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寂寞天柱雨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1.79W人 

去天柱山,兩次登山都是遭遇雨水,山中的細雨帶來了霧嵐,正所謂“山色空濛雨亦奇”。雨水給天柱山增添了一份神祕,大凡雨中的青山也自有一份寂寞在,就像餘秋雨先生筆下的《寂寞天柱山》所描述的那樣。或者這寂寞印象已經先入爲主,而山中遇雨,恰恰又印證了這份寂寞。有句詩說:“我看青山多嬌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用在這裏是否可以改爲:“我看青山多寂寞,料青山看我亦如此。”此行人數不少,但大家是因爲會議臨時湊在一起的,彷彿寂寞個體的疊加,一路之上,更多的還是寂寞眼觀寂寞山,再加上雨水的註腳,感覺眼裏的天柱山更加清寂和空濛了。

寂寞天柱雨散文隨筆

寫作人常說要耐得起寂寞,一座山又何嘗不是呢。天柱山位於江淮之間,偏臨長江,交通的快捷便利,使得能夠葆有一座山的寂寞更加不容易,或者這寂寞並非人力物力刻意而爲,實在是一種機緣所致。相比於黃山和九華山的聞名遐邇,天柱山是相對寂寞的,和名山大川充斥着旅遊人潮以及所帶來的污染和破壞相比,同樣享有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之稱的天柱山,它的適度寂寞,對於這座山和遊人,不能說不是一件幸事。

這次登臨恰逢四月,正是滿山綠葉初綻、映山紅怒放之時。今年的連綿雨水來得未免早了些。天柱山爲長江、淮河的天然分水嶺,相傳,天降雨水是非分明,山體陽面雨水匯入長江,陰坡雨水流入淮河。登山的前夜我們宿在天柱山腳下,一夜風雨,我想象着山上該是雨水如注,當雨水分別注入南北的河流,那聳入雲霄的天柱峯該是多麼的寂廖。

第二天,當我們在第二道纜車青龍澗坐上登山索道,雨中的纜車上,我看到,雨水落在山體裸露的岩石上,落入山坡茂密的樹林中,也落到我以及同行者的臉上和身上。當纜車升到了最高點,我們每個人也都成了天柱山的一個支峯。天柱山的纜車是開放式的,雨水一無遮攔,也就是說,作爲一座支峯的本人,左半身的雨水將落入淮河,而右半身的雨水將注入長江。我甩了一下雨衣上的雨水,我羨慕這些雨水,它們可以代替我去長江和淮河暢遊。也只有在天柱山,纔有了把一個人變成一座山峯的理由。

天柱山本身並不留存雨水,它只在次高峯天池峯上,保留着一汪清澈的水,只幾尺,這汪水漬就是天柱山的天池,也是全中國境內最小的天池了,天池在一塊巨大平整的青石上,站在這裏,晴天可以眺望最高的天柱峯。今天不行,下雨,還有霧,只能看到石頭周圍的松樹和懸崖。天池周圍整日霧嵐瀰漫,據說,無論山下怎樣旱澇,它都是不會乾涸的。就像我們,本身也同樣留不住天上的雨水,但在我們內心深處,同樣留有一方小小的不會枯竭的天池之水,它的'清澈和純淨長久地陪伴我們,洗濯我們,滋養我們。

山上有國內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煉丹湖。湖周圍有東漢末年左慈煉丹的煉丹臺、煉丹洞、煉丹竈。我進去時,還可以看到洞頂似煙燻的一層烏黑。天柱山自古爲道教修真養性的仙景之地。在自然界,水一直是道家所推崇的至高元素,老子的《道德經》裏這樣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就是說,天底下沒有比水更柔軟的東西了,然而攻堅的能力卻沒有勝過水的,因爲沒有東西能替代它。

無論是雨水、湖水,還是山腳下蜿蜒流淌的皖河之水,我覺得,正是水造就了天柱山的鐘靈毓秀,也使得天柱山有了讓人親近,甚至想留下來的理由。當年大詩人李白、蘇東坡、黃庭堅來到天柱山,都不約而同地生出要把此山當作長久居住地的想法。李白詩曰:“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我們也是來到這裏才從美麗的導遊小胡的口中知道,這裏還是周瑜以及美女大喬小喬姐妹的家鄉,聽說附近還有一口胭脂井,井水是胭脂色的,就是當年美女洗臉用過的。然而,我們終究還是帶着不捨離去,在小胡姑娘的優美的黃梅調歌聲中前往天柱山腳下的天仙河———在白馬潭漂流中,我所看到的清澈的溪水,正是從天柱山上奔流下來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