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從樸素的底蘊裏閃爍出亮麗散文

本文已影響 2.09W人 

1

從樸素的底蘊裏閃爍出亮麗散文

我與胡遐相處的機會並不多,第一次相處是去年在九江龍筆會……或許是性格有點相似,不善於委婉,做事爽直,想好要做的事總想法儘快去做好,同屬爽朗耿直類型的;或許是年齡上沒有代溝,在家又都是長女,都被父母當男孩子看待,心靈彼此容易溝通;或許……或許……總之,與胡遐的相識是一種緣分。

以前我零零碎碎地讀過她的不少作品,但最集中,最有系統地閱讀她的作品,應算讀到她的《又見梨花開》文集。說實話,讀《又見梨花開》,確實令我激動,儘管我一向歸屬於冷靜閱讀類的。《又見梨花開》是她的第一本文集,凝聚了她喜好文學寫作的心血,也是她十幾年來的文學情緣的結晶。我喜歡她寫在後記裏的話:“我渴望精神的獨立與自由,渴望人格的在先,渴望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還能保持一份屬於自己的氣質。”胡遐真的做到了這一點,我爲她的堅持和辛勤的耕耘而感到慰藉。

《又見梨花開》文集包括了她的散文、隨筆和小說。胡遐的散文具有濃厚的在場性,她寫的都是她親身經歷過的事件,絕對不存在虛構,她的散文是對於真性情散文的一個很大支持,她的成功也是對於真性情散文的一個有力量的詮釋。潘頌德教授說:“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一般沒有完整的人物和情節。”我看到,同樣擅長於寫小說的胡遐,並沒在散文裏摻入小說的筆法,而是踏踏實實地尊重散文的“現場性原則”,堅持不寫作者不在現場的事件,堅持不寫作者不在場的感受。在她的散文裏,有的感受無法直接到達現場,比如月亮上的寂寞,她是通過切實的月夜觀月的特殊氛圍下很有限地一些想象,而決不虛無飄渺的瞎想。

2.

打開胡遐的散文,一股率真撲面而來,她做人率真,文如其人,文字也率真。她的散文都是取材於真實的生活經歷,我喜歡胡遐散文裏的寫意風格,她的寫意是建立在現實生活層面上的。如在《秋天的一個午後》,她只是寫了一個午後的感覺,散文貴在感覺,她把這種感覺用文字表達傳遞給讀者……在這個下午,她喝着菊花茶,在一種清淡的韻味裏,和秋雨先生的著作相遇,於是在一種特殊的氛圍裏品書,整個的感覺是獨特的:“我把書打開,輕輕輕地放在腿上,卻不去讀她,只是讓它靜靜地陪着我,就像和一個老朋友坐在一起,並不說話一樣。”真的達到一種獨有的雅緻。

具有現代工作性質的胡遐,在她的休閒和文字裏,頗有古典氣質,對於季節和風景很敏感。她筆下不僅僅寫靜態的風景,還寫自己在風景裏的動態。比如她在《月夜抒懷》裏,對於月色有獨到的描寫“月亮周圍隱約環繞着些許輕柔的雲霧,淡淡地漂浮着,不遠處還鑲嵌着幾顆晶瑩閃爍的小星星,它們時明時隱地點綴在夜空中。環顧四周,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銀色世界。”很快,她的筆觸從靜態到達動態:“城市和鄉村已經從白天的喧囂中沉靜下來,在月光下變的朦朦朧朧,幾輛夜行的車偶爾駛過,留下幾束探索的光。山道上有一閃一閃的螢火蟲,它們不怕黑暗,提着燈籠,照亮自己前進的道路。”是啊,因爲月光的美麗,胡遐纔有這樣獨特的情懷在喧囂的世界裏;專門抽出時間去山裏觀月,才能和月亮的美投緣,讀來豈能不令人感動?

