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考作文

高考語文作文6篇

本文已影響 2.25W人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語文作文6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好習慣 一種動物如果沒有對手,就會變得死氣沉沉。同樣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那他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後導致庸碌無爲。一個羣體如果沒有對手,就會因爲相互的依賴和潛移默化而喪失活力,喪失生機。有了對手,纔會有危機感,纔會有競爭力,有了對手,你便不得不奮發圖強,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銳意進取,否則,就只有等着被吞併,被替代,被淘汰。

1987年,75位偌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的一位:“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爲最重要的東西?”出人意料的是,這位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在 幼兒園學到些什麼?”學者答道:“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測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習慣是人們在長時期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爲傾向。習慣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用自己的毅力與恆心來約束自己。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礎。我們應該把幼兒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發揚光大。在幼兒時期形成的良好習慣(或品德),現在你還剩下多少呢?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1.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對,那是任何人都難以對付的。 (《荷馬史詩》)

2.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哈姆霄特》)

3.善良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浮士德》)

4.認識自己的無知是認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隨筆集》)

5.你以爲我貧窮、相貌平平就沒有感情嗎 我向你發誓,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會讓你無法離開我,就像我現在無法離開你一樣。雖然上帝沒有這麼做,可我們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簡·愛》)

6.大人都學壞了,上帝正考驗他們呢,你還沒有受考驗,你應當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 (《童年》)

7.你越沒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擊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當作驛馬,把它們騎得筋疲力盡,到了站上丟下來,這樣你就能達到慾望的最高峯。 (《高老頭》)

8.我只想證明一件事,就是,那時魔鬼引誘我,後來又告訴我,說我沒有權利走那條路,因爲我不過是個蝨子,和所有其餘的人一樣。 (《罪與罰》)

  9.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邊出現了三十多個大得出奇的巨人。 (《堂·吉訶德》)

10.我並不願意你受的苦比我受的還大,希斯克利夫。我只願我們永遠不分離:如果我有一句話使你今後難過,想想我在地下也感到一樣的難過,看在我自己的份上,饒恕我吧! (《呼嘯山莊》)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白坤峯

那幅照片、那個人、那輛車,因爲曹文軒的散文名作《前方》而更加有名:“他們去哪兒?歸家還是遠行?……那位男子手託下巴,望着車窗外,他的眼睛裏流露出一個將要開始艱難旅程的人的……茫然。”我之所以永誌不忘,因爲那輛車承載着遠方的夢。

童年時代,在封閉的魯西南農村,急馳而過的貨車、難得一現的客車,它會猝不及防之間粗暴而凜冽提醒我們:遠方,你去嗎?你去得了嗎?於是,那個其爸爸是貨車司機的同學讓我遐想;於是,那個坐車去縣城讀初中的同學讓夥伴們羨慕,甚至有人清楚得記得,她上車的時候,穿着紅色的新皮鞋。

今天見車而厭、坐車即煩的人,可能無法理解當年的孩子見汽車而心動眼熱,見火車經過常擲石塊的心理扭曲——只因遠方不屬於自己。

我理解美國小說家托馬斯沃爾夫的《遠與近》中的偏遠小鎮的那對母女爲什麼一見準時經過的火車就跑出來揮揮手,她們是向到不了的遠方致意吧。

後來,我讀過一位朋友的散文,他說一聽到火車汽笛聲,心就到了遠方。後來,我也終於坐車來到了江南,——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次上車。那天,客車在午後過了淮河進入南方,突然驚風亂颭,密雨斜侵,前方不辨。

你問我:爲什麼不能生於斯、長於斯、老於斯,正如一隻鳥在一棵樹上終生做巢、一棵樹在一塊土地上永遠扶疏?你爲什麼選擇了遠方的車?況且那輛車不是帶你高就……

我可能無法回答你,也許是造化弄人尋常見,心如流水總無主。我一直沒有對你說,其實那一次我上的是一輛“套牌”假車,它開不到桃花源它只開到沼澤邊,我所寫的“登程自斟一杯酒,好暖人生萬里霜”不是豪壯而是擔憂,一杯酒暖不化萬里霜。不是每一輛車,都把你帶到夢中的地方,很可能的情況是,車門打開,前方是陌生的廣大。

車,代表前方,前方代表未知,未知引發迷茫或恐慌。車的這一層意蘊,你可能不懂。我羨慕你的不懂。你最好永遠不懂。選擇遠去的車可能是艱難的,尤其你不知道前方“到底是家,還是無邊的曠野”的時候。然而,回首那天的登車,我更想對你說:很多人沒見乍來煙雨與斜照相迎。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到了初中以後,用楊奇函的話說,那就是他遇到了伯樂。“我是個好動的孩子,剛上初中時經常會與班上的同學打架,有一次在打架之後,老師又讓我寫檢討,我用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了半文言文半白話文的檢討,老師讓我當着全班同學念一遍,以示警告。結果我念完了之後,贏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同學們一致表示,沒聽夠,要求我再念一遍。”

從那次寫檢討以後,無論班級裏有什麼事,老師都派楊奇函去做,代表班級講話,讓他競選學生會主席,每次他都不辱使命。而他參加競選學生會主席時發表的競選演講則贏得了全校師生的認可:天爲何高,因我們有豪情萬丈;海爲何闊,因我們志上驕陽;何去何從的方向由我們何去何從的翅膀,我們期待,我們渴望……”他的競選詞點燃了校園裏文學熱的第一把“火”,結果順利當選學校學生會主席。

