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家鄉的糉子散文

本文已影響 1.28W人 

端午節的腳步由遠而近,我彷彿已聞到了家鄉的糉子香。

家鄉的糉子散文

江浙一帶的糉子,從材料的多樣性和程序的繁瑣度,都遠勝家鄉。從鮮肉、板栗、蛋黃到豆沙等,五花八門,琳琅滿目。可,一到端午,我懷念的依然是家鄉的糉子。

記得小時候,端午節前幾天,母親便開始着手準備包糉子。最先需要準備的是糉葉,可以從街上買,也可以親自到山上採摘。兄妹幾人就着這由頭有了去山上瘋跑的機會,哪裏會謙讓,一放學,便已沒了人影,比賽摘糉葉去了。我人小,個子不高,只能在比較平坦的地兒摘幾片別人挑選剩下的嫩葉,而哥哥姐姐卻總能摘回大且韌性極好的糉葉,這樣的葉子據母親講,經過蒸煮後,會發出濃郁的香氣,並能滲透到煮熟的糉子裏。根據戰果,我被罰在家裏洗糉葉。雖然眼裏滿是對哥哥他們能去山上的羨慕之情,但也只能乖乖地蹲在水池邊,將糉葉洗淨,疊好,以備母親選用;母親也會在端午前夕將糯米浸泡一個晚上以備用。到了端午節,每每看到母親開始捲起袖子和洗手的時候,我便也摩拳擦掌,像個沒頭蒼蠅似的在母親身邊亂轉,想參與,想在桌邊佔有一席之地。母親拗不過我,便手把手地教我包糉子,我信心十足地學着母親的樣子,以爲十分地容易。可,糉葉到了我的手上,便十分地頑皮,不聽我使喚,不是這個角漏米,就是那個角不夠尖,或者就是三個角被我包成了四個角。看着母親的漂亮而結實的成果,我才明白,看似簡單的事物,其實一樣需要技巧與熟練度。

有時,母親忙乎得太遲了,怕影響我們第二天上課,便讓我們幾兄妹先去睡,說等糉子一熟就叫醒我們。我們怕被父親責罵,便一個個極不情願地假裝上牀睡覺,眼睛卻睜得比銅鈴還大,心裏計算着時間,只等母親揭開鍋,我們便呼啦一聲全起牀了,衝向竈臺,冒着手被燙傷的危險,抓起一個糉子就開始品嚐,母親邊笑罵着,邊爲我們準備着白糖。看着我們吃得津津有味,母親也笑得咧開了嘴。那一刻,母親的滿足與幸福,全在那一隻只冒着熱氣的糉子裏。

那時家裏沒有冰箱,爲了讓糉子能保存得長久些,母親會將糉子一串一串地掛起。到放學歸來,架着凳子扯下幾個糉子來,還沒等剝開,涎水已在舌尖打轉,恨不得連糉葉一起吞下。一陣風吹來,那掛着的糉子在空中蕩啊蕩,像極了一串串風鈴。只是,母親的糉子風鈴,飄出的不僅僅是美妙動聽的音符,還有一縷縷醉人的棕香。以至於我在睡夢中,聞着那香味,還不停地砸吧着嘴和吞嚥着口水。

記憶中的糉子,除了母親的白米糉,還有街邊的鹼水糉。鹼水糉的特點是在白花花的糯米里加入些許鹼水,改變了白米糉的原汁原味,卻又別有其獨特的風味。待煮熟,剝開後呈淡黃色,晶瑩剔透,甚是誘人。放學回家的路上,聽着街邊老奶奶的叫賣聲,我是禁不住誘惑的。來到攤前,拿個小板凳坐着,老奶奶便開始熟練地剝糉子,完全剝開後,用一根竹籤穿起,蘸上絲絲甜潤的'紅糖,放到嘴邊,從一開始的假裝斯文到後面的狼吞虎嚥,是我全部的寫照。夕陽的餘暉,斜照着板凳上的一老一小,將我的饞嘴、開心和老奶奶親切的笑容一一定格,成了我揮之不去,時時念想的記憶。

家鄉的糉子,包裹着兒時親自參與的熱情,包裹着母親的愛,包裹着我路邊童年的記憶,還包裹着我對家鄉的思念與嚮往。

等着我,我會回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