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四上課文《珍珠鳥》教後反思?3篇

本文已影響 1.84W人 

  《珍珠鳥》教後反思1

《珍珠鳥》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作家馮冀才寫的,讀著課文,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其一、意境美,他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出了小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從中讓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者對小生靈真誠的、無微不至的愛。就是這愛,創造了人鳥相依的美好境界。其二,語言美,全篇課文語言清新、明快,像一潭清泉,與文章的意境融為一體。為了能讓學生感受這種美,享受這種美,在教學過程中,我分三大板塊進行教學:一是感悟鳥的可愛,二是感悟作者對鳥的信賴,三是感悟“信賴”的真正內涵。讓學生在感悟中體驗美,享受美。

四上課文《珍珠鳥》教後反思?3篇

1、在“誦讀體味”中感悟。誦讀體味是感悟的基本策略。在引導學生從動作中感悟鳥兒可愛時,採用師生配合讀,指讀,齊讀等,使學生在讀中感悟,一隻活潑可愛,淘氣神氣的鳥兒彷彿出現在我們眼前。

2、“比較品評”中感悟。比較品評,是感悟的有效策略。學生只有在不同語詞、不同句式、不同話序的比較當中,才能發現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評語言的意蘊和情味,從而對語言和語境有所感悟。在作者照顧珍珠鳥期間,是決不會掀開葉片往裡看,決不會睜大眼睛去驚動它們,決不會去傷害它。我讓學生去掉“決不”會有什麼後果呢?在對比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我對珍珠鳥的關愛。

3、在“啟用想像”中感悟。語言文字所描述的顯像結構本身沒有直接可感性,必須藉助於人的聯想和想象,化乾癟枯燥的符號為形象鮮活的畫面,這樣獲得的感悟才是豐富深切的。當“我”不去傷害它們時,鳥兒們會怎麼想呢?當“我”只是微微一笑時,小珍珠鳥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蹦來蹦去,小紅爪子在紙上發出“嚓嚓”的響聲。此處我引導學生想象:它彷彿在說些什麼呢?使學生在想象中走進鳥兒們的內心世界,從他們的話語中感受到作者對鳥兒的關心,愛護,信賴。

4、在“切己體察”中感悟。切己體察,就是把眼前的所讀的語言文字與自己的生活經驗、閱讀積澱相溝通,通過文字的橋樑,達到作者的心靈。文中“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我讓學生說說你有沒有被人撫摸過,被媽媽撫摸的'感覺是如何的,帶著這種感覺來談談自己讀這一句後的感受,學生暢所欲言,說得很到位。

語文教學離不開感悟,更離不開朗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也不忘悟中有讀,讀中感悟,可一節課下來,我總覺得學生的朗讀並沒有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再次,面對學生的回答,我總是無法很好地進行適當的點撥,作出相應的評價。

  《珍珠鳥》教後反思2

《珍珠鳥》是一篇略讀課文,它語言清晰,明快,像一潭清泉,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出了小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告訴我們: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根據本文的特點,我的設計思路是引導學生走進本文,抓住重點句讓學生進行理解,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然後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感悟到:無論是人與鳥,還是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真誠的信賴。教學時,我主要分以下五個環節進行:一通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什麼,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二作者是怎樣細心呵護和照料珍珠鳥的,三是珍珠鳥是怎樣在作者的照料和呵護下與作者一步步親近的;四引導學生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境界”這句話的含義;五拓展延伸:讓學生了解不僅是人與鳥之間,而且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真誠的信賴。

不足之處:

1、忽視學生課前的準備工作。

課前不夠重視學生的預習,所以,當我要學生說說珍珠鳥的特點時,一部分學生由於事先沒有蒐集到這方面的材料,所以不敢發言。另外,由於部分學生不熟悉課文內容,上課時只做旁觀者,坐在那裡不作聲。今後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2、朗讀形式比較單一

略讀課文是以學生自讀為主,而在這節課中我忽略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朗讀形成比較單一。今後將注意這方面的教學。

3、教學語言不夠生動

教學時我的語言不夠生動、精煉,缺乏感染力,課堂上教師講得過多,啟發學生的少,點撥過於直接,語言不夠生動,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珍珠鳥》教後反思3

《珍珠鳥》是著名作家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精心結撰的優美散文。這篇散文描寫了人鳥相親的動人歷程,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並茂,寓理於事,值得玩味鑑賞。由於小動物一向是孩子們喜愛的並願意瞭解的,備課之初我就認為這一課一定會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可沒想到第一課時的教學並不順利,學生們沒見過珍珠鳥,一點兒不感冒。說實話,那種小鳥我也沒見過,只知道它長得很小,是否美麗可愛可真不知曉,而我的手邊偏又沒有有關的圖片。

為難之際,同年級的鄭老師推薦了一篇教案,看了很受啟發。於是,第二課時上課時,我設計了幾處口語訓練。首先,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小珍珠鳥的外形,敘述清晰者獎勵給小珍珠鳥起名的權利。頓時,課堂活躍起來,大家紛紛品讀課文,以求能把小珍珠鳥的外形說清楚。最後,經過大家評議,給小珍珠鳥起名的光榮被班長獲得,她親切地稱小珍珠鳥為“小珍珠”。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孩子們對這個由他們的夥伴起名的小鳥投入了更多地關注。在瞭解小珍珠和作者嬉戲的過程時,我趁機讓他們揣摩小鳥的心理。我讓他們把自己當成“小珍珠”,把我當成作者,於是藏在文字描述後面的心語被課堂上師生間的對話所揭露。就在這樣貼近文字,品悟角色內心的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我和孩子們在想象的現場解讀著作者的寫作動機,感受著文字所營造的和諧。而這種良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的朗讀、理解都相當到位,他們對這一課的學習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課後,我反思這節課的成功之處,認為及時地調整教學,將學生帶入文字所設定的環境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新課改理念認為,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對話,當學生對談話的主題沒有興趣時,教師的教學就已喪失了意義。這時,如何抓住學生的目光就必須是教師思考的問題了。有些課文所描述的事物可能給學生陌生感,那麼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去體悟,去感受,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去展開教學活動。就像我們可以忽略小珍珠鳥具體是什麼樣,有多大,但我們可以以一個童真的視角去體察鳥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而這不真是文字所要顯露的內涵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