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安期峯上山石情散文

本文已影響 1.91W人 

從普陀桃花島回來,一直沉浸在島山海天的秀色之中,久久回味,感觸萬千。

安期峯上山石情散文

記得那天遊賞磨盤神仙谷“九瀑十八潭”,遊走水坑漁村石階村道後,就乘車上安期峯。當車在安期峯之陽的“之”字形公路上盤旋而上時,從車窗望去,外面的山景,秀色引人,而那些凸出於綠叢之上,或如堡壘或如巨象或如團雲狀的山石,還有在劈山公路壁坎的那一種醉墨桃花石卻深深地刻進了我的腦海。我想,溪流是山的血液,泥土是山的皮肉,草木是山的衣裝,而山石是山的風骨。沒有風骨的山就會少了豪邁和挺拔,少了英姿和強勁。那一路看到的山石讓我對安期峯充滿了好奇和嚮往。

在安期峯半腰聖巖寺下下車,沿着傾斜的長長石階拾級而上。在雄起巍然的白雲之山,高聳挺拔的安期峯之腰竟然有精巧的池塘飛架安期橋,有宏大的寺院喧響經誦鳴磬之聲,人類的建築力量令人感嘆,人類如那級級臺階向登精神的嚮往卻也可歌可泣。然而我的視野卻爲那起伏的峯坡間的山石所佔領。看那山石,似臥似踞,若行若立,若分若離;有的如饅頭高隆,有的像沙發圍放,有的似畫屏高掛,恰罐筒直豎;有的如古藤斜掛,樹根拔地;那是在山的波濤之間,樹的綠潮之上猛然激起的浪頭,凌空而舉,雖靜若動;彼是半隱綠叢裏裝甲車隊,似乎等待着出發的命令;此是層層高累,塊塊旁牽的疊羅漢陣勢,那上層的石塊似乎一不小心就有掉下來的危險,卻千百年屹然不動……那千姿百態,別具風貌的山石情態,真個是“山腰藏景石瓏瓏”,哪裏是我簡單的言辭所能繪寫而盡。

就在這一片石頭的世界中,更有那一些石景,讓我注目:山雞起舞,松鼠展肢,野馬仰鳴,各種動物在這裏展示着自己的風姿。那處,羣獸們越坡競賽,爭相前行;而彼地,一隻山貓半蹲着陪伴直立的甲魚親和;這廂,青蛙、企鵝各負孩子,悠閒而行;而那一隻兔子,伸嘴豎耳,是在探尋着什麼,還是在思考着什麼?多少個世紀的修煉,纔有了這偉岸的身形,山野逍遙是否比月宮裏自在……右邊峯腰,數頭仙豬向着這一帶山園奔來,是否是山園的熱烈和歡快把他們引出天庭,特來感受山地的放達……忽然山間彌散淡淡的薄雲,於是那一些山石的形象便都輕輕飄動起來,悠悠活躍起來,如夢似幻,飄逸的動態大有仙界的意境。莫不是安期生在輕甩手中拂塵,施展功力調動這一片山野的萬千氣象……

確實,安期生的道力非凡。劉基《郁離子》中就有敘寫道:“安期生得道於之罘之山,持赤刀以役虎。左右指使,進退如役小兒。東海黃公見而慕之,謂其神靈之在刀焉,竊而佩之,遇虎於路,出刀以格之,弗勝,爲虎所食。”劉基伯溫乃明初詩文大家,更是朱元璋的軍師,足智多謀,博學多才。他的這些文字表現了安期生的道功深厚,可以手持赤刀驅使老虎,左右揮動指使老虎或進或退,如同驅使小孩一樣。因爲他手裏拿着赤刀,東海郡一個姓黃的大漢見了很羨慕,卻認爲是那把刀的神力,便偷來佩帶。路遇老虎,拔刀與虎格鬥,卻被老虎吃了。他不知道驅虎功夫是安期生本身所具。老虎都任他驅使,其他的生物自然更是駕輕就熟。安期生在這裏隱居煉丹,自然也做功行道,故此這煉丹洞四周遍佈動物,山石之景就分外生動而雄奇。

處於海拔482米高處的安期生煉丹洞,又是奇石之作,這奇石從石壁之上伸突而出,凌空成扁圓拱狀,色呈灰黑,恰似屋頂,覆在兩側巖壁之上,形成一個自然洞穴,約深5米,闊4米。這位“千歲翁”就隱居這個天然石洞修道煉丹。而洞邊有一口石井,井水清幽,喝上一口,清涼甜潤,頓覺精神充沛,渾身舒暢,邢主任說:人們稱這井水爲仙水。這井是當年安期生所挖,用以調料和藥,藥更神效。而藥草制就,丹藥練成,安期生就經常揹着一隻葫蘆,去山麓的磨盤村、冷坑村等周圍村莊遊走巡視,救活過不少危急病人。有時還從對峙山磨盤村下海口乘槎浮海去別處賣藥施救,當地人們稱他爲仙翁。