雪是美麗的,在少雪的江南,越發覺得雪之美,愛雪喜雪成了江南女子的“通病”,喜好文學的胡遐更不例外,並不因爲少雪而降低對於雪的熱情。她從小喜歡雪,和一羣孩子們在有雪的日子裏,在雪地奔跑、跳躍、打雪仗,很開心地玩。喜歡雪,有時候她把一片片雪花捧在手心,看着雪花在手心漫漫融化。她想念有雪的日子,就會在冬天產生這樣的感覺:“拉開窗簾看看有沒有下雪,哎,風景依舊,好失望。看着灰濛濛的天,心裏便隱隱生出一絲期盼。”因爲喜歡雪,往往討厭南方特有冬天的雨,“冬天只要一下雨,我的心情就無端變的糟糕。”雪是通人性的,能迎合人意,在盼它的時候真的來了。於是,她在《雪中的等待》中十分欣喜地這樣寫到:“天空迷濛,飛揚的雪花盈盈於眼前肆意曼舞,洋洋灑灑,輕盈靈動,寂寞的樹枝張開了手臂,孤獨的原野敞開了胸懷……她們揮灑着相思萬縷的柔情輕輕地落在渴望安撫的土地上。才一會工夫,她們就用柔情蜜意把整個世界變成一個童話王國。”因爲喜歡雪,胡遐寫了細緻的玩雪過程:“啊,下雪天真好!我一聲呼叫,忘記了自己還沒有吃早飯,就和小夥伴們打起了雪仗。雪地裏我們的歡笑聲和雪糰子一起飛揚,不一會兒便把整個雪地折騰得亂七八糟,狼藉一片,我們的頭上都冒着熱氣,小臉通紅通紅,只有手凍得像個胡羅卜。正玩的高興,不知是誰說,不玩了,不玩了,我們來堆個雪人吧!於是打雪仗的遊戲一下子停了下來,大家七手八腳開始堆雪人。”雪花不僅僅是美麗的,胡遐還透過美麗想到了其中的哲理:“我想到她從天宮姿勢嫋嫋地飄向大地的時候,她就已經知道她生命的終點,因此在這個飄的過程中,她就把自己最美好的一刻展現出來,她在爲自己能曾經擁有的一刻燦爛而釋放了她所有的熱情。”在這裏,胡遐藉助於雪花的生命,向大家闡述了她自己的人生哲學:生命不在長短,而在於質量。只要有質量,再短的生命也是有意義的。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把自己的最大熱量發揮出來,爲了他人,也爲自己。

3.

胡遐在生活中是一個重感情的人。因爲重情,她的生活質量很高。愛情,親情,友情,鄉情,繚繞在她的心田,成爲她做事的動力。愛情就是白頭到老,親情就是血肉感情,友情就是前進道路上的慰藉,鄉情是對於曾經生長過的家園切切關心。寫愛情,寫她的愛人《粗心先生就醫記》,筆法樸素而幽默,雖然只是截取了夫妻生活的一個片段,依然可以讓人讀到和諧互愛的模範夫妻。“粗心”成了她的家庭生活幸福的一個標誌,丈夫粗心,胡遐也粗心,她在《粗心的媽媽》中寫到自己的粗心,她早晨忙着上班,竟然把兒子鎖到了家裏,尤其是文中穿插的那個小時候聽奶奶講的那個粗心媽媽的故事,自己感悟“今天我終於看見真的有這樣的一個粗心的媽媽,這個人就是我自己”,使整個文章平添了生活趣味。

