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兒童發展指南培訓心得

本文已影響 2.93W人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兒童發展指南培訓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兒童發展指南培訓心得

兒童發展指南培訓心得1

11月14日至16日,鎮江市首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專題培訓暨《指南》實驗區(園)啟動儀式在我市舉行。教育局精心安排學員的學習生活,科學設計了這次的培訓課程。對這次在家門口的學習機會,我倍感珍惜。這次的師資規格之高,資訊量之密集,聽課的震撼和交流的收穫之大,不同於以往在外地參加的培訓。三天的培訓,猶如一股清新的風拂過整個實驗區,吹得我們每個人的心頭都暖洋洋的。培訓後,我的心得體會如下:

一、和風送暖,李教授讓我們正確理解《指南》。

本學期,我認真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解讀》一書,主編華師大李季湄教授這次也專程來給我們做講座。她詳細介紹了《指南》的制定過程,結構與內容等。通過學習,我深切的感受到《指南》能夠幫助我們比較系統地把握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內涵,掌握各領域要素,從而全面瞭解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二、迎風而上,劉教研教我們怎樣使用《指南》。

深圳教育科學研究院劉華老師的講座,讓我瞭解到《指南》核心思想,理解了具體一日生活安排,發展領域和學習領域的關係等。劉教研在一日生活安排中重點談到的晨談和區域,從他給我們播放的那段晨談視訊中,看到了在活動中滲透的教育目標與內容,不同年齡老師是如何考慮晨談內容的。區域活動前一定要讓孩子明確進區做什麼,區域遊戲後帶孩子回憶自己今天做了什麼,我覺得這樣的回憶給了孩子提供了自己總結的機會,不僅提高了孩子語言發展和表達能力,也分享了同伴不同的體驗,從而使他們能以更高的興趣與熱情投入到下一次的遊戲中。

三、春風化雨,張教研教我們如何運用《指南》觀察幼兒。

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張暉老師說,在觀察過程中要抓住與目的有關的、有意義的行為表現,深入瞭解表現背後的原因、興趣和學習特點。我認為目前我們老師的觀察有時還是被動的,應該更新大家的觀念,鼓勵大家及時的捕捉有意義的行為,使之成為進一步觀察或者制定課程計劃的基礎。

四、風中起舞,張教授幫我們解讀《指南》科學領域。

南師大張俊教授以科學教育為切入點,為我們解讀了《指南》。張教授向我們介紹了《指南》的領域劃分依據,以及科學部分的目標。張教授以科學教育為例,引導我們如何深入瞭解幼兒科學教育領域的目標及不同年齡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怎樣引導幼兒在生活和遊戲中學習數學知識,讓幼兒真正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等。培訓中,張教授巧妙地提出問題,讓我們思考,並且能結合教學中的事例進行講解。在張教授聲情並茂的.講解中,讓我對《指南》有了新的認識,也對平時的科學教育有了新的理解。我們應注意對幼兒的細心觀察,不僅注重孩子探究活動的結果,更注重其探究的過程、方法,正確評價幼兒的科學探索行為,善待幼兒探索中的失誤。

培訓後,我園貫徹《指南》工作設想:

一、正確的理念引領教師工作。

結合這次培訓內容,我園將進一步修改貫徹《指南》的實施方案,在原先教師自學《指南》的基礎上,每週安排集中學習和教研組集中研討活動,幫助大家更好地轉變教育觀念。

上學期,我園每位教師拿到了國家教育部編寫的《指南》,這學期又給每個班都增添了一本《指南解讀》,我們要求全體教職工通過自學形式、小組學習形式再次溫習指南,讀懂讀透指南,並通過多次考試方法檢閱老師的學習情況。上週已經組織全體教師每天下午4:10—5:10觀看四位專家的培訓視訊。教研組每週二下午安排一次集中學習和討論,各教研組圍繞如何運用《指南》進行專題沙龍研討,重點在“積極評價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進步”上有新的突破。

同時,我園網站中將貫徹《指南》的內容獨立出來,形成一個專題版塊,共享學習內容。老師們把學習的心得以及自己的實踐體會上傳到網上與大家分享交流。組織下載培訓中專家推薦的國外幼兒教育小視訊給大家學習並研討,用國外先進的理念和做法指導《指南》的實施。

