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二作文

大學生賣螃蟹議論文作文800字

本文已影響 1.74W人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大學生賣螃蟹議論文作文800字

小朱向父母坦陳了自己醞釀很久的一個想法:辭職回家和父母一起養螃蟹。父親覺得小朱好不容易讀完大學,當了大公司的網絡工程師,待遇又好,工作又體面;如果回家養螃蟹,這些不都白費了?母親則建議小朱先跟着他們到蟹塘去體驗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體會到父母養蟹的辛苦。不過,他仍然覺得發揮自己的專長,做“電商”賣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爲鎮裏第一個賣螃蟹的大學生,也是挺光彩的。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漏個人信息。

  【優秀作文】

  篇一:何必盲逐體面活

讀完大學,面對高薪又體面的的大公司網絡工程師這一差事,有誰不垂涎三尺?有誰不羨慕嫉妒?然而,小朱卻放棄了這人見人愛的工作,心繫家鄉那池蟹塘。

在我看來,小朱之舉實在令人佩服,一來他放棄高位厚祿、不慕榮利的精神讓人折服,二來他的眼見卓識、膽量氣魄是我們年輕人所應學習追求的。

在浮華的社會中,人們的功力之心越來越強,大學生們追求體面工作而逐漸喪失了享受生活的那份樂趣。因爲想賺錢,從事了一份雖體面但自己卻毫無興趣的的工作屢見不鮮;因爲害怕挫折,不敢追逐自己的夢想的更大有人在。我們不禁陷入一個思考,何必爲了追求體面而失去了最真實的自己?何必親手埋葬自己的夢想與幸福?

追逐體面,其實是活在別人世界裏的表現,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散發出自己的光芒。我有我的興趣,你有你的嚮往。我有我的小成功,你有你的小驕傲。生命的參差百態使這個社會色彩紛呈。何必用統一的觀點——金錢、工作去衡量一個人的成敗?北大才子賣豬肉引起了社會的紛紛議論,似乎這浪費了人才的最優配置。但看看現實,他的豬肉不僅賣得好,而且能有一套自己的營銷方略,帶動整個市場的前進與發展,但這不也是一種成功麼?

追逐體面,讓人失去了幸福的本真。羅素言:“參次多態乃幸福本源。”人生命的意義就在那些不確定,挑戰自己,充實自己才能收穫幸福。體面工作就讓人陷入一種過於安逸的狀態,讓人不願進取,沒有進步。阿里帝國的馬雲沒有追求體面工作,而是踏實創業工作,才成就如今宏偉商業;新東方之父俞敏洪更是在創業中碰了一鼻子灰,纔有了今日這番驕人成就。對他們而言,追求體面生活不是追求幸福,追求那些自己的夢想才能嚐到幸福的本真。

當然,創業或追夢路上會有坎坷風雨,但你不去嘗試一下怎知風雨之後是彩虹?小朱在迴歸蟹塘前那小小的嘗試亦是他成功的前奏。

不要爲了體面而生活,要爲了自己想要去奮鬥。

  篇二:大學生賣蟹,有何不可?

網絡工程師小朱坦陳欲辭職回家與父母養螃蟹。堂堂一大學畢業生放棄優厚待遇回鄉養蟹,或百般阻止,或曰可笑“不懂事”。而在筆者看來,小朱辭職賣螃蟹,於其個人及家鄉販蟹業的發展,皆大有所益。

父親認爲小朱應堅持着當前這份體面而待遇優厚的工作,母親則建議小朱親歷抓蟹之苦,誠然,這些是他們作爲小朱父母對孩子生活境況的關心以及對孩子能過上舒適生活的期盼,這份愛,是深沉的,是不容許任何抵毀的,但小朱父母也許忘了“行行皆能出狀元”,種種職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職業也應是平等而多元的,纔可能使社會車輪穩步向前。

