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六年級作文

精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錦集十篇

本文已影響 2.44W人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錦集十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我盼望的春節一步一步向我走來,街上的小吃,總能迷倒正在玩耍的孩子,四川的春節很特別,它和其他地區截然不同,今天,我就帶領大家走入四川的春節。

一走入四川的小吃街,便能聞到濃濃的辣椒味,街頭巷尾的小吃個個都是火紅的,麻辣的,代表着四川獨有的味道!巷尾老爺爺家的麻辣兔頭可是當地非常有名的小吃,聽媽媽說那可是火了整整20年的美食,老爺爺的叫賣聲吸引了許多外地的遊客來到這裏,吃完還不忘打包帶走,回去帶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四川的火鍋是風靡世界的美食,同時也饞住了某些人的嘴巴,無論是寒冬或是盛夏,勤勞熱情的四川人民都喜歡圍坐在火鍋旁,哪怕汗流浹背也定要美美的吃上一頓,一陣陣笑聲若隱若現。鍋中沸騰的花椒辣椒和牛肉丸子不停地翻滾,如同跳舞一般,讓人垂涎欲滴,可每次都能從我的筷子上正大光明的溜走……。路邊,張大爺悠閒地吹着口哨,空氣中瀰漫着火鍋的香氣,小狗在四周徘徊,巷子口賣的粘牙糖那可是我的最愛,令我印象深刻,每次回到老家都要買上幾個!那些有名的店鋪門口總是懸掛着紅紅的大燈籠,再配着一串串火紅的辣椒,還有的門上貼着財神爺和山水畫,那些倒貼着大大地“福”字,處處都體現着“年”的味道。

家鄉的春節就是這樣,每次回到老房子就能聯想起家鄉的無比美好,雖然時代變化很快,可是家鄉的熱鬧和思念卻永存下來,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它的年味總能令我念念不忘!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又叫做過年,還有辭舊迎新的寓意,我的家鄉也有獨特的風俗,就拿來過年來說吧!

對聯

過年時每家每戶門前都要貼紅彤彤的對聯,對聯又叫春聯,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家家門前貼上對聯後年味濃濃,喜氣洋洋,追天對量的時間是不同的,我的家鄉貼對聯在早晨,一大早起來我就急匆匆穿上衣服。挑揀春聯:年豐人壽千家樂,鶯歌燕舞萬里春。我先把膠粘在對聯上,再貼在門上。節日的氛圍立刻有了,貼對聯的寓意是祈求人們在新的年裏,人們過着快快樂樂的日子。

放炮

噼裏啪啦,噼裏啪啦,晚上我們在外面放炮。說起放炮就要從傳說說起,每當大年30的時候年獸出來吃人,雖然他是年獸,但是他也有怕的東西呀。比如紅色的對聯和紅色的鞭炮,年獸的嘴很大很大,就像個黑洞,身上黑黑的所以當代人就把竹子燒得噼裏啪啦,噼裏啪啦,就會把年獸給嚇跑,所以過年就要放炮。

30晚上時針指到12點,一瞬間噼裏啪啦一陣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起來,家家戶戶都開始放鞭炮了,天空出現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桃花……五彩繽紛的煙花,把天空裝扮的真美麗呀!

無論春節那些日子是怎麼過的?每當想起她,我不禁爲中國傳統文化魅力而感到自豪。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午……”這句民謠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端午節這天華夏很多地方會包糉子、賽龍舟、戴香囊,我的家鄉也是如此。

我曾在書上看到過關於端午節由來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楚國愛國詩人,由於國家破敗,無奈之下投江自殺。屈原自殺的那條江邊上的村民就包了糉子,扔到江裏,想讓魚兒不吃屈原的屍體……去年端午,我就在外婆家學會了包糉子。

剛到外婆家時,外婆正在包糉子。糉葉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大盆裏,糯米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小盆裏。她要包的是小腳糉,顧名思義,小腳糉形狀如三寸金蓮,頂兒尖尖,腳跟兒圓圓。她先用手指將糉葉窩出一個凹槽來,裹成一個漏斗狀,裹緊一點,把米倒進去,封頂,再取了另外一片糉葉對着雛形一裹,最後用繩子包紮。外婆嫺熟的手法,行雲流水一般,令我目瞪口呆。

看見外婆做出了一個糉子,我便也興致勃勃地想要上前試一試,我學着外婆的樣子,窩出一個槽,把糯米倒進去。就在這時,“嘩啦”糉葉裏的糯米全都撒了出來,下面的口子開了,糯米就順着這個口子灑了下來。再看外婆,她已經又包好兩個了。儘管心急但也不是辦法,只得虛心請教。

