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六年級作文

六年級中秋節的作文錦集5篇

本文已影響 2.54W人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中秋節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中秋節的作文錦集5篇

六年級中秋節的作文 篇1

年年有此時,歲歲有今朝。又是一年中秋夜,一輪滿月深嵌在深藍色的夜空中,如水的月光將濃濃的夜色渲染得如詩如畫,在這個月圓人團圓的夜晚,我們全家像所有幸福家庭一樣,度過了一個溫馨的中秋節。

媽媽和奶奶從下午就開始忙碌,夜幕降臨時,一桌豐盛的大餐呈現在我們眼前。雞鴨魚肉,煎炸蒸炒一應俱全。大人們開了酒,媽媽還破例給我倒上飲料。大家邊吃邊聊,我在一旁興致勃勃地聽着,不時插上幾句嘴。

晚飯過後,奶奶捧出月餅,說吃了月餅,全家平安團圓。我們吃着月餅,欣賞着月亮,此刻皎潔的月光灑滿了院子,我不禁想起“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的詩句。媽媽也不由自主地講起了一個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吳剛和桂花樹……,這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月亮上的陰影到底是什麼呢?美麗的月宮裏真的生活着嫦娥和玉兔嗎?於是,我提議拿出新買的天文望遠鏡來觀賞月亮。

今夜的天空並不那麼晴朗,星星也躲起來了,而月亮卻像一盞明燈高懸在天空上照亮了漆黑的街道,冷風吹來,我不禁打了個冷戰,月亮似乎也感到了夜風的涼意,扯了一縷薄薄的雲彩披在身上。媽媽調整尋星鏡,對正了角度,又不停地搖動螺旋杆找準了位置,就招呼我過去。我對着鏡頭往裏看,卻怎麼也找不準月亮,她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一會兒出現,一會兒消失,搞得我暈頭轉向。在媽媽的指點下,我終於透過鏡頭看見了月球表面,上面坑坑窪窪,還密佈着一些白點。媽媽說那些凹凸是高低不平的岩石,而白點是火山坑。我們的議論吸引了很多人過來湊熱鬧,還有人請求也用望遠鏡看看月亮。大家紛紛議論着望遠鏡的神奇,討論着月球的奧祕,一時間街上熱鬧起來。我仰望着天空,感到此時的月亮不只是充滿神祕感,在這萬家團圓的日子裏,寂寞的天空中,她顯得那樣的孤獨。我似乎也領略到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情懷,那些遠離家鄉的遊子此時此刻一定是對着月亮思念的親人吧。

今年的中秋真的是與衆不同,我不僅領略了月亮的幽靜之美,還了解了她的奧祕,更體會到家帶來的溫暖和幸福,美麗的'中秋夜讓我難以忘懷。

六年級中秋節的作文 篇2

時間飛逝,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看吧,大街上,超市裏到處都是月餅,琳琅滿目,而且家家戶戶也在做月餅。

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我就起來梳妝打扮,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奶奶家過中秋節,奶奶忙着做餅,爺爺擺放果盤,我趕緊給爺爺幫忙,果盤裏擺滿了紫的發黑的葡萄,又大又黃的柚子、紅通通的蘋果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黃橙橙的鴨梨、菱角花生等等。大家忙的不亦樂乎,一派團圓的景象。“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這句詩是唐代詩人李嶠在中秋之時作的,來讚美中秋圓月的美,我好希望夜晚快點到來。 終於到了晚上,月亮出來了,圓圓的月亮像一個晶瑩剔透的大圓盤,掛在夜空中。月空像水一樣傾瀉下來,每個人身上都籠罩了一層明亮的光。我們大家各自搬了把椅子,來到外面坐下。我望着皎潔的月亮想:啊,月亮,你引起了多少豐富的想象:嫦娥偷吃仙藥,從此待在廣寒宮裏;吳剛被罰砍永遠砍不斷的桂花權,小玉兔兒在廣寒宮內爲嫦娥換藥 …… 。這時,媽媽吟起了蘇軾寫的《水調歌頭》: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我吃着香甜的水果和月餅,聽爸爸講關於月亮的傳說 ……

古人說得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自古以來在中秋之時,有誰不思念遠方的親人呢?我也情不自禁的思念起遠方的親人呢,我也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在遠方的親人。

看着月亮,在看看爸爸媽媽,覺得我們一家三口能夠在月圓之夜坐在一起賞月真幸福啊。

這次的中秋節過的真快樂呀!

