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八年級作文

精選八年級下冊作文彙總八篇

本文已影響 1.87W人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下冊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八年級下冊作文彙總八篇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1

我渴望飛進無邊無際的大海;我渴望走到海邊聽一聽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我渴望在海邊享受日光浴,這個暑假,我就奔向了那裏,去了一個我夢寐以求的地方——日照。

早上六點半的時候,我們就坐上了大巴車,開始了去日照的旅程。一大早起來的我,缺乏睡眠,便在車上睡了起來,醒來以後,這肚子吧,也在那抗議了,哎,沒有辦法啊,只好找一點零食墊墊肚子啦,到了,導遊大聲的說,我們迫不及待的下了車,呼吸着海邊的新鮮空氣,我呢?則忙着在找貝殼,從沙子裏挖出來了好多,媽媽用DVD拍我和弟弟,我們倆在海邊自由自在的玩着,又拍了很多照片,我踏着浪花,旋轉着舞步,想着自己在海里舞蹈一樣,一個小時就像飛得一樣,很快就過去了,玩了很久,也就是下午6.00多,導遊說帶我們去吃飯,說去漁家吃飯,我一聽,糊塗了“瑜伽?”那不是鍛鍊的嗎?導遊知道我想偏了,說是就是以捕魚爲生活的人他們所住的地方,就是漁家,這時候我才明白啊,呵呵,我們吃的很豐富呢?這樣,一天也就過去了,晚上的時候,睡不着覺,和媽媽弟弟到街上去逛一逛,不逛不知道,一逛嚇一跳,太好玩了。

第二天了,我們就和導遊一起去出海,我們帶好了裝備,桶和魚網。我們上了船以後,吹着海風,好涼爽啊。船上的人把網子拉了回來,裏面有好多東西,有魚,有蝦,還有一個海星,我眼疾手快,把那個海星直接弄到我的桶裏,同時,也捕了好多的魚蝦and螃蟹(小的),我們又到岸上買了2只美人蟹放到桶裏,便做了大巴車去下一個地方,我們去的那有一個大火炬,我在那裏還合了影,然後又在那裏騎自行車,很是快樂。

第三天了,早上起來呢?有點下雨的感覺,果不然,早上的時候,淅淅瀝瀝的下起了小雨,雨水打在臉上,很是舒服。我們去了海洋世界,我看到了許多有趣的東西,還和大家一起看了3D電影,很精彩,彷彿融入進大海里去了,感受了大海的神奇之處。接下來我們又去參觀了潮汐塔,站在高高的塔上,看着風平浪靜的大海,金黃色的沙灘,吹着涼爽的海風,讓人感到輕鬆,愜意,舒適。“帶好東西,準備去金沙灘游泳”導遊拿着喇叭說,我們準備好了就下車了,換好衣服,就直奔向海邊,“大海,我來啦”我拿着游泳圈在水裏撲騰着,後來覺得有游泳圈太麻煩了,就給了媽媽,媽媽叮囑我說,不敢去太深處了,我笑着說,知道了。再一次飛撲進了大海,和同齡的人一起玩。我看了潮汐塔,水位有點高,而且有點冷,所以我就上了岸,去洗了一個澡,把衣服一換,和弟弟在旁邊玩起了沙子,玩的不亦樂乎。

要離開了,我真的捨不得離開這個美麗而又富有詩情畫意的地方,我捨不得那金燦燦的沙灘,捨不得變幻莫測的大海,捨不得那樂於助人的日照人民,日照,等着我下一次的到來吧!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2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名篇佳作卷帖浩繁,在中華文明中蔚爲壯觀。

從小學到現在,我學過不少的古詩。古詩中的離別情緒,古詩中的春夏秋冬,古詩中的名勝古蹟……讓我感到驚歎。短短几十個字,卻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山水風光。李白的,《行路難》其中有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只有短短十幾個字,卻表達了作者他即使仕途有所阻礙,卻依然對未來充滿堅定的理想。王安石的《登飛來峯》中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寫出了他登上高山之塔,極目遠望的豪情滿懷。