外婆手把手地教我,並告訴我:“你捏的太鬆了,所以纔會散。”聽到外婆的指導,我不甘示弱,重拾信心,又試了一次。這一次終於如願以償,沒有再漏了,第二片糉葉也順利地包了上去。一個小糉子就這麼誕生在我的手裏,儘管有點小,但它畢竟是糉子嘛。而最後扎線的任務就交給媽媽了。有了之前的經驗,包的糉子越來越大,越來越好。外婆和媽媽看見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快,晚飯時間快到了。外婆端着一大盆糉子,喜滋滋地進了廚房。過了一段時間,廚房裏傳來一陣“噗嚕嚕”的聲音,我想掀開鍋看看,卻被外婆攔住了:“還沒燒好呢,現在開了鍋它燒出來就不好吃了。”我有點掃興,只得腦補鍋中的畫面:包住糉子的那本來碧綠的糉葉,現在應該已經成墨綠色的了吧?包紮糉子的原本雪白的毛線,現在也應該變得鬆散了吧?被糉葉包裹着的糯米,應該變得又軟又粘了吧?

“吃飯了,吃飯了。”又是爸爸來喊吃飯了,我飛也似地衝進廚房,鍋邊兩個大盤子裏已經裝了冷在那的糉子。糉葉和毛線,都是如我所了料的那樣。糉葉裏包裹的糯米膨脹,變軟變粘,甚至有一些糯米,已經從糉葉縫隙之間迫不及待地鑽了出來。廚房裏的外婆看到了我,朝我招招手,並把手上一個剝好的“小腳”插上筷子,遞到了我手裏。我拿起糉子一大口咬下去,一團被糉葉清香環繞着的糯米入到我口中,明明什麼東西都沒放,卻無比的清香甜美。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這是蘇軾的一句關於端午的詩句。端午節當中包糉子這個習俗,不就是一種中國古代文化素質的體現嗎?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糉子。先要準備糉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花生餡的,紅棗餡的,菜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淨葉片,並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蒸熟,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飯,用手稍微一壓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紅棗菜肉餡兒按入飯糰裏面,隨後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糉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糉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裏面露出白白的飯糰,還可隱約看到餡兒的微紅。此時的糉子,不但有飯糰的味道,還夾雜着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裏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是飯後最好不過的點心。

端午節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還掛着晶瑩露珠的艾葉,選出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爸爸說,艾葉越綠,它的氣味就越濃郁,就越能清新空氣。端午節那天,屋子裏瀰漫着奇特的清香。媽媽說待艾葉幹了,可以用開水泡了喝,那樣可驅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過後,媽媽就泡一壺,讓全家分着喝。艾葉水雖良藥苦口,可苦澀得難以下嚥,在媽媽面前勉強喝一口,媽媽一轉身我就吐出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的風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都要成羣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開始焚香燃燈,誦經唸咒,乞求神靈保佑,羣衆們則從左向右圍着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豐收年。

敖包是蒙古語,意義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因爲他們認爲高大雄偉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着一根長杆,杆頭上繫着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着燒柏香的墊腳石;在敖包旁邊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唸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們焚香燃燈,頌詞唸經。

正因爲有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纔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下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裏,我的家鄉一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裏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孩童子也會拿着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爲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爲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麼的,只有孩童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羣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孩童子都應接不暇,嘴裏不停說着“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着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孩童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捨得新年過去。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在新州,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那非春節不可啦!

春節是新年的開頭,寓意新的一年到了,要說春節的來歷啊!哪來頭可不小呢!春節是從歷年流傳下來的,直到現在大約有5000年的歷史呢!

我們這裏的春節差不多從臘月二十四過完小年就開始了,當然那都是節前的彩排。最熱鬧最隆重的是年三十那天,那天才是真正的過年,那天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己,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除夕晚上必定要吃我們新州的元寶餃子。餃子寓意着招財進寶。我家餃子餡是多種多樣的,有白菜餡、豬肉餡、韭菜雞蛋餡、香菇餡等等。餐桌上,弟妹嚷嚷着:“再給我一盤,再給我一盤,我還沒有吃飽!”

到了晚上外面噼裏啪啦的響,家家都在放鞭炮,我們家也不例外。爺爺和爸爸從屋裏拿出長長的紅紅的大鞭炮,邊拖邊擺放着。點火!爺爺和爸爸趕緊跑回屋裏來,火沿着火線慢慢的延伸到鞭炮。猛然間外面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的響個不停。接下來就是放煙花了,一點火,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有的像無數顆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轟”的一聲,一束煙花飛上了天空,緊接着,更多的煙花飛了出來,隨着噼噼啪啪放鞭炮似的響聲,煙花綻開了,不一會兒,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紫的……各種顏色的煙花縱橫交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你瞧,圓形的、流星形的、瀑布型的、花型的……五花八門的煙花在天空爭先恐後地展示着自己的“舞姿”,它們有的像上翻,好像嬌媚的牽牛花;有的向下垂,好像絢麗的菊花……我還饒有興趣的爲每一組煙花取了名字,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滿天繁星、百花齊放,再加上黑天空的襯托,顯得煙花像是天上的仙女,好一幅壯麗的景象!

