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六年級作文

家鄉的風俗小學六年級作文(集合11篇)

本文已影響 3W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小學六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風俗小學六年級作文(集合11篇)

家鄉的風俗小學六年級作文1

我最喜歡過的是春節,今天,就讓我來告訴你一些春節習俗吧。

一進入臘月,走在各個小區,我們便可以看到很多居民家的陽臺上掛滿了臘肉和香腸,商家也掛起了燈籠、貼好了春聯,到處都洋溢着過年的氣氛。

“新年到,龍燈鑼鼓敲打敲”,“新年龍燈遊萬家”這是流傳在奉化的兩句俗語,新年盤龍燈,從明代至今,是奉化民間的一大傳統習俗。“新年見着龍,八十老翁耳不聾。年年見龍燈,九十婆婆還能穿針孔……”古老的民謠,說明在奉化舞龍不僅是一種民間藝術,還包含着對龍的圖騰和對新年的祈福。但現在,大街小巷上,卻很少有盤龍燈的了。

過年,從“臘八”拉開序幕,爲過年做一些準備,很多人家要磨粉、做年糕,還要醃製和晾曬魚乾、臘肉等傳統食品。奶奶也不例外,有時還拉着我幫她做活。?爸爸媽媽放假了,還會給我帶一些“年貨”。爸爸的朋友都送來各種海鮮,吃都吃不完,怕壞掉,只好也送出去,基本是這家送來的給那家,那家送來給這家。

從“除夕”開始,忙碌的“年事”告一段落,人們開始享受閤家團聚的美好時光,我的親戚們都來我們家串門,喜悅的氛圍一直可以延續到元宵節。

“正月初一”是春節。人們歡歡喜喜地早起,穿新衣、穿新鞋,以示“辭舊迎新”。早餐時,全家人都要吃湯糰,寓意“團團圓圓”。而且客廳的桌上總是擺滿麻餅、芝麻糖、瓜子、花生、紅棗、桂圓、水果等等食品,讓我一飽口福。

“正月初二”開始,人們便走親訪友,我們都開開心心地收紅包,而爸爸媽媽卻送禮、發紅包。

大約到初七,爸爸媽媽就要上班了。而我們學生則是過完“正月十五”才報名上學,春節也就此畫上了一個句號。

家鄉的風俗小學六年級作文2

艾餃是我們紹興當地清明節前後家中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餃,能驅邪排毒,越諺有“清明吃艾餃,不怕陣雨澆”之說。

清明未到,我和媽媽也在家裏做了一些鮮美的艾餃。我們在田間地頭採來一些艾葉,挑去老葉、艾梗,清洗乾淨。接着是煮艾葉,待鍋中的水沸騰後,倒入這鮮嫩碧綠的艾葉,煮艾葉時不能蓋鍋,還要拿筷子不停地攪拌,防止它顏色發黃。煮到艾葉軟嫩,湯水碧綠,就關火,等到水有些涼了,就來和粉。先準備一個盆子,將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起倒在盆子裏,再舀上煮好的艾葉和湯水,周圍頓時清香四溢,一邊用手使勁和着麪粉,一邊根據麪糰的溼軟程度添加湯水或麪粉。

媽媽雙手不停地和着麪粉,最後揉成了一個均勻的綠色糰子,軟乎乎如氣球,綠瑩瑩如翠玉,還散着一陣淡淡的幽香。開始包艾餃了,我洗淨手從麪糰上扯下一個小糰子來,,把它揉成一個小圓團,再用手一壓,變成了一塊小圓餅,然後雙手拇指和食指輕捏四周,小圓餅成了一個碗狀大小的圓片,中間厚四周薄。接着把餡料裹進去,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乾,當然根據個人的喜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餡料,如鹹菜竹筍等,最後小心翼翼地把它四邊開口捏緊,這樣一隻艾餃就包好了。

我和媽媽忙碌了兩小時,包了四十多隻艾餃,看着這一隻只千姿百態的艾餃:有的像枝頭未成熟的柿子,有的如海面躍動的海豚,有的似林間覓食的小兔,心裏美滋滋的。媽媽把這些可愛的的艾餃被放進了鍋中蒸,二十分鐘後,當鍋蓋被掀開時,香味撲鼻而來,口水在我的嘴裏不覺地流了下來……

