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關於買菜的散文

本文已影響 1.59W人 

一個白髮蒼蒼的六十多歲男人,拉着一個買菜用的拉桿車,悠悠閒閒地走。身旁,或者,身後不遠,總有一個白髮染成黑髮卻依然遮不住花甲本色的女人跟着。那個男人就是我,那個女人就是我老婆。

關於買菜的散文

我們倆,夫行婦隨,走出家門,走出樓門,走出小區,走進街巷,去買菜。

最近幾年,我們兩口子在省城做陪讀,時不時出門買菜,成了我們人生一大樂趣。

何樂之有?且聽我慢慢道來。

本來,我們所住的小區裏也有一家蔬菜店,但是,我們卻喜歡捨近求遠,去距離家裏大約三四里地的菜市場或者蔬菜店去買菜。走出小區去買菜,一般來回得有六七八里地的路程,這六七八里地,得一步步丈量。

我老婆是個慢性子人,平時悠閒無事,我們倆在小區裏踱步,總是慢悠悠的,我心急也白搭。出了門,走在大街上,環境逼人,人家都步履匆匆,如果我妻子還偏偏蝸牛一般,也許就成了人家的攔路虎,她自己心裏也過意不去,大概從衆心理就逼迫她加快了腳步。加快腳步走路,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這道理,我比老婆更明白,所以,我有意的將步速加快一些,以此來帶動她加快步伐。

我們兩口子出門去買一趟菜,來來回回,大約總需要一個多小時。一個多小時,六七千步的路程,比較快的行走速度,就成了我們鍛鍊身體的極好方式。老話不是說嘛,“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活不活九十九咱們另說,多走幾步路程,讓眼前的身體有活力,健健康康的,現得益啊。

有時候,走到有健身器材的休閒區,在健身器材上,拽拽胳膊,練練臂力,伸伸腰,擡擡腿,自然又增加了體育鍛煉的強度。

出門買菜,強身健體。此,一樂也。

老兩口人在異鄉,人生地不熟,時間久了,總有陌生感、寂寥感時不時地攪擾心靈,而且,總在家裏憋着,安靜倒是安靜,卻又自然會憋悶得慌。

買菜路上,人在大街走,喧囂撲面來。汽笛鳴響,車流如潮;人頭攢動,步履匆匆;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擦肩而過。走出安靜,跨進喧囂,自然神經有些緊張。事物總有兩面性。安靜讓人鬆弛,鬆弛會慢慢讓人困頓。人進花甲,困頓與早衰幾乎連理共生。喧囂讓人緊張,緊張會逐漸讓人亢奮。亢奮未必就是壞事兒,它不用轉身,就可以直接變臉爲興奮。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喧囂就意味着生機和活力。所以,走在喧囂的大街上,我們就走進了生機和活力。

看着小夥子在大街上渾身是勁健步如飛,自己身上也彷彿平添了氣力,不再是老氣橫秋。

看着時髦姑娘肌膚如雪,花枝招展,搖曳多姿,還真是美麗的享受。不由對老婆說:“看看現在姑娘這衣服穿的,渾身上下,該凸的凸,該凹的凹,盡顯優美曲線;想想你當姑娘時候,穿着又胖又大顏色又老氣的衣服,曲線都被遮蓋沒了,像個圓木桶。”

老婆撇撇嘴,無言,微微一笑,了之。

“看看,公共單車又多了一個新品牌。”單車多了,大街上奔跑的汽車自然減少。

“看看,現在的公交車幾乎都是綠牌照。”綠牌照意味着什麼?新能源。

公共單車多了,汽車減少了,有了新能源的使用,污染少了,霧霾天才會逐漸縮小,晴空萬里的`天象纔會越來越多,我們整天呼吸的空氣纔會越來越清新。

“好傢伙,瞧瞧,這原來的小吃一條街,從南到北,小吃鋪都拆了。”拆了小吃鋪,想買些價廉味美的小吃沒有那麼方便了。但是街道加寬了,走路順暢了,再也不用時時擔心被車撞了。過去煙熏火燎的氣味,也杳無蹤影了。路兩邊栽了花草樹木,養眼了。

現在,城市裏的綠化和美化越來越好。我們小區外面的南北通衢兩邊栽滿了薔薇,晚春季節,薔薇花開,蜿蜒如牆,自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現在,正是夏天。我們常經過的一條小巷裏的鐵柵欄牆上,綠藤纏繞,綠茵如壁。綠葉叢中,紅豔豔的凌霄花,迎着燦爛的陽光,次第開放,詩意而浪漫。一路走來,一路賞不夠的優美景緻啊。

出門買菜,看人間生活潮流洶涌,瞬息萬變,見自己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好,這不就是一種享受嗎?此,二樂也。

走到菜市場,還未及買菜,看見菜架上擺放的許多蔬菜,眼睛就爲之一亮。

其實,心知肚明,菜市場裏的蔬菜,爲了保鮮,也爲了品相好,攤主們大多都噴了水。噴了水的蔬菜,自然水靈靈,鮮嫩嫩,一樣樣陳列在那裏,就像待嫁的閨秀,爭奇鬥豔,充滿誘惑力。

