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古詩詞研究報告怎麼寫?

本文已影響 1.07W人 

在中國,凡是稍通文墨的人,沒有不喜歡唐詩宋詞的。

古詩詞研究報告怎麼寫?

不管你是科學家,文人,抑或農工商貿之流,甚至日理萬機的政客,奔波謀生之餘,觥籌交錯之時,雲淡風輕之野,月明星稀之夜,觸景生情,心搖魄動,均可以吟出一兩句對景的唐詩宋詞來。在下雖然愚鈍,每遇塵世繁劇、心煩氣躁之事,夜來輾轉反側,只要翻開枕邊古人詩詞一冊,讀它幾首,亦可氣嫻心定,陶然入夢矣!

俺要《在心靈裡建立起一座唐詩公園》,良有已也。

但是,究竟是什麼東西令唐詩宋詞有這麼大的勾魂攝魄的力量呢?

是人性!是唐詩宋詞反映的人性對自由的天然的渴望,對真、善、美的嚮往;是人們厭倦了俗世爾虞我詐,對迴歸自然的憧憬。

宋朝郭熙在他的畫論《林泉高致》中說:“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園,養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親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呵呵,這個“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真是一語中的,人們誰不喜歡自由,誰喜歡那個禁錮人身和思想自由的“塵囂韁鎖”?

郭熙在這裡雖是論畫,但中國傳統文化詩、書、畫本屬一體,用之於整個文學藝術,也是非常恰當的。因此書寫性靈,謳歌人類對自由、自然、平等、仁愛的渴望,就是文學藝術,也是唐詩宋詞之屬永不退色的主題。

不信?你翻開唐詩宋詞看看,尤其是詞,大概三分之二是抒寫性靈的。而且也只有那些描寫人性的嚮往,抒發對自由的渴望的才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李白的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煜的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打動過千古多少凡夫俗子、仁人志士的心啊!

郭熙的“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之說,真真是所言不虛啊。

就說說李白吧,後人叫他是自由主義詩人,也有說他是浪漫主義的。什麼浪漫主義?不讓他想入非非,關他在監獄了,還浪漫得起來麼?所謂浪漫主義,不過是“自由主義”的一個飾詞而已。他的那些追求個性解放,謳歌清風明月的浪漫主義詩歌,大家耳熟能詳了,咱且不一一舉例,咱就舉這首著名的: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呵呵,俺要說這首詩是歌頌自由的,你相信麼?是呀,這裡沒有提到一個“自由”的字眼,怎麼是歌頌“自由”呢?你知道不?這是李白懷著愛國之心,要與安祿山斗一斗的,誰知錯投永王李粼,事後被定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乘船直下江陵,那種重獲自由的心情,還用提嗎?因此“白帝彩雲”、“猿聲不住”、“千里一日”、“輕舟已過”云云,無非表達詩人重獲自由之心情、意象耳!

看似寫景敘事的,實則“自由隱在意象”裡。人們在欣賞它的明麗、輕快的意境的同時,不自覺地感受到自由的可愛。這就是我們喜歡這首詩的根本原因,連政治家也不能免俗,呵呵。

俺說政治家也不能免俗,大家有點不信了!其實政治家也是人,是人,就喜歡自由、自然,喜歡美,除了在政壇上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外,回到家中,回到個人的天地,那人性的另外一面就掩蓋不住了。

小時候俺讀唐詩宋詞,就遇到一種奇怪的現象。有些詩人詞家,同時又是政治家、理學家,他在自己詩詞裡表現出來的東西,和他的演說呀,論文呀,就是面對政治的那一面,竟是那樣的截然不同。

比如歐陽修吧,看他的論文,那真是道貌岸然,守著那個“理”紋絲不動。這個呢,俺就不用舉例,唐宋八大家文選裡多的是,不信的可去翻開看一看。可是呢,當你翻開他的六一詞,我的個乖乖,那簡直就是另外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的實實在在的普通人!喝酒啊,倘佯山水啊,呼朋邀友啊,甚至遊戲歌伎啊,無一不是行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