六年級中秋節的作文 篇3

今天是中秋節,也是春華秋實一年辛勤勞動結出豐收果實的季節。中秋節是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全家團圓的美好日子,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那天,月亮很白,白的像潔白的雲;月亮很遠,像月餅一樣圓,家人歡聚在一起吃團圓飯。

到了奶奶家,奶奶熱情地招待我們,還準備了各種美味的菜餚:排骨、肘子肉、蘑菇燉小雞……令我們都饞涎欲滴。我是個小饞鬼,趁大人們不注意,悄悄地跑了過去,感想吃一口,“巖巖!”我回頭一看,原來是奶奶啊。“偷偷摸摸地幹什麼呢!”“沒…沒什麼”說完,我灰溜溜地逃走了。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每當我想起這句話,總對那些遠在他鄉的同胞們有一些親切感。

六年級中秋節的作文 篇4

我比較鍾情於蘇軾在《永遇樂》裏描繪的“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它表述中秋多添了些人世情味,撩起內心對於中秋的那份記憶,融景入情,與我的生活經歷更爲貼近了些。

農村人除了對春節過的相當隆重之外,其次便是中秋,因爲這與莊稼收穫有關。從六歲便和母親開始下地種田,一瀉千里的魯西平原,黃綠層接不窮,一如海浪涌動着希望和激情。我實在不喜歡鑽玉米地,矮小的身子還夠不到玉米棒,走不好還會把腳邁到某位老人的墳頭上,一邊禱告,一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跑出如迷宮般的屏障,顧不得汗水,顧不得身上被刺的灼痛,頭髮上,眉毛上,渾身上下粘滿了白色玉米穗屑兒,樣子極其狼狽不堪。

那時候,父親剛師範畢業在離家很遠的鄉鎮教學,大多數時間我是和母親度過的,白天把玉米摘完,用鐮刀割出一條小路,我們把玉米撿拾到地板車上,那夜,月亮着了素白色衣服,周圍閃着銘黃的光芒,照亮了我和母親回家的路途。娘,該是中秋了吧?我詢問,她伸伸腰,擡頭望着月亮。是呀,回家給我們君超煮豆子,玉米吃。我興奮的點點頭。我又問母親,娘能多加點糖嗎?她回頭衝我笑笑,乾脆地說能。

緊挨着玉米地旁邊就是豆地,農村人種它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換些錢或煮了放入罐子裏做鹹菜吃,配着蘿蔔居多。這個時節的豆子飽滿,一碰如調皮的孩子蹦蹦跳跳的出來,到處都是小東西的影子。母親輕輕地握住豆柄,迅速的用鐮刀把它割下,爾後遞給我放在包袱裏,接着,母親叮囑我彎腰去揀落在地上的豆子,她說,這是小月亮,中秋節夜裏,我就這樣擁有了繁多的小月亮。

鄉下沒有煤氣,就連燒蜂窩煤也是點着數。母親把豆子和玉米洗乾淨,倒入井水,木頭在竈堂裏霹靂啪啦,霹靂啪啦的聲音至今我仍記得清楚,雄雄火光烤着我稚嫩的臉頰,嘴裏含着口水。揭開大木頭圓鍋蓋後,滿屋子裏都是玉米和豆子的香甜氣息,母親試着捏了捏,直到她說熟啦的時候,我才把口水嚥到肚子裏去,直到成年,我仍然對堅果類的食物情有獨鍾。

在異鄉生活了八年,每過中秋,心裏依舊懷戀鄉下的暖月清輝,萬物靜寂,口齒生香。也是這個不算長或短的八年讓我一度品嚐了人生之團圓的況味,千里之外,清朗月色下,一個遊子唱誦着《明月幾時有》裏的詞句,盼望着世間萬物和諧美滿。

這是一篇記敘文,作者敘述了自己和與家人度過中秋節的事,敘事完整。文章語言優美,如作者引用蘇軾的詩句,“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給文章增添了文采。結尾處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六年級中秋節的作文 篇5

小時候,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中秋節快點到來。當把中秋節盼來時,別提有多高興了。

記得那一年中秋節在老家過,左鄰右舍的小孩爭先恐後地從自個兒家門跑出來,提着燈籠,手拉着手,自覺地排成一個隊伍,蹦蹦跳跳地哼着小曲兒,個個樂開了花。跳舞跳累了,哼曲哼累了,就各自回家歇會兒。不一會兒,孩子們又魚貫而出,有些手上拿了些鞭炮在地上點燃,形成一道壯觀的火花!

夜深了,月亮掛在天上,照亮每一座小城。我搬了把小椅子,就在老鄉家裏的陽臺上,吃着月餅,看着天上的美景。這時,夜空中冒出一個個彩色的泡泡,仔細一看:啊,原來是孔明燈!星星和孔明燈相互襯托,將夜空描繪成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畫,呈現出用語言難以形容的美景。

此刻,我明白了一件事:中秋節的難忘,不單單隻在月餅上,和異鄉的親戚朋友團聚,大家一起吃個團圓飯,這纔是最幸福、最甜蜜、最圓滿的中秋節!

我雖然長大了一些,也懂事了好多,但盼望中秋節的心情依然像兒時那麼迫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