她的父親胡洪軍先生是位教師,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創作者,他對胡遐的影響很大,胡遐在《我的父親》一文中,用白描的手法,刻畫出父親的盡業精神:“他對待學生永遠不慍不火,即使有學生調皮搗蛋,他也能寬厚待之。”父親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即使是在“政治掛帥”的年代,他仍用“讀字典”的方法,讓學生學到真本事。“父親養成了少說話多做事的習慣,他把他的全部熱情都獻給了他的學生。”每年都有學生到家中探望他,這是父親最幸福的時候。胡遐還用深情的筆墨寫到了母親,因爲母親在她的眼睛裏就是家——就是溫暖的代名詞。因爲胡遐小的時候受到母親的無微不至的關愛和包容,她都有點擔心自己以後的生活:“結婚時,我有點擔心,因爲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是很強,人情世故又一竅不通,婆家又是一個大家庭,我不知道是否能適應在大家庭的生活環境。”然而胡遐是幸運的,結婚以後在婆婆家,母愛的接力棒得到了延續,“另一位偉大而平凡的女性——我的婆婆,用她那無私的愛把我包容。”

她在散文《愛的延續》裏,用感恩的心情寫下了來自另一位母親——婆婆的愛,其中有細節“我要換的衣服和鞋子找不到了,我就大喊:媽媽,我的衣服找不到了,媽媽,我的鞋子你放哪了?她馬上問是哪件?哪雙?我說明顏色和款式後不出幾分鐘她就給迅速地找出來……”愛的延續,表述得多好啊。一個家庭需要愛的延續,一個民族需要愛的延續,整個人類也需要愛的延續;人和自然、人和別的動物之間也是需要有愛的延續,和諧的根源在於愛——胡遐給我們描寫了一幅幅生動真實的愛的圖畫。

在散文裏寫人相對比較難,需要抓住人的精神韻味,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細節,又不能拉過程,不能刻畫性格,不能對話太多,這些要求限定了散文寫人的難度。而胡遐在散文裏寫人卻顯得心應手。她在《共用一雙眼睛》裏,把焦點集中在“眼睛”上,而且是一對相愛的老夫妻共用。她在文中介紹的人物是丈夫的伯父,伯父身體不好,無法看東西,伯母就讀報紙給伯父聽,成爲“共用一雙眼睛”。胡遐在這一作品裏還深情地回憶到自己的母親對於父親的愛,用了一個細節,就是——母親的手。她這樣寫到:“很小時候我很羨慕母親有一雙美麗的手,柔若無骨,十指細長。父親是一個文人,除了上班,就鑽書堆,兩耳不聞窗外事,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曾幾何時,母親的纖細修長的十指逐漸變得關節粗大,皮膚粗糙。”多麼讓人感動的老夫妻之間的感情啊,胡遐不事誇張,僅僅使用“眼睛”與“手”的特寫,就把兩對老人深厚穩實的感情和愛寫出來了。

在取材方面,胡遐的散文取材龐大,因爲她有一顆敏感的心。在生活中,只要能感動她的事件就能被她用心捕捉並罩住,任何素材都可以進入她的散文。作爲她個人文集出版的書名《又見梨花開》,也是她書中的一篇散文,取材於江南小鎮——周巷,這地方竟然種着北方常見的梨樹,梨樹開花的時候,“梨樹泥土的芬芳、溼潤的空氣,淡雅的清香襯着那一眼望不到頭潔白。”在這篇散文裏,胡遐她把梨花和桃花以及蘭花做了一番對比,更加增添了生活的希望,說梨花“她來到人間不是爲了展示自己的容顏,她是有目的的。看到這樣瀟瀟灑灑的梨花,能把人的思緒令到另一個金黃的世界。”對於具有感情和文化沉澱的老建築,她的感情很深,她在《別了,老屋》中用擬人的手法刻畫老屋:“山牆上還能看見樹木構成的人字架,像是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手上綻起的條條青筋。”結婚的時候,她看到的婆婆老家的河流是美麗的,“河水清澈,早晚可以看到不少主婦、大姑娘去河埠頭掏米洗衣服。”然而,因爲環境被污染,後來發生了變化,“現在即使是洗拖把也沒人去了”,一下子就把保護環境的重大命題呈現出來。散文的表現技法多樣,我認爲“以小見大”是她常用的表現方法,如《家鄉的味道》用的通感修辭,把家鄉濃縮爲一種味道,而味道卻是“兩棵春筍”帶來的。文字的結尾感嘆到:“怪不得遠在異國他鄉的弟弟一回家就想喝這道湯呢,原來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4.

