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九篇

本文已影響 2.01W人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九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排除法提出問題,收集資訊,尋找答案。

2.感受故事的樂趣,理解小貝的執著。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重(難)點:

學會用排除法提出問題,收集資訊,尋找答案。

活動過程:

一、介紹人物,引出主題:

小貝是一隻小狗,它的腦筋不太好,他喜歡把自己找到的寶貝到處埋。可是到底埋在哪裡它全都忘了。一天,小貝在花園裡聞來聞去,四處尋找它的寶貝。

你猜小貝的寶貝是什麼?你有寶貝嗎,是什麼?

小結:有的寶貝很貴重,有的寶貝很普通,關鍵是它對你有用,你需要它,它就是你的寶貝。

二、欣賞故事,遊戲體驗:

1、欣賞故事第一段(開始~這裡應該有我的寶貝了)

2、九宮格遊戲--找寶貝遊戲規則:提出3個問題,獲得相關線索。提問結束,找到藏寶貝的地點為勝。

小結:當我們無法一下子找到答案的時候,可以提出問題,排除一些錯誤的答案,這樣就離正確答案更近了。

3、互動遊戲--找寶貝遊戲規則:請數名幼兒,寶貝藏於其中一人手中。其餘幼兒可提3個問題,獲得相關線索。提問結束,找到藏寶貝的人為勝。

4、欣賞故事第2段(他使勁地往外拉~我只是在找我的寶貝)提問,回顧故事情節:小貝挖到了哪些東西?執著的小貝挖寶的結局會是怎樣的呢?

5、欣賞故事尾聲:瞧,我們的小貝買來了整整一車好吃的。於是他請來了朋友一起分享,一頓無比美妙的晚餐,再也沒有人會餓肚子了。

三、自主思考,引發閱讀:

小貝成功了嗎?執著的小貝得到的不僅僅是一根肉骨頭。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選材適合大班幼兒,採用了互動式的教學法,活動形式生動活潑。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引發討論,使用啟發式的提問,幫助幼兒積累大量詞彙,讓幼兒的言語資訊不斷豐富起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感知吸管的位置與噴壺噴水的現象的關係。

2、樂意隨著發現不斷地參與探索,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慾望。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裝有水的瓶子、吸管、橡皮泥。

2、三張圖表。

【活動過程】

一、提問匯入,激發幼兒對製作小噴壺的興趣。

1、小朋友你們給小花,小草澆過水嗎?平時是怎麼澆水的?用什麼工具?

2、老師也做了一個澆水的工具,這噴壺使用什麼材料做的?怎麼讓噴壺噴出水來?

3、教師交代規則:用正確的方法握住瓶子,放正、不傾斜。提醒幼兒記住自己的瓶子上的號碼。

二、幼兒嘗試製作小噴壺。

1、幼兒製作,用吹的方法讓噴壺吹出來。

2、集中交流分享:(將瓶子分兩邊放好—成功的,還沒有成功的)

(1)先請製作成功的幼兒介紹:你是怎麼做的?你的小噴壺為什麼能噴出水來?

(2)你覺得為什麼噴不出水來呢?

(3)請幼兒上來示範,教師小結:請幼兒觀察瓶蓋小孔的大小,並用吸管演示,讓幼兒感知小孔的大小。

(4)請剛才沒吹出來的小朋友利用教師所提供的材料想辦法讓小水壺噴出水來,已經噴出的小朋友幫助他們。

三、猜測,吸管的位置與噴水現象的關係。

1、現在我們小水壺都噴能噴出水來了!

2、出示三張圖表,先看看,你覺得這樣水會噴出來嗎?這三種情況你都去試一試,你又會有新的發現。

3、幼兒再次操作、探究。

4、集中討論分享,提升經驗:

(1)你試過嗎?說說你的發現?