家鄉的風俗小學六年級作文3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過春節的風俗來向大家介紹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這一天爲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一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這也是節目的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裏爲人們帶來吉祥。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當然就是吃餃子了!爲驅邪惡,圖吉利,餃子必須要煮得多還得有餘,飯後還要在鍋裏放上幾個饅頭,這些都意在年年有餘。要是餃子煮破了,不可以說“破了”要說“掙了",就是賺了的意思。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裏家裏人丁興旺。吃餃子時還有許多樂趣呢!新年裏吃的餃子裏包有棗子、栗子、錢、花生米等物質。吃餃子時吃到的第一個餃子裏包有什麼象徵物質,新的一年裏就會像物質象徵的那樣。如果吃到紅棗,新的一年裏就會紅紅火火勤勞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做事有幹勁;吃到花生米,就意味着長命百歲,行大運;吃到錢,那就意味着發大財,日子紅紅火火……不管誰知道哪一種,大家都會衷心的祝賀。如果是小孩吃到錢,那就代表學業有成,大家都要祝賀他(她)。

春節時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問好,晚輩向長輩問好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打電話拜年,給別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風俗。你們的家鄉也一定也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吧?那就把你們家鄉的風俗也結介紹給大家聽聽吧。

家鄉的風俗小學六年級作文4

寒假到了,鄉下的爺爺捎來一包糯米餈粑,樂得我都笑成了一朵花。爺爺是畲族人,做餈粑是畲族的風俗,逢年過節都要做的。

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家,剛進門,就看見了一個大石器,它張着老虎一樣的大口,這個老虎口上大中小下又大。我十分好奇,便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轉過頭,滿是皺紋的臉上突然露出了笑容,接着溫柔的對我說:“等過年了,你自然就知道了!”

盼呀盼,大年三十了,爺爺告訴我今天就要解開“老虎口”的祕密。只見爺爺裝了一盆事先浸泡好的糯米,淘洗乾淨了,放進一個我從來沒見過的的大木甑裏蒸。我心裏可急了,這蒸糯米和“老虎口”有什麼關係啊?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怎麼想也沒有頭緒,開始試着問爺爺這個難題,可爺爺就是笑而不答,讓我耐心等待。終於,大木甑裏飄出了一股糯米的清香。爺爺將一木甑的糯米倒進清洗過的“老虎口”裏,再一邊掄起身旁的石錘往糯米飯上砸,一邊不停地往裏面加水,我想,這糯米一定好疼的吧。

一頓飯的功夫,糯米就軟軟地、黏黏地粘在“老虎口”中。原來,我稱爲“老虎口”的石器是用來做餈粑的。軟塌塌的餈粑給舀進了一個大竹匾,飄來的香氣引得我直流口水。爺爺看見了,就用大勺子挖了一些餈粑放進碗裏,加了些白糖遞給我,說:“趁熱吃吧。”我看着餈粑,立刻拿起筷子,細細的品嚐,哇!這糯米的味道像蜜一樣滋潤我的心頭,忙對爺爺誇讚道:“好吃,太好吃了!”

想着想着,再過幾天就要開學了,這個寒假雖然短暫,但是我過的很充實,也很快樂,但糯米餈粑的味道一直存在我的心裏……

家鄉的風俗小學六年級作文5

“三月三,廟會場,熙熙攘攘人流淌……”每年的三月三,我的家鄉都會舉辦盛大的廟會。今年,我跟着爺爺參加了這個盛會。

來到廟會現場,但見人山人海,來來往往,年輕的姑娘三五成羣,年邁的老人拄着柺杖,小娃娃騎在爸爸的肩膀上……每個人都喜氣洋洋,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擀麪、雜醬麪、油潑面、擔擔麪、刀削麪、陽春麪……”街道兩邊,一家家商販一邊嫺熟地展示自己的技藝,一邊聲嘶力竭地叫喊着。爺爺緊緊拉着我的手,向廟會的中心走去。

一路上,除了吃喝,玩樂的東西也應有盡有。泥塑哨子各種各樣,讓人愛不釋手;手工編織的竹籃小巧精緻,讓人依依不捨;小猴拉車和變魔術的賺足了人們的眼球;上了點歲數的嬸嬸、阿姨們,忙不迭地挑選花布和毛線;套圈兒的攤位前,擠滿了想試試手氣的孩子們,看,有的孩子看上了一盒彈珠,有的孩子喜歡漂亮的發 卡,有的瞄準了小手 槍……