二、靈活的方式開展家長培訓。

《指南》印發的意義,不僅在於提高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養,還有助於提高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我們計劃通過校信通、網站、家長會、各班家長園地等渠道對幼兒家長進行《指南》基本理念培訓。並且組織家長來園進行現場觀摩,幫助家長髮現問題,找準目標看到幼兒園是如何貫徹《指南》理念,並將其運用於日常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中的,為他們在家庭中實施教育作示範引領。

三、聯動的形式開展區域遊戲。

我們將進一步認真貫徹實施《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幼兒為主體,嘗試調整幼兒遊戲的空間,啟動同一年齡段聯動遊戲的設定,改進區域遊戲的模式。把原來各個班級內部的區域遊戲設定,改為各個班組在大主題背景下的遊戲共享,幼兒可以走出自己的班級,自由選擇和參與,與同一年齡階段的其餘幾個班級之間進行互動遊戲。充分挖掘家庭、社群資源,開展“生活·體驗”遊戲活動,豐富遊戲的主題、內容和材料。計劃群策群力,利用三之三幼兒園寬敞的空間,變過去的小遊戲區為目前的大遊戲區,為幼兒拓展遊戲活動的空間。

總之,z作為江蘇省4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實驗區之一,我園作為實驗區一名成員,將帶領全體教職員工深刻領會《指南》,用靈活的態度去正確運用《指南》,在課程建設、班級組織呈現形式、教科研機制等方面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做出更多可操作的文字和好的經驗在全市進行推廣。

兒童發展指南培訓心得2

11月14日至16日,鎮江市首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專題培訓暨《指南》實驗區(園)啟動儀式在我市外國語小學報告廳舉行。因為我園靠近外小,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很榮幸的旁聽了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幼教與特教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暉老師的關於如何運用《指南》觀察和了解幼兒,我對張暉老師在觀察中如何重點記錄幼兒有意義的行為表現感觸頗深:

張老師說在觀察過程中要抓住與目的有關的、有意義的行為表現,深入瞭解表現背後的原因、興趣和學習特點。觀察者不是被動的,應該及時的捕捉有意義的行為,使之成為進一步觀察或者制定課程計劃的基礎,日常觀察中發現的幼兒第一次出現的里程碑式的表現、異常表現、反覆出現的行為、個人或者小組探究的興趣等,也都是值得觀察並記錄的有意義的表現,教師應該怎樣成為主動地觀察者注意有意義的行為?結合我工作10多年來的經驗,談談我的理解:

一、教師積極地記錄與觀察目的相關的行為表現。在觀察的過程中,我們在一線的老師都有這樣的困惑,不管我們邊觀察,邊記錄,還是觀察時做簡要記錄,等待觀察結束後修改草稿,都會發現幼兒有那麼多行為和語言,要客觀詳細的.記錄,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聽了張老師的講座後,我明白了:記錄什麼是有意義的,這要看我們的觀察目標,客觀記錄與觀察目標有關的行為表現才是有意義的。例如我們的觀察目標是某個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記下他們說的話和代表交流的肢體語言就比遊戲材料更加重要;如果我們觀察幼兒的科學探究,就需要記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幼兒對事物的觀察和感知,活動中其他無關的資訊就不重要了。

二、教師在觀察時,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促進和加深幼兒行為的意義。張老師說:觀察幼兒相當於科學家收集資料,需要確認得到的資訊是與研究目的有關的真實資料。與幼兒的互動能夠幫助你更深的瞭解幼兒的真實想法和對事物的理解,開放性提問或者是點評有時是揭示幼兒內心世界的視窗的鑰匙,例如,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你是怎麼知道的;你為什麼這麼做(想);等等類似的提問和點評能從幼兒那裡獲得更多的資訊,另外,如果孩子在活動中遇到失敗,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他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可以啟發幼兒的思考,最後再將你的提問和幼兒的反饋與你的觀察一併寫到觀察記錄中。

三、教師以觀察到的有意義的行為表現為基礎,創造不同情境,讓幼兒探索新材料與同伴互動,做進一步觀察,有時候,我們看到幼兒從事某個活動,我們可能會想到如果給他們更豐富的材料,能用更加複雜的辦法探索,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我們的目的是加深他們對事物的注意,擴充套件經驗,這時候新材料或是新情景對幼兒就是有意義的!