(2)驗證幼兒的猜測,引發觀察和思考。

(3)小結:為什麼小水壺會噴出水來?我們再往吸管裡面吹氣的時候空氣會跑進去,形成壓力水就會從另一個小孔跑出來,所以當我們把吸管插進大空中時空氣會從大孔中跑出來,水也就出不來了。

四、活動延伸

用自己製作的小噴壺去給自然角的植物澆澆水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圓錐體的特徵,正確說出圓錐體的名稱。

2、初步感知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特徵並能準確說出幾何形體的名稱。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以及對幾何形體活動的興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認識圓錐體並瞭解其特點。

活動難點:能準確的區分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

活動準備:

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各一個、幾何形體課件、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老師:小朋友們,老師帶來一個神奇的袋子,袋子裡裝的是什麼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請一個小朋友來摸一摸,猜猜袋子裡到底是什麼。(請小朋友來摸一摸並說說摸到的是什麼樣的東西。)介紹球體(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滾動,這樣的幾何形體叫球體)、圓柱體(上面一圓,下面一圓,兩個圓一樣大,中間一樣粗,只有放倒才能滾動的形體叫圓柱體)、正方體(幾何體6個面,都是正方形,這幾個正方形一樣大)、長方體(由6個面組成兩兩相對的兩個面大小、形狀一樣,這樣的幾何體叫長方體)。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新的幾何形體朋友——圓錐體。

二、認識圓錐體,感知圓錐體的特徵

1、老師:哪位小朋友願意來摸一摸圓錐體,看看它有什麼特點,有哪些地方與我們之前看到的幾何形體不一樣的地方。重點講解圓錐體的底面是圓形,上面是尖形。這就是我們要認識的新朋友——圓錐體(播放圓錐體課件,讓小朋友們說出圓錐體的名稱)。

2、請小朋友比較圓錐體與圓柱體的不同,上面一圓,下面一圓,兩個圓一樣大,中間一樣粗,只有放倒才能滾動的形體叫圓柱體,圓錐體是底面是圓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樣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圓錐體很像如:冰淇淋、聖誕帽、路錐等等。請小朋友回答之後播放課件為小朋友介紹生活中的圓錐體。

三、感知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不同

老師進行三段式教學提問如:請你把圓柱體舉起來,哪一個幾何形體不見了,它叫什麼名字,請你抱一抱圓錐體等等,請個別小朋友回答問題。

小朋友們都很棒,為了獎勵小朋友們下面我們進行遊戲——幾何形體蹲與蘿蔔蹲遊戲的規則相同,請小朋友記住自己的幾何形體的名字,開始遊戲。

四、發展幼兒觀察力,完成記錄表

每位小朋友一張記錄表,請小朋友觀察課件並準確的做好記錄。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圓錐體,請小朋友回家後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圓錐體一樣的。

活動反思:

圓錐是小學階段新接觸的一個幾何形體,是在學生學習了圓柱的基礎上學生所要學習的比較難理解的一個物體。首先讓學生想象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圓柱與圓錐 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分組讓學生利用倒沙子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底面相等且高相等的圓柱與圓錐 之間的關係。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削、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等方法,找到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係,從而推匯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先讓學生推匯出公式,再嘗試計算有關圓錐形物體的體積 接著利用課件演示一個圓柱被削成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的過程,使學生明白被削去的部分是圓柱的三分之二。通過這兩種形式,學生對“圓柱轉化成圓錐”的認識就很清楚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並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常規。

2、能清楚連貫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客觀的進行評價。

3、減少對小學的陌生感,使幼兒萌發上學的願望。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和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常規。

能連貫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客觀的進行評價。

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活動目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主要做了以下準備:故事掛圖,幼兒用書

活動流程

我針對本次活動,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主要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設定懸念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有隻小猴子要去上小學了,他在上學第一天會發生什麼事呢?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猜想。

2、分步出示掛圖,聯絡畫面請幼兒講述

——講述第一段故事,設計提問:

①小猴子晚起了一分鐘結果怎樣呢?②小猴子在家裡是怎樣做的③小猴子在上學的路上發生了什麼事?