“西山王母開盛會,擺下蟠桃請衆仙。上八洞,下八洞,唯獨沒請孫悟空……”看,前面有位老匠人正在捏麪人,他嘴裏說着,手上不停地捏着,這次捏的是“孫悟空偷蟠桃”。只見老人拿了一些粉紅色麪糰,一捏、一搓、一壓、一挑,一個粉嘟嘟的大仙桃就做成了。接下來,他拿起一塊五彩的麪糰,壓扁,做成了一條虎皮裙。再拿起另一塊,用手搓來搓去,做成了如意金箍棒。最後,他拿起身邊的小人,給他穿上虎皮裙,插上金箍棒,抱起大蟠桃,嗬!一個抱着大蟠桃的孫悟空活靈活現地出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爺爺二話不說,掏錢買下了它。

我舉着這個麪人兒,跟着爺爺循着喧天的鑼鼓聲,來到了大戲臺。戲臺上的演員穿着色彩鮮豔的戲服,濃妝重彩,咿咿呀呀地唱着。可是,我聽不懂他們唱了些什麼,硬拽着爺爺走開了。

傍晚時分,我跟爺爺離開了廟會現場。然而,那琳琅滿目的商品,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那激盪雲霄的笑聲……卻在我的腦海中久久沒有散去。

家鄉的風俗小學六年級作文6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國土地遼闊、民族衆多,但是每逢春節,人們都要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太和縣,我們當地春節的餃子別具特色。

先從餃子皮開始說起吧。餃子皮有白色的、綠色的,寓意新春來臨,生機盎然;還有用胡蘿蔔汁和麪擀出來的餃子皮是紅色的,象徵着明年的日子會紅紅火火。

餃子餡的調製就更是別具匠心了,各家有各家的拿手絕活。有豬肉大蔥餡的,有羊肉白菜餡的,有山藥蝦仁餡的,有韭菜雞蛋餡的……真是豐富多彩、應有盡有!

餃子的形狀多種多樣。有的在餃子邊上捏出一個個褶皺,就好像給餃子鑲嵌上了美麗的花邊;有的在餃子邊上捏一個小小的口,給它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笑口常開”;還有的把餃子包成個元寶樣,以此祝福來年財源滾滾、富貴常在。我們當地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習俗是每家每戶年三十包餃子的時候,都要包一個“幸運餃子”。就是把一枚乾淨的硬幣悄悄地放到餃子餡中,然後包起來,這個餃子要和別的餃子一模一樣,誰吃到這個餃子,他就是來年最幸運的人。

大年三十這天,一家人圍在一起,我調餡,你擀皮,他包餃子,在和諧的氛圍中不一會就把餃子包好了。等到熱騰騰的餃子端上桌時,迫不及待的人們一口咬下去,滿嘴留香,別提多美味了。一家人團坐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餃子,說說今年的收穫,談談對來年的期許,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餃子是家鄉春節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家鄉的人們每年都在期盼着它,因爲它是春節的味道、是團圓的味道、是媽媽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小學六年級作文7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是如此之幅員遼闊,民俗自然也種類繁多。東三省的面積雖不是很大,卻佔據了“雞首”。在東北,家家戶戶逢年過節都要吃餃子。

要吃餃子怎麼辦?上街買?不!在東北黑土地上生活的人家,都自己包餃子,韭菜餡兒的、芹菜餡兒的、蘿蔔餡兒的、白菜餡兒的、豬肉餡兒的‥.....一應俱全。

一天早晨起牀後,我走出房間,一出門就看見姥姥、姥爺正在廚房準備包餃子用的食材。我仔細想了想,卻算不出這天究竟是什麼日子,耳朵裏只有菜刀剁肉餡兒時碰撞砧板時發出的咚咚聲。我走過去細細一瞧,只見姥爺正揮舞着手中的菜刀,賣力地剁着餡兒。手中的刀就似一條銀龍,在屋外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轉過身去,卻見姥姥正揉搓着一個麪糰。麪糰已經變得白白胖胖,摸一摸,涼涼的,軟軟的,很舒服。