在經過有計劃的觀察後,發現幼兒行為的意義。提供最適當的幫助,這符合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指南》提出了幼兒學習和發展的目標。每個孩子的背景和學習方式不同,我有我們教師深入觀察、客觀評價並提供適當的支援,才能更有利於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為了孩子們能有更好更快的發展,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善於觀察的教師吧!

兒童發展指南培訓心得3

8月16日至8月17日,我們有幸參加了教育局所舉辦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縣級培訓活動。聆聽了各位專家的專題講座,一起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在沒有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前,我對幼兒各階段的具體發展目標也是不夠清楚的,瞭解最多的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上的幼兒發展目標。但是綱要上的目標是經過提煉和總結的,教師只能去領會,在實踐中還需要教師去解讀綱要的內涵。而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於之前學習的《綱要》中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總目標相比,有了更詳細、具體的認識。,我感到指南中的目標、理論和見解對我們幼兒教師的實際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因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兒發展目標十分明確,而且實際工作中也易於教師把握和操作。

聽完講座後,感觸頗多。我感到我們要對孩子付出更多的教育。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兒發展目標內容十分廣泛。而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可能沒有考慮到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可能對幼兒的關注還不夠細緻。比如:有時候,我們會對幼兒缺乏瞭解。有時候,沒有發現孩子能力上的'優缺點。我感到身為教師,就要對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負責,我們不但要深入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而且要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真正作為我們實際教育工作的指南。由指南我聯絡到自己的實際工作,我有以下一些體會:

一、老師要孩子,關注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情況,教師要了解孩子的當前,併為孩子制定今後的發展目標,同時,努力取得家長的配合。比如,為幼兒制定每月成長檔案,教師要細緻觀察孩子,記錄孩子的特點、優點和不足,真正去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並且運用多種途徑與幼兒家長進行及時地溝通,對家長提出教育指導意見。教師要把班級中的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孩子,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傾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孩子的個體差異是很明顯的,所以,教師在照顧到絕大多數孩子發展的同時,還要對班級中一些能力較差的幼兒進行個別輔導,逐步提高幼兒的能力的自信心。教師要支援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

二、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後,我想到在我們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有的老師因為擔心幼兒不會做、不會畫、不會剪等,對幼兒過於包辦,不讓幼兒自己動手去做,比如: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過於包辦、對於小班的幼兒,不讓幼兒自己畫物體的輪廓、不讓幼兒自己使用剪刀,擔心幼兒畫不像、剪不像。這種做法剝奪了幼兒自己練習本領的機會,結果,老師累了,幼兒卻沒學到什麼東西、能力沒得到鍛鍊,若長期下去,幼兒的能力發展就會受到抑制和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學習、去練習,哪怕要練習很多次幼兒才能掌握,我們需要的是堅持和信心。

三、幼兒在園的學習內容是十分廣泛的,教師不能讓幼兒只偏向於某一領域的學習而輕視其它能力的培養。幼兒園階段,對幼兒的培養是十分全面的。是全科的,包括語言、社會、科學、健康、藝術各領域的教學以及各種良好習慣的培養等。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教師要把握各領域的教學目標與要求,熟悉各領域的教學。所以,作為幼兒教師,自己要學習的知識也是很多的,教師要關注到許多方面的科學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這樣,在教學中才能科學施教,讓幼兒懂得更多的知識,學會更多的本領。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工作指南,細緻、紮實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和孩子一起成長。

兒童發展指南培訓心得4

近段時間我學習了這本書,《指南》中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發展目標與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讓我更深層次的瞭解了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引導和呵護幼兒的全面發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認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存在著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很多的方面需要反思。