浪漫對一個人是一種寶貴素質,是一個人心靈不染塵垢的執着,胡遐具有浪漫氣質,她把眼睛裏的人間和自然通過自己豐富的心靈進行再創造,對於美好的東西,她用充分的筆墨加以讚頌,比如荷花,她在《夏日看荷》中對荷花刻畫得很細緻:“荷花是在早晨開放的,一朵荷花之能開三四天……到第三天則開到下午三四點鐘,她還想羞怯地把那花瓣合上,但此時她已經力不從心了。”她還用活潑的筆調寫了家鄉的梔子花,“小姑娘把梔子花采下來,用皮筋紮在頭髮上,有的別在衣服上,更多的是大把大把地把梔子花放在玻璃杯裏,用清水養着,讓真個的房間充滿清香,那閨房真的成了香閨,好像變的神祕起來。”美麗的事物一一在她的筆下生動了起來。

我還讀到,作爲一個江南女子,她的性格有豪爽一面,她喜歡狂風暴雨;也有溫柔的一面,她也喜歡江南的小雨,她在《小樓一夜聽春雨》裏,對於江南的小雨性格進行了精心刻畫,“聽着雨點叮叮咚咚地打在屋檐上,打在窗子上,那朵朵雨花就像是在敲打在塵封的心靈深處,這溫柔的潮溼,灑進了我心底的每一個角落,又從我心絃上粘過,在寂靜的空間裏飄遊。”這是多麼細緻的情感和體驗啊。她在《過年趣事》中,對於江南的春節做了刻意的描寫,首先是爲年糕做的準備,因爲勞動本身有了生活化的指向:“金黃色的穀子在隆隆的機器聲中變成晶瑩白亮的大米……然後大人把侵過水的米挑到年糕場加工,這個時候年糕場里人聲鼎騰,剛做好的年糕散發着誘人的香氣。”在胡遐她記憶裏的家鄉的過年,即使是很小的小事,也有深刻的印象,因爲已經有了深深的鄉情,“留在記憶裏的趣事還很多,炒羅漢豆、喂年糕、做凍米糖、喚大公雞、分壓歲錢、放炮仗、去外婆家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洋溢着濃得化不開的親情,以至我永遠難以忘懷。”具有濃厚的感染力。

山水散文是體現胡遐散文功力的園地,她的山水散文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爲了寫景而寫景,而是把景物當作一個引子,寫的是心靈在山水中的流動,寫的是濃厚的人文關懷。如《走在那片土地上》,寫的是北方名城哈爾濱,文章中她以哲學家培根的話作爲開頭,但是並沒有詳細介紹哈爾濱的.整體城市特點,而是通過自己的心理感覺來間接地寫這個北方名城;寫的是個人在哈爾濱的心理感受。她散步在松花江和太陽島時候,無疑是失望的,因此就有了議論:“大自然是神奇的,更加神奇的是看風景的人的心情。美也罷,醜也罷,和諧也罷,彆扭也罷,其實都是一種心情使然。”但是看到了索菲亞教堂就不一樣了,雖然無法進去,因爲索菲亞教堂是遠東最大的教堂,胡遐站在教堂前,被巨大的宗教的神聖感所震撼,“遠遠望去,她是那樣古老而澄淨……既然不能進裏面參觀,我只要遠遠地望着,感受着來自遙遠時空的神祕。”她和一般的旅遊者最大的區別是她在哈爾濱有很多的感悟,有很多的思考。在周遊親近自然中,她記錄桂林的石林,在她的筆下“兩側石柱頂天,對岸一峯聳立,似一柄斷劍。”用墨不多,刻畫出了石林的風骨。寫風景而不拘泥風景,胡遐的遊記散文具有鮮明的自己的特色。