有人評價唐代王維的詩和畫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像他的《竹裏館》一樣,“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獨坐、彈琴、長嘯、明月,讓我想到了這麼一個畫面。“一位詩人在竹林裏獨自彈琴,長嘯。夜靜人寂,與明月相伴的一個畫面。那麼的高雅、寧靜。

我喜歡古詩,體味古詩的離別情緒,山水風光。因爲它彷彿讓我經歷了一次旅行,讓我沉醉在其中,甚至讓我無法自拔,不醒來。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3

迎夏日的朝陽,心懷激昂的夢想,我隨旅遊團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暌違已久的張家界。這裏風光如畫,如入仙境,留連往返之處,竟有點樂不思蜀了。在衆多優美的景色中,讓我念念不忘的當金鞭溪與黃石寨莫屬了。

金鞭溪,全長7。5公里,“久旱不斷流,久雨水碧清”它沒有九寨溝的神祕幽深,也沒有黃河長江的博大浩淼,卻自有一種小家碧玉的溫婉。溪水清涼透徹,毫無城府地展現在我們眼前。透過清亮的水,溪底的鵝卵石和山峯樹影相映成趣,真是“奇峯險壑千幅畫,鳥語花香一溪詩”。溪水當前,我們個個歡呼雀躍,所有紳士與淑女風度都顧不得了,紛紛脫下鞋襪,盡情地與山水契合在一起。清冽的溪水滌盪了夏日的悶熱,我們這一羣人彷彿回到了天真爛漫的童年:相互嬉戲着、打鬧着,漫天撩潑的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宛如一串串晶瑩閃亮的珍珠,歡快的笑聲沸騰了金鞭溪。我們心中只有一種與自然與山水相濡以沫的渴盼!我多羨慕水邊清香蔭影裏那一棵靜謐的小草,永遠溫柔而又無怨地感受着這溫潤如玉的流水……不遠處,有一塊巨石橫臥水中,激起水花飛濺,光潔如玉,我欣然枕着青石,一切塵間擾攘、一切煩愁憂慮,都似乎隨着清泉流遠……

沿溪而上,兩岸的蒼森將它的曲線刻印在我們的視線中,一直延伸到天盡頭。我站在那兒,莫名地爲這片深遠的綠色感動,它保留着浮躁的塵世中多少樸素的溫暖?

迎面而來的幾名挑山工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那微彎着的肩上壓着的是一塊約百八十斤重的青磚,直見他飛汗如雨卻又健步如飛。我看着腳下的路,全是青磚鋪就,一級一級延伸到很遠很遠……每一塊青磚上承載了多少大大小小的腳印?每一塊青磚上又蘊含了挑山工多少汗水與辛酸?這樣想着,頓覺腳下的青磚不是青磚,而是碑石。

黃石寨的遊覽又別是一番開闊的境界了。乘坐纜車的驚險與我們的尖叫還是作爲保留版本讓我們這羣參與者津津樂道吧。高空鳥瞰自是別有一種滋味在心頭:山是刀削斧鑿的鐵骨諍諍的山;樹是在巖壁裏生長出的堅強傲立的樹;天是明朗澄淨一碧如洗的天。一伸手彷彿可以觸及的白雲在我們頭頂悠然飄過,讓人引發遐思無限。久居城市的我們好久沒見過這麼純淨的天空了,不禁張開雙臂,與它來了個並不實在的擁抱!登高凌遠,千峯疊障,綿延起伏,我們陶然在這片濃濃的綠意裏,沉醉不知歸路了。有心急的同事,趕緊拿起手中的相機,只聽見咔嚓咔嚓的按動快門聲,留下了一張張如同小花貓樣的笑臉。薄薄的相紙拍下的是剎那,可留在我們記憶裏的卻是永恆!