這安期生是文武全才。胸有經論,道功蓋世,力大無窮。他常在煉丹洞之上向的石坎上吸天地之氣,取日月之光,成太極之功。一天功畢,忽然大雨如注傾盆而下,來不及躲避,緊急之間他伸手提起一塊平凹巨石,輕輕舉過頭頂,似大傘擋住大雨。一會雨止。他便把舉起的石塊放在旁邊相對危立的巨石之上,形成了一個石構門洞,於是就有了“別有洞天”這一山石奇景。

安期峯的山石處處,記錄着這位“北極真人”的各種行跡,也巧蘊着他的情緣故事。安姓族譜記有一生動故事:“嘗聞海上有神山仙草,遂四海求之。北上沙門島,南下海中洲,達珠崖。是年駕舟東海,遇大風浪,毀其船,傷其身,攝其魂。醒來見一仙女,方知得一神龜相救,到得蓬萊仙山。安期生問:‘神山可有仙草仙藥乎?’仙女曰:‘盤古之時,海上仙山五座,各有神藥,分食可延年益壽,合用則長生不老,故時人成仙甚多。爭奈女媧補天之時,斬鰲足立四極,移圓嶠於琅琊,沉岱輿於海底,仙藥不全,非修煉難成仙也。’”故事裏救他的神龜之象,對答的仙女之形就在這安期峯上定格爲山石之景。

登上鐘樓處,在遊客撞響的鐘聲中,我走向北邊石崖,山下秀景如畫,而我卻被左手的一石景吸引,見那巨石之上,蹲踞一巨龜,低伏身子,伸展脖頸,似在靜心傾聽,又似凝神遠視。形狀逼真,姿態生動。這可是當年拯救安琪生落水遇難那隻神龜?它在傾聽什麼呢?是否千百年前它一次次默默站在這兒關注安期生的起居行止?是否千百年來一直在傾聽風雷雨雪,傾聽松濤呼嘯,傾聽海潮浪波,注目人間的憂樂?

從鐘樓處下來返回到煉丹洞外,眼前一亮,一個優雅的身姿,一個熟悉的.背影高高矗立在嶙峋石叢之中蔚然綠叢之上。觀音,那是觀音,惟妙惟肖,情態真切,她正面向東海大洋,目視着桃花港海天,似乎在爲行駛的船帆祈禱祈福,爲勤勞的漁人護航。桃花島的新聞辦主任邢學火先生告訴我,這是觀音望海石,聖巖寺因此“聖巖”而得名並建造的。聖巖寺始建於清同治4年(1865年),當時就把安期生煉丹洞設爲寺堂,現在洞內還保留着清光緒二十七年請來的石佛龕,這是舟山海拔最高的寺院,故被稱爲千島第一寺,如今從煉丹洞分離另建,建造得很是宏偉肅穆。而我卻想到了那個答問安期生的仙女。那仙女就是觀音!她離開白雲山的時候在神龜石下邊的石巖上留下深深的足印,“神腳水印”石景那逼真的印痕,閃着神祕和傳奇的色彩,讓人浮想聯翩,觀音輕輕一踩,足印深深,佛力無邊,她由此騰身去了普陀山。後來安期生得知這個仙女就是觀音,並且就在一水之隔的普陀山,就曾七次乘浮槎去補(普)陀山求見觀音大士,以致感激之意,並想再求解惑真言。一面之緣即是緣,何受感激世俗情;存問能思即是緣,非言非晤方生悟。因此觀音沒有接見,而讓安期生自我感悟,自我修煉。看來道、佛悄然中交往和連接着,瀰漫着隱約、神祕、奇妙的情境,就如白雲山上的雲霧那麼美好飄逸。

回頭看到爬着綠藤的高高挺拔的巨石上“舟山第一山”的石刻,而那些沒有文字訴說的山石,它們沉默不語,卻用奇形巧姿表達了萬言千語。安期峯的山石,蘊蓄着多少動人的情節,多少美妙的情思!

山石奇偉正顯出山之高峻,山石奇妙便呈示山之精靈。安期峯的山石是安期峯的精靈神魄和風骨豪氣之所在。看安期峯石山,外在無棱無角,形顯圓順,而內質堅硬剛柔,故能挺立山崖,風雨侵蝕而巋然不動,這是道教以圓順中正之態應對宇宙萬千之變的太極至境外顯,這是千萬年取天地日月之精華的修煉結晶,富有仙氣道風。安期生潑墨化成的桃花深入在山石的內在,文心卓然。桃花情意柔情綿綿,這剛強質性內蘊了溫柔之情,故而這些有着風骨豪邁的奇石景緻,總是柔情俠骨兼具,風華雄渾同含,給我豐贍的品味。

靜思之間,懷想纏繞,情思時時遊蕩在那一片石景之間,歡欣美妙,感觸無窮。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