這許多新鮮蔬菜,看一眼,就覺得美不勝收。

綠的,如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大白菜,莖幹頎長的芹菜,團團圓圓的綠色包心菜,圓蓬蓬的綠西蘭花菜,葉片豐腴的菠菜,莖葉肥厚的油菜、青白菜、油麥菜、苔菜、生菜、茼蒿,圓而彎長的絲瓜,頂着毛茸茸的細刺的黃瓜,一捆捆的蒜薹、豆角,一樣樣,淺綠深綠,抑或是青翠。白的,如圓蓬蓬的白西蘭花菜,白淨淨的白蘿蔔,根部如玉的萵筍、竹筍、茭白,圓滾滾的一節節鮮藕,佝僂着腰的一根根杏鮑菇,一樣樣,或如和田玉,或如奶油,或如象牙,總是潔淨純白的底色。紅的,如拳頭大小的西紅柿、荔枝大小的聖女果、頭粗尾尖的胡蘿蔔,彎彎的紅辣椒,一堆堆,紅得鮮亮。紫茄子、紫甘藍、紫洋蔥,更是紫得泛光。黃辣椒,橢圓形的土豆,黃得各有風韻。還有各種蘑菇,單生的,簇生的,長的圓的,粗的細的,舉着一把圓傘的,頂着好些傘的,頭頂彎逗號身拖細長尾巴的,形狀各異;白色的,棕色的,顏色不同。

看着這些新鮮的蔬菜,讓我想起五六個月大的嬰兒,飽滿滿的嬰兒肥,鮮嫩嫩的肌膚,嬌憨憨的奶聲,新生之美自然喚起滿心的愉悅。

當年,齊白石在他的畫作裏畫了許多蔬菜,大概也是因爲他被蔬菜之美誘惑。後來,也有不少人模仿他,以蔬菜爲素材,畫了許多蔬菜畫。可惜,我沒有他那份精湛的藝術手段,模仿不來,畫不出來。畫不出來,就在一個個菜攤前多轉悠一會兒,一樣樣,慢慢的,盡情欣賞菜市場裏數也數不清的原生菜,原生菜,怎麼着也比畫裏的菜更具真實感吧?

買菜,就是一場很好的審美欣賞活動。此,三樂也。

菜市場是市場貿易場所。在菜市場裏,一樣也能瞭解到經濟發展的趨向,把握到市場調節的功能。

一般而言,應季蔬菜,價格就便宜;反季蔬菜,價格就貴。反季蔬菜,必須有保溫設施和場所,投入成本自然要高,價格自然會隨之增高。價格隨着蔬菜生產成本的高低而浮動。這道理,一般小市民都懂。但是,也有反常的。就說蒜薹吧。按一般規律,平常時節,新蒜薹下來,菜市場裏投放的蒜薹就會多些,價格也要便宜些;冬天裏,價格就貴。貴就貴在長時間的保鮮投入上。今年新蒜薹該收的季節,老家人在微信上說,縣城超市裏、菜市場上的蒜薹只賣兩三毛錢一斤,我們兩口子走進菜市場,卻發現省城裏的菜市場裏卻沒有蒜薹了。問賣菜的攤主:“現在正該是蒜薹大量上市的季節,怎麼就沒了呢?”

攤主大大咧咧地說:“太便宜了唄!”

“便宜就不上市了?”

“你沒聽說啊?蒜農找人提蒜薹,提完了,讓人家拿走,還得管人家飯吃。提下來的蒜薹,那便宜的,白送都沒人要。今年種蒜的,又栽了!”

“這麼便宜,城裏市面上蒜薹應該多得買不完纔是啊!”

“你說得輕巧,太便宜了,無利可圖,批發商不願意收,搞運輸的不願意運,城市裏就進不來,你們當然也沒地方買咯!”

看沒,物賤傷農,也傷害我們這些消費者。

最近這些年,蒜薹價格就像過山車。有一年,種蒜的少了,供少於求,一斤大蒜能賣到十塊錢一斤,一斤蒜薹也四五塊,真的就成了“蒜你狠”,蒜農和倒騰蒜的商人就發了財。我們老家縣裏有一個年輕人,貸款囤積了幾十萬斤大蒜和蒜薹,到年關,大賺了一筆。可是,下一年,好些農民被上一年的大蒜和蒜薹的高價誘惑,蜂擁而上,紛紛種起了大蒜,結果,種蒜的多了,供大於求,大蒜和蒜薹價格一落千丈,又成了“蒜你賤”,蒜農就倒了黴。我們老家縣城裏那個倒騰大蒜和蒜薹的年輕人,賠得血頭血臉。

進了菜市場,才瞭解到,原來,今年,又碰上了“蒜你賤”,而且,越是“蒜你賤”,城裏人反倒越吃不上價格便宜的大蒜和蒜薹。

城市菜市場裏大蒜和蒜薹價格的升與跌,裏面所蘊含的經濟學道理多着呢。道理很深奧,菜市場裏卻很直觀,賣菜的攤主幾句大白話,勝讀好些本經濟學著作。如果我們兩口子不走進菜市場想買蒜薹,對蒜薹裏面所蘊含的深奧道理哪裏會有這麼零距離的觀察和體驗?

買菜,就是一堂很好的市場經濟學大課堂。此,四樂也。

有此四樂,我們兩口子當然樂此不疲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