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七年級作文

春節·大年初一·年優美散文

本文已影響 2.56W人 

今天就是春節———大年初一。也就是年。

春節·大年初一·年優美散文

從上古以來,就有關於年的不同傳說。據記載,我國原始社會時就有“臘祭”一說,所以一般認爲年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我國最早的解釋詞義的書《爾雅》裏有一段關於年的文字:“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又冬無宿雪,春節未雨,百僚焦心。”據此推測,在夏朝就有過年的風俗了。

《詩經·豳風·七月》第八章中有這樣的描寫: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大意是,臘月裏鑿冰咚咚響,正月裏藏進冰窖冷颼颼。二月裏取出冰塊行祭禮,獻上韭菜和羔羊。九月霜降天氣爽,十月清掃打穀場。滿斟美酒敬客人,宰殺羔羊共品嚐。登上公堂同聚會,牛角大杯擎過頭,高聲齊祝壽無疆!(詩中的“月”是夏曆的月,“日”是用周曆。周曆比夏曆提早兩個月。)這是《詩經·國風》中最長的一首詩。反映了西周初期,即公劉這個部落在豳這個地方(豳地在今陝西旬邑、彬縣一帶)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這章的結尾就描寫了上古時期部落年終聚會時的情形。年終有這樣的聚會,可以理解是在過年了。

還有一首《詩經·周頌·豐年》吟詠的是年終慶祝豐收的禮儀活動:

“豐年多黍多,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爲酒爲醴。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大意是:豐收年成多糧稻,倉廩修得高又高。屯積糧食千千萬,釀酒做醴實在好。進獻先祖和先妣,祭祀謹遵百種禮,降下福祿多周到。這首詩是遇上好年成舉行慶祝祭祀的頌歌。因豐收而致謝,用豐收的果實進行祭祀。從某種意義上說,遠古時候這種祭祀和慶祝活動應該就是後來春節的雛形。

綜合上述,可以說,年,應該是原始農業社會時期的計時單位。那時,在長期的耕作實踐中,人們發現了四季交替的週期,即天體運行與地上農作物生長之間的規律,於是發明了用以指示星象位置變化以及紀年月日的方法,從而有了“年”。堯舜時,不稱年而稱“載”,有天體星辰運載一週之意。夏代稱“歲”,含人長一歲,新春將臨之意。商代稱“祀”,表示四時已過,該編史造冊,奉祀神靈祖先了。唐肅宗時曾一度將“年”改爲“載”,但爲期很短,又複稱爲“年”,一直沿用到現在。即,春夏秋冬一個週期,稱爲一年。

大多數學者認爲過年節日的形成是在漢代。百姓們經過了春秋戰國四分五裂的局面,苦不堪言。秦雖統一中國,但徭役賦稅極爲苛酷,民不聊生。直到漢代,纔出現社會較爲穩定,經濟日趨繁榮的局面,百姓們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爲歲終的慶祝和新歲的祈福創造了條件。在談到這個話題時,人們喜歡用漢蔡邕撰《獨斷》一書中的關於神荼鬱壘(神荼念“伸舒”,鬱壘念“鬱律”)二神的故事,來說明過年掛門神習俗,以證明春節在漢代的興盛。“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木蟠屈三千里,卑枝東北有鬼門,萬鬼所出入也。神荼與鬱壘二神居其門,主閱領諸鬼。其惡害之鬼執以葦索食虎,故十二月歲竟常以先臘之夜逐除之也,乃畫荼壘,並懸葦索於門戶,以御兇也。”這則故事在《山海經》中也有記載,只不過到了漢代人們才普遍在過節時請來二神做門神。

在一年的豐稔收藏之後,結束了田間農活,首先想到的應是酬謝神靈的保佑、祖先的庇廕。用新米做飯、釀酒、祭祀神靈、祖先、祈求來年再獲豐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規律,過年也成了人們歡慶的日子。因而,在我國民間過年也充滿了喜慶的色彩。

年,作爲一種節日的載體,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可以說,這個節日帶給中國人,以及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影響,都是巨大而深遠的,至今周邊一些國家也在過中國的農曆新年。許多傳統民俗節日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中國的年異常頑強的存在着。

過年,作爲我國漢民族及一些少數民族的古老風俗,是一種繼承性極強、參與人數最多,應用地域最廣,持續時間最長,活動場面最龐大的一種民俗現象,具有中華民族最基本的特徵,它與歲時結合,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說,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變遷和歷程都有“年”一如既往的陪伴,是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發展、進步和壯大。年,是我國勞動人民最基本的一個情結,中國人無論走到哪裏,都不忘過年。中國的年,重在過。也因爲如此,大多數中國人對春節稱之爲“過年”。春節,最飽含中國人文情結的節日,它傳承幾千年,久經不衰。其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團聚、快樂、和諧,這是春節的濃濃情結。也是構成過年濃厚文化氛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其它節日無法比擬的。節日裏有各種民俗活動,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團團圓圓、親情融融、快樂無比。爲了這個節日,幾乎所有中國人不管千里萬里,甚至遠在異國他鄉,也要不辭勞苦,趕在大年三十之前回家過年。這就是中國人對春節的深深情結,外國人是難以理解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