楊奇函點燃的第二把火出自同學們對周杰倫的批評,他說,學校裏有一部分學生聲稱周杰倫連歌詞都唱不清楚,你們還崇拜他幹嘛。就這件事,他寫了20xx多字讚美周杰倫的詩詞,在校園裏“火”了起來。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人生是一條曲線,坑坑窪窪,曲曲折折。但只要星星還在天空閃爍,我們就不必害怕生活中的坎坷。

還記得,剛開學的那段日子是快樂的,那時認爲自己就是天之驕子,懷揣一個美麗繽紛的夢想,攜帶着父母的款款叮嚀和殷切的希望,充滿信心的走進這個醞釀夢想的新環境。這裏的每一件事都是那樣的新鮮和好奇,可美好的夢太容易被驚醒,寧靜而甜蜜的日子又太容易被打碎。

現實中,一次又一次的周練,月考,不記其數的檢測,血淋淋的分數,徹底驚醒了我"平步青雲"的美夢,讓我對自己的實力感到懷疑,讓我產生了放棄的念頭,讓我在現實中舉步維艱......

那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沒精打采地走進那個讓我一進去就感到苦悶壓抑的教室,蜷縮在自己的位置上,打開《餘秋雨散文》,就在這時,一張卡片出現在我的眼前,"人生是一條曲線,坑坑窪窪,曲曲折折。但只要星星還在天空閃爍,我們就不必害怕生活中的坎坷。"根據筆跡,我知道這是好友飛寫的,透過卡片,我彷彿看到他友好的目光向我投來。那一刻,我釋然。

的確,既然人生是一條曲線,我們便不能把人生設想得陽光燦爛,風平浪靜,更不能因爲一些小小的挫折而放棄。沒有奮鬥的艱辛,又怎會有勝利的前程?那些能正確看待人生,能經受得住生活的遭遇和挫折的人,往往會取得成功。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作《離騷》,司馬遷宮刑而作《史記》,曲嘯蒙冤而作《犯罪心理學》......古今中外無數傑出之人,爲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又怎能對人生抱有僥倖的幻想?

人生之途是曲折的,人類歷史是曲折的,可這決不能說明人生前途的黯淡,歷史潮流的.倒退。人生之路雖然是曲折的,但前景卻風光無限;人類歷史雖然曲折,但時代總在飛躍。無論人生,無論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進。挫折,低谷,只是前進中"小插曲"而已。因而,事業上的巨人們,在受挫時是決不會消沉的,因爲他們透過暫時的風雨能窺探到未來的陽光。

而我們,立身創業的時代,處於創業的年段,對理想,有美好的追求;對未來,有瑰麗的憧憬。因此,對遇到的挫折和失敗,應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君不聞"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麼?

教室裏的燈還亮着,有飛蛾不斷地撲向日光燈,不惜被撞的遍體鱗傷,也許那就是它們的希望和最終的歸宿。那麼我們,我們的前途我們的命運也是燈是火嗎?站在獨木橋的這端,雖然我看不到河的對岸,但我知道那裏一定是草木皆兵,平靜下有暗流涌動。爲了心中的那個懷揣已久的夢,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我一直一刻不停到走在路上,雖然我不知道我的未來究竟在何方。我甚至有時也會看到上帝牽引着我的那根線,儘管我不知道他要將我帶向何方,但是那句"人生是一條曲線,坑坑窪窪,曲曲折折。但只要星星還在天空閃爍,我們就不必害怕生活中的坎坷。"已成爲我前進的不竭動力。是的,我願意,在路上走好我的每一步。

生活中有七彩的陽光,我已不再沉淪於往日失敗的痛苦中,微笑着面對每一道題,每一個困難。我相信,風雨後會有彩虹,在挫折中,我一定會邂逅陽光。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所謂“故鄉”

杜甫詩中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其實哪裏不是幽藍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爲何偏偏在“故鄉”看到的那一顆,分外地明亮皎潔呢?

中國人常常對故鄉有一種奇怪的執念。尤其是那些帶着一身酸氣的文人騷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遊子,人至中年後,幾乎無一例外地開始懷念故鄉,尋找故鄉,時不時感嘆一句,再也回不到記憶中的“故鄉”。

而這也不難理解。他們中的許多人懷念的,是在那個“故鄉”中,他們所度過的童年與青春。我們的傳統總是鄙棄喜新厭舊之輩,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懷舊,戀舊的人。他們對故鄉的留戀,其實是一種“憶往昔”,他們的鄉愁,愁的是自己回憶中最爲美好無憂,卻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們所尋找的,則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的文化,便是從這樣一個“源”,一個“根”,伸展出繁茂壯麗的無數枝葉。而對於一個人來說,他的軀體生於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於自然的偉大和祖先的智慧,這些“根”,在他最初開始的地方。他們尋找記憶中的故鄉,尋的是這思想的源頭,尋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與他的父母、長輩不生長在一個地方,他其實有兩個故鄉。這兩個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導,才成就他這樣一個完整的人!

人們對故鄉的感情往往十分複雜。它常會讓人有“家”的歸屬感,也會產生“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認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離開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讓他們自由飛翔的廣闊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故鄉記憶中的童年快樂和年少輕狂。人生像一個無休止的循環,從蹣跚學步到步履蹣跚,大家急着離去,最終又匆匆歸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生,我們做着同樣的事情:醒來,又睡去;活着,便走向死亡。曾經在故鄉看膩了的黃橙橙的月亮,成了長大後眼中最明亮的一顆牽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當你歷盡滄桑,別忘了回家的路,那個籠罩着皎潔月光的故鄉,還在等待着當年那個輕狂少年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