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嘴大吃四方散文

本文已影響 1.63W人 

“嘴大吃四方”是一句坊間俚語,我拿來作爲文章的題目,卻又在後面加上一個問號,這不明擺着對這種說法的不認同嗎?

嘴大吃四方散文

請稍安勿躁,容我慢慢稟報。

在我看來,之所以有“嘴大吃四方”這麼一種說法,很可能與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有關係。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評價人、尤其是評價女人的容貌,歷來是推崇小嘴的,即所謂的“櫻桃小嘴一點點”是也。嘴小的人、特別是嘴小的女人被人待見,那嘴大的女人、男人,豈不是就會氣不順了嗎?這顯然影響社會和諧(因爲,和諧社會的第一要素,就是必須讓五花八門的人都覺得有盼頭,不會因走投無路奮起造反),“嘴大吃四方”的俚語,顯然就是在這樣的情勢下應運而生,其功能,無疑是用來撫慰嘴大者的心靈——彆氣餒,嘴小固然漂亮,嘴大卻更實惠,不信請看,擺在家裏招財進寶的吉祥物貔貅,不就是長着一張大嘴嗎?嘴大的朋友們,別自卑,儘管扯開自己的大嘴吃!只是別像沒長屁股眼兒的貔貅一般只吃不拉,那會憋出病來的!

作爲食物的入口,在“吃香的,喝辣的”之時,比起小嘴來,大嘴確實優勢明顯。但我要問的是,僅僅嘴大,就可以得心應口地“吃四方”嗎?什麼叫做“吃四方”?總不會是年復一年地呆在一個地方、日復一日地吃這個地方的飯食吧!“吃四方”的前提必須是“走四方”,也就是要能夠或遠或近地南北縱行、或快或慢地東西橫走,一路行走一路吃,餓了停下吃,飽了接着走,東西美食進大嘴,南北風味滿肚皮——這纔是實至名歸的“吃四方”呢!所以,沒有四通八達的路,沒有沿着路四方行走的可能,嘴再大,也無法風捲殘雲般掃蕩四方美食。埋沒“嘴才”啊,在那個缺乏完善的'道路系統、人無法便捷地四方行走的時代。

不妨以我的人生經歷爲例。20歲以前,西安城以外,只去過本省的涇陽縣(有親戚在儀祉農校當校長,好幾年,我都去那兒過寒、暑假),接觸到了當地的一些美食。“文革”期間,一次去北京“串聯”,兩次赴延安“朝聖”。在北京,倒是去全聚德吃了烤鴨(一位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工作的長輩請客)。可在延安,正值缺吃少穿的年代,美食云云,無從談起;特別是當時去延安的路,顯得崎嶇且漫長,一路上飽受顛簸和風沙撲面之苦,想來就是真有美食享用,怕也會少了許多朵頤之快吧!

一晃3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走四方”,又是怎樣的呢?出省、出國這裏不說,單講在省內轉悠,高速公路已經四通八達,早晨從西安出發,中午時分就可以抵達毗鄰四川的寧強、毗鄰湖北的白河;去北邊與內蒙接壤的神木縣路途要遠一些,但也無須披星戴月地朝發夕至。我就有過一大早吃過羊肉泡饃以後,打着飽嗝驅車北上,天沒黑即在紅鹼澇畔吃剛剛撈上來的鮮魚的經歷,那叫一個“爽”啊!

近年退休以後,儘管總有幹不完的活兒,但畢竟成了“自由身”,不用向單位頭頭請假,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外出雲遊。當然,說“隨心所欲”有點兒誇張。有權人、有錢人可以輕而易舉地“打飛的”去夏威夷度週末、去巴黎買時裝,你商某人能嗎?不能不能。不過,乘坐高速公路大巴,遊覽秦嶺南北、關中東西,享用各地美食的經濟實力,我還是具備的。回憶了一下,剛剛過去的2012年裏,我“走四方”、“吃四方”的記錄如下——

兩次去石泉縣,吃油炸漢江小蝦,吃石鍋漢江魚,吃血粑粑,吃農家“泡湯”(在宰殺年豬後用新鮮豬肉烹製的大燴菜)……

去鳳縣,吃洋芋煎餅,吃洋芋攪團,吃幹腳棒(用臘肉和幹豆角燜制的佳餚)……

去寧強縣,吃核桃餅,吃根面角(用蕨根澱粉制皮,以新鮮蔬菜爲餡的蒸餃),吃假魚(用豆腐皮包裹剁碎的黃豆芽、竹筍、豆腐上籠蒸制的魚形美食)……

去紫陽縣,吃蒸盆子,吃漿巴饃(用桐葉包裹包穀漿和新麥面蒸成)……

去漢陰縣,吃炕炕饃,吃蕨粉皮子,吃白火石汆湯(把滾燙的小石子放進加有肉、菜的清湯中,是早期人類石烹技藝的遺存)……

去柞水縣,吃臘肉炒粉皮,吃洋芋餈粑,吃神仙豆腐(用當地一種樹的葉,榨出汁水製成)……

去太白縣,吃豆豉炒肉,吃金絲南瓜,吃生菜,吃甘藍,吃菜花(太白縣的無公害蔬菜,遐邇知名)……

去蒲城縣,吃麪辣子,吃豆麪糊糊,吃水盆羊肉……

去銅川市耀州區,吃鹹湯面……

去寶雞市,吃岐山臊子面、吃擀麪皮、吃豆花泡饃,吃豆腐包子,吃酥鍋盔……

……

就這樣,“路闊走四方”,我沿着四通八達、寬闊平坦的高速公路北上南下、東奔西走;“嘴張吃四方”,我面對五花八門、美不勝吃的各地美食細細品嚐、聲聲讚歎!每逢其時,感恩之情總會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感恩陝南陝北東府西府還有關中平原這塊養育着三秦兒女的熱土,感恩創制出如此豐富多彩佳餚美味的父老鄉親,感恩讓通衢大道延伸到四面八方的道路建設者……

不過,在感恩的同時,也稍稍有恨。這就是:一恨自己嘴巴不夠大,二恨自己肚皮實在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