《指南》中提到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徵。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程序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因而,不要經常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進行比較。說實話孩子與孩子之間進行比較在大多數的家長中都出現過。我也是其中的一員,看到別的孩子乖巧懂事就不自覺的進行比較了,但是週末的一件事令我觸動很大。我的孩子在吃飯方面一直是很令人頭疼的,因此,我總是想盡各種方法讓他多吃飯。今天,中午飯做好了,我說曉曉吃飯了,而他卻一直在玩,看到這樣我就生氣了和他說,你看你的好朋友孟會博比你高,吃飯肯定比你棒,那樣媽媽就喜歡他。沒想到的是聽完這些孩子走到我的面前委屈的和我說:“媽媽,我愛你,你別不喜歡我。”聽到這些我就不自然的想到了他爸爸說過的那句話“我們愛孩子,要充分的尊重孩子,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

《指南》還提到幼兒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但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脫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過於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其主動性、獨立性的發展。這一點我的感觸頗深,劉林曉現在自己的主動性以及自己的動手能力就很差,究其原因就是在家時我們代替他做的就很多,於是我們現在都在培養他自己動手能力,記得有一次孩子回家告訴我說:“媽媽我在學校不脫衣服,”我就問他問什麼呀?他告訴我說:“因為我不會疊衣服啊!”

我們兩個人當晚就決定教他學疊衣服,孩子很快就學會了疊褲子,到第二天晚上就又教他疊褂子也很快就學會了。現在疊的.像模像樣了。就是不知道在學校現在自己的動手能力可以嗎?從這一點我們發現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潛力,但得需要我們去挖掘。我們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肯定能做的很好的。很感謝這次學習的機會,讓我認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哪一個地方做的不好,那個地方有著怎樣的準則判斷自己孩子的對與錯。因此,在不斷的探索和學習中去學會如何教育孩子,怎樣教育孩子。

兒童發展指南培訓心得5

20xx年11月16日上午,南京師範大學張俊教授以科學教育為切入點,為我們解讀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首先,張教授向我們介紹了《指南》劃分的依據,以及它在科學領域中的目標和幼兒科學思維的發展進階。

其次,張教授以科學教育為例,引導我們如何深入瞭解幼兒科學教育領域的目標及不同年齡班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怎樣引導幼兒在生活和遊戲中學習數學知識,讓幼兒真正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培訓中,張教授巧妙地提出問題,讓我們思考,並且能結合教學中的事例進行講解。在張教授聲情並茂的講解中,讓我對《指南》有了新的認識,也對平時的科學教學有了新的理解。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在日常科學教學活動中的點滴。

記得,在一次科學探索活動中,方禮飛小朋友拿著磁鐵東吸吸西吸吸,吸住了鐵製的門把手、保溫桶......當孩子將磁鐵用力的摁在鋁合金窗戶上,滿以為也可以吸住,誰知手一鬆,磁鐵“啪”的掉在地上,環形磁鐵摔成了兩半。看著自己闖下的禍,孩子一臉恐慌,膽怯的望著我,其餘孩子也都攏過來,唏噓的說:“哎呀,摔壞了!”面對驚慌失措的孩子,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請全班的孩子對他的行為進行了討論。

我首先請方禮飛講述了他這樣做時的想法,然後,又請所有幼兒進行討論:他為什麼把磁鐵放在瓷磚牆上。孩子們討論後,又就“磁鐵摔壞了,該不該批評這位小朋友”進行了討論。有的說:“他摔壞了磁鐵,就應該批評他。”有的說:“他不是故意的,不應該批評他。”我又問道:“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孩子們設想了種種辦法,雖然不一定合適,但他們畢竟懂得了今後要愛護教玩具。在今後的操作活動中,我也確實看到了孩子們更加愛惜所有的學具。遇到類似問題,他們會試一試,以免損壞學具。在教師的不斷鼓舞下,孩子們操作探索的積極性更加高了。對這樣的事例,如果我們不聽孩子的解釋,僅憑主觀臆斷,不問青紅皁白的把孩子批評一通,結果會怎樣,不言而喻。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瞭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在幼兒生活中,科學是無時不在的,它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連。幼兒年齡小,好奇心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弱,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更難免有超出教師要求的.探索行為。

譬如,為弄清玩具裡面有什麼而拆壞玩具,因有新的發現而大喊大叫,或發現新奇的事而跑到這裡看一看、跑到那裡瞧一瞧,等等諸如此類的行為常規課堂紀律所不允許的。如果教師不加分析的批評指責,孩子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又從何談起呢?在科學活動中,我們應注意對幼兒的細心觀察,不僅注重孩子探究活動的結果,更注重其探究的過程、方法以及有無創造性等,正確評價幼兒的科學探索行為,善待幼兒探索中的失誤。