又過了一會兒,姥姥和姥爺都站到了餐桌前,兩個人分工合作:一個揪面球、擀餃子皮;另一個放餡兒,把餃子包好。姥爺手持擀麪杖,把剛揪下來的小面球放到身前的面板上,左擀擀,右擀擀,看似無章,實則暗藏玄機,只一眨眼地工夫就“變”出了一張薄厚均勻的餃子皮。姥姥接過餃子皮,拿起一把小勺,舀了點餡兒進去,緊接着便用手指把餃子皮“縫”了起來。不知爲何,姥姥總能舀出適量的餡兒,還能把餃子皮包得似件精美的工藝品。我不禁讚歎起了姥姥、姥爺的手藝。

又是一轉眼的工夫,午飯已經上桌,餃子的香氣侵襲着我,我下意識地拿起了筷子,夾了一個餃子,蘸了點蒜泥,一口下去,齒頰留香。我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個,只記得午飯過後,我挺着圓滾滾的肚子,躺在牀上動彈不得了。

餃子是東北的一種美食,包餃子、吃餃子也是一種獨特的風俗。一個元 寶形的餃子中,蘊含了東北人民別具一格的民俗和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小學六年級作文8

元宵被稱爲“小年”,也是一年當中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成都會有哪些風俗呢?

元宵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吃湯圓,這也是衆所周知的事。這一天我們一大早就得起來包湯圓。包湯圓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頭一天就得把皮兒給和好,只需要用開水把糯米粉衝好,慢慢搓成團狀,留着第二天包湯圓用。第二天一早外婆會把芝麻和黃糖放到一個石頭做的容器裏使勁捶打,直到它們充分地混合到一起,餡兒就做好了。這時候全家老小就回一起到竈前包湯圓,首先在搓好的皮團上揪下一小塊,按成皮餅,握在手中,再用勺子舀一勺餡兒放到皮兒上,再包裹起來,一定要包緊,不然等會兒就會煮爛。

湯圓在鍋裏煮,我們在外面等。湯圓一出鍋,我們眼睛都掉到裏面去了,吞下嘴裏的口水,拿起勺子就開始吃湯圓。小孩子都狼吞虎嚥得吃,掙着搶着去舀第二碗;而大人們都會細嚼慢嚥地吃,覺得好不容易過個元宵,吃個湯圓,就要細細品味。

吃完湯圓,大人們去聊天,小孩們去玩耍,一起等待着晚上的活動。

元宵節的晚上,大街小巷都會掛起花燈,有紅的、黃的、綠的,有長方形的、圓形的、花型的。大人們都會牽着小孩的手,去看花燈、打燈謎。聽說猜出最難的燈謎,就回得到一碗免費的湯圓,這可吸引了許多大人紛紛上去破解這個“難題”。小孩們則會去製作他們自己的小花燈,帶回家做紀念。還會有小孩去找老師傅玩皮影。大街上充滿歡笑聲、說笑聲,好不熱鬧。平時早早就睡了的孩子,今天精神好的不得了,大家把這個元宵節所有的樂趣都放到這個晚上了。如果自己願意的話還可以去祈個福,祈求自己這一年平安健康、多財多福。

元宵過完,也就證明年也過完了。大家就會去工作、上學。像這樣的熱鬧,又要再等上一年。

家鄉的風俗小學六年級作文9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家紹興的民風和民俗吧。

紹興是水鄉,魚米之鄉,我們紹興有許多風俗和特產,都是很好玩、很有趣的。

這裏的風俗是相當有趣的。正月十五的時候要鬧元宵的所謂鬧元宵就是看花燈、猜燈謎。在四月一日是我們的愚人節,在這一天裏,就是要開開心心得過,無論怎樣也不能生氣,尤其是上當受騙是,比如別人約你吃飯,到了相約的時間,別人還沒來,你只能自認倒黴一個人吃飯了。六月一日是兒童節,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日子,在這一天裏孩子們可以瘋狂玩耍,無拘無束。九月十日是教師節,所有的學生都給老師送花送禮物,這是老師最幸福的一天。十月一日是國慶節,每年的國慶節都會有一個典禮,那是爲慶祝建國才搞的儀式。十二月又稱臘月,在臘月三十,是大家最忙的日子,這一天大家團聚在一起。

不僅這裏的風俗特別有趣,這裏的特產也特別豐富。紹興最有名的兩個字是“臭”和“黴”,臭是一臭,臭豆腐;黴不是倒黴的意思,黴是二黴,一黴是黴千張,二黴是黴乾菜。紹興還有幾件特產,一件是扯白糖,你別聽它名字裏有“白”,但它一開始是黃色的,白是扯出來的。還有一件是臘腸,是用豬肉和豬腸在臘月做的,所以叫臘腸。我們不能光顧着吃,紹興還有一些好玩的特產,一是烏氈帽,二是烏篷船,我把它們稱爲“二烏”,第二烏最好玩。可以邊劃邊看風景。