旅程很短,三天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回憶卻很長,當我們打開心靈的窗戶,重溫張家界的美好時,微笑一定會停留在我們的眼角眉梢。

別了,美麗張家界!它日有暇,我定當重訪,重訪張家界的美麗!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4

星空的遐想

星空下,我擡頭仰望天邊的繁星,忽明忽亮,我細數着繁星,一顆淚珠滑落,天邊的星,有沒有一顆是你……

雨天,教室。

望着窗外天空之上密佈的烏雲和時不時從雲層冒出劃破天際的閃電,我雙手託着下巴,心情去死水一般沉寂。

果然沒多久,天上便落下了豆大的雨珠,我看着窗外被狂風吹得東倒西歪的小樹,不禁發了愁——我沒帶雨傘。

這時,兩道身影靠近,看清其中拿着傘的是我的好朋友小陌的時候,我欣喜地站了起來,然而我的笑容下一刻便凝固在了臉上,成爲了記憶長河中一道刻骨的傷痕——

“你不和八年級下冊語文期末作文(指我)走啊?”

“誰要和他一起?”小陌一臉的不屑。

“你們不是好朋友麼?”

“表面罷了……”

隨着那兩道身影的消失,我的眼前也模糊了,身體無力地滑落,那句話準確無誤地被我收進耳底,“表面罷了……”,原來只是表面,我苦心經營的友誼自認爲無價,在別人看來卻是那樣地不堪……

我突然笑了,心中麻木,說不清是痛還是什麼,即使不用照鏡子,我也知道,我臉上的笑容有多麼得牽強,那笑容之下有多少的心酸與自嘲……

我突然衝進了雨中,在許多人看傻瓜的眼神中消失在茫茫雨霧中。

雨,還在下,我感冒了。躺在牀上,無力地擡起眼皮,看了一眼窗外的雨幕,昏昏沉沉間,終是陷入了沉睡……

夢鄉間,是童年的一幕幕,一景景,是那樣的歷歷在目,那樣的觸手可及,而現在,時過境遷,那一切的一切,我都只能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去品位了,我不明白我哪裏做錯了,滄海桑田變幻尚需千年,而你我之情,爲何卻如風捲殘雲般轉瞬即逝……

天晴了,一場雨,一句話,兩個人,竟就這樣如陌生人般擦肩而過,終究,我們成了陌生人,即使各自的眼神中掩藏着莫名的悸動,但,只是長嘆一聲,擦肩而過……

落霞幽幽,湘水岑岑,月嬌星明襯孤人……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5

誰在窗兒上守望

今夜無月,那邊窗櫺上,誰在駐足守望,守望心中惆悵,瞬間心跳的感覺;守望內心彷徨,接近死亡邊緣的窒息;守望心中的他,情意繾綣的情感。

今夜,註定無眠。“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千年前,李清照在守望,守着她和丈夫的最後誓言。她是那麼肝腸寸斷,刻骨銘心,好似赴湯蹈火,奮不顧身。她爲何義無反顧,因爲丈夫答應過她,他會回來。然而一年又一年,遙遙無期。

辛棄疾在守望。“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他在守望邊關,盼望上場殺敵,守望祖國統一,守望內心男兒自強之心,只可惜,他始終沒有盼來。

李煜在守望。一生把自己交給藝術,“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守望靈魂深處的自由,內心角落的平靜,可又怎容他,只怪自己身不由己,一輩子在遙望,卻始終望不到彼岸的自由境界。

今夜無雪,那片草地上,誰還在守望?守望使人心碎;愛人的一聲承諾,望冬日早些過去,春暖花開,望宇宙無垠,神祕莫測。

今夜,不同尋常的夜。

今夜寂寞,失戀的人在守望。內心柔軟的角落在滴血,在經歷了相識—相愛—分開後,內心最初最純潔的地方已佈滿灰塵,心已不再爲誰動,守望的人最終還是沒有來,是愧疚,還是正和另一個人在另一片草地上相望?今夜,註定心死。

曾經是誰在唱“洛陽城旁的老樹根”,這像回憶般延伸;是誰在唱“前朝記憶度紅塵,傷人的不是刀刃”;是誰在承諾和你在一起,是誰在愧疚“對不起,我愛你”。時間衝不走回憶,就像漏斗從不因爲外界阻撓而停止流動的步伐。

今夜,誰在窗兒上守望?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6

暑假,我回到了故鄉,一個山裏的小村莊。故鄉有山,卻不似張家界那般壯絕奇麗,峯陡山奇,也沒有高原那延綿千里的情懷。  故鄉的山不高,也不陡,但也不矮,不少,很常見,很普通。如疙瘩,長滿了大地的皮膚;如雲彩,佈滿了整個天空;如大海的波濤,一波接一波,永不完絕。