兒童發展指南培訓心得6

在全國上下幼兒教師掀起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為《指南》)的熱潮時,我也曾開啟書籍認真學習過。為認真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高教師實施《指南》的能力,滿足幼兒“有質量”的學前教育需要。當鎮江市首屆《指南》專題培訓暨《指南》實驗區(園)啟動儀式在我市外國語小學報告廳舉行得訊息傳入我耳邊的時候,我投去了羨慕的目光,那刻發自內心想親耳目睹現場的學習。當20xx年11月15日,我很榮幸被安排參加這樣的活動時,內心十分激動。那天我聆聽了來自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劉華,關於《指南》的專題講座,這樣一次近距離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

劉教研從《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三大檔案中展開了敘說,讓我瞭解到《指南》基本結構、《指南》核心思想、幼兒園課程要素、發展領域和學習領域、總體學習環境、三大檔案關係等;理解了具體學習區域的要求、一日生活安排、教學策略、交流和語言、藝術和創造性表現等。

令我最感興趣的是劉教研在一日生活安排中談到的晨談和區域,從他給我們播放的那段晨談安排視訊中,體現出了一日生活安排的重要性,看到了一日生活安排中各項活動分類,晨談中看到了在活動中滲透的教育目標與內容,不同年齡老師是如何考慮晨談內容的。讓我們看到了他們每天晨談中的約定:每天遊戲的規則、大家做的事情、行為習慣的要求。

安排區域活動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明確進區做什麼,區域遊戲後帶孩子回憶自己今天做了什麼,我覺得這樣的回憶比起我們以前的建議評價更有藝術,這樣的回憶給了孩子自己的總結,提高了孩子語言發展和表達能力。同時我還學到了晨談中除了集中幼兒進行簡單點名,我們還可以做到劉教研的'四要素:

1、打招呼;

2、分享相關資訊;

3、開展簡單的集體活動;

4、今天相關的資訊、事情(如:天氣、日期、值日生安排、區域活動安排、自選活動等)。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會滲透這樣的教育目標與內容,滲透這樣的晨談理念。

令我不解的是,劉教研在講座中談學習領域與主題、區域、活動,他提倡用黑板,學會用黑板,給孩子文字元號、書寫的印象。鼓勵我們當孩子接觸到某個文字的時候,大大的用書寫的方式在黑板上展示字。可是我們不是一直都要求幼兒園杜絕小學化的教育,這樣的觀點我該如何理解呢?

一天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每次的學習都是給自己一次知識積累的機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我想通過一次次的學習、總結,一定能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自身業務能力。

兒童發展指南培訓心得7

通過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社會部分,讓我瞭解了3—6歲兒童在社會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科學養育態度。

幼兒的早期教育很重要,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點,更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鼓勵幼兒自理、自立。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指南》的社會部分提到5~6歲的目標是想辦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遊戲,活動時能與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難能一起想辦法克服,知道別人的想法有時和自己不一樣,能傾聽和接受別人的意見,不能接受時會說明理由。由此我想到了,班裡的每週都有玩具分享活動正是給了孩子們一個自由寬鬆的與同伴交流的機會。孩子們從家裡帶來一樣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同伴分享,分享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看了《指南》,我覺得好多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可以對照執行,並根據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其中的目標都能細化到我們可操作的程度,對於我們教師來說不是空口說大道理,比較實在,有可操作性,對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強的指導性。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居多,每個都很有個性,要麼任性、要麼野蠻、要麼以自我為中心。或出現孤僻,難以合群,或出現個性太強,聽不進不同意見,不會尊重他人,難以與人合作完成任務。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何去培養孩子的人際交能力呢?通過學習《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社會領域,談談自己的體會。

《指南》中指出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並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幼兒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髮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會性發展對幼兒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展起來的。成人應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樣作用,避免簡單生硬的說教。