紹興真是一個好城市,作爲紹興人,生長在如此美麗而又富有個性的地方,我感到榮幸,我要保護我們的土地,保護我們的家園。

家鄉的風俗小學六年級作文10

端午節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似乎不知道這個節日爲何而來,我在上初中以前,是不會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繫在一起的。

許是因爲老家地處平原,沒有吃米的習慣,因此糉子並不是端午節的必備吃食,即便是備受寵愛的餃子,也不是主角兒。小時候,農村條件都不太好的時候,端午節的特殊只是體現在早飯上,即糖包子和鹹鴨蛋。糖包子,用發好的白麪包成三角形,裏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紅砂糖,蒸熟即可。即便是這樣,糖包子在平時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子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顯這是糉子的替代品了,至於爲什麼吃鹹鴨蛋,就不得而知了。我推測,或許是因爲家鄉的人以麪食爲主,不愛吃甜食,而醃的很鹹的鴨蛋剛好可以中和糖包子的甜。

甜食對於小孩子的誘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時候甜食並不多,因此最喜歡吃糖包子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裏,等出鍋的時候,糖早已融化成糖水了,而嘴饞的孩子往往拿起剛出鍋的糖包子就吃,結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燙的直叫。

鹹鴨蛋平時吃的也少,因爲鴨蛋貴,一般家裏養有鴨子的人家纔會經常吃到鹹鴨蛋,若是會過日子的婦人,還會把積攢下來的鹹鴨蛋賣掉。沒有鹹鴨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雞蛋來代替了。

小時候,早飯吃好就是過端午了,因爲午飯又和平時一樣了,能吃的起餃子的人家很少。現在不一樣了,早上的糖包子和鹹鴨蛋越來越少人吃了,中午吃餃子到慢慢變成了主要的過節吃食,一到做午飯的時間,家家廚房裏都傳出“篤篤篤”剁餃子餡兒的聲音。

家鄉的風俗小學六年級作文11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沒錯,這句詩正是描寫元宵節的。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此外,出門賞月、喜猜燈謎、觀賞花燈、共吃元宵,這些都是歷經歲月沉澱不變的習俗。

爲了讓大家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今年的元宵節,我們學校組織了一場“巧手做湯圓”的活動。一走進食堂,看到已經準備好的原料堆滿了桌子,聞到那撲面而來的酒釀的香甜味,我們瞬間對製作美食的欲 望愈發強烈了。說幹就幹,大家洗淨雙手、挽起袖子便拉開了戰場。首先當然是和麪了。我們學着老師的樣子,把水倒進盆裏,十幾雙小手和着糯米粉合力揉着面,直到把面揉到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緊接着就是最熱鬧的做元宵環節了。只見陳老師用手從剛纔的大面團上掰下一小塊兒,三下五除二搓成了長條,擱在臺面上迅速切成了形似正方體的小塊狀,“來來來,大家跟着我,每人先拿一塊練練手……”我抓了一個放在左手的掌心,右手輕輕合上後摁住小麪糰順時針輕輕打轉。這玩意兒在我手裏滾來滾去,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真有意思!“約莫過了十多秒,我小心翼翼地挪開右手掌:好期待啊,我的第一個元宵會成功嗎?“不錯不錯!”一旁的小王湊近着看。“咦,它怎麼被搓成長的了……”同組的小羅看着自己的“成品”忍俊不禁。“嘿,大家快看我的連體娃”,對面的小金一次搓了兩個,直接擰成了一個“8”字……經歷了第一個元宵的各種奇異事件後,大家開始慢慢摸着門道,不緊不慢地搓,小心翼翼地放。不一會兒,桌子上滿滿都是那白白的、玲瓏的小元宵了。待水燒開後,我們迫不及待地把它們一股腦兒倒進了鍋裏……

剛出鍋的元宵,熱騰騰、胖乎乎、圓溜溜、晶瑩透明,就像一個個白胖小子,用調羹舀一個放入嘴裏,甜滋滋、軟綿綿的,真是美味極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感謝學校舉辦做元宵活動,讓我們明白了做元宵吃元宵不僅僅是一種傳統習俗,它更象徵着我們生活的甜美、團圓和幸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