泰戈爾曾嘆,“‘最好’從不獨自走來,它走來由不同的好壞簇擁着。”是啊,於小朱而言,誰又能肯定地說網絡工程師一定是小朱最好的、最適宜的工作呢?誰又敢擔保小朱回鄉賣蟹定然不得創出一片新天地呢?小朱的職業選擇,正是他在個人發展路上對於“最好”的摸索與追求。維護公司的網絡安全,還是回鄉賣蟹,孰好孰壞,都是在爲小朱的“最好”職業的“走來”做鋪墊。小朱賣蟹,是他探索職業道路上值得稱讚的勇氣膽識的表現,更有益於小朱發展自我,成就自我。

而小朱回鄉做“電商”賣螃蟹,一定程度亦能推動其家鄉販賣螃蟹的發展。“古老的種子,其生命的力量需要在新時代的土壤中迸發。”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渴望在大都市中得到一份體面而待遇優厚的工作,卻少有人願意“回到基層”,幫助基礎產業發展,落下了農村田地只有年邁老人耕種等等基礎產業“去年輕化”的表現。然而,年輕人正應是推動這些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年邁之人、文化程度較低之人尚且不能或是不會利用現有的科技提高產效、拓寬銷路,而武裝着科學知識的年輕人,踏着思想先進的富饒土壤,定能推動基礎產業的發展壯大。“電商”賣螃蟹,將是小朱家鄉販賣螃蟹產業發展的契機。

季羨林曾說興趣是支撐閱書萬卷的動力,而他也並不只是一個只會讀書的專才。職業的培養與選擇應是多元化而平等化的,有了興趣與科技知識支撐的小朱,是多元職業選擇的先鋒。唯有社會職業分工皆受尊重,多元化、平等化,社會才能穩步向前。

大學生賣蟹,我言,是進步,是發展,是多元與平等的職業觀的體現。

  篇三:大學生需要一種精神

讀完大學,掌握了知識。尋得一份都市裏光鮮的工作是否便是“讀大學”的定義?其實不然,讀大學本就是在更高的平臺習得更多技能,然後再回報以社會。所以,像小朱一樣,利用專業知識,結合傳統行業實現增收,既施展了自己的才華,又能爲家庭做貢獻,未嘗不可。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如今的重心不在於個人財富的創造,而在於個人意義的發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不再往城市裏跑,而願意回到家鄉,用自己的知識去幫助家鄉的發展。原因很簡單,他們在幫助家鄉建設的過程中實現了自我。他們體會到了推動發展的那種成就感,借經濟學的理論說,就是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效用。

或許受千年科舉制的影響,我們的潛意識裏總認爲“讀書爲官,讀書爲名”。這種功利化的思想或許有益於個人,但於整體而言卻總是顯得蒼白。人來源於社會,終究是要回歸於社會。大學的目的不在於培養出一個個資本家,而是讓每個人成爲助力社會發展的一份子。所以,我們應當摒棄掉讀書就是爲了進城市,就是爲了體面的工作這種充滿自私和銅臭味的思想。

我們還可以看到,許多大學生志願入伍,爲祖國奉獻自己;許多大學生甘赴基層,爲一方百姓鞠躬盡瘁;許多大學生遠赴西部,爲社會發展盡綿薄之力。他們都是大學生,都是沒有進大城市追逐名利的大學生。人生不只是金錢,還有那一片遠方。那片遠方是自己的理想,是自我的完善與昇華。我們人人心裏都應保持着這片淨土,靜下心來,思考“我”的定義:捨生而取義,賢者不失本心。

再看回小朱的決定,在短期內可能會減少自己的收入,但是在長期看,他的做法不僅能幫助自己的家庭,還能幫助鎮子的發展。況且子女在家就是盡孝,在父母身邊,用自身的專長爲家鄉帶來改變,何樂而不爲?

類比“工匠精神”,我覺得大學生就是需要爲社會夯實發展的土壤,爲社會發展添磚加瓦,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就是“學生精神”。

時代是青年的時代,世界是青年的世界。大學生需要這樣一種奉獻精神、吃苦精神。正所謂“學生精神”,都市的生活固然燈紅酒綠,但我們更需要那片青山綠水的休閒安逸。大學生不是資本家,而是建設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