首先我們應該教孩子學會分享。在我們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中,最受歡迎的孩子往往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能說會講的,而是有好東西能夠想到朋友,和朋友分享的孩子,也就是表現比較“大方”的孩子。有的時候我們與孩子聊天的時候孩子們常常說說自己喜歡誰誰誰,問其原因的時候可能是那個小朋友和她一起玩的積木或是一起玩了橡皮泥,或是那個小朋友給了她一張小卡片,可見,孩子們對分享很在意,如果有人對她們以分享的方式示好,那個人將會受到歡迎,反之亦然。如果孩子們從小能夠學會分享,這將是他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其次我們應該讓孩子充滿自信。自信有時候來自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後天生活中,有些孩子的自信由於種種原因被削弱。在人際交往中,自信非常重要。自信從哪裡來,其實自信從實踐中來。教師應多給孩子創設鍛鍊的`機會,讓孩子的生活豐富起來,不斷的積累知識,不斷的實踐和鍛鍊,孩子才會更加自信而充滿智慧。

最後我們還應讓孩子學會欣賞別人。每個人在交往中都希望得到對方的支援和認同,孩子們也一樣。在交往中,孩子們總會對向自己示好的一方抱有好感。我們要告訴孩子,既然我們在內心對交往的朋友有這樣的要求,對方必然也會對我們提出這樣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期望得到更多的讚美的同時能夠去讚美別人,讓孩子們學會欣賞別人。這一點對很多孩子非常重要,只因,我們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獨生子女,孩子們往往在嬌生慣養的家庭環境中,享受著讚美,卻忽略瞭如何去欣賞別人。

總之,我們對於孩子的人際交往應當非常重視,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我們應當給孩子們最正確的引導和關注,我們應當對孩子們進行引導,讓他們在實踐中充分運用我們對他們的賦予,而最終變成為他自己的交際技巧。

兒童發展指南培訓心得8

《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對3到6歲幼兒的發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讓我在後來的教育活動中做到了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從幼兒的需要和特點來引導他們。首先,在《指南》劃分的五大領域中健康排在了首位。健康包括生理和心裡兩個方面,所以強健的體質、愉快的情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

語言方面,包含兩個內容,一是“聽與說”,二是“閱讀和書寫準備”。《指南》中提到了如何養成孩子的傾聽習慣,首先教師要做出表率作用,幼兒在說我們老師要認真傾聽,並積極做出迴應。在與幼兒交流時應該用幼兒能聽得懂的語言去交流的時候,這樣幼兒就會比較願意去傾聽。

幼兒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發展方向。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又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小班教育教學活動中,給孩子一個寬鬆的語言活動,多鼓勵幼兒找朋友,交流的同時鍛鍊了語言也增進了孩子之間的.感情。讓他們在口語方面逐漸擺脫了不連貫、缺乏條理的句子。在活動中鼓勵孩子大膽講話,我們還通過讓老師講故事,孩子聽故事,看故事書,再到孩子用自己的話簡單的說故事,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發展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初步培養了孩子的閱讀習慣。

幼兒的社會領域主要包括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幼兒園是孩子邁入社會的第一步,孩子在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後,會因為陌生表現出內向,茫然,沒有安全感,不能很好地與小夥伴,老師交流。而且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跟同伴相處交流的機會幾乎沒有。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我們老師的引導。通過遊戲活動,讓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學會互幫互助,理解別人,從而找到朋友,更快適應幼兒園。幼兒的藝術分為手工,畫畫,音樂。《指南》中指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於成人,幼兒的筆觸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力,成人應對幼兒獨特的藝術表現給於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想象力,驚人的創造力,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怎麼去挖掘,怎麼去引導。

在家園協作指導上:我覺得要做好幼兒教育,光靠幼兒園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教育工作中不能忽略了家庭教育,因為家長與教師的教育方式存在差異,會致幼兒在園與在家是截然相反的表現。所以必須加強與家長的聯絡溝通,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和諧發展。

通過學習《指南》,讓我對不同階段的孩子有了更深刻細緻的瞭解,讓我能更好的在學習和生活中給於孩子們支援;通過學習《指南》,我能更深入的指導我的教育行為,同時也能給家長傳遞更有利於家長的育兒知識,樹立家長正確的教育關,達到家園合作一致化,使孩子更好的發展。