小結:小猴子晚起了一分鐘,卻在十字路口碰上了紅燈,晚了一班車。遲到了30分鐘。這說明每一分鐘都很重要,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講述第二段故事,設計提問:

①小猴子為什麼會坐立不安②長頸鹿老師為什麼會嘆氣?③課間十分鐘還可以幹什麼?

小結:課間十分鐘可以盡情地放鬆,但需要的話應該先喝水、小便,把下一節課的課本準備好,再和同學一起遊戲。

——講述第三段故事,設計提問:如果你是小猴子你會怎麼做呢?

——講述最後一段,提問:請小朋友幫助小猴子想一想怎樣合理的利用時間?我們應該學習小猴子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麼?

3、幼兒看掛圖,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講述完故事後提問:小猴子懂事的點了點頭,那麼小猴子上學第二天會怎麼做呢?

4、引導幼兒續編故事,進一步瞭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常規

活動小結:幼兒通過聽故事和續編故事理解了故事內容和小學的學習生活常規。能用自己的語言連貫的表述出自己的觀點和評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樂於參與探究活動,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2、通過操作感知孔越多,噴泉噴得越低;孔越少,噴泉噴得越高。

3、在活動中體驗發現成功的`快樂。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一樣大小的瓶子、瓶蓋(孔的大小相同、數量不同)、大小粗細相同的針管、水、水盆、地毯、報紙、記錄表格、抹布。

2、幼兒經驗準備:會玩噴泉。知道用力大,水噴得高;用力小,水噴得低。

活動過程:

(一)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

1、提出問題:

幼兒充分體驗玩“噴泉”的樂趣,並提問:“一個孔和兩個孔的噴泉哪個噴得高?為什麼?”

2、幼兒猜想並記錄:

鼓勵幼兒大膽猜想,並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3、實驗驗證: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瞭解幼兒的問題和發現並給以適時的支援與幫助。

預想與對策:

(1)玩的過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問題,如噴泉的水柱總是噴到臉上、手上,有時瓶子愛倒:幫助幼兒發現操作技巧中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沒有注意到要進行比較才能分辨出哪個噴泉的水柱噴得高: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指導幼兒合理的分工與合作,輪流使用操作材料,邊操作邊觀察。

4、結果與討論:

鼓勵幼兒大膽與同伴交流,關注每個幼兒的發現和感受,獲得一個孔的噴泉噴得高、兩個孔的噴泉噴得低的經驗。

(二)幾個孔的噴泉噴得最高?

1、提出問題:出示三個孔的噴泉,並提問:“幾個孔的噴泉噴得最高?幾個孔的噴泉噴得最低?為什麼?”

2、幼兒猜想:鼓勵幼兒大膽猜想,並能闡述自己的理由。

3、實驗驗證:(預想與對策同上)

4、結果與討論:

知道一個孔的噴泉噴得最高、三個孔的噴泉噴得最低,並能夠歸納出孔越少噴泉噴得越高、孔越多噴泉噴得越低的新經驗。

(三)遊戲:看誰的噴泉能噴到報紙上

(四)活動延伸:怎樣才能使噴泉的水噴得更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將味覺、視覺和聽覺三者初步進行通感聯想,初步體會味道、色彩和音樂之間的互通性,增進幼兒的感知能力。

2、繼續培養幼兒愉悅參與活動的熱情,並能在活動中積極、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甜味和苦味的食品若干(如冰糖、銀杏等)

2、畫有“甜小姐”和“苦小姐”的卡片若干、油畫棒若干盒

3、樂曲《二泉映月》和《金蛇狂舞》的片段

活動過程:

一、品嚐甜味道和苦味道的各種食品。

教師請客,幼兒品嚐食品,幼兒邊品嚐邊和同伴交流,相互說說自己所品嚐食品的心理感受及其味道。

教師讓部分幼兒說出其所吃食品的味道及神態,並總結甜和苦這兩種味道來。

二、用與之匹配的顏色表示出兩種味道。

教師引導幼兒:如果讓你用顏色分別來表示這兩種味道,你想用哪種顏色表示?為什麼?(幼兒相互討論,說出理由。)

幼兒在“美食小姐”的身上畫出表示甜味和苦味的顏色(可以引導幼兒畫上一種或多種顏色並說出理由)。

待幼兒畫好後,教師請幼兒將自己的理由說給畫面上的“美食小姐”聽,或說給好朋友聽一聽。

教師請部分幼兒說說自己配上該顏色的理由。

聽樂曲感知與其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

教師與幼兒一起欣賞樂曲《二泉映月》片段,使幼兒能從該樂曲中感受其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教師介紹此曲。

繼續欣賞第二首樂曲《金蛇狂舞》片段,幼兒感受與之相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教師同樣進行相關的介紹。

教師與幼兒一起舞蹈《金蛇狂舞》,結束。

  活動延伸:

(1)欣賞更多的樂曲,使幼兒感受不同樂曲中所蘊涵著的酸甜苦辣。

(2)圍繞該主題繼續開展活動,使幼兒能深入感知視覺、味覺和聽覺三者之間的互通性,並能在今後的實際操作中將其通感運用。

選題理念:孩子進入大班以後,求知慾和探索欲都顯得尤為強烈。他們在獲取個體知識的同時也對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絡產生了高度興趣。針對這一現象,我們為孩子設計了與之相適的一系列主題活動。即將孩子在小班所掌握的個體事物的形態特徵和中班已習得的個體與群體之間的直接聯絡貫穿到大班的個體、群體與現象間的通感聯想中來。而本次教學活動則是該主題活動的第一分支--將視覺、聽覺和味覺三者初步進行通感聯想。

活動說明:一、我們設計和組織的這一系列主題活動是集語言、藝術、科學、健康等於一體的綜合

活動,它打破了以往分類式的教學觀念,適應了新綱要所提出的整和教育觀,使孩子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習得知識,提高興趣。而且孩子在這一系列預成活動中可以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心中的疑問,並與教師一起探究,及時引發與之相關的生成活動。

二、此主題活動均是在寬鬆、和諧、新穎的過程中完成的。比如本次活動中孩子可以開懷地吃,隨心所欲地畫,盡情地說出心中真實的想法。我想,也正因為孩子說出了“真”感受,才使這一系列主題活動行之有益。

三、通過本次活動,孩子能初步感知聽覺、味覺和視覺之間的內在聯絡,為今後所要進行的心情與色調搭配,心情與樂曲聯絡,以及冷暖色調、悲喜樂曲的心理反映等分支活動奠實了基礎,也為完整、完善這一系列主題活動添了一筆重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緒變化,2、讓幼兒瞭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夠再生,有斷尾逃生的本領。

3、培養幼兒知道關心愛護動物。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緒變化。

活動難點:

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活動準備:

斷尾巴的小壁虎的圖片、小壁虎、壁虎媽媽、黃牛、小魚、燕子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圖片匯入,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出示斷尾巴的小壁虎的圖片。

提問:這是誰?它怎麼了?小壁虎尾巴斷了,它覺得特別難看,於時到處問動物們借尾巴。你們聽聽小壁虎的尾巴是怎麼斷的,它向別人借尾巴借到了嗎?

二、第一遍講故事,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理解故事。

1、師: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

2、師:小壁虎在抓蚊子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它的尾巴被誰咬斷了?

三、仔細聽故事第二遍,提出問題,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動物尾巴的作用及壁虎尾巴再生功能。

1、師:小壁虎分別向誰借了尾巴?借到了嗎?