吃餃子、放鞭炮是我印象最深的節日風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

在安徽,春節差不多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的,這是一年裏最熱鬧的時候,人們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會在這個時間趕回家過年。村子裏熱鬧了起來。

臘月24這天要做豆腐、炸圓子。早上起牀,家家戶戶都飄着豆香味兒。用柴火將鍋燒熱,將泡了一夜的黃豆磨成糊,放入鍋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鍋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鋪一層紗布,將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樑上,接着,開始過濾。將過濾的豆漿再次下鍋燒開,放入石膏點滷,冷卻後倒在豆槳布袋中,用重物壓兩小時,這樣豆腐便做好了。燒開的豆漿也可以直接喝。

接着,就是炸圓子。將煮好的一大鍋糯米飯倒到盆裏,再加入適量的肉沫、生薑沫、蔥花、鹽、醬油等調味品,然後用木棒攪拌,直到完全沒有飯粒了,可以搓成丸子爲止。把糯米飯搓成一個個像乒乓球一樣大小的圓子,再撒上一層面粉,就可以放入熱油中炸了。在鍋中不停地上下翻動,等到圓子呈現紅褐色,撈出即可。第一鍋圓子一定要要裝在盤中,擺放在竈臺上供給竈王爺。聽長輩們說,寓意是來年風調雨順有吃有喝。

中國還有許多節日和習俗,有着悠久的歷史,值得我們去了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9

我的家鄉在洛南縣一個安靜、優美的小村莊。因爲遠離城市的喧鬧,這裏的生態環境非常好,空氣很清新,還保留着許多傳統的習俗,我非常喜歡這裏。

每年快過年時,一到臘月村子裏家家戶戶都開始蒸饅頭、包包子,都是自己磨的面,味道好極了。最好吃的是一種叫“油餜子”的麪食,發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鍋裏一炸,變得金燦燦、圓滾滾的,像一個個金色的元寶,吃了這個“元寶”來年一定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過年夜飯,一家人就圍着火爐開始包餃子,奶奶就會在餃子裏悄悄地放上幾枚硬幣,這裏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來慶祝新一年的開始。吃餃子時大家都在試誰的運氣好,奶奶說,吃到硬幣的人來年一定有好運。

整個正月,小村莊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數不清。我喜歡這裏,這兒的習俗真有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0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我哼着童謠,幫奶奶打掃好屋子,在煥然一新的家裏,我們又掀開了春節前備年貨的序幕。

醃好的鹹物、待宰的甲魚、五花大綁的毛蟹;噴香的炒貨、誘人的糖果、品種齊全的菸酒,逐漸堆滿了儲物間,年味慢慢升騰了起來。

最讓人感到過年氣氛的還是包糰子。前一天隔壁的奶奶就聽說我們家要包糰子,今天就特意來幫忙,一人和餡,一人揉麪。和餡的用筷子攪動肉糜和青菜,讓它們充分融合,產生味道的碰撞;揉麪的用掌跟按壓麪糰,使糯米粉的彈性充分展現,麪粉染白了袖管,飄上了額頭,空氣中瀰漫着穀物特有的香味。

又有幾個人來幫忙了!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包起了糰子,只見幾雙被面粉裹着的手上下翻飛,一個個圓滾滾、軟乎乎的大白團子就誕生了。我也忍不住想試一試,學着奶奶的手法,先揪下一個小麪糰,在掌心搓圓,按平,填餡,然後包好四周,可我怎麼也學不好封頂的技巧,只好胡亂一抹,草草了之,這下鄰居們可更有了談笑的話題,我纔不管呢,我喜歡這種熱熱鬧鬧聚在一起互幫互助的溫馨畫面。

隆重的時刻來了!一個個糰子被放進了蒸屜,我受不了等待的煎熬,使勁地添柴火,熱氣從縫隙不停地往外溢,廚房似乎變成了煙霧繚繞的仙境,而我等待的就是這“蟠桃”。終於吉時已到,揭鍋,“蘑菇雲”瞬間蒸騰,香味撲鼻而來,朦朧中,糰子的身影若隱若現,霧氣散去,糰子閃着晶瑩的光,猶如上好的和田美玉,真捨不得咬上一口!一籠籠,一個個,被奶奶整齊地碼在桌子上,足足有三百個呢,或許還不止。

這麼多糰子是要大家分享的,太奶奶一袋,叔叔家一袋,姑姑家一袋……糰子不僅代表着團圓、團聚,也是增進親人情感的紐帶。這舌尖上的年味,就這樣一代代傳承,維繫着中國人對年的期待,對家的嚮往。

這家鄉的年俗不僅滿足了我的口腹之慾,更讓我內心深處體會到了年的本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