她寫《收藏周莊》時,用的是倒敘,即是回憶,寫的是味道,迴避了細節。“隨着時間的推移,周莊就成了一個略爲傷感的夢,時常在我一天疲憊後蜷縮在沙發上時,出現在我的情思裏。”哦,它也像是一幅水墨畫,凸現了江南的周莊風情。胡遐她對於周莊感情很深,在她再次到達周莊以後,揮筆寫了《傾聽遙遠的周莊》,寫了周莊的細節,把聲音、圖畫、人在這個環境裏所有的感覺都寫了出來“你聽,一兩聲水響,有一隻小船劃過,是櫓和按櫓的槽在旋轉摩擦發出的聲音,‘吱——呀——’聲音是不遠處的河裏傳來的,彷彿被河水拉長了的節奏,傳到耳膜中感覺更清脆。”還有她寫的周莊的靜,在她的眼睛裏,靜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她這樣寫道:“夜色中,月亮剛剛升起,周莊便進入了一個無聲的狀態。彷彿那些走路的、開店的、吃飯、划船的,都在一下子就靜下來了。這個世界只剩下一件東西,靜!那是一種沉寂,靈魂深處的!那是一種寂靜,自然界的寂寥。可是當你意識到靜這個字的時候,靜反倒不靜了。”

靜是一種境界,世界卻是動的,很多的浮躁,甚至是罪惡在生活中屢見不鮮在,她在《牌坊的背後》,從安徽古徽州一個鮑氏家族擁有的七座牌坊寫起,寫到舊時代對於女子的不公平,她的筆揮灑得很寬闊,寫到魯迅小說裏的祥林嫂,最後把筆觸揭示現實生活裏的無廉恥現象:“現在的徽州很難找到美麗的姑娘,因爲她們都外出賺錢去了,且從事的竟然是色情居多。”

5.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古代讀書人的知行同一的做法。胡遐對於出行具有濃厚興趣,她認爲個體生命在自然中才可以得到最大程度釋放,她總是能把自己身心調整到“明天我將遠行”的心態裏。正如她自己說的“我一直喜歡在路上的感覺,儘管每一次上路,最後的終點都是回家,可是每一次到了終點以後,我又期望着下一次的上路。”她雖爲江南女,卻十分愛山,她寫了武夷山,寫了天遊峯,還寫了九曲溪,多麼清澈的溪水啊,“手一伸進水裏,就被水柔柔地纏住了。”“溪水清冽,一羣羣大大小小的魚搖頭擺尾迎着水流逆水而上,岸上那麼多人也絲毫不曾打擾它的平靜。”在她對於魚的讚歎裏,已經包含對在生活中不爲物質浮躁所俘虜的人的敬仰了。因爲竹子是有氣節的,她在《黃山印象》裏,強調那裏的竹子的美麗,“有山風吹過,只看見株株修竹,搖曳多姿,似婀娜少女翩翩起舞”,在這樣的優美環境裏,她甚至想到自己少女時代在外婆家山後的竹林,“我彷彿回到了童年,變成了一個蹦蹦跳跳的小丫頭,我在柱林裏笑,在竹林裏哭,在竹林裏吶喊,在竹林裏唱歌。”她寫黃山,當然寫到黃山鬆,她刻畫的是松樹的傲然挺拔性格;寫黃山自然要寫到黃山的雲,她寫黃山雲霧,用的是動態寫法,“狂風吹來,雲在奔涌......風歇下腳,雲在漫步,悠然自得如草原上的羊羣;雲在舞蹈,舒展自如似楊麗萍跳孔雀舞時的腰肢。”胡遐是一個勤奮的寫作者,我約她一起去看杭州灣橫跨海大橋,參觀回來,她就動筆寫了《彼岸的嚮往》,“曾經的夢想演變成了現實。這是多少年的等待,這是多少人的企盼。今天,慈溪有了歷史意義上的一座大橋,這是一個標誌,是這片神奇土地上滄桑鉅變的縮影。這是一個象徵,是慈溪人民堅忍不拔、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的體現。”

