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她用倉促的生命寫就武鄉秧歌最美的篇章散文

本文已影響 1.68W人 

又是一個烈日炎夏,武鄉城歷鉅變青春煥發,紅旗路上一個個行人忙著回家,公園裡孩子們只知道嘻笑玩耍,誰還記得十年前的今天一代名藝人安娥英在那個疫情漫散時隕落?

她用倉促的生命寫就武鄉秧歌最美的篇章散文

安娥英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卻在武鄉秧歌這朵奇葩裡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從《杜鵑山》的柯湘到《嫁妻》的許秋蓮,她成功塑造了數十個舞臺藝術形象,多次被評為晉東南地區、長治市“一等優秀演員獎”,同時她還擔任了武鄉秧歌劇團的團長。集名人、藝人於一體,她合理運用正確發揮,並於一九八六年被吸收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從此把秧歌藝術推向一個藝術高度,開創了獨秀梨園的“娥英時代”,而譽滿太行。

安娥英,對我來說既熟悉又很陌生,熟悉的是她留在光盤裡的李香香,陌生的是我未能結識她幕後妝。隨著她的離去,這一切已不可能再有實現的機會。雖然我無緣與娥英老師共商秧歌藝術之精妙,但有幸得見與她同福共難的殷國川老師。在殷老的家裡,老人小心翼翼地開啟一個破舊的行李包,用顫抖的雙手給我遞過幾楨娥英老師當年的舞臺劇照,及她生前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等等關於娥英老師留給後人的遺物。看著這一楨楨泛黃的照片,看著這一沓沓閃光的榮譽,不由的淚水溼潤了我雙眼,心靈深處對娥英的記憶揮灑不去。那一刻,我願時間倒退,永遠都定格在那個非典前,她還是唱著李香香,她還是扮著許秋蓮,可這一切再也無法重演,她已離世整整十年。

十年前一個落寞的夜,一代名藝人帶著對秧歌藝術的熱愛和追求匆匆離去,沒有一句遺言,沒有一絲倦意,更沒有隆重的追悼會。苦苦的奮鬥,拼命的探索,她用優美的旋律唱響一出出革命讚歌,她的事蹟被中國文藝家從書收編在錄,她還被稱之為武鄉文藝界的典範楷模。一曲李香香留下百年歌,武鄉藝人們還如當年重登臺,聲聲淚水送娥英,西去的路上有武鄉秧歌作陪,相信她一定是帶著微笑而去。

十年後,無論是縣城鄉村還是街頭巷尾,人們談及更多的是武鄉鉅變,八路軍文化和太行山實景劇,安娥英,這個響徹老區的名字,就這樣在時空輪迴裡漸漸的被人們忘記。

十年前,娥英老師不幸離世震驚武鄉,雖然當時非典氾濫,到處設崗立哨限制了人們的`出入自由,但寨上村及湧泉鄉附近的百姓不顧疫情感染的危險,毅然自發組織千餘大軍,來送娥英最後一程,正如寨上村的一位老大爺所說:“娥英,把一生都獻給了秧歌,深得百姓愛戴,我們送送她理所應當”。這就是百姓的心聲,武鄉人民對娥英藝術的眷戀之情。

十年來,武鄉文藝界同仁無不對娥英的離世感到惋惜和痛心。一個時代的終結是為了下一個時代的上演,天意難違娥英時代無可複製。她走了武鄉秧歌怎麼辦?也許有人會說這個世界離開誰地球照樣在轉,可是在武鄉,安娥英走了,秧歌劇團隨之也各奔東西。雖然我沒有細細去考證這中間的內在關係,但我堅信,九泉下的安娥英一定沒有想到,武鄉秧歌會在她死後解體,只活在人們的記憶裡了。好在武鄉秧歌后繼有人,素芬時代的出現,才讓秧歌人頗感欣慰。

安娥英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她卻鑄就了武鄉秧歌又一個鼎盛輝煌。安娥英的一生雖然倉促,但她卻寫就了武鄉秧歌最美的篇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