2、小魚姐姐、黃牛伯伯、燕子阿姨為什麼沒有把它們的尾巴給小壁虎呢?它們的尾巴有什麼作用呢?(小魚的尾巴可以撥水、老牛的尾巴用來趕蒼蠅,燕子的尾巴用來掌握方向。)3、師:小壁虎到最後有沒有尾巴了呢?它怎麼又有尾巴了呢?(原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以後可以再生)4、師:小壁虎向小老虎借尾巴的時候怎麼說的?我們平時借東西的時候該怎麼說呢?

四、幼兒邊看課件邊聽故事第三遍,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並且激發他們對分角色的興趣。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1、分配角色,進行表演。

2、通過課件,引導幼兒進行表演,並能準確的進行對話。

六、小結壁虎是吃蚊子的益蟲,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大家要愛護它。

活動延伸:

將活動中的頭飾放到表演區域,幼兒可自已邀伴進行角色表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讓幼兒瞭解廢棄的塑料袋、泡沫用品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及危害。

【教案目的】

1、讓幼兒瞭解各種各樣的口袋功能,並能作好記錄。

2、能運用手、眼親身體驗,提高幼兒的探索慾望。

3、瞭解這些汙染造成的危害,從此關心周圍環境,增強環保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瞭解各種口袋的功能。

難點:端正自己的環保意識,正確的對待可回收資源的利用。

【教案准備】

1、積攢不同質地的口袋(布袋、紙袋、網兜、塑料袋);

2、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書、乒乓球、水果、豆子、毛巾、水;

3、每人一份記錄表格;

4、事先讓幼兒觀察生活中口袋的存在;

5、PPT《白色汙染對環境的危害》,有關“聚丙乙烯”的視訊。

【教案流程】

一、以遊戲“看看我的口袋裡有什麼”引出課題。

1、個別幼兒兜裡有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小塑料袋一個。

2、讓幼兒通過摸、看、說出口袋的作用。

3、教師依次出示各種口袋,引導幼兒瞭解它的用途。

二、鼓勵幼兒大膽實驗操作,並探索發現。

1、根據教師準備好的材料,先看,先想什麼物體能裝進各口袋中。

2、再請幼兒通過實驗證明,並採用多種材料操作。

3、讓幼兒對實驗結果做記錄。

4、師幼總結實驗結果,網兜不能裝水及細小的物品,紙袋和布袋不能裝水,應為這兩者都具有吸水性。

三、觀看PPT《白色汙染對環境的危害》及視訊,讓幼兒直觀的瞭解塑料袋給環境帶來的危害。

1、請幼兒線觀看視訊,知道塑料袋中含有聚丙乙烯的物質,瞭解它對大自然的危害。

2、播放PPT,切身感受白色汙染的危害。

3、師幼共同討論,如何針對這一現象,又該如何應對呢?

四、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應該愛護環境,合理的處理塑料製品,爭做環保小使者。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進行,開展這樣的活動是為了培養幼兒的探索慾望和理解能力,初步讓幼兒瞭解科學活動的過程。

A部分:以遊戲開始,通過在個別幼兒兜裡有老師準備的小塑料袋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通過摸、看、說出口袋的作用。通過教師出示各種口袋的引導多數幼兒億初步瞭解口袋的用處。

B部分: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實驗探索發現口袋的用處,並對結果進行記錄。通過總結,得到結論,根據口袋的自身特性幼兒都已知道網兜不能裝水極細小的東西,布和紙都具有吸水性,所以這兩種質地的口袋都不能裝水。明確根據《育兒天堂指導綱要》中的要求,體現師生互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是做好引導,幫助幼兒完成。

C部分:通過觀看PPT及視訊,讓幼兒討論白色汙染給環境帶來的危害,且知道“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幼兒都能積極發言,這種方式不僅鍛鍊幼兒的觀察力,也激發了幼兒的表現欲。