故鄉的.山,一座連一座,親密地依偎着,不知道哪裏是開端,哪裏是結束,只見那一起一伏,看不到結尾。這裏的山十分相似,沒有爸爸或爺爺的引導,我就找不着回老屋的路。山腳是一片又一片的竹子林,顏色碧綠,十分細膩,像姑娘的裙邊。竹林之上是些稀疏的松柏林,似墨染的現代畫,沒有規則,卻又似乎很有些意思。山頂上,露出一帶大塊大塊的岩石,好像堅硬的額頭,讓人心生敬畏。一陣風吹過,竹子一搖一擺,掀起了波瀾,還發出“沙沙”的聲音;松林也用那低沉的“嗚嗚”聲相應和,不知躲在哪裏的知了也來湊熱鬧,“吱——吱——”地叫着,聽着覺得滑稽。這裏夏天雨水多, 山頂上常常罩着厚厚的雲,有不少雲片被山掛住,就在山的額頭上左右衝突一陣,再從一個山坳處逃走。

所有的山都被一條河圍住了。下雨的時候水就會漲起來,急急的,看不到底;平時,那條河清清淺淺的,悠悠地往前流,不知道去了哪裏。在山裏轉悠得久了,我發現了河的奧祕,原來,山上有不少小溪流,有的隱在樹叢中,有的就裸呈在岩石上,有的從泉眼裏流出來,有的從石頭縫裏滲出來,水滴匯成細流,細流聚向小河。人們在河彎彎邊洗衣服,洗菜,灌溉農田更是少不了它。

山是那麼敦厚,它卻用水的涓涓情懷滋養着故鄉的一切生靈。在故鄉,有我的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姑姑姑丈,還有堂哥表哥。我的爸爸出生在這裏,從這裏走了出去,但是我們常常在寒暑假回到這裏。

爺爺極疼我。我在故鄉的日子很少,爺爺想方設法照顧我。爺爺瘦瘦小小的,臉色如故鄉的泥土一般,那一道道的皺紋就像山間的溪溝,而那手掌就像極了松樹皮;話很少,看着我時卻總是笑微微的。每天早晨我醒來,爺爺就不見了,等我吃過了奶奶煮的面,爺爺纔回來。爺爺就添一大碗還熱在鍋裏的面,那面熬得久了,都快成糊糊了,可爺爺一句也不多說,就“呼呼”地吃掉。過一會兒,爺爺又出去了。我到山上去玩,纔看到爺爺擔着兩隻大木桶,在田裏忙活。我曾經試着去提爺爺擔滿水的木桶,才吃驚地發現,別說提起來了,推動它都有些困難呢。我才發現爺爺竟有那麼大的力氣。我怔怔地想,是什麼給了爺爺力量?是這故鄉的大山?

我愛在山上與同鄉的朋友們玩耍。累了,就採幾片葉子鋪在樹蔭下的石頭上,或坐或臥;渴了,就採樹上的山棗,或者到山坡上的瓜地裏摘個沒熟的西瓜,我是遠客,不會捱罵的。有時會揪一種紫色的小果子吃,酸甜酸甜的,味道很好。在山上,偶爾還能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比如一塊漂亮的石頭,或是一種像劍一樣的木棍,在朋友們眼中,都是極好玩的。這次,我回來,爺爺上山砍柴時,順帶砍了些竹子,給我做了一副弓箭,好玩極了。

在山間靜靜地走着,風習習吹過,我感到自己是山的一分子,我是樹木,是花草,是知了,是沙粒,是清泉。啊!故鄉的山!

秋天是金色的世界,落葉從樹上飄下來,鋪上了一條條金色的小道,松果也從樹上落下來,等着明年發芽了!

