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八年級作文

關於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集錦7篇

本文已影響 1.88W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集錦7篇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1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淳安也不例外,現在就由我來跟你們講講淳安的風俗吧。

就在千島湖一旁的金峯鄉朱家村,在每年的陰曆正月初六,他們的宗祠內就會擺滿101個豬頭,聽爸爸,說這個習俗可大有來頭呢,據說宋代大文學家朱熹是宋家村人民的祖先,還聽說,“賽豬頭祭祖先”這個習俗就是朱熹的重孫子,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這一習俗,在當地已經有800餘年的歷史了,在這一天,各家各戶都會拿着自家的豬頭一同擺到宗祠內一較大小,並比賽誰家的豬頭最有創意,村裏頭最有威望的老人會對豬頭進行評議,最後選出最好的發紅包,發年畫以示鼓勵。

就在去年的正月初六,我和爸爸也去了一趟金峯鄉朱家村,來看了一場熱鬧又盛大的“豬頭大賽”。

我們到了那兒已經是上午十點鐘了,此時祠堂外面的空地已經被圍的水泄不通,現場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舞獅們踩着節拍輾轉騰挪,甚至還疊起了羅漢,神采奕奕,精彩非凡,爲這個春節增添了幾分“精氣神”惹來了陣陣叫好聲。

我和爸爸好不容易纔從這人流中擠進祠堂,只見100多個大豬頭,整整齊齊的擺在桌案上的提籃裏,一個個都精心的“美顏”和“點綴”過。還配以萬年青,天竺葉,鮮花,水果,不少還貼着福字,喜氣洋洋,饞的我直流口水,要是現在可以吃的話,我真想上去咬兩口。

舞獅之後就是由村民演出的竹馬錶演,濃妝豔抹的村民腰間繫上竹馬,一手拎着馬脖,一手舞着馬鞭,和着音樂翩翩起舞。

最後,“豬頭大賽”經過逐一比拼稱重,決出了一、二、三名,掌聲和歡呼聲響徹了整個祠堂。

那天晚間,朱家村還舉行了豬肉宴席宴請所有遠道而來的賓客。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2

我的家鄉貴州貴陽有一項風俗,每年春節初二上山去拾柴,回到家以後再吃一頓熱騰騰的酸湯火鍋。

我還記得20xx年春節,我和爸爸媽媽初二一大早就去黔靈山公園拾柴,那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我們到公園門口時,售票處已經人頭攢動、車水馬龍,進到公園裏面更是人山人海,湖邊、山坡、山頂到處都是人流,滿山的樹叢中都看得到人的身影。公園裏到處聽得見杜鵑鳥、布穀鳥、喜鵲嘰嘰喳喳的叫聲,就好像在演奏一支交響樂;看得見黃色的迎春花、粉紅的櫻花、純白的玉蘭花盡情地開放,還散發出一些沁人心脾的清香,使人恨不得湊進了狠狠地聞一兩下。人們三五成羣,在賞花、跳舞、唱歌、演奏、登山,最重要的是在山裏面拾柴。因爲柴火的柴跟財運的財諧音,所以人們把上山拾柴就當成是上山拾“財”,回家再拿紅布把它包起來,就寓意着來年會發財。我們隨着人流逛了大半個公園,然後也撿了幾根柴回家了。

回家以後,我們在家裏吃了一頓酸湯火鍋。在鍋裏燒開水後,倒入用西紅柿熬成的底料,再根據個人的口味加入配菜。酸湯顏色鮮紅,寓意着來年的生活紅紅火火、熱氣騰騰。酸湯並不辣,反而酸酸甜甜的,只要一湊近,這酸湯濃郁的香氣,就會從鍋中傾瀉而出,闖到鼻孔中,讓人沉醉在這香氣中。這酸湯裏煮出來的東西,也被這酸湯的酸甜給“渲染”了,在自己的本味中摻雜着酸湯的氣味,使得整個酸湯火鍋更加開胃可口。

拾柴和酸湯帶給了人們許多的好運,所以這項風俗很受人們的歡迎,只可惜今年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人們不便出門,公園也關閉,無法上山拾柴了,我多麼希望這場疫情趕快過去,人們可以繼續在陽光下的公園中享受美好生活。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3

