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中秋,踏月歸來的散文

本文已影響 3.45W人 

月明中秋,今夜無眠。披一襲夢的長衫,衣襟上印滿山茱萸的涼涼淚滴,站在如水的月光下,採一朵百合做盞,斟一盞清輝當酒,遠方的親人呵,讓我們以此圓月爲明鑑,舉杯共飲中秋團圓酒吧!

中秋,踏月歸來的散文

皓月當空,窗前舀不盡月色如泉,卻澆不透重重思親旅愁。誰在月下吹簫?簫聲若橋,橋那頭的老屋老樹生長在村口,屋後映一片桑梓的光芒……

那明月,那故鄉……

此刻,我又憶起家鄉的中秋節了。

家鄉的中秋節較講究,早在離節日二十來天,母親就開始操辦起來。當矢車菊晶瑩如夢地註釋着大山的寧靜,正午的陽光把土道照成紅亮的綢帶時,母親便扎着樸素的藍頭巾,順着土道的紅綢帶,去打鼓嶺的山坎裏收割玉米、黃豆了。燠熱的風陣陣吹來,年輕的玉米站在寫遍青史的山上,燦爛着黃金的情緒,在風裏甩着醉紅的穗須。母親把女人的腰肢彎成古老的象形文字,臀部撅出緩緩的坡度,“刷刷刷”地割倒一片青紗帳。一肩挑起蓬蓬遠山的兩捆豆莢和玉米棒子。

母親把玉米紮成小捆架堆在屋檐下,讓深秋的陽光將它釀熟炒香。豆莢則攤在禾場上,等待脫粒。傍晚,紅蜻蜓被夕陽點燃透明的翅膀,母親就點燃幾炷艾香,插在禾場上薰牛蠅。然後把磨得油亮的椆木連枷搬出來,高高地揚起。連枷在彈性的豆莢上起落着,燥香的豆粒立即爆飛起來,濺成生命的雨點。打完了豆子,就去後山,從地平線上刨出毛茸茸的腳板薯。腳板薯、玉米和黃豆,這三樣土產是家鄉中秋不可缺少的節日佳餚。

母親一針一線地納着不眠,一鍋一鏟地炒着晨夕,終於把一個香噴噴的中秋端到我們面前:紅亮的野豬臘肉燉玉米,紅椒血漿嫩姜炒肥鴨,黃豆芽拌精肉絲,油炸豆腐和板薯排骨。一桌美味把節日的丰度渲染得恰到好處。

當一輪滿月似揭去秋山紅蓋頭的美麗新娘,容光煥發地出現在我們面前時,父親似乎被她豐滿、皎潔、喜氣洋洋的姿色深深打動了,他發一聲喊:“到天井裏吃!”我們幾姊妹便踩着古老節俗的莊嚴節拍,把紅漆黑飯桌擡出來,把大肚子陶罐米酒捧出來,把空心月餅和紅眼柚子擺出來,把豐收的喜悅和節日的甜蜜亮出來。一家老小圍坐在圓圓的明月下,吃圓圓的.月餅,喝紅紅的枸杞釀酒。談濃濃的親情家事,話秋後的雨水墒情……歡歌笑語被月色翻曬得又爽又香。

水之湄的故鄉,木樓籠一片被月色鍍亮的煙水。風輕雲閒,嵐霧茫茫,山影因遙遠而趨向永恆。在嗚嗚簫聲隔河傳來時,父親說,這是韓湘子在月下弄簫吧。接着他給我們講韓湘子,講張果老的傳說。簫聲似流動的河,流着父親的傳說,流着顫慄的音符。我彷彿看見一尾尾透明的小魚從簫孔中流出,伴隨着簫音遊了過來……

歲月山一程水一程地漂泊過去,風流的舟楫已打撈不出季節的沉沙。是誰把掛在牛角上的中秋月,和我的童年一起取了下來,隨着乾草車搖搖晃晃地走出了天邊?離鄉遠遊,寄居在陌生的城市。每逢中秋來臨,總與明月有約,徘徊湖岸,擡頭看天上與親人共賞的玉輪,是那樣璀璨輝煌,低頭看水中月影,又是那樣破碎迷離,我似乎明白思念親人的弱水三千比磐石堅硬。它與時間一樣,誰也敵不過它的無聲而持久的浸潤。

離土的秧苗,在銀色的月光下,會病怏怏地難以成活,直到家書的陽光照射過來纔會生機復甦。藍墨水的上游是月下的赧水,枕着鄉夢把身子躺成了月中桂樹的一條根鬚,讓它伸入故鄉土壤裏的最深層。

此刻,遊子的心已蒼老成遊不動的魚,伏在北國某個驛站的涸轍裏,與月光相濡以沫。想像委婉纏綿的赧水,一片水映波光在柴門縈繞,母親老樹一樣生長在家門口。秋風已摸到她的涼意,月光磨亮她的額紋。不倦的是她的期盼,不老的是她的呼喚。放逐的白雲,砍斷的流水,雲容水貌已勸不轉望斷秋水的母親進屋。

母親,夜已深,露已濃,請您回到屋裏去吧。請您把應節的山貨,甜透我童心的幹柿餅、紅雞爪果收起來吧。等兒歸來在您滾燙的凝視中細細咂嘗。也許您等不到下一個中秋月圓,生命的老樹就轟然倒下,遠遊的兒子也許見不到您金菊笑容的盛開,滋潤不到您叮嚀的涓涓細流。不,決不讓老天這樣殘酷地對待您。讓天降吉祥假以母親天年,讓母親能等到兒子歸程的足音敲響。兒已整理好滿是塵土的背囊,今夜就匆匆入夢,踏月歸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