冬天,下雪了,整座山像蓋了雪白的棉被,進入了甜美的夢鄉,等着春姑娘來叫醒它。

我愛我美麗的家鄉。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7

吃過午飯,楊老師匆匆地跑進教室說:“快戴上紅領巾跟我去見袁隆平爺爺。”這飛來的喜訊可樂壞了我們。

來到袁隆平爺爺的會議室,我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會兒,一位衣着樸素的人走進了會議室,若不是他與會議室中袁隆平爺爺的照片一模一樣,我還真認不出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黝黑的皮膚,和藹的笑容,與普通農民幾乎沒有兩樣。

因爲坐在我們面前的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所以緊張的氣氛蔓延了整個會議室,我們班的向崇緊張得都把要獻給袁爺爺的紅領巾給掉在地上了,可袁爺爺卻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似的,仍然笑盈盈地望着他。

“袁爺爺您好,我是洪塘中學二(1)班的王典維,我想問您一個問題好嗎?什麼是雜交水稻?”哦,原來到了提問的時間,王典維率先搶到了機會。我按捺不住了,好不容易等袁爺爺回答完王典維的文體,立刻站起身來說:“袁爺爺您好,我是襯秋靜,我想請問您,您發明雜交水稻的靈感來自哪裏?”袁爺爺聽到這個問題笑得更開心了。他這一笑使同學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放鬆了許多。袁爺爺望着我和藹地說:“我呀,在一次下田時,發現一種水稻長得又高又大,於是,我把那種水稻的種子留下來,然後把它種到田裏,像‘望子成龍’似的細心照看它們,可是到了秋天,它們卻令我大失所望,水稻長的長短的短,我想呀,這植物是不會變種的,除非是天然雜交,從這裏我來了靈感。”

哦,原來是從失敗中來的靈感呀。正當我還在消化袁爺爺的話時,張玉珍又提問了。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使會議室的氣氛活躍了許多。

袁爺爺不僅耐心地回答我們提的問題,還給我們講了一個發明雜交水稻時的小故事。袁爺爺在研究雜交水稻時做的第一個實驗失敗了。雜交水稻的穀子少了,可葉子卻多了,人家挖苦他說:“可惜人類不吃草啊!”這時,袁爺爺低下頭像做錯了事的孩子。當有人認爲應該繼續做這個實驗時,袁爺爺又馬上把頭擡了起來。聽了這個小故事,同學們都會意地哈哈大笑起來,會議室的空氣也好像在歡笑。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幾個問題後,提問的時間就結束了,我們都恨時間走得太快了。

最後,我們又來到了袁爺爺的實驗田,一棵棵雜交水稻的杆子比我們中學生還高呢,一串串飽滿的穀子把稻杆壓彎了腰,放在手中掂一掂還真沉呢4着這些雜交水稻,我不禁想到了袁爺爺做過的那個夢:稻杆長得比大樹還高,稻粒比花生米還飽滿。相信那個夢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坐在回家的車上,袁隆平爺爺慈祥的笑容、樸實的話語一次又一次地浮現在我眼前,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成爲像袁爺爺一樣了不起的人。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8

農曆五月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又叫重午節、端陽節。這個節日大約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它與春節、中秋節一起,並稱中華三大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各地說法不一。影響最大的一說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戰國時代楚國人,出生在湖北秭歸縣三閭樂平裏。由於他學識淵博,明於治亂,嫺於辭令,便做了楚懷王的左徒。他主張對內“舉賢授能”、對外“聯齊抗秦”,最後達到統一中國的目的。然而,他的這一政治主張卻遭到楚國一班奸臣的反對,受到排擠和陷害,被放逐到湖南一帶,流落在洞庭湖畔。不久,又聽到楚國都城被秦國軍隊攻破的消息,他難忍亡國之痛,於是在農曆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爲了救他,競相划船尋覓並向水中拋糉子。

還有的認爲過端午是爲了驅邪避毒。《楚荊歲時記》說:“五月五日,士民並蹋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採艾以爲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風俗通》中說:“五月五日以彩係臂者,闢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至今東北農村還保留着端午節清晨到野外採摘艾蒿掛在門旁和在兒童的臂上系五彩線的習俗。

現代學者聞一多先生認爲端午節是龍的節日,即古代吳越人(一個龍圖騰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

還有的認爲端午節源於夏至,即源於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

范曄的《後漢書》就持此說。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