進入臘月,家家都盼着過年。過年的準備忙碌而愉悅。大人們忙着採辦年貨,打掃除塵,祭拜先祖,忙活年夜飯。我們男孩子參與最多的是貼春聯和放鞭炮。

把所有的零花錢都換成鞭炮,和小夥伴找一空地一起放鞭炮。我拿出一根“老鼠尾”點燃,隨着手臂的揮舞,它開始翩翩起舞,在夜色中閃耀除一個個迷離的光圈。它一點點燃燒,不停的發出“吱吱”的聲響,我的手指也跟着一點點熱起來。看着它慢慢熄滅,只剩一股煙還在不屈不撓的繚繞。

另一個夥伴從褲兜了抓出一把響炮往地上一灑,其他人紛紛衝上去踩,看誰踩的多,踩中一個就發出“啪”的一聲。空地上一陣紛雜的腳步聲和此起彼伏的“啪啪”聲。夥伴們興奮的不得了,聞着空氣中嗆人的煙硝味也照舊樂開了花。

大人們放的自然不是同等級的小玩意兒了。他們放的“二踢腳”威力巨大,點着以後,“碰”的一聲躥上空中,灰白色的沉重晚雲中發出閃光,接着一聲巨響,如炸彈爆炸一般。小孩被大人們護着躲着看。震耳的聲音還未息,又來一個鞭炮,一而再,接二連三。

爸爸告訴我,這威力巨大的鞭炮古時候是用來驅趕年獸的。年獸平常在深海里睡覺,到了年底,它非常餓,就爬出海洋,到陸地上面來吃人。爲了趕走年獸,百姓們想了很多辦法。最後發現,年獸懼怕紅色的東西,火光和巨響。於是家家過年放鞭炮,貼春聯。年獸趕跑了,這年也就過了。

春聯不僅辟邪避禍,還寄託了人們的企盼和美好願望。家裏有孩子上學的,就貼”金榜題名“;家裏有老人的就貼”福壽安康“;家裏做生意的,就貼‘日進斗金’。

我看着這一派熱鬧忙碌的景象,腦海中浮現出王安石的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正是過年的真實寫照啊。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4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同的地方也會有着不同的習俗,那麼,今天我就來講講禹城當地過年的習俗吧。

年糕是禹城人過年必備的食品,當地人叫它“泡子糕”。先用準備好的糯米粉和麪摻水攪拌均勻,然後切割成小塊、下鍋油炸,原本小塊的米粉團,瞬間變成一個個杏仁般的圓泡。再把這些炸好的米泡加上飴糖,攪拌、粘合、擀壓成塊狀,大塊的年糕就成型了。怎麼樣,是不是很誘人呢。而我則有幸吃過一次,那種味道甜甜的有些粘,像是粘米混合了紅棗的味道,吃起來滿滿的幸福感,到了現在年糕也是我回禹城之後必吃的一道美食。這泡子糕的起源還有一段歷史傳說。相傳清朝末年,禹城有一名從事糯米經營的商人。在一次運輸過程中,糯米因受潮無法售賣。商人於是將受潮糯米碾成粉後進行油炸食用,沒想到風味獨特。因其油炸過後稱”泡“狀,商人便爲其取名爲”泡子糕“。如今在禹城,”泡子糕“不但申請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成爲春節人們走親訪友和婚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甜點。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爲“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爲延長父母壽命。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過年是多麼美好呀,家人們都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飯聊着這一年的收穫,真是靜謐又美好。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5

“咚咚咚,啪咚咚咚咚!”大年初一的街上光景熱鬧極了,街上人流如潮,到處一片喜慶的紅色,聲音就像放鞭炮似的連綿不絕。

在我的家鄉,大年初一一定少不了劃綵船,更少不了圍觀的羣衆,一個人穿得花花綠綠的在踩船裏把腳伸出來,兩隻手抓住綵船兩邊,旁邊有兩個手拿紅綢帶同樣穿着花花綠綠的,三個人隨着旁邊唱的那個老爺爺的節奏,邁前邁後地扭動着,絲帶像是跳舞的蝴蝶一般上下飛舞,旁邊還有一套樂隊,敲敲打打,歡慶新年來到,並祝願明年有一個好收成。

每當街上一開始吆喝,我都會跑到樓下等待表演,街上沸沸揚揚,滿街的人都盯着他們,很快鑼開始敲了,“鐺一一鐺一一”有節奏地發出聲響,突然,一轉話風,鼓也加了進來,老爺爺拿起木棍,摸摸鬍子,開始唱道:“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呼呼呀胡也!”走過的巷子無不歡聲鼓掌的,“啪啪啪”的掌聲在人滿爲患的巷子裏響起,過了好一陣子才停息。停頓片刻後,那老爺爺用頭大身細木棍輕輕地敲着,有一水盆那麼大的鼓,越敲越重,越敲越快,突然一停,人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一眨眼,管絃樂組做好了準備,樂器一起奏了起來,老爺爺唱歌像小雞啄米一般,字字清楚不含糊,在最高潮的時候,三個人同時從一間房門走出來,划起了綵船,調子又回到了開始的調子“嘿呀!胡呀啦胡也!嘿呀嗎胡呀嗎胡也!"也許這就是告誡人們勿忘初心的根本吧!