作為幼兒教師,我要做的是將《指南》的精神內化於心,對每個年齡段每個領域的目標瞭然於心,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善於觀察幼兒,勇於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創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為今後的工作開闢新道路,明確發展方向。和孩子共同成長,給每一個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兒童發展指南培訓心得9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要想讓孩子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方面全面發展,做為家長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教育觀:以下是我聽課後總結的幾點:

1、認真傾聽:讓孩子善於表達情感。正確對待孩子的提問,不要直接回答,不懂裝懂!注重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應為孩子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讓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的迴應。

2、創造豐富多彩的環境是激發和培養好奇心的必要條件: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去探索未知世界,不能過多地限制孩子束縛身體、禁錮思維、規規矩矩。失去了彌足珍貴的探索事物認識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

3、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日常生活中,多為孩子創造交往環境和機會,鼓勵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交流,邀請小朋友到家來玩,讓孩子體會交往樂趣,禮貌用語在人際交往中起著重要作用,幫助孩子正確使用禮貌用語,與同伴交往提供有利條件。多使用商量、讚美、幫助他人、道歉、請求、同情的語言。這樣的語言會幫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也會得到大人們的喜愛。

4、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特有方式。每個孩子心裡都有都有一顆屬於自己的“美”的種子。

引導孩子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造的萌芽。指南的內涵和精髓還需要在今後的育兒過程中不斷地去反思、實踐,為孩子提供更好的鼓勵,引導和支援,以達到家園共育的目地。

我細細地翻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用心品讀了一番,在閱讀過程中對《指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我感覺它就像一個指南針,指引著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下面是我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一些心得體會,以期與大家共享:

《指南》和《綱要》一樣,將幼兒的學習生活與健康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的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應該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指南》相對於《綱要》的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總目標相比,更詳細、更具體。由此,我們能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教育建議則給我們一線老師在環境創設、活動內容、幼兒養成習慣、情緒情感的表達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這對於我們今後實現以上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引領作用,從而促使幼兒更好地得以發展,同時為我們一線教師更清楚地瞭解對各年齡段幼兒大致的發展水平提供了參考依據。

《指南》中指出3—6歲,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因為,這個年齡段是孩子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時期。在言語表達上可以自由地與人交談,它既可以幫助兒童與他人交流溝通,又能暫時滿足他們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一些願望。因此,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則要通過聽故事、講故事等活動,培養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詞彙量,同時有計劃地讓他們學習一些書面語言。

我對《指南》中新增“學習品質領域”有些感慨,《指南》中是這樣表述的“學習品質的好壞決定了兒童現在和今後的學習和發展的質量”,其實這就是一個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們一線的老師,教學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實現的,而在這一個個教學活動中,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教學目標的落實,孩子的參與度,掌握知識情況等等;再看名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在行雲流水的各個環節之餘,總感覺,她們給孩子們的,不單單是教學內容本身,還有很多“昇華”在活動中,這就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培養。現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確了幼兒教師不但“教書”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

《指南》是指導教師如何幫助孩子發展的,但不能把它當作標尺來丈量幼兒,傷害幼兒,也不能把它變成束縛幼兒和自己的繩索。它是提倡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要善於觀察幼兒,勇於反思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認真貫徹《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創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調整自己教育思路,改變自己的態度,為每位孩子創出一片美好的未來。

因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把我們的“未來之星”打造好,讓他們更加閃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在有了《指南》的引領,在我們和孩子一起生活、學習時,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一切從有利於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俯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他們的需求,給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愛。同時,我們要努力創設符合孩子發展需要的課程、環境、區域,學會追隨孩子的興趣,為孩子提供操作的機會,讓孩子通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來獲得經驗,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探索,成為生活、學習、遊戲的主人。在學習中,我發現其中講到的每一點內容都是我們現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學、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將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實到位、認真負責完成,才能使得我們的自身素質、工作經驗有所提高,教學效果會更好。

既然選擇幼教,我們就應該熱愛這個事業,對教育充滿熱情與興趣,對幼兒充滿愛心、責任心。人生童年有幾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沃土,播下什麼就收穫什麼。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樂的童年。我們就要有敏銳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細心、耐心,有責任心和一顆童心,要了解幼兒的需要並給予適時的支援和幫助。有了《指南》為我們指引方向,我們就有了努力的目標。

