些曾經的美好印記,和那閃着金光的蒲子是否還在……

二、爸爸的糉子

那些年的端午節,對大人們來說是莊重而又神聖的,他們會把菖蒲和艾草掛到門梢,用來辟邪、祈福,而對於我們這些不諳世故的孩子們來說,只要是過節,就意味着吃好吃的。於是每到端午節前夕,我和弟弟便會掰着手指頭數,還有幾天,就可以吃上又大又甜的糯米糉子了。

記得上小學期間,有一年的端午節到了,我們像往常一樣焦急地等在家門口,等着下鄉趕集回來的爸爸,給我們帶來糉子吃。可是,這一次和往常不一樣,我們竟然苦等了一天,也不見爸爸回來。直到天黑時,才聽到爸爸那輛吱扭作響的自行車的聲音。姐弟倆不約而同飛奔出房間,衝向了衚衕口。記得那天的風出奇的大,爸爸的頭髮被吹成了蓬勃的雄獅一樣的髮型,滿臉灰塵的他一看我們姐弟倆衝出來,馬上咧開乾裂的嘴脣笑了。衝到自行車跟前的我們着急地問:“爸爸,你給我們買糉子了嗎?”爸爸說:“當然買了,就是爲了買糉子纔等到快黑天才回來。”聽到爸爸的話,我們既驚喜又疑惑:今天天不亮時,遠遠就聽到有吆喝着賣糉子的,怎麼會等到黑天呢?直到一家人進了屋,爸爸從舊皮包裏拿出包得嚴嚴的兩隻超大個兒的糉子時,娘和我們姐弟倆不禁都看呆了!好大的糉子啊,從來沒吃過這麼大的糉子呢!等了一天的陰霾心情一掃而光,姐弟倆一臉的饞相畢露。爸爸讓我們先喝點熱水再吃,糉子已經涼了,但是這絕對是最好吃的糉子。我忍不住擡頭問正一臉自豪地看着我們的爸爸:“爸爸,你怎麼知道這個糉子一定比別的好吃呢?”“因爲早上我去賣菜的時候,看見賣糉子的竹筐上面挑着兩隻特大的糉子,比竹筐裏那些大一半,就想要這兩隻,筐裏的賣5毛錢一隻,這兩個我給他兩塊錢一隻,但人家就是不肯賣,說這是專門用來招引顧客的,賣了就沒有招牌了。於是我就先賣菜去了,等到賣完菜,人也少了,糉子都賣得差不多了,我也沒啥事就等着買那兩隻糉子……”聽到這裏,孃的臉色變了,用不自然的聲調說:“就爲兩個糉子,值當等到天黑嗎?”在父母慈愛的目光中,我和弟弟終於小心翼翼打開了這渴盼許久的糉子,剛吃一口,那種香糯的味道便盈滿了脣齒之間,晶瑩剔透的糯米里,包裹着挨挨擠擠的、紅亮又飽滿的大棗,清甜、香糯,糯米帶着特有的勁道和口感,紅棗皮薄肉細、入口即溶,姐弟倆不禁異口同聲地讚歎出聲:“真好吃!”我們讓爸爸和娘與我們一起嚐嚐,但是他們如何也不肯嘗,就那樣樂呵呵地看着我們陶醉的吃相。那是至今爲止,我吃過的最美味的糉子,從此再也沒有遇上如此好吃的糉子了。我想,那一年,那兩隻糉子的味道,弟弟和我終生都不會忘記了。

時隔多年,歲數與無數個端午節並肩而過,對兒時那菖蒲和糉子的懷念卻越來越深。住進了城市,卻沒有了那長滿菖蒲的小河,也沒有了敬愛的爺爺;如今,生活水平高了,每天大街上都有叫賣各式糉子的,糯米的、黑米的、豆沙的、竹筒的……各種口味,各種造型都有,卻再也找不到當年爸爸買過的那兩隻色香味俱全,令人久久不能忘懷的糉子了。

又是一年糉葉香,與爺爺摘蒲子的日子,和爸爸的那兩隻特殊的糉子,都已漸趨走遠,取而代之的,是那份越來越濃的親情和牽掛,在此,惟願天下父母、親人,端午安康,一生無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