節目到了尾聲,唱歌的老爺爺聲音越來越小,劃綵船的人步子也放慢了!紅色的綵帶絲綢卻還舞得起勁,上下翻舞着。是啊!傳承的中國長河就如絲帶一般,永遠也不會斷掉,那些銘記的與永遠的,永遠會傳承下去吧!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6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在福建周寧,在那個地方,我留下了很多的回憶,我最喜歡的就是正月十五。

這裏的正月十五不一般,這兒過得分外熱鬧。你聽說過“搬鐵枝”嗎?這可是我的家鄉獨特的風俗呢!

先來介紹一下吧。搬鐵枝又稱臺閣,是福建省的地方傳統民俗活動。至今約有500多年的歷史了,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搬鐵枝是將鋼管或鐵條焊接成枝狀並固定於車轅上,每架鐵枝高2至3米,上面可容納5至7人表演。演員多爲少兒,或坐或站在扶枝位置上,手持道具,表演一些簡單情節和動作。鐵枝車可推行,樂隊隨後伴奏。

正月初七左右,各社居就忙起來了,製做鐵架、挑選服裝、找演員、排練隊形,整個社居都爲正月十五做出了充足的準備,就盼着這天趕緊到來,好讓整個周寧都活躍起來。

到了正月十五,全縣人民早早就吃過晚飯,準備觀看遊行表演,整個街上的霓虹燈都亮了,也點燃了全縣人民的心。

遊行表演開始了,警車在前方開道,鐵枝的兩邊有兩條五米長的繩子,不讓觀衆往前擠。臺上的演員舞動着身軀,精緻的妝容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迷人。鐵枝花樣很多,有“八仙過海”、“鯉魚仙子”、“鄭和下西洋”……這次搬鐵枝最令人眼前一亮的非鯉魚仙子莫屬啦!花苞緩緩上升,花瓣徐徐綻開,可以說這個荷花座是此次搬鐵枝中最高科技的部分了。大家能看到“仙氣十足”的童子可不單單是靠升降機,荷花座下也是玄機巧藏,設有煙霧和彩燈,這才使得荷花上升時光彩耀人、雲煙氤氳。

搬鐵枝讓人民感受到了熱情,也使正月十五過得更加熱鬧。我也很想參加這樣熱鬧的活動,但年年開學都在正月十五前,只能看奶奶發來的圖片羨慕別人了。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在山西,在這裏有許許多多的風俗習慣,十分有趣。

就拿端午節來說吧,在這一天裏,人們會吃糉子,喝雄黃酒,戴花繩。而這些習俗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小時候一次戴花繩的有趣經歷了。

那是在我四五歲的時候,有一次端午節,媽媽從街上買回許多五顏六色的花繩。花繩,又叫五彩絲,也叫五色絲,是由五種顏色的細繩編成的,很漂亮。媽媽在我的手腕與腳腕上戴上花繩。許久後,我心生疑問,便對媽媽說:“媽媽,在端午節這天爲什麼要帶這種花繩呢?”媽媽對我說:“古時候,這種繩子是由五種顏色的細繩編成的,並不像現在這麼多顏色。而這五種顏色也代表着五行,據說可以避邪。”那時我不懂,又問:“媽媽,邪代表什麼呀?”媽媽又說:“就是不好、不正義的東西,你長大就明白了呀!”“哦,原來是這樣……”

端午節後的一天,下雨了,媽媽便把我的花繩丟在水泊之中了。我又不懂了:“那麼漂亮的花繩爲什麼要丟在髒水裏呀!”媽媽說:“順着水流走,代表着煩惱與憂愁都漂走了。”“那我一定會很開心了。”“哈哈……那只是一個說法而已。”“啊?好吧!”

後來我們還吃了糉子,糉子裏放着江米和紅棗,還有花生米。吃的時候放點兒糖,甜絲絲的,可美味了。那種味道令人留戀,讓人懷念。後來我才得知端午節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中華民族風俗源遠流長,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不一樣的,、特殊的意義,我們一定要把這種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下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