通過認真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以幼兒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而且《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了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家長通過學習《指南》,觀察自己的孩子,可從中發現了孩子的特點,從中找出孩子的不足,理解孩子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通過學習《指南》對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家長的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質量。

兒童發展指南培訓心得10

近日,拿到了孩子幼兒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一書,看後頗受啟發,也讓我想到了教育孩子中的點滴過往。我的孩子屬於這一學齡段中最小的孩子,心智發育較晚,對榮辱羞惡之事不太在乎,就拿最近和孩子之間發生的一件事來說,感覺孩子的自尊心明顯增強,我告訴他:“媽媽要寫篇*來談談對你教育中的感想,然後交給老師。”小傢伙立馬說:“那一定要寫我表現好的地方,讓老師表揚我。”這時我驚喜的分現,原來孩子都願意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別人,之前也是我錯怪了孩子,以為他對這些事情無所謂,看來自己真的錯了。在閱讀《指南》之後,其中的內容解決了我個人在孩子教育中的困惑,也給了很多指導性的意見,下面就其內容談談自己的幾點粗淺認識:

一、家庭和睦是孩子成長的最好環境

家庭和睦,互敬互愛,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近朱者赤,近墨者墨”就是指環境對人之影響。不同的環境,就會有不同的成長曆程,就會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某些家庭經常爭吵,嚇得家裡小孩嚎啕大哭,小孩的性格漸漸變得沉默、孤僻、不會與人交流等等。這些爭執執往往是家裡成員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孩子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如果家庭和睦,成員互愛,孩子內心也就溫暖,陽光了。

二、家長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行為榜樣

俗話說:“孩子是家長的鏡子”,身為家長應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家長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我生活周圍就有真實的例子,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託給爺爺奶奶教管,爺爺是成天一句粗話做口頭禪,我時常也聽到這孩子嘴裡說出這句粗話來,孩子其實並不懂這句話的意思,這是耳濡目染成為了習慣。但我們還可以看到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一位父親自己並不是愛讀書的人,但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閱讀的習慣,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就拿起一本書閱讀起來,孩子在身邊每天看著爸爸,慢慢的孩子也學著在同樣的時間和爸爸一起看書。人類的動作十之____是習慣,大部分習慣是在幼年養成的,從小培養孩子勤儉,守時、文明禮貌、勤懇、尊重長輩,愛護環境等美德,受益終身。

三、家長有意識的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相信他們可以做得更好

鍛鍊孩子的勇氣,使他們更獨立、自信。讓孩子在學習、生活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從中獲得成功,培養勇敢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孩子就會表現得自信,而鍛鍊孩子的勇氣,其實常常是對父母的考驗。有時我們常聽到孩子主動說“我自己來,我自己做”這樣的話,而家長僅僅為省事、怕耽誤時間是或安危擔憂,犧牲了孩子鍛鍊自己的機會,慢慢培養出家裡小皇帝,外面膽小鬼的性格,其實這樣才是對孩子不利。平時讓孩子自己穿衣,洗臉,收拾玩具等等,做完後就算做得不好也要馬上表揚孩子,讓他們內心得到被肯定,之後再指出不足的地方幫助完成。逐漸養成孩子的.獨立性,做一個勇敢、堅強有毅力的孩子。

四、陪伴孩子的成長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要對孩子提出過多過高的要求

我們對待孩子要抱以平常心,成才的標準是高情商而非高智商;幼兒孩子學習主要以多接觸多感受為目的啟蒙開發,強迫填壓式的結果是思維鈍化。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很多家長會要求孩子中小班認字識數多少多少,還那固定的標準來衡量比較,達不到就認為孩子天分不行,不是學習的料。還有的家長幼兒小班就給孩子報很多課外班學這學那,學習一段時間下來家長看不出孩子學了個所以然,就預言孩子沒有藝術天分或不用功,怒斥責備!這些往往給孩子心裡蒙上一層陰影,孩子逐漸喪失自信心,產生逆反心理從內心放棄去接觸學習,真正的斷送了孩子一生某方面的才能培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沒有顯現不是不存在而是我們沒有發現。

總之,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我們要用心呵護他的成長,不求汲汲於富貴,但求自食其力,不求建功立業,但求生命的過往中能平安幸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