除了寫散文,胡遐還涉筆小說,她的小說充滿了對於女性的情懷和對愛情的唯美追求。如《胭脂痣》、《女人花》等幾篇小說都體現出這個特點。女人應該自我關注,《女人花》涉及的情感糾葛更復雜一些,但我認爲決不是一般的三角戀愛故事,主人翁浩和眉的婚姻生活讓人感到壓抑,而劉醫生的介入給這個故事增添變數,一切來源於“愛”——人類的最珍貴的感情;可是現實生活太複雜了,愛在最後竟然生出了“恨”,真的令人深思。我看到《女人花》採用了男女雙方心理同時展開的寫法,這樣的寫法很獨到,可以給讀者更多的公平評價。婚姻家庭對於當代女性是重要的,如何經營婚姻呢,是執著追求還是放棄呢,如何保持美麗的本性呢?要知道美的一切,總是最容易教人嫉妒,豔的至處,極易被人摧殘。最美,最豔,總是最難保持在永恆的人間。世界上真正的愛,也許只有那麼一次機會,對於愛情,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所以她的小說即使悲壯和痛斷人腸,也顯得純潔美麗。有的批評家說小說應該“寫出生活的質感和力度。”我倒是認爲小說和散文一樣,應該是百花齊放的,不同的寫法都是應該受到尊重的。尤其是她幾篇小說中描寫的女主人公都是爲情感而做出犧牲,確實是令人尊重的。女人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需要我們女性姐妹們一起思索。我仔細地讀《胭脂痣》,讀到春和玫在苦戀之後,終於重逢,可是故事沒有按照人們的想象往下走,男女主人最終又不得不分手,因爲小說反映的是現實生活,主人翁處身於現實生活中,不得不按照現實生活的邏輯來處理。在對小說藝術追求的努力,我認爲在書首的《命根子》更厚重一些,把處於現代人內心的困惑、矛盾展示了出來,比上述兩篇婚戀題材的小說,更有深度一些。

張巧慧說她的胡遐姐姐是個小女人,沒錯,胡遐看上去大大咧咧,但在原則上她一點也不粗心,在情感上也處處可見一個小女人的本真,在文中也顯示了小女人的細膩。趙思瞬說他的胡遐姐是個俠女,也沒錯,現實生活中的胡遐,在很多方面都顯俠女本真,真真實實地生活,眼裏容不得沙塵,從沒見過她有忸忸怩怩的言行;她行文也很直白,幾乎沒有刻意的計劃,想到寫到,一點也不做作,即便是在飯桌上,也絕對可稱豪爽。但是,我從文中讀到的胡遐,我在現實生活中熟悉的胡遐,不管外表是多麼的堅強,不管文字是那麼的隨意飄逸,同樣需要愛人的肩膀。她的“俠”只在處事,而她“小”在於一個女人的處世,她本身就如同梨花那樣清清爽爽,有愛心重情感,始終是一個逃不脫“柔情”的真女子。

胡遐是辛苦的,本職工作是工商幹部的她,寫作僅是業餘愛好,白天要和工商界各色人打交道,還保持着對文學殿堂的一份遐想,辛苦可想而知,這就足夠令人尊重了。而胡遐又是幸運的,她在父親的影響下,走上了業餘創作之路,又通過個人努力,出版了自己的具有鮮明個人風格,從樸素來中閃爍出亮麗的《又見梨花開》作品集。文學給讀者提供精神食糧的同時,也給了寫作者很多的快樂,我相信她的精神生活是豐富的,生活質量是很高的,希望她在業餘寫作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