這節活動課結束後,我也在反思,覺得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觀看視訊過程中,有一段沒有聲音,導致幼兒頓時失去觀看的積極性,應該在上課之前對所需的裝置及材料反覆檢查,以免出現漏洞。我覺得應該認真地對待每一節活動,不斷從教學過程中積累經驗,使每節活動能畫一個完美的句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進一步豐富拍球、拋球、傳球、投籃等動作技能,提高玩球的多樣性。

2.能用動作表演多種玩球方法,提高肢體運動的表現能力。

3.能參與小組成員的商量,共同合作表演,體驗合作的快樂。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5.鍛鍊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小籃球人手1個,兒童籃球架若干。

2.障礙物、彩色布條、塑料圈、飲料瓶、標誌物等輔助材料若干。

3.場地上設定4個圈(或方形場地)為表演區。

活動過程:

1.熟練玩球技能。

☆教師:今天我們要舉行一個小籃球表演會,把自己學會的籃球本領表演出來。先看看你們都掌握了哪些打籃球的本領,籃球表演可以是一個人玩,也可以是與好朋友玩;可以用其他小器材配合玩,也可以就用小籃球來玩,你們願意將本領表演給我看嗎?

☆幼兒自主結伴現球,教師觀察指導,重點關注幼兒是否分散玩了、是否結伴了以及用了哪些玩法。

☆教師根據幼兒的練習情況,引導幼兒動腦筋想出更多的玩法。如兩人胸前傳接球、拋球擊掌、行進間拍球過障礙、拍球進綵帶、拍球投籃等。磐幼兒園球類活動理論及設計集錦

2.“小小表演賽”。

☆教師講解方法與要求:這裡有四個表演區,按1~4組每組一個表演區,你們自己選一個組長,聽從組長安排,可以先商量輪流表演的內容,然後再輪流演練。練習完後,我們要各組輪流表演!比哪組表演得精彩,動作多,方法多,失誤少,每個人都可以表演。

☆各組在表演區商量和預演,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欣賞“小籃球表演賽”。

☆教師組織幼兒按1~4組的順序在表演區表演小籃球動作,引導幼兒觀摩並鼓掌喝彩。根據時間,可以表演多次。

☆教師加入表演一個小籃球動作,引發幼兒表演的熱情。

☆教師講評“小籃球表演賽”,對動作多、方法多、動作難、失誤少的小組和個人予以表揚,請大家拍手鼓勵。

4.放鬆活動。

☆師幼用球做放鬆活動。

☆引導幼兒擦汗後回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創設表演賽的情境讓幼兒複習已掌握的籃球動作技能,激發幼兒通過結伴自主遊戲,展示以往掌握的技能。活動開始,教師通過語言的引導,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小小表演賽”環節中,教師提出“表演賽”的規則後,將自主權完全交給幼兒,如每組選一個組長,共同商量同伴表演的順序及內容。在各組自己表演的過程中,幼兒通過自發的商墨探討多種“玩”球的方法;當他們碰到困難或意見不統一時,教師斷地鼓勵他們自己想方法,自己解決問題。教師扮演的始終是“觀察者”的身份。當幼兒“表演”時,教師引導大家鼓掌喝彩,調動活動的氣氛,讓幼兒的情緒更高漲,使活動達到高潮。幼兒也在自主實踐和借鑑同伴經驗的基礎上,提高了玩球的多樣性,培養了合作與交往能力,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最後教師給予講評,對動作多、方法多、動作難、失誤少的小組給予獎勵,提升了幼兒的經驗。

這個活動比較適合大班下學期籃球經驗豐富的幼兒。因為大班的幼兒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喜歡競爭和比賽,同時也具有與同伴合作的意識與能力,而此活動對於幼兒籃球方面的技能要求比較高,只有幼兒有了相應的經驗,才能達到學習及提高的目的。而對於小年齡的幼兒來說,因年齡特點及經驗的缺失關係,本次活動不適合於小班和中班幼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